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58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产生曝光斑点、并减缓快门速度的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的照相机。
背景技术
在带透镜的一次性相机等的简易照相机中,为了确实的低成本化,而采用着被称作所谓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通过恢复弹簧使转动式的快门叶片趋向于关闭曝光开口的最初位置,使其沿与趋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甩开,使快门叶片往复转动,进行曝光开口的开关。
简易的照相机,快门装置的快门速度被设定为1/100秒~1/150秒,摄影透镜的光圈为F8~F11的固定光圈。这是因为胶片为ISO400时,适当亮度为LV11程度,相对中午屋外的光量为LV10(阴天)~15(晴天)的程度,稍为曝光过度的设定,但底片的情况,在曝光过度侧曝光宽容度宽的缘故。
而且,在如夜景摄影那样摄影光量不足的摄影条件下,驱动内置的闪光装置进行闪光摄影。但是,在这种闪光摄影中,位于距照相机2~3m的人物等照到闪光成为适当曝光,但背景闪光不能达到,另外因为光量为LV6~7程度,所以与适当曝光的差为4~5EV几乎为纯黑的。这样,形成极不自然的照片。
若要将上述4~5EV的差通过光圈变更为适当曝光,则光圈为F1.4~F2.8。即,摄影透镜本身必须具有该明亮度,而对于低价的照相机不可能实现。并且,由于被摄景深度浅,故在对焦或图象质量的方面上产生问题。对于被摄景深度,在不能调焦的简易照相机中,例如,摄影透镜的焦点距离为35mm的情况,至少需要为F5.6的程度。从而,必须减慢快门速度。
特开2001-2203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使闪光摄影时的快门速度比一般摄影时要慢的带透镜的一次性相机。该带透镜的一次性相机,在闪光摄影时通过切换快门叶片的恢复弹簧的弹力比一般摄影时弱,而将一般摄影时的快门速度为1/150秒减慢到1/60秒。另外,对于减慢快门速度,也有通过调节机构延迟快门叶片开关的方法。
作为减慢快门速度的装置,在比较低价的照相机中,也有采用活塞等电动装置,而在带透镜的一次性相机等的简易照相机中,却不能采用。另外,上述公报中,在闪光摄影时使快门速度减慢到1/60秒,但对应LV6~7程度的夜景摄影即使1/60秒也是不足。利用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减慢快门速度,在闪光摄影时使恢复弹簧的弹力变得更弱,但由于即使由甩开来打开曝光开口的速度与一般摄影时几乎没有改变,也由恢复弹簧回复快门叶片的速度变慢,故曝光开口的关闭速度大幅度地变慢,在胶片的曝光图像内产生光量差。另外,基于上述调节机构的慢门,由于与快门叶片的打开速度相比关闭速度仍然大幅度地变慢,故会在胶片的曝光图像内产生光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价、不产生曝光斑点、可减缓快门速度的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的照相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在由趋向于关闭曝光开口的方向,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叶片、和通过对应快门释放操作动作来抵抗趋势甩开快门叶片,而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驱动部件所构成的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中,设有以上述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锁固快门叶片并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的关闭动作阻止装置、和甩开上述快门叶片并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解除由关闭动作阻止装置锁固快门叶片的而允许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的关闭动作允许装置。
另外,在由通过对应快门释放操作而动作的快门驱动部件而被甩开的被甩开部件、和趋向于关闭曝光开口的方向,随被甩开部件的甩开动作而连动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叶片所构成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中,设有以上述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停止被甩开部件的动作并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的关闭动作阻止装置、和甩开上述快门叶片并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解除由关闭动作阻止装置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阻止的关闭动作允许装置。
另外,设置有禁止由上述关闭动作阻止装置阻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不延迟地进行由快门叶片开关曝光开口的延迟禁止装置。另外,设置有随上述延迟禁止装置连动,在禁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阻止的状态,将缩小曝光开口的开口面积的光圈插入摄影光轴,在允许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阻止的状态,取代上述光圈将规定的滤光镜插入摄影光轴的光圈/滤光镜插入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照相机的主要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快门装置的基本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照相机的正面侧观察快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充电状态的快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上方观察释放完毕状态的快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快门驱动杆、快门叶片及延迟杆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A)与夜景摄影模式(B)的快门叶片的各动作的图表。
图9是表示表示从里侧观察快门驱动杆与调节杆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充电状态的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释放完毕状态的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调节机构的锯齿形齿轮与衔铁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的延迟杆与延迟切换杆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夜景摄影模式的延迟杆与延迟切换杆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关闭透镜遮板的状态的模式切换钮、模式切换板、光圈板、及延迟杆等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刚打开透镜遮板后的模式切换钮、模式切换板、光圈板、及延迟杆等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闪光摄影模式的模式切换钮、模式切换板、光圈板、及延迟杆等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夜景摄影模式的模式切换钮、模式切换板、光圈板、及延迟杆等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另一快门叶片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设有十字线滤光镜的光圈板的说明图。
图中10-照相机,15-模式切换钮,16-透镜遮板开关钮,30-快门组件,31a-曝光开口,32、81-快门叶片,32c、80c-扇状凸起,34、90-光圈板,34a、91-光圈开口,38-模式切换板,41-摄影模式复位杆,42-透镜遮板,45-快门驱动杆,45a-甩开臂,46-锁固杆,47-固定凸轮,52-调节杆,60-延迟杆,65-调节机构,70-延迟解除杆,75-延迟切换杆,80-被甩开部件,82-驱动杆,92-十字线滤光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快门装置的简易照相机10的图1中,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设有摄影透镜12、对物侧取景器窗13、闪光灯发光部14、模式切换钮15、及透镜遮板开关钮16。另外,在照相机主体11的上面,有快门按钮17、显示摄影帧数的计数窗18、充电完毕显示窗19、及倒卷用手柄20。并且,在照相机主体11的背面侧,设有每拍1帧就进行旋转操作的过卷转盘21、靠眼侧取景器窗、及胶卷装填时进行开关的后盖(未图示)。
模式切换钮15,在对从一般摄影模式切换至闪光摄影模式或夜景摄影模式时进行操作,在形成于壳体22上的凹部22a内,向上方移动就可切换至闪光摄影,再从该位置向右旋就可切换至夜景模式。在闪光摄影模式及夜景摄影模式中,要持续给内置在照相机体11内的闪光装置23(参照图2)进行充电。闪光装置23充电完毕时,发光二极管灯亮,摄影者可通过充电完毕显示窗19得以确认。在充电完毕后,按下快门按钮17,在快门动作的同时闪光灯发光部14闪光。
如图2所示,在照相机主体11内,设有主体基部25。在主体基部25上,形成有装填底片胶卷盒的胶卷盒主体的胶卷室25a和胶片卷取室25b,在它们的中间部,成有缝隙25c和暗箱25d。另外,在胶卷室2a的上方安装有闪光装置23。
在胶片卷取室25b的上方,可自由转动地配置有过卷转盘21,其下部一体安装有胶片卷取室25b内的卷轴。通过过卷转盘21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将从胶卷盒主体拉出的胶片卷在卷轴上并卷到胶片卷取室25b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胶片采用ISO400的底片。
在上述暗箱部25d的上部,形成有贯通插入与胶片的穿孔相锁合的链轮28的开口部25e和遮光筒25f。此外,在链轮28内部,组入限制链轮28沿一方向旋转的联轴节29。
在暗箱部25d内,安装着快门组件30。该快门组件30,由组入有快门充电机构等,并在前部形成有曝光开口31a的快门基部31、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该前部,用来开关曝光开口31a的快门叶片32、分隔板33、光圈板34、快门杆35、组入有上述摄影透镜12的透镜组件36、及同步开关37所组成。上述分隔板33设在快门叶片32与光圈板34之间,以使它们不相干涉,在摄影光路上形成有圆形开口33a。
在上述模式切换钮15的后面,设有与其连动并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模式切换板38。在该模式切换板38上形成有长孔38a,形成在胶卷室25a的壁面上的一对凸出部25g、25h贯通插入其中,使模式切换板38可沿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另外,在模式切换板38的侧部,形成有小的凸起38b,并在与形成在胶卷室25a的壁面上的凸起25i之间构成噪声抑制机构。此外,在凸起38b的附近,形成有给其以弹性的长孔38c。
在模式切换板38的上方,配置有光圈切换杆39,通过模式切换板38的上升,沿模式切换板38的水平方向凸出形成的弹性杆38d与光圈切换杆39相锁合,并将其推起,据此,光圈切换杆3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光圈切换杆39上,锁合着光圈板34,光圈板34随着光圈切换杆39的转动而转动,被形成在光圈板34的前端部的光圈开口34a可在摄影透镜12的摄影光轴L内进行插入或取下。此外,仅基于曝光开口31a的摄影光圈为F5.6(夜景摄影模式),在将光圈开口34a插入摄影透镜12的摄影光轴L内的状态,摄影光圈成为F8(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另外,在光圈切换杆39的齿轮部39b,咬合着后述的快门速度切换杆40的齿轮部40a。
被形成在透镜遮板开关钮16的背面的凸出部16a,贯通插入摄影模式复位杆41的孔41a内。若将透镜遮板开关钮16向与其一体固定的透镜遮板42的关闭方向沿水平方向进行滑动,则摄影模式复位杆41也沿水平方向滑动,摄影模式复位杆41的被形成锥状的前端部41b,与模式切换板38的向下部倾斜形成的倾斜杆38e的辊部38f相锁合,因此将模式切换板38向下方拉回。据此,闪光装置23的充电开关23a(参照图15~图18)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防止电源的白白消耗。
在表示快门充电状态的快门组件30的基本构成的图3~图5中,快门叶片3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叶片基部31上所形成的销31b处。另外,快门叶片32,通过螺旋弹簧44而趋向于逆时针方向,堵塞曝光开口31a保持在最初位置。
在快门基部31的上部,设有在摄影时甩开快门叶片32并开关曝光开口31a的快门驱动杆45、将其锁固在充电位置的锁固杆46、和与链轮28同轴设置,并随着胶片传送,将快门驱动杆45及后述的调节杆52(参照图9、图10)固定在充电位置的固定凸轮47。
在快门驱动杆45上,形成有用于甩开快门叶片2的爪部32a的甩开臂45a、与固定凸轮47的半圆板48相对接的挂钩45b、与设在锁固杆46上的凸起46a相对接的凸起45c、与后述的调节机构的调节杆52的凸起52a相锁合的设在下面的凸起45d、及与调节杆52轴部相对接并限定甩开后位置的凸起45e(参照图9)。另外,在凸起45c的后部锁合着趋向于图5的逆时针方向的盘簧51的一端51a。
在锁固杆46上,形成有锁固爪46a、凸起46b、释放46c、及止卷部46d,并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快门基部31的上部所设的轴上。该锁固杆46,通过盘簧(未图示)而趋向于绕图中顺时针方向。锁固杆46的凸起46b,与快门驱动杆45的凸起45c相对接,并将快门驱动杆45保持在充电位置。
锁固爪46a以进入变形圆板55的缺口55a的方式进行设置。卷止部46,在快门驱动杆45绕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形成在过卷转盘21的外周部槽21a相锁合来对卷起快门21的转动进行锁定。释放部46c按下快门按钮17后,通过形成在快门按钮17的下部的按压片(未图示)进行按压,锁固杆46绕图中逆针方向进行旋转。
在固定凸轮47上,设有变形圆板55、并在其下方依次设有半圆板48及另一半圆板49。在变形圆板55上,如上所述,形成有收受锁固杆46的锁固爪46a的缺口55a。半圆板48,于其外周对接快门驱动杆45的挂钩45b。另外,半圆板49,于其外周对接调节杆52的挂钩52b。另外,在变形圆板55的上部,设有使自计数窗18显示摄影帧数的计数板(未图示)旋转的单齿轮56。
快门叶片32,通过螺旋弹簧44而趋向于图中逆时针方向,通常堵塞曝光开口31a并保持在最初位置。在摄影时通过随快门按钮17的按压而连动动作的快门驱动杆45来甩开爪部32a,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曝光开口31a。然后,通过螺旋弹簧44的弹力使快门叶片32回复至最初位置。快门叶片32的棒状凸起32b,在曝光开口31a打开的同时关闭上述同步开关37(参照图2)。
在图7中,快门叶片32,在爪部32a附近形成有扇状凸起32c。该扇状凸起32c的圆弧状面32d,呈沿快门叶片32的转动轨道的圆弧形。另外,在爪部32a与扇状凸起32c之间设有槽32e。而且,在与扇状凸起32c相对向的位置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与固定凸轮47同轴并作为关闭动作阻止装置的延迟杆60。该延迟杆60通过盘簧61而趋向于顺时针方向。
延迟杆60在夜景摄影模式,被允许趋向顺时针方向,其前端部60a与扇状凸起32c的圆弧状面32d相对接[图7(A)]。从而,通过快门按钮17的按下操作而动作的快门驱动杆45甩开快门叶片32后,延迟杆60的前端部60a以快门叶片32打开曝光开口31a的状态进入槽32e,阻止快门叶片32的曝光开口31a回复到关闭方向[图7(B)]。
在延迟杆60上,直立设置着销60b。该销60b,通过作为调节机构的关闭动作允许装置的延迟解除杆70(参照图10)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被从图面左侧推向右侧,使延迟杆60抵抗盘簧61的弹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据此,解除被阻止的快门叶片32回复到关闭方向,来关闭曝光开口31a。即通过延迟杆60仅仅阻止快门叶片32的动作时间来减慢快门速度。
如图8所示,在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中,与快门速度约为1/125秒(A)相对,在夜景摄影模式中通过延迟杆60使快门速度变为约1/15秒的慢门(B)。另外,因为该慢门,对于曝光开口31a的打开速度、关闭速度,也与一般的快门速度没有变化,所以在胶片曝光画面内不会产生光量差(曝光斑点)。此外,因为使在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中摄影光圈为F8的光圈板34的光圈开口34a,在夜景摄影模式(B)中从摄影光轴L避开,所以摄影光圈成为基于曝光开口31a的F5.6。
在图9~图12中,驱动延迟解除杆70的调节机构65,由与锁固杆46同轴设置的调节杆52、加速齿轮列67、锯齿形齿轮68及衔铁69构成,并分别配置在快门基部31的上部。调节杆52,除上述凸起52a、挂钩52b外、还形成有齿轮部52c,并通过一端与挂钩52b相对接的盘簧71而趋向于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
在延迟解除杆70的上部,一体形成有扇状的导引凸起72、齿轮73。齿轮73,与调节杆52的齿轮部52c相咬合,并且与加速齿轮列67的齿轮67a相咬合。导引凸起72,被形成为细长的镰刀状、支撑在齿轮部52的下面并对其进行导引,可靠地实现调节杆52的齿轮部52c与齿轮73的咬合。
在表示从里侧观察快门驱动杆45与调节杆52的关系的图9中,在快门充电状态,调节杆52的凸起52a与快门驱动杆45的凸起45d相锁合,使调节杆2锁固在充电位置(A)。若在摄影时快门驱动杆45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脱开凸起45d、52a的锁合,调节杆52可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据此,调节杆52从图10所示的快门充电状态沿图中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但锯齿形齿轮68的旋转速度被衔铁69进行调节,因此延迟解除杆70旋转速度被延迟。若延迟解除杆70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延迟解除杆70推动销60b使延迟杆7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前端部60a从与扇状凸起32c相锁合位置避开,开始快门叶片32的回复动作(参照图11)。
如图13~图18所示,在延迟解除杆70的下方,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与其同轴的作为延迟禁止装置的延迟切换杆75。该延迟切换杆75,通过盘簧76而趋向于顺时针方向,除图14及图18所示的夜景摄影模式时之外,抵抗盘簧61的弹力爪部75a推动销60a使延迟杆6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到不与扇状凸起32c相锁合的位置。
另外,在夜景摄影模式时,上述快门速度切换杆40的杆40b推动形成在延迟切换杆75的下部的凸起75b,抵抗盘簧76弹力使延迟切换杆7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据此,通过盘簧61的弹力延迟杆60被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到可与扇状凸起32c相锁合的位置。
模式切换钮15,通过立在该背面的中央部的稍下方的凸出部15a可自由上下移动地被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壁所形成的孔中(未图示)。另外,在凸出部15a的稍下侧直立设置着销15b,与模式切换板38的孔38g相锁合。另外,在上述凸起25i上形成有模式切换板38的凸起38b相锁合的缘部25j、凹部25k、缘部251。另外,在模式切换板38背面,设有于与胶卷室25a的侧面部所设的一对端子77之间构成闪光装置23的充电开关23a的短路用电接片78(参照图15~图18)。
使用这种构成的照相机10,进行胶片装填后,转动过卷转盘21将第1帧设定在缝隙25c。此时,随胶片运动链轮28旋转,固定凸轮47沿图面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固定凸轮47一体的半圆板48、49旋转,推动与其相对接的挂钩45b、52b,使快门驱动杆45、调节杆52旋转,并分别被固定在充电位置。此外,通过联轴节29使链轮28仅沿胶片卷起的方向旋转而不倒转。
将透镜遮板开关钮16沿开方向(图1的左方)进行滑动操作使摄影透镜12露出。紧接着,模式切换钮15处在最下方的位置,凸起38b处于与缘部251相锁合的一般摄影模式。若从一般摄影模式切换至闪光摄影模式,则使模式切换钮15向上方移动。锁合在缘部251上的凸起38b与凹部25k相锁合抑制模式切换板38的噪声(参照图17)。此时,随着模式切换板38的移动,短路用电接片78使一对端子77短路,闪光装置23的充电开关23a接通开始闪光装置23的充电动作。
若切换至夜景摄影模式,则使模式切换钮15自闪光摄影模式的位置右旋。如图18所示,销15b推动孔38g的边缘并将模式切换板38向闪光摄影模式的位置的上方推起。据此,凸起38b从凹部25k移动并与上方的缘部25j相锁合来抑制噪声。即使在该状态下,也保持充电开关23a为接通状态。
而且,因为弹性杆38d与光圈切换杆39的棒状凸起39a相锁合,并推起该凸起,所以使光圈切换杆3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光圈板34的光圈开口34a避开摄影光轴L,摄影光圈从基于光圈开口34a的F8变更为基于曝光开口的F5.6。另外,随着光圈切换杆3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快门速度切换杆4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杆40b推动凸起75b。
如图14所示,因为延迟切换杆7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基于爪部75a的延迟杆60的转动阻止,所以延迟杆60通过盘簧61的弹力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据此,如图7(A)所示,延迟杆60的前端部60a与扇状凸起32c的圆弧状面32d相对接。
若摄影者在充电完毕显示窗19确认闪光装置23的充电完毕之后按下快门按钮17,则释放部46c按压在快门按钮17的按压片处,锁固杆46从图5所示的状态绕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图6所示的状态。据此,脱开凸起45c、46b的锁合,处于充电位置快门驱动杆45可通过盘簧51的弹力逆时针方向转动。
甩开臂45a甩开快门叶片32的爪32a,快门叶片32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曝光开口31a。与此同时,因为棒状凸起32b使同步开关37接通,所以,从闪光灯发光部14闪光到被摄体。另外,快门叶片32将曝光开口31a处于全开后,如7(B)所示,延迟杆60的前端60a进入槽32e中。据此,前端部60a锁合在要向关闭曝光开口31a的方向回复的快门叶片32的扇状凸起32c的阶梯部上,来阻止快门叶片32的回复动作。
另一方面,随着快门驱动杆45的转动使凸起45d、52a的锁合相脱离,调节杆52从图10所示的充电位置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杆52使延迟解除杆70旋转,但通过由加速齿轮67、锯齿形齿轮68、及衔铁69构成的调节机构,可使延迟解除杆70慢慢地进行旋转。
从快门驱动杆45转动开始大致经过一定时间(30ms~125ms)后,延迟解除杆70推动销60b使延迟杆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据此,延迟杆60的前端部60避开与扇状凸起32c相锁合的位置,快门叶片32回复到最初位置关闭曝光开口31a[参照图7(c)]。其结果,夜景摄影模式的快门速度成为约1/30秒~1/8秒。
据此,人物等主要被摄体通过闪光进行适当曝光,并且如果是光量值为LV6~7的程度(使用ISO400的胶片时)的傍晚,不开闪光的背景也能够以适当的水准(1~2EV曝光不足)进行曝光,可摄影具有场景的相片。另外,快门叶片32的打开速度与关闭速度,因为均与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模式相同为高速,所以即使为1片快门叶片32,也不会在曝光画面上产生光量差,能够摄影出没有曝光斑点的相片。
在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中,因为将光圈板34插入摄影光轴L中,并且延迟切换杆75阻止着延迟杆60向快门叶片侧的转动,所以通过随着快门叶片17的按下的基于快门驱动杆45的甩开动作,使快门叶片34高速开关曝光开口31a。据此,以光圈F8、快门速度约1/125进行摄影。在闪光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可与曝光开口31a全开的同时,从闪光灯发光部14闪光。此外,在晴天下的摄影,约为2EV程度的过度曝光,但是在底片的宽容度范围内、并没有实际损害。
在中断或结束摄影时,透镜遮板开关钮16沿关闭方向(图1的右方)进行滑动操作,来关闭摄影透镜12。据此,如图15所示,因为摄影模式复位杆41的前端部41b与辊部38f相锁合并沿下方拉回模式切换板38,所以短路用电接片78从端子77上分离,闪光装置23的充电开关23a断开,以防止白白消耗电源。
另外,因为光圈板34恢复到最初位置被插入至摄影光轴L,并且解除基于快门速度切换杆40的杆40b的凸起75b的按压,所以延迟切换杆75的爪75a推动销60b使延迟杆60转动到不与扇状凸起32c相锁合的避开位置。即,在沿开方向移动透镜遮开关钮16打开摄影透镜2之后,马上成为经常使用的一般摄影模式。
摄影完装填的胶片的全部帧数后,一按下倒卷按钮(未图示),则解开过卷转盘21的槽21a与卷止部46d的锁合来解除过卷转盘21的锁。其次,拉起倒下的倒卷用旋转转盘20后,使之旋转将摄影完毕的底片倒回至胶卷盒本体内。之后,只要打开后盖,就可收回胶卷盒主体。
其次,在表示将通过快门驱动杆45的甩开臂45a而被甩开的被甩开部件与快门叶片作为单独的部件的实施例的图19中,被甩开部件80呈从上述快门叶片32省略了关闭曝光开口的部分后的形状,并通过盘簧44趋向于逆时针方向。在被甩开部件80上,与上述快门叶片32相同,设有通过甩开臂45a被甩开的爪部80a、和夹着槽80b具有圆弧状面的扇状凸起80c。在该扇状凸起80c的侧面直立设置有棒状凸起80d。
在被甩开部件80一侧,以转动轴83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设置驱动快门叶片81的驱动杆82。该驱动杆82,具有2根臂部82a、82b,并通过盘簧84而趋向于顺时针方向。一个被形成ヘ字型的臂部82a,与上述棒状凸起80a相对接,直立设在另一个细长的臂部82b的前端部的销85贯通插入快门叶片81的长孔81a中。
在进行快门释放操作之前,如(A)图所示,棒状凸起80d对接在臂部82a的峰部82c处。进行快门释放操作,被甩开部件80的爪部80a被甩开臂45a甩开后,抵抗螺旋盘簧44的弹力使被甩开部件8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棒状凸起80d牢固地按压臂部82a的峰部82c。由于为该力作用点的峰部82c处在靠近转动轴83的位置,并为向快门叶片81的作用点的销85处在远离转动轴83的位置,故在棒状凸起80d越过峰部82c时,销85使快门叶片81沿逆时针方向高速转动(B)。
棒状凸起80d越过峰部82c后,因为棒状凸起80d与临近该轨道的圆弧的倾斜部82d相对接,所以快门叶片81向打开方向的转动几乎停止。然后,通过盘簧44的弹力使被甩开部件8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通过盘簧84的弹力使驱动杆8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快门叶片8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恢复到(A)所示的各自的最初位置。
其次,在表示光圈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图20中,被安装在作为光圈/滤光镜插入装置的光圈/滤光镜切换杆89(与上述光圈切换杆39相同的部件)上的光圈板90,在形成光圈开口91的自由端90a一体固定着由透明塑料形成的十字线滤光镜92。十字线滤光镜92,是用在以点光源为中心发出例如6束光线(光芒)时的滤光镜,能够拍摄出如夜景中发光的星星一样耀眼的相片。此外,在图20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着相同的符号。
因为若将模式切换钮15自闪光摄影模式位置右旋设定在夜景摄影模式,则模式切换板38被从闪光摄影模式的位置再向上推,弹性杆38d与光圈/滤光镜切换杆89的棒状凸起89a相锁合,并将其推起,所以使光圈/滤光镜切换杆89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据此,取代光圈开口91而将十字线滤光镜92插入摄影光轴L中。此外,能够任意设定十字线滤光镜的光芒数及角度,例如,也可为4束的十字状。另外,也可取代十字线滤光镜而使用柔光滤光镜或雾化滤光镜等各种滤光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是使用ISO400的底片的情况,但使用ISO800的底片的情况,最好在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中,光圈为F11、快门速度约为1/125秒,在夜景摄影模式,光圈为F6.7、快门速度约为1/15秒,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一般摄影模式及闪光摄影模式中与光量值LV11相对应、在夜景摄影模式中与光量值LV6.5相对应,可取约4.5EV的曝光差,所以能够以宽度较宽的场景拍摄适当曝光的相片。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随卷起并被移送的胶片运动的链轮来进行快门充电,但也可通过过卷转盘的旋转直接进行。另外,也可通过马达来进行胶片传送及快门充电。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延迟快门叶片的回复动作而使用调节机构,但也可使用机械式或电动式的定时器,在快门驱动杆进行甩开动作后经过一定时间使延迟杆从插入位置移到避开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慢门时,与夜景摄影对应打开光圈,但也可相反通过缩小光圈而与近景摄影相对应。即,仅仅减慢快门速度的部分缩小光圈就能够拍出适当曝光的相片。例如,使用焦点距离f=28mm的摄影透镜,并使用ISO400的底片情况,在一般摄影模式中,取作快门速度1/125秒、光圈F8(EV值=13,LV值11)在1.2m以外进行调焦,在近景摄影模式中,取作快门速度1/15秒、光圈F22(EV值=13,LV值11)在0.55m以外进行调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构成闪光装置的充电开关的一对端子设在胶卷室的侧面,但也可将上述一对端子安装在闪光装置的闪光基板上,并用短路用电接片将其进行短路。另外,也可在闪光装置的闪光基板上设置小型的开关,利用设在模式切换板背面的凸起对其进行开/关。另外,上述实施例,是简易型的照相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带透镜的一次性相机。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因为以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锁固快门叶片,可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并且在甩开快门叶片后,经过规定延迟时间解除快门叶片的锁固,来允许开口的关闭动作,所以没有改变快门叶片的曝光开口的打开动作与关闭动作,其中阻止快门叶片的动作能够实现慢门。其结果,不会产生曝光斑点、能够低价地减慢快门速度。
另外,因为在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阻止被甩开部件的运动,来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并且在甩开被甩开部件后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允许被甩开部件的运动,所以没有改变快门叶片的曝光开口的打开动作与关闭动作,其中阻止快门叶片的动作能够实现慢门。其结果,不会产生曝光斑点、能够低价地减慢快门速度。
另外,因为设置禁止阻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不延迟地进行由快门叶片开关曝光开口的延迟禁止装置,所以能够使快门速度切换为高速、低速进行摄影,能够分别与中午、夜景相对应得以适当曝光。另外,因为在禁止阻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的状态,将光圈插入摄影光轴中,在允许阻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的状态,取代光圈将规定的滤光镜插入摄影光轴,所以在中午等被摄体亮度高的场景,能够以小光圈、且高速快门的方式快速摄影,另外,在夜景等亮度低的场景,能够以大光圈、且低速快门的方式恰当曝光地进行摄影,并且通过滤光镜能够拍摄体现出特殊效果的夜景照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是具有由趋向于关闭曝光开口的方向,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叶片、和通过对应快门释放操作动作来抵抗趋势甩开快门叶片,而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驱动部件构成的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快门装置设有以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锁固快门叶片并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的关闭动作阻止装置、和甩开所述快门叶片并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解除由关闭动作阻止装置的快门叶片的锁固而允许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的关闭动作允许装置。
2.一种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是具有由通过对应快门释放操作而动作的快门驱动部件而被甩开的被甩开部件、和趋向于关闭曝光开口的方向,随被甩开部件的甩开动作而连动来开关曝光开口的快门叶片所构成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快门装置设有以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曝光开口的状态停止被甩开部件的动作并阻止由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的关闭动作阻止装置、和甩开所述快门叶片并在经过规定的延迟时间后解除由关闭动作阻止装置阻止关闭曝光开口的动作的关闭动作允许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装置设置有禁止由所述关闭动作阻止装置阻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不延迟地进行由快门叶片开关曝光开口的延迟禁止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装置设置有随所述延迟禁止装置连动,在禁止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阻止的状态,将缩小曝光开口的开口面积的光圈插入摄影光轴,在允许曝光开口的关闭动作阻止的状态,取代所述光圈将规定的滤光镜插入摄影光轴的光圈/滤光镜插入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快门装置的照相机,在夜景摄影模式,延迟杆(60),趋向于顺时针方向,前端部(60a)与扇状凸起(32c)的圆弧状面(32d)相对接。通过释放操作而快门驱动杆(45)的甩开臂(45a)甩开爪部(32a)后,快门叶片(3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曝光开口。此后前端部(60a)马上进入槽(32e)中,阻止快门叶片的回复动作。通过调节机构,从快门驱动杆(45)的转动开始约经过一定时间后延迟解除杆推销(60b)使延迟杆(6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前端部(60a)从与扇状凸起(32c)的锁合位置避开,快门叶片关闭曝光开口(31a)。这种具有压力释放式的快门装置的照相机,不产生曝光斑点并可减缓快门速度。
文档编号G03B9/00GK1482510SQ0314381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日
发明者竹下幸孝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