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80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单焦点摄像镜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镜片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车用镜头、影像安全监控、计算机网络视讯装置以及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方面。一般光学镜片系统的感光组件不外乎是感光稱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O))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组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镜片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常规的大视角光学镜片系统,大多采前置负屈折力透镜与后置正屈折力透镜的方式,构成所谓的反摄影型(Inverse Telephoto)结构,由此获得广视场角的特性,如美国专利第7,446, 955号所不的四片式光学镜片系统。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五片式光学镜片系统,如美国专利号8,248,713所揭示,该设计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但其光学镜片设计的外径尺寸差异明显较大,进而增加镜筒设计难度与影响组装制作良率。为应对目前于车用记录器、影像安全监控与视讯装置等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急需一种具备有广视场角、优异成像质量、设计简单与制作良率高的单焦点摄像镜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为凹面,有助于拓展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可视范围,以增加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再者,各透镜的空间及厚度配置得当,有利于单焦点摄像镜组内镜片承靠、固定等机构设置,且各透镜的外径尺寸较为相近,有助于镜筒的设计与制作。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2CT,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35 ;-1. 5〈f/fl〈-0. 6 ;以及1. 5<Fno<3. O0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 5〈f/f2〈0. 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间设置有一空气间距,该第四透镜及该第五透镜间设置有另一空气间距。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并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黏合。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其满足下列条件:70 度 <HF0V〈100 度。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满足下列条件70%〈RI_0. 8F。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其满足下列条件-1. 2〈f/fl〈-0. 7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0. 8<SD11/SD62<1. 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στ,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2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8<Fno<2. 5。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单焦点摄像镜组进一步包括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该光圈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 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0. 4<Drls/Dsrl2<l. O。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 3〈f/f2〈0. 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fl|>|f/fi|,i=2、3、4、5、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前群镜组、一光圈以及一后群镜组。前群镜组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后群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2CT,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2CT〈l· 35 ;以及-1. 5<f/fl<-0. 6o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该光圈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0. 4<Drls/Dsrl2<l. O0[002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0. 1〈T45/T23〈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黏合,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I f/fl I > I f/fi I,i=2、3、4、5、6。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 3<f/f2<0. 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8<Fno<2. 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其满足下列条件N6>1.7。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στ,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25。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0. 8<SD11/SD62<1. 3。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满足下列条件70%〈RI_0. 8F。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其满足下列条件:70 度 <HF0V〈100 度。当Td/Σ CT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配置各透镜的厚度及距离,有利于单焦点摄像镜组内镜片承靠、固定等机构设置,且各透镜的外径尺寸较为相近,有助于镜筒的设计与制作。当f/fl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有助于增加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当Fno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调整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大小,单焦点摄像镜组具有大光圈的特性,于光线不充足时仍可采用较高快门速度以拍摄清晰影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提供附图,在附图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0043]图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群镜组、光圈及后群镜组,其中前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而后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有助于增加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可拓展其可视范围。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可为凸面,其有助于缩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总长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可有效缩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总长度,并降低其敏感度。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为凸面,有助于加强缩短总长度与降低敏感度。另外,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间可设有空气间距,有利于减少镜片制作困难度与提升组装合格率。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皆为凸面,其有助于单焦点摄像镜组球差的修正。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可为凹面,可有效修正单焦点摄像镜组的高阶像差及敏感度。另外,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间可设有空气间距,有利于减少镜片制作困难度与提升组装合格率。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物侧表面可亦为凸面。由此,可平衡系统正屈折力的配置,且可压制光线入射于感光组件的角度,使响应效率提升,进而增加成像质量。另外,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可为黏合透镜,可有利于修正球差更可修正色差。[0063]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στ,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35。通过适当配置各透镜的厚度及距离,有利于单焦点摄像镜组内镜片承靠、固定等机构设置,且各透镜的外径尺寸较为相近,有助于镜筒的设计与制作。优选地,单焦点摄像镜组可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25。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其满足下列条件-1. 5<f/fl〈-0.6。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有助于增加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优选地,单焦点摄像镜组可满足下列条件-1. 2<f/fl<-0. 75。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5<Fno<3. O。通过适当调整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大小,单焦点摄像镜组具有大光圈的特性,于光线不充足时仍可采用较高快门速度以拍摄清晰影像。优选地,单焦点摄像镜组可满足下列条件1. 8<Fno<2. 5。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 5<f/f2<0. 5。由此,适当调整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可有效缩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总长度。优选地,单焦点摄像镜组可满足下列条件-0. 3〈f/f2〈0. 3。单焦点摄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其满足下列条件70度<HF0V〈100度。由于过大的视角会造成周边影像变形严重,而过小的视角会局限取像的范围。因此,单焦点摄像镜组提供适当的视角,可获得所需适当取像范围又可兼顾影像不变形的效果。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满足下列条件70%〈RI_0. 8F。由此,可使成像范围内的照度获得良好控制,以增进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l I,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 0. 8〈SD11/SD62〈1. 3。由此,可有效压制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单焦点摄像镜组进一步包括光圈,其可设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光圈至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0. 4〈Drls/Dsrl2〈l. O。通过适当调整光圈的位置,有助于扩大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拓展其可视范围。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I f/fl I > I f/fi I, i=2、3、4、5、6。由此,第一透镜的屈折力大小适当,有助于扩大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进一步拓展其可视范围。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0. 1〈T45/T23〈5。由此,各透镜的间隔距离的配置适当,将有利于透镜的组装,以提高镜头制作良率。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Ν6,其满足下列条件Ν6>1. 7。由此,选择较大折射率的第六透镜,有助于平衡系统正屈折力的配置。本实用新型单焦点摄像镜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可以增加单焦点摄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当透镜材质为塑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透镜表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单焦点摄像镜组的总长度。本实用新型单焦点摄像镜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本实用新型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可设置有至少一光阑,其位置可设置于第一透镜之前、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之后均可,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本实用新型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光圈可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即为前置光圈)或是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即为中置光圈)。光圈若为前置光圈,可使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出射瞳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的具有远心效果,并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系有助于扩大单焦点摄像镜组的视场角,使单焦点摄像镜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球差、像散以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光圈10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Filter) 180、平板玻璃190以及成像面17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11为凸面、像侧表面112为凹面,且第一透镜110为玻璃材质。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21为凸面、像侧表面122为凹面,且第二透镜120为玻璃材质。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像侧表面132为凸面,且第三透镜130为玻璃材质。第二透镜120及第三透镜130间设置有空气间距。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为凸面,且第四透镜140为玻璃材质。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51为凸面、像侧表面152为凹面,且第五透镜150为玻璃材质。第四透镜140及第五透镜150间设置有空气间距。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161及像侧表面162皆为凸面,且第六透镜160为玻璃材质。第五透镜150的像侧表面152与第六透镜160的物侧表面161黏合。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80的材质为玻璃,且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80及平板玻璃190依序设置于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70之间,其皆并不影响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单焦点摄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0V,其数值如下f=3. 48mm ;Fno=2. 00 ;以及 HF0V=77. 3 度。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第六透镜160的折射率为N6,其满足下列条件N6=l. 729。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T45/T23=0. 22。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Π,其满足下列条件f/fl=-0. 94。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f2=0. 11。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στ,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第六透镜160的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Td/2CT=l. 14。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物侧表面111的有效半径为SD11,第六透镜160像侧表面162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SD11/SD62=1. 01。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光圈10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光圈100至第六透镜160的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Drls/Dsrl2=0. 63。第一实施例的单焦点摄像镜组中,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亦可解释为该成像面上80%最大视场位置的相对照度,其满足下列条件RI_0. 8F=98. 0%。配合参照下列表一。
权利要求1. 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以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στ,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35 ;-1. 5<f/fl<-0. 6 ;以及 1.5<Fno<3. 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O.5<f/f2<0. 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及该第三透镜间设置有一空气间距,该第四透镜及该第五透镜间设置有另一空气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并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黏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70 度 <HF0V〈100 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满足下列条件70%<RI_0. 8F。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其满足下列条件-1.2<f/fl<-0. 75。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0.8<SD11/SD62<1.3。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2CT,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1.0<Td/XCT<l. 2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8<Fno<2. 5。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进一步包括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该光圈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0.4<Drls/Dsrl2<l.O。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O.3<f/f2<0. 3。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f/flI>If/fiI, i=2、3、4、5、6。
15.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一前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及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光圈;以及 一后群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及 一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sct,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其满足下列条件1.0<Td/XCT<l. 35 ;以及-1.5<f/fl<-0. 6。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ls,该光圈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l2,其满足下列条件O.4<Drls/Dsrl2<l. O。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O.1〈T45/T23〈5。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黏合,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O.3<f/f2<0. 3。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 8<Fno<2. 5。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该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其满足下列条件 Ν6>1· 7。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2CT,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1. 0<Td/XCT<l. 25。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SD62,其满足下列条件O.8<SD11/SD62<1. 3。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最大像高80%处的相对照度为RI_0. 8F,其满足下列条件70%<RI_0. 8F。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焦点摄像镜组,其中该单焦点摄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70度 <HF0V〈100 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焦点摄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当单焦点摄像镜组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利于单焦点摄像镜组内镜片承靠、固定等机构设置,且各透镜的外径尺寸较为相近,有助于镜筒的设计与制作。
文档编号G02B13/22GK202904109SQ2012205752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