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85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家用电器设备在 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都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家庭中,当人们 聚会、喜庆日子庆典及外出旅游时,人们总是喜欢用数码相机来摄录所需的场景,把美好的 瞬间保存下来作为纪念并显示给亲朋好友们看,留下身边美好的生活记忆,数码相机已经 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数码相机的需求多样化更加 的明显。人们在对数码相机提出易用、好用要求的同时,更适合各种复杂环境的数码相机基 本属性功能也已逐步完善,然而人们对照相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数码相机的灵活适 应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很多用户希望随时随地携带数码相机。目前,用户经常会携带数码相机去进行各项运动,在常见的运动(如羽毛球)中随 身携带数码相机。普通的数码相机都具有挂绳,从而可以挂在手臂或者脖子上,或者直接放 到口袋中,但是,数码相机的这种携带方式会给运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仅成为运动中 的累赘,还会容易造成损坏,甚至于发生丢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其可以让用户将数码 相机方便地携带于各种运动状态中,在随时随地运动的同时享受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便利 性,满足用户在运动活动中的拍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大大增强了数码相机用户 的产品使用感受,有利于扩大数码相机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包括有数码相机主体1,所述数码 相机主体1上设置有腕带4。其中,所述腕带4设置在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的中心位置上。其中,所述腕带4纵向分布设置在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横向中间位置上。其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上下两端设置有腕带伸缩口 5,所述腕带4两端伸 入到该腕带伸缩口 5中。其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卷簧,所述腕带4的一端与该卷簧一端相连 接。其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左侧设置有腕带伸缩开关2。其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四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缓冲部件6。其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四周对称设置有四个缓冲部件6。其中,所述缓冲部件6为螺旋弹簧。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3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其可以让用户将数码相机方便地携带于各种运动状态中,在随时随 地运动的同时享受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便利性,满足用户在运动活动中的拍摄需求,提高了 用户的生活品质,大大增强了数码相机用户的产品使用感受,有利于扩大数码相机的市场 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码相机,在原有数码相机的基础上,通过内置腕带及防 振动冲击的缓冲部件,扩展了数码相机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大大提升了数码相机的应用范 围,使人们在娱乐生活中更加的自主灵活。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背面所具有的腕带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背面所具有的腕带结构在张开状 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所具有的防震动冲击结构的示意 图;图中,1为数码相机主体,2为腕带伸缩开关,3为相机镜头,4为腕带,5为腕带伸缩 口,6为缓冲部件,7为相机核心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背面所具有的腕带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背面所具有的腕带结构在张开状态下的示 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所具有的防震动冲击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包括有数码相机主体1, 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左侧设置有腕带伸缩开关2,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右侧设置有 相机镜头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可伸缩的腕带4,参 见图1,具体为所述腕带4纵向分布设置在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横向中间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腕带4的长度远大于用户手臂的周长;参见图1,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上下两端设置有腕带伸缩口 5,所述腕带4两 端伸入到该腕带伸缩口 5中,从而与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相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卷簧,所述腕带4 的一端在伸入到腕带伸缩口 5后与该卷簧的一端相连接,从而在用户通过腕带伸缩口 5向 外拉动腕带后,放开腕带4,腕带4在卷簧的弹性收缩力作用下会进行收缩,直到贴紧所述 数码相机主体1的背面;具体实现上,所述腕带4优选为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的腕带,例如为采用弹性的橡 胶制成的腕带;参见图1,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左侧设置的腕带伸缩开关2,通过是否卡接腕 带4来实现控制所述腕带4是否能够进行伸缩;[0030] 具体为在用户将该腕带伸缩开关2拨到最上方位置时,腕带伸缩开关2没有卡接 腕带4,这时候腕带4处于伸展状态,用户可以通过向外拉动腕带4,使得腕带4从腕带伸缩 口 5中拉出来而处于图2所示的张开状态下,用户可以将其手臂穿过处于张开状态的该腕 带4,然后将该腕带伸缩开关2拨到最下方位置上,让腕带伸缩开关2卡接腕带4,这样使得 腕带4无法从腕带伸缩口 5中再向外移动,即无法再张开,从而用户实现将手臂通过该腕带 4与数码相机进行固定; 在用户需要将手臂从腕带4中拿开时,将该腕带伸缩开关2拨到最上方位置上,使 得腕带伸缩开关2不卡接腕带4,从而用户可以继续向外拉动腕带4,继续张开腕带4,最终 实现将手臂从腕带4中拿开。在用户拿开手臂后,腕带4在卷簧的弹性力作用下进行收缩, 直到贴紧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的背面;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腕带内置在相机内部,如果需要时可以释放出来,然后固 定在手臂上,参见图2,从而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可以保证其牢固性,免去了运动的后顾之 忧,并在不需要时可以将腕带收缩回数码相机的内部,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影响。此外,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四周对称设置有四个 缓冲部件6,所述缓冲部件6在数码相机主体1收到外部的冲击时,可以缓解外部冲击力对 位于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的相机核心部件7 (例如为数码相机主板)的影响,实现防止震动 冲击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部件6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四个,根据 用户的需要,还可以设置任意数目的缓冲部件,只要能够缓解外部对本数码相机的冲击力 即可。具体实现上,所述缓冲部件6优选为螺旋弹簧;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具有高强度的外壳,由于所述数码相机主 体1内部四周具有上述四个缓冲部件,从而在数码相机遇到日常的冲击振动时(如用户运 动时),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的相机核心部件7在缓冲部件6的缓冲作用下,仅受到较小的 冲击及位移量,因此在运动时有效的保护了内部的核心部件,保证了数码相机具有较长的 使用寿命。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其可以让 用户将数码相机方便地携带于各种运动状态中,在随时随地运动的同时享受到数码相机的 使用便利性,满足用户在运动活动中的拍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大大增强了数码 相机用户的产品使用感受,有利于扩大数码相机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 义。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码相机,在原有数码相机的基础上,通过内置腕带及防 振动冲击的缓冲部件,扩展了数码相机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大大提升了数码相机的应用范 围,使人们在娱乐生活中更加的自主灵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数码相机主体(1),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上设置有腕带(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4)设置在所述数码相机主体 (1)背面的中心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4)纵向分布设置在所述数码 相机主体(1)背面横向中间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上下两端设 置有腕带伸缩口(5),所述腕带(4)两端伸入到该腕带伸缩口(5)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设置有卷 簧,所述腕带(4)的一端与该卷簧一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背面左侧设置有 腕带伸缩开关(2)。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 部四周设置有至少一个缓冲部件(6 )。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内部四周对称设 置有四个缓冲部件(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6)为螺旋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型数码相机,包括有数码相机主体(1),所述数码相机主体(1)上设置有腕带(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运动型数码相机,其可以让用户将数码相机方便地携带于各种运动状态中,在随时随地运动的同时享受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便利性,满足用户在运动活动中的拍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大大增强了数码相机用户的产品使用感受,有利于扩大数码相机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文档编号G03B17/00GK201689249SQ20102017876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
发明者廖帮全, 耿文轩, 郑龙周 申请人: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