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88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制版领域,自动冲版设备的显影恒温装置是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冲版机对冲版温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是不可以超过0.5°C,所以一般的恒温装置是很难实现的。曾有一种恒温方式是在显影槽加装冷凝管与发热丝,因为交换的方式效率低,不均匀,在同一显影槽中造成温度不一致,不能实现所有药液的温度一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药液温度变化在符合要求的很小的变化范围内的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包括带有分别与冲版机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和进口相连的药液进口和药液出口的容腔、设置在容腔内的电热器和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制冷装置、控制制冷装置和电热器工作的微电脑控制装置、监测冲版机中的显影药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出口、进口分别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进口、出口相连,电热器位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中心位置,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与微电脑控制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相连,微电脑控制装置的控制电信号输出与电热器、制冷装置的控制电信号输入相连。使用时,微电脑控制装置依据设定的温度及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电热器和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在冲版机中循环流动的药水的温度维持在很小的、符合要求的波动范围内。这里,容腔上的药液进口、药液出口分别位于靠近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两端的容腔上。这样,循环药液就能充分地流经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及电热器,保证了流经的药水能得到充分的加热或者冷却。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使药液温度变化在符合要求的很小的变化范围内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有分别与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 2和进口 3相连的药液进口 4和药液出口 5的容腔6、设置在容腔6内的电热器7和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制冷装置9、控制制冷装置9和电热器7工作的微电脑控制装置10、监测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制冷装置9的制冷剂出口 12、进口 13分别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的进口 14、出口 15相连,电热器7位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的中心位置,温度传感器11的电信号输出与微电脑控制装置10的电信号输入相连,微电脑控制装置10的控制电信号输出与电热器7、制冷装置9的控制电信号输入相连。容腔6上的药液进口 4、药液出口 5分别设置在靠近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的两端的容腔6上。温度传感器11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容腔6内的药液出口 5附近以及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 2和进口 3处以及显影部位的药水处。
权利要求1.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分别与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2)和进口(3)相连的药液进口(4)和药液出口(5)的容腔(6)、设置在容腔(6)内的电热器(7)和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制冷装置(9)、控制制冷装置(9)和电热器(7)工作的微电脑控制装置(10)、监测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制冷装置(9)的制冷剂出口( 12)、进口( 13)分别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进口(14)、出口(15)相连,电热器(7)位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的中心位置,温度传感器(11)的电信号输出与微电脑控制装置(10)的电信号输入相连,微电脑控制装置(10)的控制电信号输出与电热器(7)、制冷装置(9)的控制电信号输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容腔(6)上的药液进口(4)、药液出口(5)分别设置在靠近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8)的两端的容腔(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11)分别设置在容腔(6)内的药液出口(5)附近以及冲版机(I)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2)和进口(3)处以 及显影部位的药水处。
专利摘要冲版机显影循环冷热交换恒温装置,包括带有分别与冲版机中的显影药水的药水循环出口和进口相连的药液进口和药液出口的容腔、设置在容腔内的电热器和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制冷装置、控制制冷装置和电热器工作的微电脑控制装置、监测冲版机中的显影药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出口、进口分别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进口、出口相连,电热器位于螺旋状的冷却剂导管的中心位置,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输出与微电脑控制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相连,微电脑控制装置的控制电信号输出与电热器、制冷装置的控制电信号输入相连。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使药液温度变化在符合要求的很小的变化范围内的优点。
文档编号G03F7/30GK203084415SQ2012204818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维 申请人:广州市爱司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