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39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景观造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称为植物景观。与土木工程中的建筑型景观相比,植物景观具有净化空气、造价低和观赏价值等特点。利用植物景观打造生态型工厂,是一项有效手段。

但是植物景观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现在制作植物景观,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园艺师手工编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以解决园艺景观成型程序复杂,而只能依靠园艺师编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以达到高效构建生态型工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本体、负离子发生器和彩灯系统;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固定于模具本体壳内;所述的彩灯系统固定在模具本体外侧;所述的模具本体上设有编制孔;所述的模具本体两侧设有操作孔;所述的模具本体为通孔。

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设有底座,所述的底座固定在模具本体壳体内部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编制孔等距离排布。

所述的操作孔可分布在模具本体的下部、中部或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本体呈花瓶状或塔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彩灯系统固定在模具本体的外侧下部或者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本体采用玻璃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植物景观净化空气、造价低和高观赏价值的效果;使传统低效率的园艺景观品编制技术,通过模具高效简易实现;并通过配备功能设施,提高对工厂环境的空气的净化功能以及增加艺术效果;利用该装置塑造的植物景观,能够高效的构建生态型工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的结构图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瓶体模具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瓶体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花瓶体模具;2.负离子发生器;3.负离子发生器底座;4.彩灯;5.彩灯底座;6.支撑杆;7.编织孔;8.下部操作孔;9.中部操作孔;10.上部操作孔;11.第一编织孔;12.第二编织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打造生态工厂的植物景观成型装置,以构建花瓶状植物景观为例,包括花瓶体模具1、负离子发生器2和彩灯系统。

如图2所示,花瓶体模具1上均匀设有按螺旋线排列分布的编织孔7,两行编织孔之间的距离要能够容纳被编织桂树藤条;如图3所示,编织孔7为通孔,编织孔的直径大小要能够穿过铁丝或尼龙绳。

如图1和图2所示,花瓶体模具1的下部、中部和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下部操作孔8、中部操作孔9和上部操作孔10,所述的下部操作孔8、中部操作孔9和上部操作孔10的大小要能够伸进成年人的手臂。

如图1所示,花瓶体模具1的内壳中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2,负离子发生器2下端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底座3,负离子发生器底座3固定在花瓶体模具1内部底端。

如图1所示,花瓶体模具1的本体外侧底部设有彩灯系统,所述的彩灯系统围绕在花瓶体模具1底部周围;彩灯系统包括彩灯4和支撑杆6,彩灯4包括彩灯底座5,彩灯底座5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6的外端,支撑杆6与花瓶体模具1的底端连接。

编织桂树花瓶植物景观时,在花瓶体模具1上,沿编织孔7螺旋线的底端向上端编织。如图3所示,开始编织时,先将第一条藤条放置在两行编织孔之间,然后将铁丝绳的一端,通过相邻两行编织孔的第一行的第一编织孔11插入花瓶体模具1壳体内,接着将手臂通过下部操作孔8伸进花瓶体模具1壳体内接住铁丝的伸入端,接着将铁丝的伸入端从所述的相邻两行的第二行的相邻第二编织孔12伸出,最后将铁丝的两端系牢。

第一条藤条编织完毕后,将与第一条藤条底端相邻的第二条藤条,放置在与上述两行编制孔相邻的另两行编制孔之间,并与第一条藤交叉编制,然后按照上述方法用铁丝固定。按照所述步骤依次将藤条交叉编制在花瓶体模具1的外侧,直到花瓶植物景观编织完毕。

开启负离子发生器2,负离子散播到空气中,配合植物景观提高空气质量。在晚间,开启花瓶体模具1下部的彩灯4,彩灯4变换的色彩配合植物景观,将形成独到的优美景观。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