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999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外壳与覆盖件。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分别具有插接头与缆线,插接头的顶面具有退出机构,缆线包括光纤部与强化部。外壳的顶面具有对应于退出机构的连动机构,外壳的两侧面各具有一腔体,该两腔体的结构系对称设置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腔体包括有互相连通的卡固部与延伸部,卡固部对应且固定插接头,延伸部具有容置空间与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开口,光纤部的前段位于容置空间且连接至插接头。覆盖件系对应于腔体设置,覆盖件可拆卸的卡合于所述外壳且覆盖所述开口。
【专利说明】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创作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双芯(Duplex)光纤的连接装置。【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的讯号传输【技术领域】中,利用光纤的传输应用愈来愈普及,因为光纤所能传输的频宽较一般以电讯号为基础的传输技术更大,同时也更可靠。利用光纤进行传输的光纤总成包括了缆线与插接头,缆线中包括了光纤部,光纤部为复数光纤的总和,然而光纤本身是相对脆弱的实体,因此一般还会在光纤部的周围,添加与光纤部并列延伸的强化部,强化部例如是强化纤维束/层,其可保护光纤并增加整体缆线的机械强度,并避免光纤弯折曲度过大而影响光传输效率。
[0003]随着网络发展日趋蓬勃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跃进,异地之间所需传输的信息量不断提高,单芯(Simplex)光纤在需要大量讯号传输的特定场合已不敷使用,因此需使用双芯(Duplex)光纤来增加传输频宽。请参照图11,图11为习知之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现有之双芯光纤连接装置8 O O ,—般包括有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第一壳体8 I O、第二壳体8 2 O、环件8 3 O、套管8 4 O与尾套8 5 O,第一与第二光纤总成各具有一个插接头8 6 O,此两个插接头8 6 O的前段用来插接到例如服务器主机上的双芯转接器(Duplex adapter)的插槽中,插接头8 6 O的后端则连接有缆线(未绘示)。两插接头8 6 O系分别卡入第一壳体8 I O的两侧,而缆线则通过环件8 3 O与套管8 4 O穿出,第二壳体8 2 Q再罩住第一壳体8 I O与环件8 3 O,尾套8 5 Q则连接第二壳体8 2 O尾端并套于套管8 4 O与缆线之外。其中,第二壳体8 2 O上具有连动机构8 2 1,按压该连动机构8 2 I时,可同持带动两插接头8 6 O上的退出机构8 6 1,以便将插接头8 6 O由转接器的插槽中拔出。
[0004]综上所述,在进行习知连接装置的制造组立程序时,会先将缆线的靠近插接头的前段部份的强化部剥离,而露出光纤部的前段,以便于将光纤部连接至插接头,而被剥离的强化部则采用剪除或反折的方式处理。然而因为有一部份的强化部被剥离,缆线整体强度弱化,因此尾套需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支撑缆线,相对的此连接装置在使用时需占用较多的空间。同时因为缆线的前段的光纤部缺少强化部支持,较容易由插接头脱开,另外,上述光纤部的前段亦有可能在组立时产生弯折,但是弯折处被第二壳体挡住,无法实时目视检查,必须等到产品制程后段,进行产品测试程序时,才会因为检测到讯号异常衰减而发现光纤部的前段有弯折的情况,此时需再进行重工,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5]由上述观之,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具有数种缺点,包括:连接装置整体长度较长,需占用较多使用空间;缆线较容易由插接头脱开;若光纤部的前段产生弯折,在组立时无法透过实时目视检查得知。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连接装置,以期能缩短连接装置整体长度,强化缆线与插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还期能在组立程序时,可以实时目视检查光纤部的前段是否产生弯折,以便能立即改正,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其包括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外壳与覆盖件。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分别具有插接头与缆线,插接头的顶面延伸设置有退出机构,缆线包括光纤部与强化部,光纤部与强化部彼此并列且沿缆线的轴向延伸。外壳的顶面延伸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退出机构的连动机构,外壳的两侧面各具有一腔体,该两腔体的结构系对称设置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插接头固定于腔体,光纤部的前段位于腔体中且连接至插接头。覆盖件系对应于腔体设置,覆盖件可拆卸的卡合于所述外壳且覆盖所述腔体。
[0008]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有互相连通的卡固部与延伸部,卡固部对应且固定插接头,延伸部具有容置空间与连通容置空间的开口,光纤部的前段位于容置空间,
覆盖件覆盖开口。
[0009]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内环件与外环件,内环件具有内通道与外周面,内通道与外周面系共轴延伸。内信道连通容置空间,光纤部的前段通过内通道。外环件具有对应于所述外周面的内周面,外环件套设于内环件外,强化部的前段夹持固定于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
[0010]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件的一端径向延伸有卡合板,所述两覆盖件各具有一末端,该两末端彼此对接而形成卡合结构,卡合板固定于卡合结构。
[0011]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进一步包括矩形槽与圆孔,所述卡合板固定于矩形槽,所述内环件毗邻卡合板的一端卡合于圆孔,所述外环件的一端邻接覆盖件。
[0012]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
[0013]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套管,套管的一部分套设于所述外环件之外且套管的另一部份套设于所述缆线之外。
[0014]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尾套,尾套套设于套管之外且尾套的一端抵接外壳。
[0015]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背离外壳的末段未被所述尾套覆盖。
[0016]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头靠近所述光纤部之处具有颈部,所述腔体具有拱形结构,拱形结构的形状与大小与颈部互补,颈部固定于拱形结构。
[0017]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所述覆盖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复数凸块,所述外壳的顶面与底面透设有对应于该些凸块的复数通孔,该些凸块卡合于该些通孔。
[0018]本创作所提出的一种连接装置,不但缩短了连接装置整体长度,还强化了缆线与插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除此之外,本创作之连接装置在组立过程中,组装人员可以实时目视检查外壳内的光纤部的前段是否产生弯折,以便能立即改正,如此结构可节省工时,避免瑕疵,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9]为让本创作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0021]图2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缆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插接头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外壳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覆盖件的示意图。
[0025]图6A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覆盖件的对接示意图。
[0026]图6B为图6A的覆盖件的对接正视图。
[0027]图7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内环件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外环件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组立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31]图11为习知之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照图1,图1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连接装置I包括了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外壳2 O O、覆盖件3 O O、内环件4 O O、外环件5 O O、套管6 O O与尾套7 0 0。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分别具有插接头I Q O与缆线I 4 O,缆线I 4 O包括光纤部I 4 I与强化部I 4 2,光纤部I 4 I与强化部I 4 2彼此并列且沿缆线I 4 O的轴向延伸。缆线I 4 O靠近插接头I O O的部份定义为前段,位于所述前段的强化部I 4 2被剥离,使光纤部I 4 I的前段I 4 I I露出,光纤部I 4 I的前段I 4 I I分别连接至两插接头I O O。请再同时参照图2,图2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缆线的截面示意图,其系图1所示的缆线I 4 O的x-x处的径向截面。在本实施例中,缆线I 4 O中内含了双芯结构的光纤部I 4 1,双芯光纤部I 4 I分别连接至两插接头I O O,强化部I 4 2包覆了所述光纤部I 4 I,而缆线I 4 O最外层则可以是防水的塑料外皮,其中,强化部I 4 2包括了克维拉(Kevlar)纤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光纤总成与第二光纤总成亦可分为两条缆线并列,而这两条缆线则包括有各自的单芯结构的光纤部与强化部。
[0033]请再参照图3,图3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插接头的示意图。插接头I O O具有相对立的头端I Q I与末端I O 2,插接头I O O具有互相连接的本体I I O与颈部
I2 O,本体I I O毗邻头端I O I,颈部I 2 O毗邻末端10 2。本体I I O靠近头端
IO I的一部分系用以插入电子装置(例如服务器主机)上的转接器的插槽(未绘示)中,本体I I O的顶面I I I上延伸设置有退出机构I 3 O,退出机构I 3 O系为一端连接顶面
II I的板体结构,且退出机构I 3 O的中段处延伸设置有卡扣件I 3 I,卡扣件I 3 I系对应于所述转接器的插槽中的—扣槽,当本体ι ι O适当插入所述插槽时,卡扣件
I3 I会卡入所述卡扣槽,使插接头I O O与转接器互相固定,相关细部结构应为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熟知,于此不再赘述。退出机构I 3 O的板体结构具有弹性,当往下施加作用力于退出机构I 3 O时,可带动卡扣件I 3 I往顶面I I I移动,使卡扣件I 3 I由所述卡扣槽脱出,与此同时可往外抽出插接头I O O。当不再施加作用力于退出机构I 3 O时,则卡扣件I 3 I会往上回复至原本的位置。
[0034]请再参照图4,图4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外壳的不意图。外壳2 O O具有相对立的顶面2 O I与底面2 O 2、相对立的两侧面2 O 3、2 O 4与相对立的两端面
2O 5、2 O 6。外壳2 O O的顶面2 O I延伸设置有对应于所述退出机构I 3 O的连动机构2 3 O,连动机构2 3 O为一端连接顶面2 O I且具有弹性的板体结构,连动机构
23 O可同时带动两个插接头I O O上的退出机构I 3 O,使两退出机构I 3 O及其卡扣件I 3 I可同时作动,从而增进两插接头I O O与所述转接器之间彼此连接与脱离时的便利性。
[0035]外壳2 O O的两侧面2 O 3、2 O 4各具有腔体2 I O,此两腔体2 I O的结构系对称设置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腔体2 I O包括有互相连通的卡固部2 I I与延伸部2 I 2,卡固部2 I I对应且用于固定插接头I O O,详言之,卡固部2 I I具有拱形结构2 I I I,拱形结构2 I I I的形状与大小与插接头10 0的颈部12 0互补,于组装时系将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的插接头I O O分别置于外壳2 O O的两侧,并将颈部I 2 O对准卡固部2 I I插入,使颈部
12 O可固定在拱形结构2 I I I中,使两插接头I O O并列平行设置。外壳2 O O的端面2 O 5延伸设置有止转件2 2 O,止转件2 2 O可抵接插接头I O O的本体110,防止插接头I O O轴向旋转,以利于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头I O O为LC (Lucentconnector)型,在其它实施例中,插接头还可适用于各种类型,例如SC (Subscriberconnector)型或MU (Miniature unit)型等,卡固部则需对应于不同类型的插接头而设计与之互补的几何结构。
[0036]延伸部2 I 2具有容置空间2 I 2 I与连通该容置空间2 I 2 I的开口
212 2,当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的插接头100分别置入外壳200的两侧面2 Q 3、2 Q 4的卡固部2 11中,贝U第一光纤总成I I与第二光纤总成I 2的光纤部I 4 I的前段14 11则分别位于容置空间2 12 1且连接至插接头10 0。
[0037]请再同时参阅图1至图4、图5与图6A以及图6B,图5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覆盖件的示意图,图6A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覆盖件的对接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覆盖件的对接正视图。覆盖件3 O O系对应于腔体2 I Q设置,覆盖件3 O O系可拆卸的卡合于外壳2 O O且覆盖开口 2 12 2。覆盖件3 O O具有相对立的头端3 O I与末端
3O 2,覆盖件3 O O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复数凸块3 2 O,所述外壳2 O O的顶面2 O I与底面2 O 2则透设有对应于该些凸块3 2 O的复数通孔2 4 0,当两覆盖件3 O O分别装设到外壳2 O O的两侧面2 O 3、2 O 4,该些凸块3 2 O会卡入该些通孔2 4 O中。相对地,因外壳2 O O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顶面2 O I与底面2 O 2彼此亦可稍微撑开,使凸块3 2 O可由通孔2 4 O中脱出,以将覆盖件3 O O由外壳2 O O上拆卸下来。
[0038]当覆盖件3 O O适当装设到外壳2 O O上时,两侧覆盖件3 O O的头端3 O I与拱形结构2 I I I形成一通孔,该拱形结构2 I I I的形状与大小与该颈部I 2 O互补,该颈部I 2 O固定于该拱形结构2 I I I,使颈部I 2 O不会由卡固部2 I I中脱出,同时,两侧覆盖件3 O O的末端3 O 2会彼此对接而形成卡合结构3 I O,卡合结构3 I O包括有互相连通的矩形槽3 I I与圆孔3 I 2。详言之,两覆盖件3 O O于靠近其末端
3O 2处各具有半矩形槽3 I I I与半圆孔3 I 2 I,当两覆盖件3 O O的末端3 O 2彼此对接后,两侧半矩形槽3 I I I会结合形成矩形槽3 I I,两侧半圆孔3 I 2 I会结合形成圆孔3 I 2。卡合结构3 I O的作用详述于后。[0039]请再参照图1至第6图、图7与图8,图7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内环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外环件的示意图。内环件4 O O具有内通道4 I O与外周面4 2 O,内通道4 I O与外周面4 2 O系共轴延伸,内环件4 O O的一端径向延伸有卡合板4 3 O ,卡合板4 3 O与上述矩形槽3 I I的形状与大小互补,因此卡合板4 3 O可固定于矩形槽3 I I之中,内环件4 O O毗邻卡合板4 3 O的一端则卡合于圆孔3 I 2中。内信道4 I O连通容置空间2 I 2 I,光纤部I 4 I的前段I 4 I I系通过内通道
4I O,容置于容置空间2 12 1,并连接至插接头I O O的末端10 2。除此之外,前段I 4 I I还会进一步依序通过颈部I 2 O与本体I I O的内部通道,连接至设置于本体
1I O内部并往头端I O I凸伸的陶瓷插针,所述陶瓷插针之功用与结构应为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于此不再赘述。而强化部I 4 2的原本与前段I 4 I I并列的该部分则被剥离,并且将强化部I 4 2被剥离的部份包覆于内环件4 O O的外周面4 2 O上。外环件5 O O具有对应于外周面4 2 O的内周面5 I O,外环件5 O O套设于内环件4 O O之外,且外环件5 O O的一端邻接覆盖件3 O O的靠近圆孔3 I 2周缘的外表面,同时,强化部I 4 2被剥离的部份则被夹持固定于内周面5 I O与外周面4 2 O之间。内环件
4O O与外环件5 O O的材质较佳的为金属,在组装时,可利用夹具夹紧外环件5 O 0,使外环件5 O O产生形变,让内周面5 I O抵紧外周面4 2 O以使强化部I 4 2被剥离的部份被紧固于两者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外周面4 2 O还设置有凹凸结构4 2 I,如此可增加摩擦力,使得被内周面5 I O与外周面4 2 O所夹持的强化部I 4 2能更加牢固而不容易被拉出。
[0040]请参照图1至图10,图9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组立示意图,图10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连接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连接装置I进一步包括套管6 O O与尾套7 O O,套管6 O O的一部分套设于外环件5 O O之外且套管6 O O的另一部份套设于缆线I 4 O之外,尾套7 O O则套设于套管6 O O之外且尾套7 O O的一端抵接外壳
2O O的端面2 O 6。其中,套管6 O O可以为热缩管,但不限于此,套管6 O O背离外壳
2O O的末段6 I O系超出尾套7 O O之外而未被尾套7 O O覆盖。在连接装置I的组立过程中,且在覆盖件3 O O尚未卡合到外壳2 O O上之前,组装人员能直接以目视透过开口 2 I 2 2检查容置空间2 12 1中的光纤部I 4 I的前段14 11,是否有弯曲、破损或与插接头I O O脱开等情形,如有则可实时改正,当确保前段I 4 I I无任何问题后,再盖上覆盖件3 O O,完成组立。
[0041]综上所述,本创作可利用不同颜色的套管来对应不同类型的光纤,使用者可方便的藉由露出的尾套末段来判断光纤类型。另外,因强化部被剥离的部份系夹持固定于内环件与外环件之中,除了可强化缆线与外壳以及插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相较于现有产品,本创作的尾套长度还可以进一步缩减而不影响抗拉性,如此可节省连接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除此之外,本创作之连接装置在组立过程中,组装人员可以实时目视检查外壳内的光纤部的前段是否产生弯折、破损或脱开等情形,以便能立即改正,如此结构可节省工时,减少瑕疵,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2]虽然本创作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0043]符号说明
1连接装置1 1第一光纤总成
12第二光纤总成1 O O插接头
1O 1头端1 O 2末端
11 O本体1 1 1顶面
12 O颈部1 3 O退出机构
13 1卡扣件1 4 O缆线
14 1光纤部1 4 1 1前段
14 2强化部2 O O外壳
2O 1顶面2 O 2底面
20 3 , 2 0 4 侧面2 O 5、2 O 6 端面
21 O腔体2 1 1卡固部
2111拱形结构2 1 2延伸部
212 1容置空间2 1 2 2开口
22 O止转件2 3 O连动机构
24 O通孔3 O O覆盖件
3O 1头端3 O 2末端
31 O卡合结构3 1 1矩形槽
3111半矩形槽3 1 2圆孔
312 1半圆孔3 2 O凸块
40 0内环件4 1 O内通道
42 O外周面4 2 1凹凸结构
43 0卡合板5 0 0外环件
51 O内周面6 O O套管
61 O末段7 O O尾套
8O O连接装置8 1 O第一壳体
82 O第二壳体8 2 1连动机构
83 O环件8 4 O套管
85 O尾套8 6 0插接头
86 1退出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包括: 一第一光纤总成与一第二光纤总成,该第一光纤总成与该第二光纤总成分别具有一插接头与一缆线,该插接头的顶面延伸设置有一退出机构,该缆线包括一光纤部与一强化部,该光纤部与该强化部彼此并列且沿该缆线的轴向延伸; 一外壳,该外壳的顶面延伸设置有一对应于该退出机构的连动机构,该外壳的两侧面各具有一腔体,该两腔体的结构系对称设置且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光纤总成与该第二光纤总成,该插接头固定于该腔体,该光纤部的一前段位于该腔体中且连接至该插接头;以及 一覆盖件,该覆盖件系对应于该腔体设置,该覆盖件可拆卸的卡合于该外壳且覆盖该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头靠近该光纤部之处具有一颈部,该腔体具有一拱形结构,该拱形结构的形状与大小与该颈部互补,该颈部固定于该拱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有互相连通的一卡固部与一延伸部,该卡固部对应且固定该插接头,该延伸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与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开口,该光纤部的该前段位于该容置空间,该覆盖件覆盖该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内环件与一外环件,该内环件具有一内通道与一外周面,该内通道与该外周面系共轴延伸,该内通道连通该容置空间,该光纤部的该前段通过该内通道,该外环件具有一对应于该外周面的内周面,该外环件套设于该内环件外,该强化部的一前段夹持固定于该内周面与该外周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件的一端径向延伸有一卡合板,该两覆盖件各具有一末端,该两末端彼此对接而形成一卡合结构,该卡合板固定于该卡合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进一步包括一矩形槽与一圆孔,该卡合板固定于该矩形槽,该内环件毗邻该卡合板的一端卡合于该圆孔,该外环件的一端邻接该覆盖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件的该外周面设置有一凹凸结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套管,该套管的一部分套设于该外环件之外且该套管的另一部份套设于该缆线之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尾套,该尾套套设于该套管之外且该尾套的一端抵接该外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背离该外壳的一末段未被该尾套覆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复数凸块,该外壳的顶面与底面透设有对应于该些凸块的复数通孔,所述凸块卡合于所述通孔。
【文档编号】G02B6/38GK103837939SQ20141000382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0日
【发明者】吴俊雄, 邱钦煌 申请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