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镜筒中包括卡口式联接部的摄像设备以及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38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镜筒中包括卡口式联接部的摄像设备以及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image pickup apparatus)以及能够安装于摄像设备的附 件,更特别地,涉及形成有如下的第一卡口式联接部的摄像设备该第一卡口式联接部用于 将附件安装在镜筒(lens barrel)的周围。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的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具有形成在镜筒的周围的卡口式联接部,该卡 口式联接部用于安装诸如广角转换镜头或远摄转换镜头等附件(见日本特开2004-272003 号公报)。还已知,当诸如广角转换镜头或远摄转换镜头等附件已从卡口式联接部移除时, 安装覆盖环,用于覆盖卡口式联接部。
另外,已知如下的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具有设置在镜筒周围的可转动操作的 环构件,并且使用者能够在拍摄前通过转动地操作该环构件来改变拍摄条件(见日本特开 2011-008970 号公报)。
在安装附件用的卡口式联接部形成在镜筒的周围,并且可转动操作的环构件设置 在镜筒的周围的情况中,可以设想,将环构件设置于形成在镜筒的周围的卡口式联接部的 外侧。
然而,该配置导致环构件的直径变大的问题,这阻碍摄像设备的小型化。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使得能够在不增大摄像设备的尺寸的 情况下,在镜筒的周围形成安装附件用的卡口式联接部,并且在镜筒的周围设置转动操作 构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image pickup apparatus),其包括 第一卡口式联接部,其形成在镜筒的周围;第一构件,其被构造成其上形成有第二卡口式联 接部,所述第二卡口式联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接合;转动操作构件,其被构造 成通过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第二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转 动操作构件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时与所述转动操作构件一体地转动;检测单元,其被构造 成检测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第一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与所述 第二卡口式联接部彼此接合时阻止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的转动;以 及第二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用于解除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阻止的操作连动地阻止所述 转动操作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附件,其能够安装于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具有 形成在镜筒的周围的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所述附件包括第一构件,其被构造成其上形成有 第二卡口式联接部,所述第二卡口式联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接合;转动操作 构件,其被构造成通过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第二构件,其被构 造成在所述转动操作构件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时与所述转动操作构件一体地转动;以及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拆卸所述附件的操作连动地阻止所述转动操作 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大摄像设备的尺寸的情况下,在镜筒的周围形成安装附 件用的卡口式联接部,并且在镜筒的周围设置转动操作构件。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静态相机的视图,其中,图1A示出正面立 体图,图1B示出背面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安装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子静态相机的相机壳体的操作环和操作 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3A和图3B是布置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子静态相机的相机壳体的安装基座 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图3A示出从正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B示出从背面观察的分解立 体图。
图4A和图4B是图3A和图3B所示的安装基座的视图,其中,图4A示出主视图,图 4B示出侧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安装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电子静态相机的相机壳体的操作环的 分解立体图,其中,图5A示出从正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5B示出从背面观察的分解立体 图。
图6A和图6B是图5A和图5B所示的操作环的视图,其中,图6A示出后视图,图6B 示出侧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图5A和图5B所示的操作环已经安装于图3A和图3B所示的 安装基座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7A示出主视图,图7B示出侧视图。
图8A和图8B是图5A和图5B所示的操作环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安装基座的正 剖视图,其中,图8A示出在操作环和安装基座卡口式联接之前的状态,图8B示出在操作环 和安装基座已卡口式联接之后的状态。
图9A至图9D是用于解释卡口式联接过程的、图5A和图5B所示的操作环与图3A 和图3B所示的安装基座的侧剖视图,其中,图9A示出卡口式联接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卡 口式联接的过程中的状态,图9C示出卡口式联接之后的锁定状态,图9D示出在卡口式联接 后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
图10是形成图5A和图5B所示的操作环的第二环构件的放大后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第二环构件与用于检测第二环构件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 的光反射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中出现的光反射器的输出时序图。
图13A和图13B是从背面观察的、卡口式联接到图3A和图3B所示的安装基座的 环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图13A示出上侧分解立体图,图13B示出下侧分解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图13A和图13B所示的环适配器已经安装于安装基座的状 态的视图,其中,图14A示出主视图,图14B示出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远摄转换器已经安装于图13A和图13B所示的环适配器的状态的侧首1J视图。
图16A和图16B是卡口式联接到图3A和图3B所示的安装基座的镜头适配器的视 图,其中,图16A示出正面立体图,图16B示出背面立体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图16A和图16B所示的镜头适配器已经安装于安装基座的 状态的视图,其中,图17A示出主视图,图17B示出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在下文中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尽管在本 实施方式中,电子静态相机将被描述为摄像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静态相机的视图,其中,图1A示出正面立 体图,图1B不出背面立体图。由附图标记101表不的电子静态相机包括前盖201、镜筒102 以及取景器103。前盖201作为相机壳体的外饰被布置于相机壳体的前表面,其中相机壳体 是电子静态相机101的主体。镜筒102构成电子静态相机101的摄像光学系统,并且取景 器103的光学系统与镜筒102的摄像光学系统相配合以使摄影者能够经由取景器103观看 被摄体像。
电子静态相机101还包括闪光灯104、电源钮105、释放钮106、变焦杆107、模式拨 盘108、液晶显示面板109以及操作拨盘110。闪光灯104用光照射被摄体,并且电源钮105 接通或切断电子静态照相机101的电源。通过按下释放钮106,进行拍摄,并且通过利用变 焦杆107使镜筒102移动,能够调整摄影图像的角度。通过操作模式拨盘108,能够改变拍 摄模式等,并且摄影图像和诸如拍摄条件等各种信息被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109。操作拨 盘110能够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并且能够在上下左右四个点以及中央的一个点处进行按 压操作。
电子静态相机101还包括操作环300和操作构件202,操作构件202用于对操作环 300和相机壳体之间的卡口式联接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如下文所述,形成操作环300的 第一环构件302 (图1A和图1B中未示出;见图5A和图5B)与安装于相机壳体的安装基座 203 (见图3)卡口式联接。
如后文将要描述的那样,操作环300基本上由操作环构件301、第一环构件302以 及第二环构件305形成(见图5A和图5B),并且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构件305以将第一 环构件302夹在二者中间的方式保持第一环构件302。在操作环300被安装于相机壳体的 状态下摄影者通过转动地操作操作环构件301能够改变拍摄条件。操作环构件301、第一环 构件302以及第二环构件305分别对应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的转动操作构件、第一构件 和第二构件。
当按压电源钮105以启动电子静态相机101时,镜筒102向广角位置伸出。通过 操作模式拨盘108,将相机101的模式调整成例如Tv :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这里假定快 门速度的值被设定为1/60。
当从背面(从摄影者侧)观察,使操作环构件301顺时针转动与一个单击(click) 对应的量时,快门速度被设定成接近目前设定值的值,例如1/50。另一方面,当使操作环构 件301逆时针转动与一个单击对应的量时,快门速度被设定为另一接近值,例如1/80。由 此,根据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量来改变设定值,例如,当使操作环构件301顺时针转动与三个单击对应的量时,快门速度顺次地从1/60切换为1/50、从1/50切换为1/40、从1/40 切换为1/30,由此快门速度被设定为1/30。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根据拍摄时使用的通过镜 头的图像(through-the-lens image)和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109的显示(display)来确认 设定值。下文中将描述为操作环300设置的单击机构以及用于检测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 方向和转动量的机构。
能够通过操作环构件301的操作而设定的参数包括快门速度、ISO感光度、曝光 值、光圈值、白平衡、镜筒102的变焦位置以及手动聚焦模式中的对焦位置,上述参数中的 任何参数可以根据期望进行选择。尽管上文中已经描述当处于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时, 通过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改变快门速度,但是,当拍摄模式被设定为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之外的模式时,基本上,除了可以设定的参数不同之外,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利用操作环构件 301进行操作。例如,当拍摄模式被设定为手动模式时,能够通过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来改 变快门速度,并且能够通过操作操作拨盘110来改变光圈值。另外,在再现摄影图像的再现 模式中,还能够通过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来提取(forward)图像或放大图像或缩小图像。
图2是示出安装于相机壳体的操作环300和操作构件20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 图。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电子静态相机101的正面侧观察时,操作构件202被设置于 操作环300的右下方,但是,在下面的描述所参考的图中,适当地,操作构件202和操作环构 件301被示出为处于沿箭头G转动的状态。即,适当地,操作构件202被示出为处于图的竖 直方向上的上部。
安装基座203是如下的构件该构件被布置于相机壳体,并且构成操作环300的 第一环构件302被卡口式联接于该构件。图3A和图3B是安装基座203的分解立体图,其 中,图3A示出从正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B示出从背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4A和图 4B是安装基座203的视图,其中,图4A示出主视图,图4B示出侧剖视图(如图4A中的箭头 A-A所示的那样截取的)。
安装基座203形成有用于卡口式联接到操作环300 (的第一环构件302)的三个阴 爪槽203a和三个开口槽203k。安装基座203被布置成使得三个阴爪槽203a和三个开口 槽203k位于镜筒102的周围。因此,三个阴爪槽203a和三个开口槽203k用作用于将附件 安装在镜筒的周围的第一卡口式联接部。形成于操作构件202的凸起202a能滑动地装配 到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孔203b中。另外,形成于操作构件202的凸起202b能滑动地装 配并锁定到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孔203d中。另外,形成于操作构件202的爪部202c相 应地插入并穿过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孔203c,并且通过利用这些部件用的诸如卡扣装配 (snap-fit)结构等闩锁机构,操作构件202被安装基座203保持。
锁定构件204被能滑动地装配并锁定于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开口 203 j中,并且 能够沿光轴方向前进和后退。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凸起203e被能滑动地装配于形成于 锁定构件204的孔204a中。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凸起203f被相应地装配于形成于保持 构件206的孔206a中。例如通过未示出的诸如螺钉等固定部件来固定形成于安装基座203 的孔203g以及形成于保持构件206的孔206b。在安装基座203的凸起203e上在锁定构件 204和保持构件206之间设置有锁定弹簧205,用于沿箭头B的方向(参见图4B)对锁定构 件204施力。
锁定构件204包括用于与构成操作环300的第一环构件302接合的接合端面204c。将在描述将操作环300安装于安装基座203以及从安装基座203拆卸操作环300的 方法时描述锁定构件204的功能的细节。
用于检测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的检测单元10包括例如借助于焊 接而安装于柔性印刷电路板207的光反射器208a和208b(第一光反射器和第二光反射器)。 光反射器208a和208b经由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孔203h而向安装基座203的正面侧暴露。
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凸起203i被相应地装配于形成于柔性印刷电路板207的 孔207c中,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207借助于诸如双面胶带等粘接部件而被固定于安装基座 203。尽管未示出,但是,柔性印刷电路板207的触点部经由连接器被连接到主基板,用于 导电,其中用于电子静态相机101的图像处理和系统处理的半导体器件等被安装于该主基 板。
图5A和图5B是操作环300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图5A示出从正面观察的分解立 体图,图5B示出从背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6A和图6B是操作环300的视图,其中,图6A 示出后视图,图6B示出侧剖视图(如图6A中的箭头C-C所示的那样截取的)。操作环300 包括操作环构件301,其能够被摄影者手动地操作;第一环构件302,其被卡口式联接到安 装基座203 ;以及第二环构件305,其与操作环构件301 —体地转动。
在第一环构件302的三个位置处形成有用于与安装基座203卡口式联接的阳爪部 302a。阳爪部302a用作能够与第一卡口式联接部联接以及解除联接的第二卡口式联接部。 阻止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的限制单元20包括转动锁定构件303和转动锁定弹簧304。转 动锁定构件303被能滑动地装配并闩锁到形成于第一环构件302的凹部302b中。另外,转 动锁定弹簧304布置在形成于第一环构件302的肋302h和形成于转动锁定构件303的壁 303c之间,并且沿箭头D的方向(见图6B)对转动锁定构件303施力。
形成于第一环构件302的肋302e被能滑动地装配并闩锁于形成于操作环构件301 的槽301b中。在操作环构件301转动时给摄影者提供单击感的单击单元30包括单击弹簧 307和钢珠306。单击弹簧307和钢珠306被布置在形成于第一环构件302的孔302d中。
形成于操作环构件301的三个爪部301a和形成于第二环构件305的三个孔305a 相应地彼此接合,从而阻止第一环构件302沿光轴方向脱落。如此制得的与第二环构件305 形成为一体的操作环构件301被可转动地保持于第一环构件302。
钢珠306被布置在如下的位置钢珠306的中心与形成在第二环构件305的与光 轴方向垂直的面内的开口 305x的中央基本对准,使得钢珠306的一部分沉入到开口 305x 中。开口 305x在第二环构件305中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为多个。通过单击弹簧307 的施力而朝向第二环构件305对钢珠306施力。通过转动锁定弹簧304的施力而朝向第二 环构件305对形成于转动锁定构件303的肋303a施力,并且当操作环300未安装于相机壳 体时,肋303a被装配并闩锁于第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y中。这阻止操作环构件301和 第二环构件305相对于第一环构件302转动。开口 305y在第二环构件305中沿周向以恒 定的间隔形成为多个。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开口 305y对应于第一开口,开口 305x对应 于第二开口。各开口 305x均具有比各开口 305y小的宽度。
如下文所述,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与形成于第一环构件302的接收面 302f抵接。如下文所述,第二环构件305的形成有开口 305y的面与第一环构件302的被从光反射器208a和208b发射的光线照射的面302g相对。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构件305在以120度的间隔隔开 的三个位置处彼此接合,但是,接合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如果相机壳体的尺寸允许,则可 以用螺钉将操作环构件301固定于第二环构件305。
图7A和图7B是示出操作环300已经安装于安装基座203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 7A示出主视图,图7B示出侧视图。图8A和图8B是操作环300与安装基座203的正剖视 图,其中,图8A示出操作环300与安装基座203卡口式联接之前的状态,图8B示出操作环 300与安装基座203已卡口式联接之后的状态。
在操作环300未安装于安装基座203的状态中,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构件305 相对于第一环构件302的转动被阻止。因此,首先,摄影者等把持操作环构件301,并使形成 于第一环构件302的三个阳爪部302a与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三个开口槽203k对准。接 下来,摄影者等沿光轴方向朝向安装基座203 (朝向非被摄体侧)推操作环300,并且进行用 于使操作环构件301顺时针转动直到终点止挡(end stop)的转动操作。这使得第一环构 件302的三个阳爪部302a相应地与安装基座203的三个阴爪槽203a接合。
图9A至图9D是用于解释卡口式联接过程的、操作环300与安装基座203的侧剖 视图,其中,图9A示出卡口式联接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卡口式联接的过程中的状态,图9C 示出卡口式联接之后的锁定状态,图9D示出在卡口式联接后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
如图9A所示,被阻止转动的第一环构件302的三个阳爪部302a与安装基座203 的三个开口槽203k对准,并且沿光轴方向朝向安装基座203 (朝向非被摄体侧)推操作环 300。这使得第一环构件302的接收面302f抵抗锁定弹簧205的施力沿箭头J的方向推动 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同时,锁定构件204的接收面204b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 这抵消了锁定弹簧205对操作构件202的凸起202b的施力,从而操作构件202被设定为是 自由的,并且操作构件202能够通过自重沿箭头J的方向移动。
如图9B所示,在第一环构件302的接收面302f沿箭头J的方向推锁定构件204的 接合端面204c的状态下保持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的情况下,操作环构件301顺 时针转动直到终点止挡。这使得第一环构件302的三个阳爪部302a相应地与安装基座203 的三个阴爪槽203a接合。与该接合的定时同步,被第一环构件302的接收面302f推动的 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通过锁定弹簧205的施力而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并且与第 一环构件302的槽302c接合。
结果,如图9C所示,第一环构件302被保持在相对于安装基座203的转动受阻止 的状态。同时,锁定构件204的接收面204b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并且由于接收面204b与 操作构件202的凸起202b抵接,所以操作构件202也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此时,锁定构件 204的接合端面204c使转动锁定构件303的接收面303b抵抗转动锁定弹簧304的施力而 移动。这使得转动锁定构件303的肋303a从第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y中的一个开口移 除,从而允许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构件305 —体地转动。另外,布置在第一环构件302 的孔302d中的单击弹簧307和钢珠306使得使用者能够感觉到操作环构件301转动时的 单击。
如图9D所示,当从安装基座203拆卸操作环300时,摄影者等抵抗锁定弹簧205 的施力沿箭头L的方向推操作构件202。这使得操作构件202的突起202b使锁定构件204的接收面204b沿箭头L的方向移动,从而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从第一环构件302 的槽302c移除。此时,转动锁定构件303的肋303a通过转动锁定弹簧304的施力而与第 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y中的一个开口接合,从而阻止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构件305 的转动。更具体地,转动锁定构件303锁定第二环构件305,使得操作环构件301和第二环 构件305不会依照使用者对操作构件202的操作而相对于第一环构件302转动。
然后,当摄影者等使操作环构件301逆时针转动直到终点止挡时,形成于第一环 构件302的三个阳爪部302a移动到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三个开口槽203k。因此,通过沿 光轴方向朝向被摄体侧向上拉操作环构件301,从安装基座203拆卸操作环构件301。
将参考图10说明转动地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时所使用的单击机构。图10是第二 环构件305的放大后视图。第二环构件305在其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内沿周向以恒定的间 隔形成有多个T形的开口(开口 305x和305y),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0度的间隔形成 总共36个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各T形的开口,宽度较窄的开口 305x用于产生单击 感,宽度较宽的开口 305y用于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的检测。通过在与光轴 方向垂直的面内形成产生单击感用的开口和检测转动用的开口,能够减小操作环300的厚 度,并且,即使增加操作环功能时也能够防止电子静态相机101大型化。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0度的间隔设置了总共36个T形的开口,但是这不是限 制性的,而是可以根据操作环构件301的尺寸以及第二环构件305的尺寸或所期望的操作 感觉以适当的方式并且以适当的间隔设置T形的开口。
钢珠306在被单击弹簧307朝向第二环构件305施力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如下的 位置钢珠306的中心与形成在第二环构件305的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内的开口 305x的中 央基本对准。当转动地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时,第二环构件305也一体地转动,因此,切换 钢珠306与第二环构件305的各开口 305x接合的状态和钢珠306在第二环构件305的表 面滑动的状态,这种切换产生单击感。通过根据钢珠306的直径调整第二环构件305的各 开口 305x的宽度Xa,或者通过调整单击弹簧307的施力,能够获得期望的单击力(单击感)。
接下来,将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在转动地操作操作环构件301时检测转动方向 和转动量用的机构。图11是示出第二环构件305与光反射器208a和208b之间的位置关 系的侧视图,图12是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时序图。
光反射器208a和208b被布置成使得当停止产生单击感时,光线反射位置为此均 到达横跨第二环构件305的各开口 305y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开口宽度(5度)的1/4 (1.25 度)处的位置(见图10)。由此,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中的一方的输出信号(反射光检 测信号)的变化定时相对于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中的另一方的输出信号的变化定时 错位1/4周期,从而使得能够检测与第二环构件305 —体地转动的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 方向。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光线反射位置是由光反射器 208a和208b发射的光线照射第二环构件305的位置。在停止产生单击感(第二环构件305 停止)期间,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两者的光线不照射第二环构件305,而是经由开口 305y照射第一环构件302的面302g。第一环构件302的面302g由难以反射光的材料(例 如黑色树脂)形成。因此,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两者的光线不被面302g反射,结果, 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信号变为“低(low)”。
当第二环构件305 (操作环构件30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从光反射器208a和 208b发射的光线照射到第二环构件305。第二环构件305由具有高反光率的材料(例如金 属)形成。因此,从光反射器208a和208b发射的光线被第二环构件305大量地反射,并且 相应地返回到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光接收部,从而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 信号变为“高(high)”。
图12中的“L”和“H”分别表示各输出信号为“低”和“高”。在停止产生单击感期 间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信号均为“低”,这将稳定停止产生单击感期间的输出 信号。另一方面,在产生单击感的操作期间,在产生单击感的各位置处,来自两个光反射器 208a和208b的输出信号均为“高”。
如果第二环构件305如图10所示逆时针转动,则,当来自光反射器208b的输出信 号切换到“高”时,来自光反射器208a的输出信号保持为“低”。相反地,当在来自光反射器 208a的输出信号保持为“低”的状态下来自光反射器208b的输出信号切换到“高”时,检测 出第二环构件305的逆时针转动。类似地,当在来自光反射器208b的输出信号保持为“低” 的状态下来自光反射器208a的输出信号较早地切换到“高”时,检测出第二环构件305的 顺时针转动。能够由来自光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信号从“低”到“高”的切换发生次 数(在光反射器208a和208b之间从“低”到“高”的切换发生次数必须相等)来检测出第二 环构件305的转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柔性印刷电路板207小型化的观点,以光反射器208a和208b 被调整到邻近开口 305y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光反射器208a和208b。然而,仅需要使来自光 反射器208a和208b的输出信号之间的“低”和“高”的切换定时(检测定时)错位1/4周期, 而无需以光反射器208a和208b被调整到邻近开口 305y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光反射器208a 和 208b ο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高反光率的金属用于第二环构件305,并且具有 低反光率的树脂(例如黑色树脂)用于第一环构件302,但是,反之亦可。更具体地,第二环 构件305可以由具有低反光率的树脂形成,而第一环构件302可以由具有高反光率的金属 (例如压铸件)形成。在该情况中,图12中的“低”和“高”改变位置,因此,能够根据当停止 产生单击感(停止第二环构件305、即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时光反射器208a和208b中 的哪一方较早地从“高”切换到“低”来检测第二环构件305的转动方向。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开口用于单击机构和转动检测机构,更具体 地,宽度较窄的开口 305x用于单击机构,而宽度较宽的开口 305y用于转动检测机构,但是, 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为了使第二环构件305的直径较小,被构造成具有小开口宽度的共 用开口可以既用于单击机构又用于转动检测机构。此外,尽管光反射器208a和208b用于 检测操作环构件301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量,但是可以使用光断路器来代替这些部件。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静态相机使摄影者能够通过手动地操作操作 环300来设定期望的拍摄条件,然后进行拍摄,其中操作环300通过卡口式联接被可移除地 安装于相机壳体。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操作环300,将描 述作为如下的附件的环适配器该附件能够安装于相机壳体并且能够从相机壳体拆卸。与 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第一环构件302类似,环适配器被卡口式联接到安装基座203。另外,环适配器具有如下结构其中,第一环构件302设置有适配器部(环适配器构件),并且 下文中所述的光学附件(例如广角转换镜头、远摄转换镜头、或PL滤镜)能够安装于该环适 配器。电子静态相机101的其余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余配置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 的说明。
图13A和图13B是从背面观察的环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图13A示出上侧分 解立体图,图13B示出下侧分解立体图。由附图标记400表示的环适配器基本上包括环适 配器构件401、适配器操作环402以及第二环构件305 (该第二环构件305与形成根据第一 实施方式的操作环300的第二环构件305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名称和 附图标记)。需要注意的是,在环适配器400中,与操作环300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 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环适配器构件401包括形成于三个位置处、用于卡口式联接到安装基座203的阳 爪部401a。转动锁定构件303被能滑动地装配并闩锁于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凹部 401b中。转动锁定弹簧304被布置在环适配器构件401的肋401i与转动锁定构件303的 壁303c (详见图5A)之间。
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凸起401e经由形成于适配器操作环402的开口槽 402c而延伸到形成于适配器操作环402的槽402b中。此外,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爪 槽401h与形成于适配器操作环402的爪部402d接合,从而防止适配器操作环402沿光轴 方向脱落。另外,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凸起401e被能转动地且能滑动地装配于形成 于适配器操作环402的槽402b中。
单击弹簧307和钢珠306被布置在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面401g的孔401d 中,并且形成于适配器操作环402的三个爪部402a与形成于第二环构件305的三个孔305a 接合。如此制得的与第二环构件305形成为一体的适配器操作环402被可转动地保持于环 适配器构件401。
钢珠306布置在其中心与形成于第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x中的一个开口的中 央基本对准的位置,并且被单击弹簧307朝向第二环构件305施力。形成于转动锁定构件 303的肋303a被转动锁定弹簧304朝向第二环构件305施力,并且被能滑动地装配于形成 于第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y中的一个开口中。这阻止适配器操作环402和第二环构件 305相对于环适配器构件401转动。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如下的状态的视图环适配器400已经安装于安装基座203 并且处于卡口式联接后的锁定状态,其中,图14A示出主视图,图14B示出侧剖视图(如图 14A中的箭头H-H所示那样截取的)。这里,适当地,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环 300和安装基座203之间的卡口式联接相同的操作的说明。
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三个阳爪部401a与形成于安装基座203的三个阴爪 槽203a接合。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通过锁定弹簧205的施力而沿箭头K的方向 移动,并且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槽401c接合,从而环适配器构件401被保持在相对于安 装基座203的转动受阻止的状态。
同时,锁定构件204的接收面204b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并且与操作构件202的 凸起202b抵接,从而操作构件202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此时,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 204c使转动锁定构件303的接收面303b抵抗转动锁定弹簧304的施力而移动。这使得转动锁定构件303的肋303a从第二环构件305的开口 305y中的一个开口移除,从而允许适 配器操作环402和第二环构件305 —体地转动。另外,当适配器操作环402转动时,由布置 在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孔401d中的单击弹簧307和钢珠306产生单击力。
图15是示出作为光学附件中的一个光学附件的远摄转换器已经安装于环适配器 400的状态的侧剖视图。由附图标记600表示的远摄转换器由远摄转换镜头部601和转换 镜头部602形成。形成于远摄转换镜头部601的阳螺纹部601a与形成于转换镜头部602的 阴螺纹部602a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固定。另外,形成于转换镜头部602的阳螺纹部602b与 形成于环适配器构件401的阴螺纹部401 j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固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开发如下的系统利用具有操作环功能的环适配 器400,根据拍摄条件安装所期望的光学附件(例如广角转换镜头或PL滤镜)。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描述作为如下的摄 像设备的电子静态相机的配置在该摄像设备中,镜头适配器而不是操作环300能够安装 于相机壳体以及从相机壳体拆卸。图16A和图16B是镜头适配器的视图,其中,图16A不出 正面立体图,图16B示出背面立体图。图17A和图17B是示出如下状态的视图镜头适配器 已经安装于安装基座203并且处于卡口式联接后的锁定状态,其中,图17A示出主视图,图 17B示出侧剖视图(如图17A中的箭头1-1所示的那样截取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 当地,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环300与安装基座203之间的卡口式联接相同 的操作的说明。
形成于由附图标记501所表示的镜头适配器的三个阳爪部501a与形成于安装基 座203的三个阴爪槽203a接合。锁定构件204的接合端面204c通过锁定弹簧205的施力 而沿箭头K的方向移动,并且与形成于镜头适配器501的槽501b接合。结果,镜头适配器 501被保持在相对于安装基座203的转动受阻止的状态。另外,镜头适配器501设置有阴螺 纹部501c。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静态相机使得能够根据拍摄条件安装诸如参考图15所 述的远摄转换镜头部601或转换镜头部602等所期望的光学附件,并进行拍摄。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 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 构和功能。
例如,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使用不具有传统的操作环功能的镜头适配器。另外,本 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相机,例如单反相机、镜头快门相机(lens shutter camera)、 摄像机以及数字式相机。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除相机之外的光学设备以及其他设备, 并且还适用于设置在这些相机、光学设备和其他设备中的装置以及构成这些装置的组成部 件。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1-201673的优先权,该 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第一卡口式联接部,其形成在镜筒的周围; 第一构件,其被构造成其上形成有第二卡口式联接部,所述第二卡口式联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接合; 转动操作构件,其被构造成通过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 第二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转动操作构件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时与所述转动操作构件一体地转动; 检测单元,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第二构件的转动; 第一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与所述第二卡口式联接部彼此接合时阻止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的转动;以及 第二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用于解除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阻止的操作连动地阻止所述转动操作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构件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开口 ;并且, 与使用者对所述转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连动地,所述第二锁定构件被装配到所述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反射器和第二光反射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器被构造成将相应的光线发射到所述第二构件,并且检测被所述第二构件反射的反射光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从而被所述第一构件反射的反射光,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将要被从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器发射的相应光线照射的相应面对光线的反射率不同, 当所述转动操作构件转动时,被交替检测的来自所述第二构件的反射光与来自所述第一构件的反射光的周期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之间错位1/4周期,并且 基于对来自所述第二构件的反射光的检测与对来自所述第一构件的反射光的检测之间的切换定时在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之间的错位来检测所述转动操作构件的转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动操作构件的转动量是基于切换的次数来检测的,该切换是指由所述第一光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器中的每一方对来自所述第二构件的反射光进行的检测和对来自所述第一构件的反射光进行的检测之间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构件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均具有比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小的宽度, 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 钢珠,其被布置成使得其一部分沉入形成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中;以及 单击弹簧,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构件对所述钢珠施力, 当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时,通过在所述钢珠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接合的状态和所述钢珠在所述第二构件的表面滑动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给使用者提供单击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适配器部,光学附件能够安装于所述适配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光学附件是广角转换镜头、远摄转换镜头以及滤镜中的一种。
8.一种附件,其能够安装于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具有形成在镜筒的周围的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所述附件包括 第一构件,其被构造成其上形成有第二卡口式联接部,所述第二卡口式联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口式联接部接合; 转动操作构件,其被构造成通过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 第二构件,其被构造成在所述转动操作构件被使用者转动地操作时与所述转动操作构件一体地转动;以及 锁定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拆卸所述附件的操作连动地阻止所述转动操作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构件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开口,并且, 与使用者对所述转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连动地,所述锁定构件被装配到所述第一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构件沿周向以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均具有比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小的宽度, 所述摄像设备还包括 钢珠,其被布置成使得其一部分沉入形成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中;以及 单击弹簧,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构件对所述钢珠施力, 当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转动时,通过在所述钢珠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接合的状态和所述钢珠在所述第二构件的表面滑动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给使用者提供单击感。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适配器部,光学附件能够安装于所述适配器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件,其中,所述光学附件是广角转换镜头、远摄转换镜头以及滤镜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在镜筒中包括卡口式联接部的摄像设备以及附件。该摄像设备能够在不使设备大型化的情况下在形成有卡口式联接部的镜筒的周围设置转动操作构件。三个阴爪槽和三个开口槽形成于安装基座。第一环构件形成有用于与阴爪槽和开口槽接合的三个阳爪部。操作环构件被转动地操作,并且第二环构件与操作环构件一体地转动。光反射器检测第二环构件的转动。当安装基座与操作环构件卡口式联接时,限制单元阻止第一环构件的转动。转动锁定构件与用于解除第一环构件的转动阻止的操作连动地阻止操作环构件和第二环构件相对于第一环构件的转动。
文档编号G03B17/14GK102998879SQ2012103424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出良修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