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进缆适配器和光缆接头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53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缆进缆适配器和光缆接头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进缆适配器和一种光缆接头盒,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与通讯领域中的光缆接头盒配合使用的光缆进缆适配器,以及带该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接头盒。
背景技术
光缆正被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光纤通信宽度网络中,而光缆接头盒是光纤网络中的必要的、重要的配件,其将两段或多段光缆相连接,或者将分支光缆与客户端处的通讯设备相连接。当前,越来越多的分支光缆直接连接到客户端处,这样就要求光缆接头盒具有多 个进出口以足以与多个分支光缆相匹配。然而,市面上的大多数光缆接头盒的光缆接入孔只有四个或比较有限的数目,很难满足更多个分支光缆的接入需求。因此,市场迫切希望能提供更多根光缆可以接入的光缆接头盒。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增加光缆接头盒的光缆接入数目的光缆进缆适配器,以在不增加光缆接头盒本身的光缆接入孔数目的前提下,满足更多的光缆的接入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使更多根光缆可以接入的光缆接头盒。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缆进缆适配器,包括光缆收容单元,具有两个或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通过;光缆固定单元,其设置成将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光缆固定住以防止该等光缆移动;绝缘单元,其设置成将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光缆金属加强芯彼此隔离开以使所述金属加强芯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绝缘电阻及耐压强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缆收容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包容形成两个或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围绕所述第一通道端口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缆固定单元包括一本体和夹扣,所述本体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二通道和至少一个插片。该等第二通道分别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通过;该插片与所述第二通道垂直设置;所述夹扣设置成将述第二通道内的光缆与所述本体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单元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三个平面,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间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三通道以收容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金属加强芯,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间具有一段空间足以使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光纤绕出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缆接头盒,包含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在其内部共同限定形成的用于容纳光缆于其中的空间、至少两个光缆接入孔、以及至少两个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收容单元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光缆接入孔中。优选地,所述光缆收容单元与所述光缆接入孔间设置有密封胶带。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光缆进缆适配器可同时收容两根或更多光缆,这样,光缆接头盒的一个光缆接入孔可同时接入多根光缆,因此可有更多根光缆同时接入到光缆接头盒中。在不增加光缆接头盒本身的光缆接入孔数目的前提下,满足更多的光缆的接入需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 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而且,这些附图也不应理解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任何限制。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收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收容单元在收容光缆时的装配示意图;图4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固定单元在固定光缆时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绝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绝缘单元在装配好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后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接头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光缆进缆适配器100可用于同时收容两根光缆10以使该等光缆10可通过光缆接头盒的一个进口而进入到光缆接头盒的腔体内进行后续处理。通常地,如其他附图所示,光缆10包括光纤、金属加强芯11以及包裹光纤和金属加强芯的外护套12。在两根或多根光缆10经光缆接头盒而在盒内进行后续处理如相互连接时,该等光缆分别经光缆接头盒的进口伸入到光缆接头盒的内部,光缆的端头在剥离掉外护套12后显露出的光纤相互连接,而金属加强芯11则在一定的绝缘措施下保持彼此绝缘。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地,光缆进缆适配器100包括光缆收容单元20、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光缆收容单元20具有两个或多个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分别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其长度方向通过。光缆固定单元30设置成将通过第一通道的所有光缆10固定住以防止该等光缆10移动,可选择地,光缆固定单元30先将所有光缆10约束在一起,还进一步设置成与光缆接头盒的壳体固定在一起以固定住所有光缆10。绝缘单元40设置成将光缆端头处的光缆金属加强芯11彼此隔离开以使该等金属加强芯11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爬电距离而实现彼此绝缘及耐电压性能。图2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100的光缆收容单元20的结构示意图。光缆收容单元2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后包容形成两个并行的第一通道23,在第一通道23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围绕第一通道23端口的边缘25。一般光缆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所以第一通道23的横截面优选地为圆形的,即第一通道23为圆柱体形空腔,以方便将光缆安置在第一通道23内。当然,如有特殊需要,第一通道23的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如方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在实践安装过程中,优选地,在光缆10收容于第一通道23的部分的光缆表面缠绕一定厚度的密封胶带或涂敷一层密封材料以使光缆10与第一通道23间密封连接,进而防 止水和杂质进入到光缆接头盒中。可选择地,第一通道23的壁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肋24。优选地,凸起肋24沿第一通道23的周向内壁设置,如为沿第一通道23的周向内壁的一个个封闭圆环状的凸起。这样,可以增强光缆10与第一通道23间的密封性能。优选地,光缆收容单元20,除其两端处的边缘25外,其主体部分的外形为圆柱形的,这样方便将光缆收容单元20与光缆接头盒的光缆入口相匹配安装,而且便于实现光缆收容单元20与光缆接头盒的光缆入口间的密封处理。图3示例性地给出了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收容单元在收容光缆时的装配示意图。首先将放入光缆收容单元20的第一通道23处的光缆部分用密封胶带12缠绕。然后将密封胶带12缠绕后的光缆分别放置在下壳体22的上第一通道23内。最后将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闭合成一体(未图示)。图3所示有两根光缆10放置在收容单元20内。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一通道23的数目,比如三个或更多个第一通道23,进而可以有更多的光缆10,比如三根光缆或更多数目的光缆,同时通过该光缆进缆适配器而进入到光缆接头盒中。图4示出了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光缆固定单元30包括一本体39,该本体39包括两个第二通道31和一插片32。第二通道31分别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其长度方向通过。优选地,第二通道31的壁面为非封闭,如半圆柱形通道,具体地,第二通道31沿其长度具有一缺口,而且缺口的截面尺寸大于待收容的光缆的直径,这样方便光缆10沿第二通道31长度方向直接放置在第二通道31。插片32为一片状结构,其与第二通道31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垂直设置包括插片32与第二通道31成90度的设置或近似于90度的设置,也就是说大致成垂直设置。另外光缆固定单元30还包括一夹扣33,夹扣33设置成将第二通道31内的光缆与本体39固定在一起。可选择地,如图3所示,夹扣33可为一有切口的金属环。本体39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弧形肋条34。这样,环形夹扣33可夹持在弧形肋条34处,两者形状相匹配可实现较好的固定作用。而且,环形夹扣33与圆柱形光缆也能实现很好的形状相匹配而可实现较好的固定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扣33也可为其他结构如方形,只要其能将光缆与本体39束缚在一起即可。可选择地,如图3所示,光缆固定单元30的本体39上在与插片32相对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三个凸起结构35,该等凸起结构35可与绝缘单元40的结构相对应配合(具体示例可进一步参见下文)而将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组合在一起。图5为光缆固定单元30在固定光缆10时的装配示意图。光缆10待连接的一端收容在第二通道31内,而光缆10剥去外护套后露出的金属加强芯11和光纤(未图示)伸出在光缆固定单兀30无插片32的一端外,插片32位于光缆10的另一端。图6为如图I所示的光缆进缆适配器100的绝缘单元40的结构示意图。绝缘单元40包括一绝缘本体49,绝缘本体49为一大致成立方体形状的结构,其中,其一部分较另一部部分具有更宽的尺寸,成阶梯状形状,因而在其长度方向具有三个平面41、42和43。第一平面41和第二平面42间设置有两个大致平行排列的第三通道44以收容光缆10的端头处的金属加强芯11,第二平面42和第三平面43间具有一段空间45足以使光缆10的端头处的光纤(未图示)绕出到绝缘本体49外。一般地,第三通道44的横截面形状可依据待 收容的金属加强芯11的性状而定。一般而言,金属加强芯11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故第三通道44的横截面形状可相应地为圆形的,而且圆形的通道也易于加工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加强芯11的横截面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只要其能将金属加强芯11收容在内。如图6所示,绝缘单元40还包括两个紧固元件46,紧固元件46可分别将金属加强芯11固定在相应的第三通道44内,以避免金属加强芯11从第三通道44内脱落出来。可选择地,紧固元件46可为螺栓,对应地第三通道44的壁面上设置有螺孔(未图示),这样螺栓将金属加强芯11压抵在第三通道44内。根据国家通信行业标准,光缆金属加强芯之间应具有相应的绝缘性能及耐压性能。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可选择地,绝缘本体49的第一平面41在第三通道44的端口间设置有可增加金属加强芯41相互间的爬电距离的凸块48。当然,如果第三通道44间的距离足够大能满足其内收容的金属加强芯11间的爬电距离要求,也可不设置该等凸块48。优选地,绝缘单元40采用高绝缘性能材料如塑料制成,这样可在相同的爬电距离下提高绝缘性能及耐压性能。另外,为了实现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如图6所示,绝缘单元40在第三平面43所在的那一端设置有3个对应的凹槽结构47。这样,光缆固定单元30的本体上的凸起结构35可对应地插入到凹槽结构47中以将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可选择地,凸起结构35和凹槽结构47也可对调设置,即凹槽结构47设置在光缆固定单元30上而凸起结构35设置在绝缘单元40上。或者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上均设置有凸起结构35和凹槽结构47,但两单元上的凸起结构35和凹槽结构47相配合而设置。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凸起结构35和凹槽结构47的数目是不限定的。图4和6分别所示的凸起结构35和凹槽结构47只是实现将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机械地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有不同的连接结构。图7示出了绝缘单元40在装配好光缆10的金属加强芯11后的装配示意图。光缆10剥去外护套12后的金属加强芯11插入到第三通道44内,紧固元件46如螺栓旋入第三通道44的壁面上设置的螺孔内将金属加强芯11压抵在第三通道44内。光缆固定单元30的本体39上的凸起结构35对应地插入到绝缘单元40的凹槽结构47中以将光缆固定单元30和绝缘单元40机械地组合在一起。一般地,如图所示,具有外护套12的光缆10部分的端面抵顶在绝缘单元40的第三表面43处。光缆10剥去外护套12后所露出的光纤则从第二平面42和第三平面43间的空间45处绕出到绝缘单元40外。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接头盒的结构示意图。光缆接头盒200包含上盖(未图示)、下盖210、上盖和下盖210在其内部共同限定形成的用于容纳光缆10于其中的空间220,四个光缆接入孔230,以及如上所述的4个光缆进缆适配器分别设置在光缆接入孔23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缆接头盒200也可只设置2个光缆接入孔230,或者6个或跟多个光缆接入孔230,对应地,每个光缆接入孔230可配备有一个光缆进缆适配器100,或者部分光缆接入孔230配备有一个光缆进缆适配器100。优选地,每一光缆接入孔230位于上盖和下盖210的外边缘的交界处。光缆进缆适配器100的光缆收容单元20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光缆接入孔230中。较佳的是,光缆收 容单元20与光缆接入孔230间设置有密封材料如密封胶带以实现光缆接头盒200与外界密封避免水和污物进入到光缆接头盒200内。可选择地,光缆接头盒200在光缆接入孔230所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一凹槽(未图示),其可将光缆进缆适配器100的插片32收容在其内以实现将光缆固定在光缆接头盒200 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光缆接头盒200在光缆接入孔230所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螺孔,并在光缆进缆适配器100的插片32上设置螺栓,这样也可实现将光缆固定在光缆接头盒200内。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光缆进缆适配器100可同时收容两根光缆10,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缆进缆适配器也可设置成具有多个第一通道以及相应的第二、第三通道以同时收容更多的光缆10。这样,光缆接头盒200的一个光缆接入孔230可同时接入多根光缆,因此可有更多根光缆同时接入到光缆接头盒中。在不增加光缆接头盒200本身的光缆接入孔数目的前提下,满足更多的光缆的接入需求。可以理解,上述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描述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和变形,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述的修改和变形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此外,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动词“包括”和其变形不排除出现权利要求中声明以外的其他的元件或步骤。在元件或步骤之前的不定冠词“一”不排除出现多个这样的元件或步骤。
权利要求1.一种光缆进缆适配器,可同时收容至少两根光缆,包括 光缆收容单元,具有两个或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通过; 光缆固定单元,其设置成将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光缆固定住以防止该等光缆移动; 绝缘单元,其设置成将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光缆金属加强芯彼此隔离开以使所述金属加强芯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绝缘电阻及耐压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收容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包容形成两个或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围绕所述第一通道端口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圆柱体形空腔,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固定单元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两个或多个第二通道,分别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方向通过; 插片,与所述第二通道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固定单元还包括夹扣,所述夹扣设置成将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光缆与所述本体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沿其长度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的截面尺寸大于待收容的所述光缆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弧形肋条,所述夹扣夹持在所述弧形肋条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单元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三个平面,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间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三通道以收容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金属加强芯,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间具有一段空间足以使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光纤绕出到所述绝缘本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单元还包括两个紧固元件,所述紧固元件将所述金属加强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第三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元件为螺栓,第三通道的壁面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栓将所述金属加强芯压抵在所述第三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三通道的端口间设置有可增加金属加强芯相互间的爬电距离的凸块。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固定单元和所述绝缘单元通过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机械地组合在一起。
13.—种光缆接头盒,包含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在其内部共同限定形成的用于容纳光缆于其中的空间,至少两个光缆接入孔,以及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I至12之一所述的光缆进缆适配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收容单元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光缆接入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收容单元与所述光缆接入孔间设置有密封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缆进缆适配器,包括光缆收容单元,具有两个或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收容一根光缆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通过;光缆固定单元,其设置成将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光缆固定在一起;绝缘单元,其设置成将所述光缆的端头处的光缆金属加强芯彼此隔离开以使所述金属加强芯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绝缘电阻及耐压强度。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光缆进缆适配器的光缆接头盒。
文档编号G02B6/38GK202631797SQ20122013497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熊培友, 徐志勇, 崔一峰, 陆鸿, 曹立松 申请人:3M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