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多焦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888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渐变多焦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背景本发明涉及渐变多焦眼镜片。这种眼镜片是众所周知的,它们适合于校正远视眼镜佩戴者的视力,当被安装在眼镜框内时将为近距视看和远距视看提供不同的光焦度。
一般,渐变眼镜片包括一个远距视区、一个近距视区、一个中距视区、和一条通过这三个区的主渐变子午线。法国专利申请2,699,294在其前言中讨论了渐变多焦眼镜片的各项要素和申请人为改善渐变多焦眼镜佩戴者的舒适度而进行的工作,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见该申请说明。简单地说,镜片的顶部称作远距视区,佩戴者远距视看时利用该区域。镜片的下部是近距视区,佩戴者进行近距工作,例如阅读时利用该区域。位在远距和近距视区之间的区域称为中距视区。
实际上,渐变多焦镜片常常含有一个非球面表面和一个球面或链镯面的表面,它们的加工形状适配于佩戴者的处方。因此,通常用非球面上每一点的表面参数,特别是平均球面度S和柱面度,来定量描述一个渐变多焦镜片。
平均球面度S由下式定义S=(n-1)2|1R1+1R2|]]>其中R1和R2是以米为单位的最小和最大曲率半径,n是镜片材料的折射率。
采用同样的符号,柱面度可由下式给出C=(n-1)|1R1-1R2|]]>
下面我们将把远距视区中一个参考点与近距视区中一个参考点之间的平均球面度差值叫做附加光焦度。通常这两个参考点是在至渐变子午线上选取的。
主渐变子午线是这样一条线,它一般被定义为镜片非球面表面与眼镜佩戴者在向不同距离的正前方观看时的视线的交点轨迹。主渐变子午线常常是一条脐点(umbilical)线,换言之,该线上所有点处的柱面度均为零。
为了更好地满足远视镜佩戴者的视觉要求和改善渐变多焦眼镜的舒适性,本申请人还曾建议使主渐变子午线的形状与附加光焦度有关,关于这一点请参见法国专利申请2,683,642。
现有的渐变多焦镜片,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附加光焦度的镜片,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对于这类镜片,由于镜片光焦度的增大,柱面度值也很大。这将导致对动态视觉的干扰以及减小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的宽度。如果考虑到当佩戴者处方中的附加光焦度大于2.50时,他或她将不再有客观适应能力,则上述干扰将更为严重。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给眼镜佩戴者提供他或她为了在近距视区内有清晰的视觉和近距和中距视区内有宽阔可见的视场所需要的附加光焦度。
近距视区最好能足够地升高一些,以保证佩戴者有视觉上的舒适性。
本申请人已经在法国专利申请2,683,642和2,683,643中提议了一些改进方法,其中包括根据附加光焦度,从而根据佩戴者的年龄来改变子午线的形状。考虑到随着佩戴者年龄的增大阅读距离将逐渐变近,可使近距视区参考点向鼻侧横向偏移。
为了对付棱镜效应,本申请人还曾提出不仅要根据附加光焦度,而且还要根据屈光不正来改变近距视区参考点的位置。
在法国专利申请2,753,805中,本申请人还公开了确定子午线的另一种改进方法。一种考虑到了阅读距离缩短和棱镜效应的光线追迹方法使得有可能确定子午线。这样,对于给定的附加光焦度,患有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的佩戴者在从远距视区过渡到近距视区时将感受到同样的光焦度变化。对球面度和柱面度的控制保证了有足够的视场。
本发明的概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附加光焦度大于或等于2.50的眼镜片。所得到的镜片有较宽的近距和中距视区,并且其球面度和柱面度在整个表面上的分布是尽可能地均匀的。本发明特别地提议应仔细地控制从中距视区中央到近距视区顶部的子午线两侧区域中的柱面度变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焦镜片,它克服了已往技术镜片的缺点,并且保证佩戴者能得益于其中的近距视区,不仅在静态视看时,而且在动态视看时,该近距视区都向上延伸得较高,同时带来良好的双目视觉效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渐变多焦眼镜片,它包括一个其上每一点都有一个平均球面度和一个柱面度的非球面表面,该表面含有一个带有一个参考点(CL)的远距视区、一个带有一个参考点(CP)的近距视区、一个中距视区、一个通过上述三个区的主渐变子午线、以及一个安装中心(CM),该眼镜片的特征在于—附加光焦度A大于或等于2.50曲光度,其中A的定义是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与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之间的平均球面度的差值;—上述安装中心与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之间的平均球面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5屈光度;—上述远距视区含有至少一个顶点位于上述安装中心且中心角为110°的角区,在该角区内球面度和柱面度的值都小于或等于0.50屈光度;—在上述镜片的位于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并基本向上延伸到上述中距视区中央的一个区域内—上述子午线两侧的20mm距离内的最大柱面度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以及
—在上述子午线的每一侧,柱面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0的常数。
上述位于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的镜片区域最好延伸7mm,处在安装中心下方11mm处的一条水平线的下方。
远距视区的下边界最好位在镜片的A/6等球面度线的上部的区域中,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镜片的主渐变长度小于或等于15mm,渐变长度的定义是,安装中心与这样一个点之间的高度差,这个点位于上述子午线上,其球面度值比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的球面度值大附加光焦度的85%。
镜片表面上每一点处的球面度梯度的大小最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mm-1的常量。
柱面度的最大值最好不大于附加光焦度的110%。
柱面度值等于镜片附加光焦度之半的等柱面度线在上述的近距视区参考点的高度上的柱面度梯度的大小最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为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4mm-1的常量。
两条柱面度值等于镜片附加光焦度之半的等柱面度线在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上的距离最好等于或大于15mm。
在中距视区内,两条柱面度值等于镜片附加光焦度之半的等柱面度线之间在各个高度上的距离最好都大于或等于这两条等柱面度线在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上的距离的4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镜片的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的区域中,上述子午线两侧的20mm距离内的柱面度最大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10屈光度。
通过参考附图对作为例子的一个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一个渐变多焦镜片的非球面表面的图示;图2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片在图1所示一些直线上的柱面度值;图3是一个类似于图2的图;图4是关于已往技术镜片的类似于图3的图;图5以曲线图形式示出沿着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片的子午线的平均球面度;图6示出图5镜片的等球面度线;图7示出图5镜片的等柱面度线。
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的以下部分我们将以举例的方式考虑一个镜片,该镜片具有一个朝向物方空间的非球面表面和一个朝向眼镜佩戴者的镯面或柱面表面。在本说明书的该部分中我们将考虑一个适用于右眼的镜片。适用于左眼的镜片可以简单地取与右眼镜片相对称的镜片来得到。
我们将采用一个规化的直角坐标系,其X轴对应于镜片的水平轴,y轴对应于镜片的垂直轴;参考系的中心O是镜片非球面表面的几何中心。这些轴都以毫米分度。
图1是一个渐变多焦镜片的非球面表面的图示,或者较准确地说,是该表面在(x,y)平面上的投影图;在图1中可以看到这样定义的参考系,还可以看到以粗黑线示出的主渐变子午线。在图1的例子中,主渐变子午线基本上有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渐变子午线有一段与y轴重合的垂直线段。这个线段的下端终止于一个称作安装中心的点处。这个点的坐标值是(0,4),换言之,该点位在镜片非球面表面中心的上方4mm处。安装中心被眼镜师付用于把镜片安装到眼镜框内,它对应于当佩戴者头部正直时的水平视线方向。
在这个点处,我们最好作出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平均球面度的值不比近距视区参考点处的平均球面度值大0.25屈光度。这将可保证佩戴者在这个点上相对于处方值有0.25屈光度的容差。
子午线的第二部分从安装中心开始。它偏向镜片的鼻侧伸出,穿过中距和近距视区,并通过近距视区参考点。可以通过光线追踪保证不论镜片的附加光焦度如何都能让眼镜佩戴者有最佳的中心凹双目视觉,来计算子午线的位置。关于子午线计算的细节请参考法国专利2,753,805。
远距视区参考点,也即图1中标以VL的那个点,是一个坐标值为(0,8)的点,换言之,它与镜片中心是相对于安装中心对称的。图中标注为VP的近距视区参考点位在子午线上y坐标值为-14mm的位置处。当附加光焦度从2.50变到3.50时,该点的x坐标值从2.0mm变到5.0mm。
图1中镜片上部那条通过安装中心CM的下凹虚线基本上对应于远距视区的下边界。如图6所示,这条界线基本上对应于屈光度为0.50的等球面度线,也即图中所示镜片的附加光焦度A=3情况中A/6屈光度等球面度线。
类似地,图1中镜片下部那条穿过子午线下部并上凸的虚线基本上对应于近距视区的上边界。从图6可以看出,这条线在横向部分多少对应着5A/6即2.50屈光度的等球面度线。
图1还示出了一些水平方向的直线段,它们的y坐标值位于安装中心下方11mm到18mm之间,相邻线间距为1mm。每条线段都从子午线开始向两侧延伸20mm。安装中心下方18mm处的y坐标值对应于近距视区参考点的y坐标值;安装中心下方11mm处的y坐标值基本上对应于中距视区的中点。在图1中,由于安装中心的y坐标值为4mm,所以这些线段的y坐标值在-7mm至-11mm之间。
这样,从垂直方向上来说,这些线段具体地代表了眼镜佩戴者在观看物空间某个距离范围内的物体时其视线的扫描区域,对于附加光焦度为2.50屈光度的情况,上述物体距离范围约从60cm到40cm;对于附加光焦度为3.00屈光度的情况,物体距离范围约从50cm到33cm。
从水平方向来说,图1中的这些线段具体地代表着镜片上像差最大的一个区域。需要特别致力于控制这个区域中的像差。为了改善佩戴者的舒适度,本发明提出要限制图1中这些线段覆盖区内柱面度的水平方向变化。较精确地说,本发明建议要跟制每条线段的子午线两侧的最大柱面度的差值。这个差值的绝对值最好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更好是小于或等于0.10屈光度。
对于互相对称的右镜片和左镜片,这个对柱面度的限制将使得有可能限制对应于物空间中一个给定点的各个对应点之间的柱面度变化。这样,本发明使得有可能也改善佩戴者在近距视区顶部和中距视区底部的双目视觉舒适度。
为了改善佩戴者在动态视觉上的舒适度,本发明还建议要限制子午线两侧的柱面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较精确地说,本发明建议要限制子午线每一侧所有线段的最大柱面度值与最小柱面度值的差值。这个差值最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常数,例如等于0.1,于是当镜片的附加光焦度为3屈光度时,乘积k×A等于0.30。
当眼镜佩戴者的视线从近距视区移向中距视区时,换言之,若眼镜处方中的附加光焦度为3屈光度则相当于当眼镜佩戴者所观看的物空间点的距离在50到33cm范围内改变时,上述约束条件将限制偏离子午线时的柱面度变化。这个约束条件改善了佩戴者动态视觉的舒适度;并能使他或她能感觉到的变形最小化。
图2示出对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片测量得到的图1线段上的柱面度值;图中水平轴代表以mm为单位的x轴坐标,垂直轴代表以屈光度为单位的柱面度值。图2示出了图1中每条直线段上的柱面度值;这个值在子午线上达到最小,等于零或基本上为零。在子午线两侧这个值都变大。图中还示出了图1中线段在子午线两侧所延伸的20mm距离。X轴坐标值Xm代表子午线在y坐标值从-7mm到-14mm范围内的x坐标平均值,对于图示的镜片,该平均值为3.92mm。
图2还示出了标志以max_t的太阳穴侧的最大柱面度值。这里这个值为3.07屈光度,出现在y坐标值y=-7的那条直线段上;图2中标志以min_t的是太阳穴侧的最小柱面度值,它等于2.80屈光度,出现在y坐标值y=-7的直线段上;这两个值的差值3.07-2.80为0.282屈光度;这满足本发明所建议的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即小于或等于k×A(k=0.1,A=3屈光度)。
在鼻侧,柱面度的最大值max_n为3.12屈光度,出现在y坐标y=-7mm的那条直线段上。柱面度的最小值min_n也出现在y=-7mm的直线段上,其值为2.90屈光度。如本发明所建议的,这两个值的差值0.22是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小于或等于乘积k×A(k=0.1,A=3屈光度)的。
本发明还建议考虑太阳穴侧柱面度最大值Ct与鼻侧柱面度最大值Cn之间的差值,较精确地说,建议考虑这两个值的差值的绝对值|ΔC|。
在图2的例子中,鼻侧柱面度最大值为3.12屈光度,太阳穴侧柱面度最大值为3.07屈光度;这两个值的差值为0.05屈光度,所以首先是完全达到了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甚至达到了小于或等于优选值0.10屈光度。
图3与图2类似,只是没有各项文字说明。图4是一个为了比较而示出的图,它与图3类似,只是其中的镜片是同样具有3屈光度附加光焦度的已往技术镜片,比较图3与图4可以看出,对于已往技术镜片,子午线两侧的最小、最大柱面度差值都大于0.30屈光度。在图4的已往技术镜片中,这个差值在太阳穴侧是0.67,在鼻侧是0.36。子午线两侧的柱面度最大值之间的差值是0.24屈光度。
图5以曲线图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镜片沿子午线的平均球面度;图5中的垂直轴代表镜片表面的y坐标值,单位为mm;水平轴的单位是屈光度,其值偏置了5屈光度。图中实线代表平均球面度,虚线代表n/R1和n/R2值,它们的差值为柱面度。图5表明n/R1和n/R2的值基本相等,意味着子午线上的柱面度基本为零。位在子午线上y坐标值为8mm的远距视区参考点处的平均球面度和柱面度值分别为5.19和0.01屈光度。位在子午线上y坐标值为-14mm处的近距视区参考点的这两个值分别为8.23和0.01屈光度。
Y坐标值为4mm的安装中心处的平均球面度值为0.13屈光度。这个值与远距视区参考点的平均球面度值仅有很小的差别。这样,本发明保证了眼镜佩戴者在水平观看时将体验到接近于远距视区参考点处的光焦度。安装中心与远距视区参考点之间的平均球面度差值最好小于或等于0.25屈光度。这样,本发明便保证了佩戴者在近距和远距视区中将得到清晰的视觉,同时还保证了在近距和中距视区内有宽阔的视场。
在渐变多焦镜片中采用术语“渐变长度”来表示镜片上的这样一个长度或更准确地说是表示这样一个高度在此长度(高度)上达到了大部分的附加光焦度。可以这样来考虑该高度,即从安装中心开始算起,当平均球面度增大到附加光焦度的85%的那个地点的高度。对于这里所考虑的附加光焦度为3的镜片,主渐变长度定义为远距视区参考点的y坐标值与平均球面度比远距视区参考点平均球面度大0.85×3=2.55屈光度的那个点的y坐标值之间的差值。在这里所考虑的镜片中,平均球面度达到5.19+2.55=7.74屈光度的那个子午线上的点的y坐标值为-8.55mm。于是渐变长度为12.55mm。本发明建议这个渐变长度最好小于或等于15.0mm。这个值可以保证整个镜片上的渐变长度保持较小,并且镜片上近距视区与远距视区能足够地靠近,从而可避免眼镜佩戴者不得不上下移动头部。
图6示出图5镜片的一些等球面度线,这处线是由非球面表面上有相同平均球面度的点构成的。图6中各条线上都标明了平均球面度的值。图6中示出了球面度值等于远距视区参考点球面度值的等球面度线—即通过远距视区参考点的实线,还示出了球面度值比远距视区参考点平均球面度大0.50、1.00、1.50、2.00、2.50和3.00屈光度的等球面度线。环绕着近距视区参考点的那条实线上球面度值比远距视区参考点大3屈光度的等球面度线。如图6所示,镜片表面上平均球面度的斜率最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等于0.1mm-1的常量,对于图6的镜片,k’×A=0.30屈光度/毫米。在本文中,平均球面度的斜率是非球面表面上某一给定点处的球面梯度的大小;球面度梯度是一个矢量,它在(x,y)参考系中的坐标是(s/x,s/y),其中s/x和s/y分别是球面度对x和y的偏导数。
图7示出图5镜片的一些等柱面度线。这些线的定义与对图6中的等球面度线的定义类似;对应于零柱面度值的等柱面度线基本上与子午线重合;此外图7还示出了柱面度值为0.50、1.00、1.50、2.00和2.50的等柱面度线。如图所示,由于镜片中央部分存在着一条柱面度值为零的子午线,所以对于每个柱面度值实际上存在着两条等柱面度线,一条在鼻侧,另一条在太阳穴侧。
图7还表明,在一个半径为30mm的镜片表面上,柱面度的最大值接近于附加光焦度值,而在我们所考虑的例子中后者等于3屈光度。实际上鼻侧的最大值是3.12屈光度,出现在坐标值为(x=15,y=-7)的点处。最好能限制镜片表面上的柱面度值不超过某个接近于附加光焦度的上限,而且这个上限值与附加光焦度的差别小于或等于10%。这个约束条件使得有可能避免镜片的变形。
如前所述,0.50屈光度的等球面度线,或者是图3中附加光焦度为3屈光度的情形中的A/6等球面度线,基本上代表着远距视区的下边界。图6还示出了两条从安装中心伸出并基本上与0.50屈光度等球面度线相切的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在表面上部的夹角最好至少为110°。在镜片上部由这两条直线所定义的角区中,柱面度值保持小于或等于0.50屈光度;最好球面度值也小于或等于0.50屈光度。对这两条直线的夹角的上述约束可以保证有宽阔的远距视场;它们强行把大的柱面度值外推到镜片表面的侧边缘处。这一点特别是对于高附加光焦度—典型地附加光焦度超过2.50屈光度—的情况提供了下述两个愿望之间的良好折衰希望有宽阔的远距视区以及希望镜片表面上的平均球面度和柱面度能尽量均匀地分布。
上面已讨论了关于等球面度线对远距视区下部的限定。至于中距和近距视区,则能借助等柱面度线来限定它们的视场。确实,这两个视区中的柱面度值要比远距视区中的大得多。此外,虽然光焦度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应来校正,但表面的柱面度却会自然地造成用户的不舒服感。所以对于近距和中距视区最好借助等柱面度线来确定视场宽度。
A/2线,即这里所考虑情况中的1.5屈光度线,基本上代表着对中距视区的横向界限,对近距视区也是这样。所以这两条等柱面度线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代表了近距或中距视区的宽度。在这里所考虑的例子中,在近距视区参考点所在的y=-14mm的高度上,两条A/2等柱面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即两条A/2等柱面度线上的y坐标值等于距近距视区参考点的y坐标值(-14mm)的两个点的x坐标值的差值,为15.5mm。这样的视场宽度保证了佩戴者可以有足够宽的视场进行舒适的近距视看。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场宽能覆盖一张一般尺寸的纸或一本一般尺寸的书。
还可以考虑接近近距视区边界处的柱面度斜率。柱面度斜率代表着柱面度的局部变化。与球面度斜率类似,它可以定义为某一给定点处柱面度梯度的大小。保持这一变化较小使得有可能避免在近距视区边缘处发生动态视觉变形。在图7的镜片中,在近距视区参考点的高度y=-14mm上,A/2等柱面度线上的柱面度斜率在太阳穴侧是0.38屈光度/毫米,在鼻侧是0.38屈光度/毫米。本发明建议,A/2等柱面度线上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处的柱面度斜率最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4mm-1的常量;对于这里所考虑的附加光焦度为3的镜片情况,这个乘积为0.42屈光度/毫米。
加上这个约束条件后,我们可以不仅改善佩戴者在近距视区的动态视觉,而且还可改善其在近距视区边缘的动态视觉。
在中距视区中,可以用两条A/2等柱面度线之间的距离来衡量其宽度。这个宽度最好永远大小近距视区在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上的宽度的40%。对于这里所讨论的镜片,中距视区在两条A/2等柱面度线之间的最小宽度出现在y坐标值为-4mm左右的高度处,其值为6.75mm。这个值是足够地大于近距视区在其参考点高度处的宽15.5mm的40%的。
现在我们将给出关于能提供各种根据本发明的镜片的各种特征的细节。不言自明,镜片的表面是连续的和三次连续可导的。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都知道,渐变镜片表面是在对一些镜片参数确定了约束条件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优化而得到的。
前面所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准则可以用作约束条件。
有益的做法也可以是首先对一个镜片族中的每个镜片定义一个主渐变子午线。为此可以采用前面所引用的法国专利2,683,642中的教导。关于主渐变子午线的任何其他定义也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教导。我们可以注意关于子午线的两个例子,它们曾在参考图1和参考图5-7作说明时给出。
显然,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这里所说明的内容例如,非球面表面可以是朝向眼镜佩戴者的那个表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我们没有强调用于两只眼睛的镜片可以是不同的。最后,与其说本说明书涵括了附加光焦度为3的镜片的例子,不如说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其他光焦度的镜片。
权利要求
1.一种渐变多焦眼镜片,它包括一个在其上每点处都有一个平均球面度和一个柱面度的非球面表面,该表面含有一个带有一个参考点(CL)的远距视区、一个带有一个参考点(CP)的近距视区、一个中距视区、一个穿过上述三个区的主渐变子午线以及一个安装中心(CM),该眼镜片的特征在于—附加光焦度A大于或等于2.50屈光度,这里A的定义是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处与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处的平均球面度的差值;—上述安装中心处与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处的平均球面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5屈光度;—上述远距视区含有至少一个顶点在上述安装中心处、中心角为110°的角区,其中的球面度和柱面度值都小于或等于0.50屈光度;—在位于上述镜片的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并基本向上延伸到上述中距视区中央的一个区域内—上述子午线两侧20mm距离内的柱面度最大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以及—在上述子午线的每一侧,柱面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0的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镜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镜片的位于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的区域延伸超过7mm,处在一条位于安装中心下方11mm处的水平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镜片,其特征在于,远距视区的下边界位在镜片的上部,由A/6等球面度线构成,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主渐变长度小于或等于15mm,这里渐变长度的定义是安装中心与上述子午线上一个点之间的高度差,这个点处的球面度值比上述远距视区参考点处的球面度值大附加光焦度的8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其表面上每个点处的球面度梯度的大小都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mm-1的常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柱面度的最大值不超过附加光焦度的1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在柱面度值等于镜片附加光焦度值之半的等柱面度线上且高度与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相同的点处,柱面度梯度的大小小于或等于乘积k”×A,其中A是附加光焦度,k”是一个值为0.14mm-1常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两条柱面度值为镜片附加光焦度值之半的等柱面度线之间在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的高度上的距离等于或大于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距视区内,两条柱面度值为镜片附加光焦度之半的等柱面度线之间在每个高度上的距离都大于或等于两条柱面度值为镜片附加光焦度之半的等柱面度线之间在上述近距视区参考点高度上的距离的4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镜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镜片的位于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的区域内,上述子午线两侧的20mm距离内的柱面度极大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10屈光度。
全文摘要
在具有含有距远视区、近距视区、中距视区、通过这三个区的主渐变子午线和安装中心的非球面表面的渐变多焦眼镜片中,远距视区有一顶点位于安装中心处中心角为110°的角区,在该角区内球面度和柱面度的值小于或等于0.50屈光度,且在镜片的一位于近距视区参考点上方并基本向上延伸到中距视区中央的区域内子午线两侧20mm距离中的柱面度值的最大变化限定为小于或等于0.30屈光度和小于或等于镜片附加光焦度的10%。
文档编号G02C7/02GK1262452SQ0010056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2日
发明者桑德兰·弗朗索瓦, 弗朗索瓦丝·阿斯巴斯 申请人:埃塞罗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