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00990发布日期:2019-05-17 22:26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装饰艺术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立体化的可塑性材料与布料结合的装饰画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装饰画有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法,比如手绘、印刷等,品类复杂多样,价格不一。有用布料裁剪成各种形状,再用胶水粘贴到平板上,制作成布贴画,幼儿园手工课经常会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那样的布贴画,有自己画形状、涂色、裁剪的,也有现成的材料,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意组合。布贴画把布料粘贴到平面的板子上,虽然比纯绘画而成的画面更生动,但仍然是平面化的作品,缺乏立体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装饰画的制作方法,将可塑性材料与布料结合,有立体化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步骤是:1)将绘图纸铺贴在制画板上,绘图纸要平滑无鼓包;

2)用构图工具在绘图纸上构图,画出图形的脉络;

3)确定画面景物的层次关系,标注出近、中、远景的分界线;

4)把布料裁剪成与图形分区对应的形状,并且在边沿预留足够的宽度;

5)远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远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中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中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近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近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

6)平放于通风处,等待可塑性材料完全固结;

7)固结后进行上色,用喷漆或刷漆的方式进行大面积上色;

8)大面积上色后用卡纸遮盖,显露出小块的区域,对小块区域进行小面积喷色;

9)漆层干透后进行装镜框程序,作品完成。

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步骤是:1)用构图工具在绘图纸上构图,绘制出图形脉络图,扫描成电子文档,由打印设备打印出图纸,当画面的面积大,无法一次打印的,就将画面分区分别打印,打印后拼接在一起;

2)将打印图纸铺贴在制画板上,图纸要平滑无鼓包;

3)确定画面景物的层次关系,标注出近、中、远景的分界线;

4)把布料裁剪成与图形分区对应的形状,并且在边沿预留足够的宽度;

5)远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远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中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中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近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近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

6)平放于通风处,等待可塑性材料完全固结;

7)固结后进行上色,用喷漆或刷漆的方式进行大面积上色;

8)大面积上色后用卡纸遮盖,显露出小块的区域,对小块区域进行小面积喷色;

9)漆层干透后进行装镜框程序,作品完成。

所用构图工具为炭精条。

所用可塑性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建筑胶、玻璃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的是:所用的可塑性材料在凹凸起伏大的区域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凹凸度小的区域用建筑胶或玻璃胶。

进一步的,步骤9)画面喷色后,用油画颜料调色进行小面积提亮表现。

本发明有益效果:利用已知的材料,创新的方法,可塑性材料具有凹凸起伏的效果,拉扯布料产生肌理效果,制作出具有立体效果的装饰画,艺术观赏性高,市场价值大。利用本方法制作的产品具有防雨防水的特点。制作本发明方法产品时,需要的操作空间少,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家庭作坊式生产,也可工厂化批量生产。作品视觉效果大气磅礴,非常适合巨幅画面和抽象画面的制作、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制作出的产品实物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步骤是:1)将绘图纸铺贴在制画板上,绘图纸要平滑无鼓包;

2)用构图工具在绘图纸上构图,画出图形的脉络;

3)确定画面景物的层次关系,标注出近、中、远景的分界线(通过加粗线来分界);

4)把布料裁剪成与图形分区对应的形状,并且在边沿预留足够的宽度(为制作褶皱、凹凸留下余地,防止边沿宽度不足。如果多出了的,可以裁去);

5)远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远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凝固时间一般是3分钟左右)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中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中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近景制作: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近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

6)平放于通风处,等待可塑性材料完全固结;

7)固结后进行上色,用喷漆或刷漆的方式进行大面积上色;

8)大面积上色后用卡纸遮盖,显露出小块的区域,对小块区域进行小面积喷色;

9)漆层干透后进行装镜框程序,作品完成。

步骤9)画面喷色后,用油画颜料调色进行小面积提亮表现。

为了实现批量化的生产,上述步骤1)、步骤2)也可用另外的方式,用印刷、打印的方式预先准备图纸,不用一幅一幅的绘制,提高效率,减少人为绘制的差异化。先用构图工具在绘图纸上构图,绘制出图形脉络图,扫描成电子文档,由打印、印刷设备打印、印刷出图纸,当画面的面积大,无法一次打印的,就将画面分区分别打印,打印后拼接在一起;再将打印图纸铺贴在制画板上,图纸要平滑无鼓包;

所用的构图工具没有特别的限制,铅笔、水彩笔、毛笔等都可以,最好是用炭精条,优选木炭条。

所用可塑性材料选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建筑胶、玻璃胶等。优选的是:所用的可塑性材料在凹凸起伏大的区域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凹凸度小的区域用建筑胶或玻璃胶。要求可塑性材料具有能延迟固化的特征,为塑形留下必要的时间,同时也要有保持形状的特点,不能有塑形后再流动或塌缩。可塑性材料固化所需时间达到20秒以上,最好是3分钟以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装饰画领域,一种立体塑形拉布画的制作方法,在绘图纸上构图,画出图形的脉络;标注出近、中、远景的分界线;布料裁剪成与图形分区对应的形状;将可塑性材料附着于远、中、近景区域,把裁剪好形状的布覆盖在可塑性材料上,在可塑性材料凝固之前的时间段内按照预先的构思将可塑性材料用手捏出有起伏变化的立体造型;平放于通风处,等待可塑性材料完全固结;固结后进行上色,用喷漆或刷漆的方式进行大面积上色;大面积上色后用卡纸遮盖,显露出小块的区域,对小块区域进行小面积喷色;漆层干透后进行装镜框程序,作品完成。有益效果:方法创新,装饰画具有凹凸起伏的立体效果,艺术观赏性高,市场价值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禄;王砚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清禄
技术研发日:2019.02.20
技术公布日:2019.0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