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用棱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22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印用棱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器具,特别是一种复印用棱镜。
技术背景复印机的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它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印刷品复制成更多,但人们在使用复印机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难题,较厚的书本在复印的时候,中缝翻折的位置经常不能很好地贴合在玻璃稿台上,使靠近中缝的文字或图形无法正常地复印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复印机折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为透明的长条状,横截面为三边形,所述三边形的底边为直边,另外的两边以所述直边的中垂线为轴线左右对称。
所述横截面的高度可为底边长度的0.2~1倍。
所述另外的两边可为直边,并与底边构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另外的两边可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边。
所述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可为底边长度的0.5~10倍。
本实用新型为透明的长条状,横截面为三边形,能够与书本中缝的凹陷部位相适应,并能够将靠近中缝的位置折射到玻璃稿台上,避免了因书本的翻折变形导致复印效果差的缺陷。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为透明长条状,横截面的三边1、2、3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度为h1,底边1的宽度为d1,使h1设置为d1的0.6倍,顶角为能够保证所述折射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多数书本翻开后中缝位置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截面的三边均为直边,更易于实际的生产和制造。
实施例2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为透明长条状,横截面的有1、4、5构成三边形,其中底边1为直边,另外的两边4、5为向内凹陷的圆弧,且两圆弧4、5以底边1的中垂线为轴,成对称设置,高度为h2,底边1的宽度为d2,使h2设置为d2的0.8倍,所述两圆弧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R的长度为d2的2倍。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两边4、5为向内凹陷的圆弧,能够与书本翻开后中缝位置的形状更加接近,从而使书本能够更好地贴合在所述两个侧边4、5上。
使用过程中,将本实施例放置在复印机的玻璃稿台上,通过所述直边1所在的面贴合在所述玻璃稿台上,并将翻开的书本6扣放在玻璃稿台上,中缝位置两侧的纸张贴合在所述折射装置另外的两边2、3或4、5所在的两个侧面上,通过所述透明折射装置的折射作用,将所述中缝处的文字或图形折射至底边1所在的平面,并由所述复印机扫描并复印,从而解决了过去中缝场复印变形或失真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使用于扫描仪等其他对影像的扫描和复制设备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印用棱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复印用棱镜,其特征在于为透明的长条状,横截面为三边形,所述三边形的底边为直边,另外的两边以所述直边的中垂线为轴线左右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印用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的高度为底边长度的0.2~1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印用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两边为直边,并与底边构成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印用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两边为内凹的圆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印用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所在圆的半径为底边长度的0.5~10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器具,特别是一种复印用棱镜。本实用新型为透明的长条状,横截面为三边形,能够与书本中缝的凹陷部位相适应,并能够将靠近中缝的位置折射到玻璃稿台上,避免了因书本的翻折变形导致复印效果差的缺陷。
文档编号G02B5/04GK2929743SQ20062011793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0日
发明者张炳维 申请人:张炳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