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转接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82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镜头转接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转接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相机不能实现镜头平移/倾斜等功能来满足拍摄者对画面的控制,达到特殊的拍摄效果。并且由于转接环结构尺寸有限,相机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对镜头进行平移、倾斜的镜头转接环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镜头进行平移、倾斜的镜头转接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其包括镜头座、与所述镜头座相连接的底座环和卡口环机构,其中所述镜头座卡合在所述底座环上,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底座环之间设置有卡口弹簧片和镜头锁杆,所述底座环上还设置有用于镜头直线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环一端的平移燕尾槽结构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内的平移板;所述镜头转接环还包括一用于镜头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环与所述卡口环机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上摆动块和下摆动块,所述上摆动块与所述下摆动块相接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燕尾槽结构,且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与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相垂直,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相应配合的弧形凸起部,所述弧形凸起部与所述弧形燕尾槽相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摆动块和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摆动紧锁螺钉。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环上还设置有第一锁紧轮,所述第一锁紧轮的端部与所述平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垫片;所述上摆动块与所述平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外围套接有第一压环,所述上摆动块的一端设置第二紧锁轮,所述第二紧锁轮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压环之间设置有第二紧锁垫片;所述下摆动块与所述卡口环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外围套接有第二压环,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第三锁紧轮,所述第三锁紧轮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压环之间设置有第三锁紧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环内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平移板位移的限位环。进一步地,所述卡口环机构包括卡口接环和卡口环,所述卡口环与所述卡口接环相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板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剖面呈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通过设置平移机构,可以使得镜头平移对焦,通过设置在摆动结构,可以使得镜头摆动旋转对焦,以适应不同的需要。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既可以平移镜头又可以使镜头倾斜旋转,提供给摄影者非常规的摄影技巧,取得特殊的拍摄结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扩大相机的使用范围。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一种镜头转接环沿其A-A向剖视图;图3为图I所示的一种镜头转接环沿其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所不的底座环的结构不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平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上摆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下摆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其包括镜头座I、与所述镜头座I相连接的底座环3和卡口环机构,其中所述镜头座I卡合在所述底座环3上,所述镜头座I与所述底座环3之间设置有卡口弹簧片2和镜头锁杆19,所述底座环3上还设置有用于镜头直线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环3 —端的平移燕尾槽结构32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32内的平移板16 ;所述镜头转接环还包括一用于镜头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环3与所述卡口环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通过将镜头座I与底座环3的底座环开口端31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簧片2和镜头锁杆19,可以对镜头座I与底座环3进行紧锁,该底座环3的一端,即与摆动机构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镜头直线移动的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包括平移燕尾槽结构32和平移板16,其中该平移燕尾槽结构32设置在底座环3的底面上,该平移板16活动连接在该平移燕尾槽结构32内,该平移板16可以沿着平移燕尾槽结构32槽向移动,实现镜头平移,以适应不同的需要,精确调焦。其还包括一用于镜头摆动的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一端与底座环3连接,其另一端与卡口环机构连接,通过摆动机构的摆动,带动镜头摆动,以适应不同的需要,进行精确调焦。如图2-3和图6-7所示,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上摆动块8和下摆动块9,所述上摆动块8与所述下摆动块9相接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燕尾槽结构81,且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81与所述平移燕尾槽32结构相垂直,所述下摆动块9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81相应配合的弧形凸起部91,所述弧形凸起部91与所述弧形燕尾槽81相活动连接。弧形凸起部91活动连接在弧形燕尾槽结构81内,弧形凸起部92为两端低中间高且圆滑过渡的弧形凸起,该弧形燕尾槽结构81为两端低中间高且圆滑过渡的弧形凹口,该弧形燕尾槽结构81的垂直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燕尾结构凹槽,如图3所示,其燕尾凹槽边线82为从外向内渐缩。该弧形凸起部91的垂直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燕尾结构凸起,如图3所示,其燕尾凸起边线92为从外向内渐缩。弧形凸起部91配合在弧形燕尾槽结构81内,可以沿着弧形燕尾槽结构81的槽向移动,其移动轨迹为如图2-3所示的弧线,起可以带动镜头摆动。[0026]为了固定上下摆动块,上摆动块8和下摆动块9上设置有摆动紧锁螺钉20。通过摆动紧锁螺钉20对上下摆动块紧锁,可以实现固定该上下摆动块,固定镜头摆正位置,便于调焦。如图2-3所示,该底座环3上还设置有第一锁紧轮4,所述第一锁紧轮4的端部与所述平移板16之间设置有第 一锁紧垫片5 ;通过第一锁紧轮4可以将底座环3与平移板16根据需要松开旋转或锁紧固定。该上摆动块8与16平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环14,该第一转动环14外围套接有第一压环15,该上摆动块8的一端设置第二紧锁轮6,该第二紧锁轮6的端部与第一压环15之间设置有第二紧锁垫片7。该下摆动块9与卡口环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环10,该第二转动环10的外围套接有第二压环13,该下摆动块9上设置有第三锁紧轮21,该第三锁紧轮21的端部与第二压环13之间设置有第三锁紧垫片22。该第一转动环14设置在上摆动块8的顶部开口位置,用于与平移板16连接,该第一转动环14的外围设置有第一压环15用于固定该第一转动环14,将其固定在上摆动块8的顶部位置处。由此,该第一转动环14可以带动平移板16转动,或者平移板16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转动环14转动。该上摆动块8的一端设置第二紧锁轮6,该第二紧锁轮6通过第二紧锁垫片7与第一压环15连接。由此,通过该第二紧锁轮6的拧紧或松开,可以实现对上摆动块8与第一转动环14松开旋转或锁紧固定。该第二转动环10设置在下摆动块9的底部位置,用于与卡口环机构连接,该第二转动环10的外围设置有第二压环13,该第二压环13用于固定该第二转动环10,将其固定在下摆动块9的底部位置处。由此,该第二转动环10可以带动卡口环机构转动,或者卡口环机构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二转动环10转动。该下摆动块9的一端设置第三紧锁轮21,该第三紧锁轮21通过第三紧锁垫片22与第二压环13连接。由此,通过该第三紧锁轮21的拧紧或松开,可以实现对下摆动块9与第二转动环10松开旋转或锁紧固定。如图2所示,为了限定平移板16的平移位置,该底座环3内还设置有用于限定平移板16位移的限位环18。通过限位环18可以限定平移板16在底座环3的平移燕尾槽结构32的位移,用于精确定位。如图2-3所示,该卡口环机构包括卡口接环11和卡口环12,所述卡口环12与所述卡口接环11相螺纹连接。该卡口接环11用于与第二转动环10相接,该卡口环12套接在卡口接环11的外围,用于固定该卡口接环U,并用于承接镜头。该平移板16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剖面呈梯形结构。即一端大一端小,用于与平移燕尾槽结构32相配合。如图3所示,该弧形燕尾槽结构81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结构,即其垂直纵剖面为上宽下窄燕尾结构凹槽。该镜头转接环还设置有镜头光圈拔杆17,用于镜头画幅接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通过镜头座I、卡口弹簧片2、镜头光圈拔杆17、镜头锁杆19等与中画幅镜头接驳,不同品牌的镜头其接口形式也不一样。通过底座环3、第一锁紧轮4、第一锁紧垫片5、平移板16、限位环18等实现平移紧锁功能。通过上摆动块8、下摆动块9、摆动紧锁螺钉20等实现镜头摆动(倾斜)与紧锁功能。通过卡口接环11、卡口环12等实现整体卡口环机构与相机的驳接,不同的相机其接驳口不一样。[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通过设置平移机构,可以使得镜头平移对焦,通过设置在摆动结构,可以使得镜头摆动旋转对焦,以适应不同的需要。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转接环,既可以平移镜头又可以使镜头倾斜旋转,提供给摄影者非常规的摄影技巧,取得特殊的拍摄结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扩大相机的使用范围。 以上所揭示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镜头转接环,其包括镜头座、与所述镜头座相连接的底座环和卡ロ环机构, 其中所述镜头座卡合在所述底座环上,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底座环之间设置有卡ロ弹簧片和镜头锁杆,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环上还设置有用于镜头直线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环一端的平移燕尾槽结构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内的平移板; 所述镜头转接环还包括ー用于镜头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环与所述卡ロ环机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上摆动块和下摆动块,所述上摆动块与所述下摆动块相接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燕尾槽结构,且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与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相垂直,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相应配合的弧形凸起部,所述弧形凸起部与所述弧形燕尾槽相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动块和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摆动紧锁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环上还设置有第一锁紧轮,所述第一锁紧轮的端部与所述平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垫片; 所述上摆动块与所述平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外围套接有第一压环,所述上摆动块的一端设置第二紧锁轮,所述第二紧锁轮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压环之间设置有第二紧锁垫片; 所述下摆动块与所述卡ロ环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外围套接有第二压环,所述下摆动块上设置有第三锁紧轮,所述第三锁紧轮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压环之间设置有第三锁紧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环内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平移板位移的限位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ロ环机构包括卡ロ接环和卡ロ环,所述卡ロ环与所述卡ロ接环相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板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剖面呈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镜头转接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燕尾槽结构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镜头转接环,其包括镜头座、与所述镜头座相连接的底座环和卡口环机构,其中所述镜头座卡合在所述底座环上,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底座环之间设置有卡口弹簧片和镜头锁杆,所述底座环上还设置有用于镜头直线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环一端的平移燕尾槽结构和活动连接在所述平移燕尾槽结构内的平移板;所述镜头转接环还包括一用于镜头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环与所述卡口环机构之间。其既可以平移镜头又可以在移动与倾斜之间还可以旋转,提供给摄影者非常规的摄影技巧,取得特殊的拍摄结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扩大相机的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G03B17/14GK202421697SQ2011205302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
发明者沈延新 申请人:深圳圣仕图腾工业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