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6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配件,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相机携带方式依靠将背带(或颈带)两端固定在相机顶部左右两侧的背带接口上来实现携带功能,与相机底部没有任何接触。这一方式存在以下几大缺点1、在单肩斜背时由于背带与肩部衣物的摩擦阻力,使得无法快速将相机从身体侧面拿到胸前进行拍摄,从而可能延误拍摄时机;2、在胸前正背时镜头方向朝前,如果是用长焦距镜头,则镜头前伸距离过长,容易引起碰撞造成损坏;3、无论相机正背还是斜背,由于相机没有固定,在 行走或运动中相机会有晃动,容易引起碰撞造成损坏;4、如果需要更换别的背带或改变携带方式更换起来太麻烦。而相机快装板是用于快速将相机安装在三角架云台上以便进行稳定拍摄的常用附件,其规格、尺寸、外形、材料因各品牌厂商的区别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都是安装在相机底部以供随时与云台配合使用。在可查的资料中显示,快装板几乎没有用于为相机携带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因为相机携带系统与三脚架云台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几乎没有交集。而近年出现了一种叫做“快摄手”的单肩相机背带,通过特制的连接部件与相机底部相固定连接,但其连接配件并不是快装板本身,在与三脚架云台配合使用时必须将快装板安装在连接配件上,因其连接环节过多,产生过多强度隐患,这一点带来了操作的不便性和系统不稳定性。另一个叫做“Cotton Carrier”的产品也试图提供解决方案,该产品设计了一套可以相互插进的挂片-插槽系统,将圆形金属挂片固定在相机底部,将插槽固定在可放置于胸前或腰间的平台上,这样通过将挂片插进插槽中可以实现将相机悬挂于腰间或胸前的作用。但这一设计还不够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它仅仅是起到了将相机放置于腰间或胸前的功能,但由于挂片和插槽无法实现固定锁死,因此相机的摇摆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减少了使用传统颈部背带产生的大幅晃动而已;第二,挂片具有类似凸轮锁的装置,需要向左右旋转90度才能插入插槽,这样当挂片插到底时旋回90度后会被卡在插槽内,这一设计是为了保证挂片插入插槽、相机摆正之后不会意外退出,但如果相机安装了长焦镜头,则挂片插入和拿出插槽的过程所需要向左右旋转90度的操作会非常不便;此外,由于相机底部只有一个螺丝接口,挂片并不能充当快装板使用,而快装板又不能长期固定在挂片上(否则挂片将无法插进插槽),因此在配合云台使用的时候需要频繁安装、拆除快装板,非常的繁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使得照相机与云台无缝配合,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不但携带方便,而且又因为一体式的设计而避免连接环节过多引起的不稳定性和抗拉强度隐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包括相机固定平台、夹座和快装板,所述相机固定平台的边缘设有连接带,用于固定在人体上,夹座安装在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上,快装板与照相机底部连接,通过所述夹座夹紧所述快装板使照相机固定在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上。其中,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为一塑胶或金属底座,其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在所述底座上设有螺丝接口,夹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相机固定平台包括一底座和一铝板,所述铝板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夹座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的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更为灵便,方便铝板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更新替换,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口袋,其三面固定在底座上,另一面为一开口,所述铝板安置在口袋中,所述口袋的开口上设有一固定装置,将铝板封锁在口袋中。其中,所述口袋、铝板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螺丝接口,用于将夹座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铝板上;所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方便口袋的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相机固定平台、夹座和快装板的搭配作用,照相机底部安装上快装板后,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相机固定平台和三脚架云台之间自由替换,实现照相机与云台无缝配合,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同时,相机固定平台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贴合在腰部或胸部等身体部位,避免照相机因晃动造成碰撞,从而能够在方便携带的情形下又确保能够很好地保护相机。本实用新型不但携带方便,而且又因为一体式的设计而避免连接环节过多引起的不稳定性和抗拉强度隐患。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带未示出);图2为图I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连接带、快装板未示出);图3为图I所示实施例与照相机组合使用示意图(连接带未示出);图4为本实用新型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带未示出);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机固定平台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连接带未示出);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腰负式);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使用状态的示意图(肩背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包括相机固定平台、夹座2和快装板7,相机固定平台为一塑胶或金属底座1,其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在底座I上设有螺丝接口 6,夹座2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I上,快装板7与照相机底部连接,通过夹座2夹紧快装板7使照相机固定在底座I上,结合图3所示。底座I的边缘设有连接带(图中未示出),连接带用于将整个系统固定在人体上。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的实施例2,为实施例I的一个优化设计,同样包括相机固定平台、夹座2和快装板7,快装板7与照相机底部连接,通过夹座2夹紧快装板7使照相机固定在相机固定平台上。同时结合图6所示,相机固定平台包括底座I、铝板3和口袋5。底座I的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其边缘设有连接带4,连接带4将底座I即整个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固定在身体部位(腰部)上;口袋5设于底座I上,口袋5的三面固定在底座I上,另一面为一开口 51,开口 51上设有魔术贴,将铝板3封锁在口袋51中。当然,开口 51上也可以安装其它的固定装置,只要能把铝板3固定在口袋51中即可,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魔术贴,不管是打开还是关闭,都方便快捷。其中,口袋51、铝板3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螺丝接口 6,用于将夹座2通过螺丝固定在招板3上。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将照相机固定在胸前,如图7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固定平台、夹座和快装板,所述相机固定平台的边缘设有连接带,用于固定在人体上,夹座安装在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上,快装板与照相机底部连接,通过所述夹座夹紧所述快装板使照相机固定在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为一塑胶或金属底座,其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螺丝接口,所述夹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固定平台包括一 底座和一铝板,所述铝板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夹座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的形状与人体的腰部或胸前形状相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口袋,其三面固定在底座上,另一面为一开口,所述铝板安置在口袋中,所述口袋的开口上设有一固定装置,将铝板封锁在口袋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袋、铝板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螺丝接口,用于将夹座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铝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相机快夹携带系统。包括相机固定平台、夹座和快装板,所述相机固定平台的边缘设有连接带,用于固定在人体上,夹座安装在相机固定平台上,快装板与照相机底部连接,通过所述夹座夹紧所述快装板使照相机固定在所述相机固定平台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相机固定平台、夹座和快装板的搭配作用,照相机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相机固定平台和三脚架云台之间自由替换,实现照相机与云台无缝配合,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同时,相机固定平台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贴合在腰部或胸部等身体部位,避免照相机因晃动造成碰撞,从而能够在方便携带的情形下又确保能够很好地保护相机。
文档编号G03B17/56GK202677047SQ20122023259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李政 申请人:上海菲图乐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