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488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在光连接适配器中进行插拔的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其对安装于光纤的前端的插芯进行保持;耦合器,其相对于连接器主体向前后可移动;耦合器卡合部件,其设置于连接器主体的后方;保护罩,其从耦合器卡合部件向后方伸出;以及操作杆,其向后方伸出。

在该光连接器中,如果操作杆被按向前方,则耦合器卡合部件和连接器主体向前方移动,光连接适配器的弹键与连接器主体卡合。由此,光连接器与光连接适配器连接。如果操作杆被拉向后方,则耦合器卡合部件和耦合器向后方移动。而且,由于上述弹键的卡合解除,因此光连接器从光连接适配器被拉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3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连接器主体、耦合器、耦合器卡合部件及保护罩沿前后方向延伸得较长。由此,在光连接器的插拔时或安装过程中,施加至光连接器的弯曲应力及拉伸应力容易变大,有时发生破裂等问题。为了避免如上所述的破裂等问题,有时必须使用高价的材料,还存在材料等的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短尺寸化的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连接器是沿规定的连接方向与外部的光适配器连接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具备:内壳体,其在表面具备使光适配器卡合的卡合部;保护罩,其在光适配器的相反侧沿连接方向与内壳体连接;以及外壳体,其将卡合部覆盖,并且相对于内壳体沿连接方向可自由移动地安装。通过外壳体向连接方向上的保护罩侧移动,从而卡合部露出。外壳体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从保护罩侧的端部向连接方向切去而形成,供保护罩的一部分进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短尺寸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1的光连接器从光适配器拉出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光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图1的光连接器插入至光适配器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光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将图7的光连接器从光适配器拉出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光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把持部及第3外壳体的图,(a)是把持部的斜视图,(b)是第3外壳体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光连接器及把持部的图,(a)是表示将把持部卡合之前的状态的斜视图,(b)是表示将把持部卡合的状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进行说明。(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连接器是沿规定的连接方向与外部的光适配器连接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具备:内壳体,其在表面具备使光适配器卡合的卡合部;保护罩,其在光适配器的相反侧沿连接方向与内壳体连接;以及外壳体,其将卡合部覆盖,并且相对于内壳体沿连接方向可自由移动地安装。通过外壳体向连接方向上的保护罩侧移动,从而卡合部露出。外壳体具有切口部,该切口部从保护罩侧的端部向连接方向切去而形成,供保护罩的一部分进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连接器中,构成为保护罩的一部分进入至外壳体的切口部。如上所述,由于保护罩的一部分进入至切口部,因此能够将连接方向上的外壳体的长度缩短。其结果,也能将内壳体及后壳体缩短,能够实现光连接器的短尺寸化。伴随光连接器的短尺寸化,能够将施加至光连接器的弯曲应力及拉伸应力减小。由此,也能够降低光连接器的材料等的成本。

(2)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外壳体可以由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构成,该第1外壳体将卡合部覆盖,该第2外壳体设置于第1外壳体的保护罩侧,相对于第1外壳体沿连接方向可自由移动地设置。也可以是在第2外壳体向与第1外壳体接近的方向移动时,第2外壳体和内壳体相对于第1外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由此卡合部露出。也可以是在第2外壳体向从第1外壳体远离的方向移动时,第2外壳体和第1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进行相对移动,由此卡合部露出。也可以是在第2外壳体设置有把持部,该把持部向从第2外壳体远离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第1外壳体和第2外壳体是分体形成的,第2外壳体相对于第1外壳体沿连接方向可自由移动。在第2外壳体向与第1外壳体接近的方向移动时,第2外壳体及内壳体一起移动,卡合部露出。由此,能够使外部的光适配器与卡合部卡合。在第2外壳体向从第1外壳体远离的方向移动时,第2外壳体及第1外壳体一起移动,卡合部露出。由此,通过将卡合部的与光适配器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从光适配器将光连接器拆卸。如上所述,通过仅使第2外壳体移动,能够进行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因此能够使装卸的操作性提高。在光连接器设置有从第2外壳体延伸的把持部。因此,通过对把持部进行把持而操作,能够从远离的部位使第2外壳体移动。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通过把持部使第2外壳体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

(3)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把持部的一端可以延伸至比保护罩的一端远离第2外壳体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在从第2外壳体远离的位置对把持部进行把持,因此能够提高把持部的操作性。

(4)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把持部可以具备:棒状的延伸部,其固定于第2外壳体,并且向从第2外壳体远离的方向延伸;以及操作部,其相对于延伸部扩展。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把持操作部。

(5)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可以是把持部相对于第2外壳体可自由装卸。在该情况下,在不需要的情况下能够将把持部从第2外壳体拆下。

(6)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可以是把持部通过相对于第2外壳体旋转而进行装卸。

(7)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把持部可以具备沿连接方向与第2外壳体卡合的2个卡合部。第2外壳体可以具备分别与2个卡合部卡合的2个被卡合部,2个被卡合部可以设置于切口部的两侧。在该光连接器中,能够使把持部沿连接方向相对于第2外壳体进行卡合。如上所述,把持部被卡合而安装于第2外壳体。因此,能够对所安装的把持部进行把持,使第2外壳体简单地沿连接方向移动。第2外壳体的被卡合部设置于供保护罩进入的切口部的两侧。由此,能够对所安装的把持部平衡性良好地进行按拉。因此,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光连接器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操作。

(8)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可以是把持部沿连接方向延伸,将把持部以与连接方向正交的剖面剖切时的形状为圆弧状。在该情况下,把持部为沿连接方向延伸的纵向切割圆筒状,因此能够将把持部相对于保护罩从横向进行安装。

(9)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把持部可以具备:缩径部,其直径比周围小;以及扩径部,其从缩径部起逐渐地扩径。通过该缩径部,能够成为容易对把持部进行把持的形状。

(10)在上述的光连接器中,第1外壳体可以具有爪部及狭缝的任一者,第2外壳体具有爪部及狭缝的任意另一者,第2外壳体在爪部与狭缝卡合的状态下,相对于第1外壳体可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在下面的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1的斜视图。图2是光连接器1的纵剖视图。光连接器1是MPO连接器。光连接器1是与外部的光适配器连接的连接器。

如图1及图2所示,光连接器1作为外观结构而具备:矩形状的插芯2,其位于光连接器1的一端;内壳体3,其将插芯2覆盖;第1外壳体4及第2外壳体5,它们将内壳体3的一部分覆盖;保护罩6,其与内壳体3连接;以及棒状的把持部10,其与第2外壳体5连接。在光连接器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弹簧7、后壳体8、加箍环9及插芯弹簧(未图示)等。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把持部10的图示。

下面,为了便于说明,以“前”、“后”、“上”、“下”、“左”及“右”来确定方向而进行说明。将内壳体3和保护罩6的连接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即,将从保护罩6观察内壳体3的方向设为前,将其相反方向设为后。将插芯2的前表面的长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插芯2的前表面的宽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这些方向只是为便于说明而确定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插芯2成为在后侧具备扩展部2a的箱状。在插芯2的内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光纤孔。在各光纤孔中分别插入构成从保护罩6后方插入的光纤线的各个光纤。扩展部2a的前表面2b成为与内壳体3抵接的抵接面。在插芯2和后壳体8之间,设置有将插芯2向前方预紧的插芯弹簧。

内壳体3成为在后侧具备扩展部3a的带台阶的方筒状。在内壳体3的外表面设置有:左右一对卡合孔(卡合部)3b,它们将外部的光适配器的弹键卡合;以及槽部3c,其收容将第1外壳体4向前方预紧的螺旋弹簧7。卡合孔3b设置于内壳体3的表面。卡合孔3b例如在内壳体3的外表面形成为梯形状。通过在各卡合孔3b嵌合光适配器的弹键,从而将光连接器1沿前后方向与光适配器卡合,在光适配器安装光连接器1。槽部3c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槽部3c收容可沿前后方向伸缩的螺旋弹簧7。

在内壳体3的内部收容有插芯2及后壳体8。内壳体3的内侧面成为带台阶状。在内壳体3的内侧设置有与插芯2抵接的抵接面3d和与后壳体8的前端面抵接的抵接面3e。抵接面3d与通过插芯弹簧而向前方被预紧的扩展部2a的前表面2b。

第1外壳体4沿前后方向可自由移动地安装于内壳体3的外侧。第1外壳体4呈筒状。第1外壳体4的剖面以长方形的短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成为弯曲的形状。

在第1外壳体4的后部设置有与第2外壳体5卡合的4个爪部4a。各爪部4a成为以规定长度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第1外壳体4在其左侧具备上下一对爪部4a,并且在右侧也具备上下一对爪部4a。在各爪部4a的后端设置有与第2外壳体5抵接的抵接部4b。抵接部4b成为在爪部4a的后端向内侧凸出的形状。

第2外壳体5在第1外壳体4的后方,相对于第1外壳体4沿前后方向可自由移动。第2外壳体5与第1外壳体4分体而形成。第2外壳体5呈筒状。第2外壳体5的剖面以长方形的短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成为弯曲的形状。第2外壳体5的剖面,例如可以是与第1外壳体4的剖面相同的形状。

在第2外壳体5收容有保护罩6的前端部和后壳体8。第2外壳体5具备将第1外壳体4的爪部4a卡合的4个狭缝5a。各狭缝5a从第2外壳体5的前端以规定长度向后方延伸。第2外壳体5在其左侧具备上下一对狭缝5a,并且在右侧也具备上下一对狭缝5a。

在各狭缝5a的前侧设置有被抵接部5b,第1外壳体4的抵接部4b从后方抵接于该被抵接部5b。由于抵接部4b从后方抵接于该被抵接部5b,因此使得第2外壳体5和第1外壳体4沿前后方向不会分离规定距离以上。

第2外壳体5具备供保护罩6的前端部进入的切口部5c。切口部5c例如设置为上下一对。切口部5c从第2外壳体5的后端面5f向前方向切去而形成。设置切口部5c的平坦状的侧面5d的外侧呈有棱角的C字状。

在各狭缝5a的内侧设置有台阶部5e,内壳体3的后端3f从前方抵接于该台阶部5e。台阶部5e从第2外壳体5的内表面向内侧凸出。使第2外壳体5向前方移动,台阶部5e的前表面从后方与后端3f抵接,由此第2外壳体5和内壳体3一起前进。

后壳体8具备:筒状的插入部8a,其插入至内壳体3的后侧;以及圆筒部8b,其在插入部8a的后侧与加箍环9卡合。插入部8a成为在圆筒部8b的前端扩展的形状。在插入部8a的前端与内壳体3的抵接面3e抵接的状态下,后壳体8与内壳体3卡合。在圆筒部8b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部8c。

加箍环9呈其前侧扩径的带台阶的圆筒状。加箍环9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内径仿形于外径而扩径为带台阶状。加箍环9具备位于其前侧的大径部9a、位于大径部9a的后侧的小径部9b。加箍环9缩径而与后壳体8卡合。在圆筒部8b的外周面和加箍环9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光纤线的抗张力纤维或外皮等被夹入而固定。在加箍环9的内部对构成光纤线的各光纤进行保持。

保护罩6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保护罩6以将后壳体8的圆筒部8b和加箍环9收容的状态安装于加箍环9。保护罩6对光纤线进行保护,以使得在光纤线不发生急剧的弯曲。保护罩6的前端与后壳体8的插入部8a的后端抵接,保护罩6从该抵接的部分向后方延伸。保护罩6中的与对加箍环9进行收容的部分相比的后侧,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地缩径。在保护罩6的后侧的进行了缩径的部分,形成有沿保护罩6的周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多个贯通孔6a。

把持部10成为从第2外壳体5的后端面5f向后方延伸的圆棒状。把持部10具备:延伸部10a,其前端固定于后端面5f,并且向后方延伸;以及圆柱状的操作部10b,其在延伸部10a的后端扩径,从与延伸部10a的连接部分进一步向后方延伸。

操作部10b的后端与保护罩6的后端相比位于后方。即,把持部10的一端延伸至比保护罩6的一端远离第2外壳体5的位置。由此,能够从远离的位置对把持部10进行把持。操作部10b相对于延伸部10a而扩径(扩展),因此成为容易把持的形状。例如,操作者将操作部10b按向前方或拉向后方,由此能够使第2外壳体5向前方或后方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0固定于第2外壳体5的后端面5f。但是,把持部10例如也可以通过螺钉,相对于第2外壳体5可自由装卸。在该情况下,在不需要把持部10时,也可将把持部10从第2外壳体5拆卸。

如现有技术所示,例如在第1外壳体4和第2外壳体5为一体的外壳体的情况下,通过将保护罩向前方压入,从而使光连接器安装于外部的光适配器,通过使外壳体向后方移动,从而从光适配器将光连接器拆下。当前,在将光连接器安装于光适配器时,把持保护罩而进行安装,在将光连接器从光适配器拆下时,把持外壳体而进行拆卸。如上所述,由于在安装时把持的部位和拆卸时把持的部位不同,因此在操作性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1中,在相对于光适配器的拆装操作中操作性提高。下面,对使光连接器1相对于光适配器拆装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对将光连接器1从光适配器拆卸的操作进行说明。将光连接器1从光适配器拆卸的操作,是将把持部10拉向后方而进行的。如果将把持部10拉向后方,则第2外壳体5向后方移动。如果第2外壳体5向后方移动,则第1外壳体4的抵接部4b与第2外壳体5的被抵接部5b抵接。然后,第2外壳体5与第1外壳体4一起向后方移动。

如上述所示,在第2外壳体5与第1外壳体4一起向后方移动时,内壳体3不会向后方移动。由此,如果第2外壳体5与第1外壳体4一起向后方移动,则如图3及图4所示,内壳体3的卡合孔3b露出。此时,保护罩6的一部分进入第2外壳体5的切口部5c。如果将把持部10进一步拉向后方,则光适配器的弹键相对于卡合孔3b的卡合被解除。而且,内壳体3与第1外壳体4一起被拉拽,由此能够从光适配器将光连接器1拉出。

接下来,对将光连接器1向光适配器安装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将光连接器1向光适配器安装的操作,是将把持部10按向前方而进行的。如果把持部10被按向前方,则第2外壳体5向前方移动。如果第2外壳体5向前方移动,则第2外壳体5的台阶部5e的前表面与内壳体3的后端3f抵接。随后,第2外壳体5与内壳体3一起向前方移动。

在第2外壳体5与内壳体3一起向前方移动时,第1外壳体4由于光适配器的弹键,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第1外壳体4不会向前方移动。如果第2外壳体5与内壳体3一起向前方移动,则第1外壳体4相对地向后方移动。然后,如图5及图6所示,第1外壳体4的各爪部4a进入至各狭缝5a的后端。而且,第2外壳体5从后方与第1外壳体4接近,并且卡合孔3b开始露出。如果把持部10进一步被按向前方,则内壳体3也被按向前方,由此光适配器的弹键与内壳体3的卡合孔3b卡合。如果弹键的卡合完成,则通过在内壳体3的外周的槽部3c中收容的螺旋弹簧7而向前方预紧的第1外壳体4向前方移动,使得将所卡合的光适配器的弹键和卡合孔3b覆盖。由此,光连接器1相对于光适配器的安装完成。

如以上所述,在光连接器1中,保护罩6的一部分进入至第2外壳体5的切口部5c。如上所述,由于保护罩6的一部分进入至切口部5c,因此能够将前后方向上的第2外壳体5的长度缩短。

为了正常地插拔这种光连接器,从由外壳体将光适配器的弹键部覆盖的状态起,使弹键部露出而将弹键解除。而且,直至成为光连接器从光适配器完全拔出的状态为止,外壳体需要相对于内壳体及后壳体沿前后方向相对地移动。该相对地移动的距离被标准化。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保护罩6的一部分进入至第2外壳体5的切口部5c,从而能够缓和作为对外壳体的后退量进行限制的原因之一的、外壳体(第2外壳体5)的后端部和保护罩6的前端部之间的干涉。与此相应地,即使将内壳体和后壳体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缩短,也能够确保外壳体的移动距离。

通过将内壳体和后壳体缩短,从而在光连接器1的插拔时或安装过程中,特别是能够减小向内壳体和后壳体的部分施加的弯曲应力及拉伸应力。因此,还能够降低材料等的成本。作为内壳体和后壳体的材料,除了至今为止通常使用的PEI(聚醚酰亚胺)以外,例如还可使用价格更低、强度较低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PPS(聚苯硫醚)。作为第1外壳体4、第2外壳体5或把持部10的材料,能够使用与内壳体或后壳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在光连接器1中,第1外壳体4和第2外壳体5分体而形成,第2外壳体5相对于第1外壳体4沿前后方向可自由移动。在第2外壳体5向前方移动时,第2外壳体5及内壳体3一起向前方移动,卡合孔3b露出。由此,能够使光适配器的弹键与卡合孔3b卡合。在第2外壳体5向后方移动时,第2外壳体5及第1外壳体4一起向后方移动,卡合孔3b露出。因此,通过将卡合孔3b处的与光适配器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从光适配器将光连接器1拆卸。

如上所述,通过仅使第2外壳体5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进行光连接器1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因此能够提高装卸的操作性。由于设置有向从第2外壳体5远离的方向延伸的把持部10,因此通过对把持部10进行把持而实施操作,从而能够从远离的部位使第2外壳体5移动。由于能够通过把持部10使第2外壳体5移动,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能够将在光连接器1的安装时所把持的部位和拆下时所把持的部位设在同一把持部10,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在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相互分体的第1外壳体4及第2外壳体5。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21中,取代外壳体4、5,而具备图7及图8所示的一个外壳体24。

如图7及图8所示,光连接器21具备与光连接器1相同的插芯2、内壳体3及保护罩6。外壳体24相对于内壳体3沿前后方向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外壳体24与第2外壳体5同样地,具备向前方切去而形成的切口部24c。保护罩6的前端部进入至切口部24c。

在光连接器21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同样地,保护罩6的一部分进入至切口部24c。因此,在光连接器21中,与光连接器1同样地,能够将内壳体和后壳体缩短,能够实现光连接器21的短尺寸化,也能够降低材料等的成本。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图12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31进行说明。光连接器31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可自由装卸的把持部40、以及具备第3外壳体45,该第3外壳体45具有使把持部40卡合的切入部45a。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3外壳体45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第2外壳体5而设置。下面,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把持部4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相对于第3外壳体45进行旋转,由此在第3外壳体45可自由装卸。把持部40呈将圆筒沿前后方向(把持部40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切去而成的形状(纵向切割圆筒状)。把持部40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切口部41。将把持部40以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时的形状为圆弧状。该圆弧例如延伸整个周长的3分之2左右(圆弧部分的中心角大约为120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切口部41,相对于已经安装于光纤线的光连接器,从横向(与把持部40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以将保护罩6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将把持部40插入,并前进、旋转,由此能够从后方对把持部40进行安装。或者,相对于处于与其他光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光连接器,也无需将连接状态解除而能够安装把持部40。

在把持部40的前后方向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有一对与切入部45a卡合的凸起部42。凸起部42作为与第3外壳体45沿前后方向卡合的卡合部起作用。各凸起部42沿把持部40的周向延伸。2个凸起部42例如设置于相对于把持部40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位置。

把持部40在沿前后方向从凸起部42远离的部位具备缩径部43。通过该缩径部43使把持部40成为容易把持的形状。在把持部40的与凸起部42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从缩径部43起逐渐地扩径的扩径部44。

第3外壳体45的切入部45a设置于后端面5f的内侧(前侧)。切入部45a是沿前后方向与凸起部42卡合的被卡合部。切入部45a沿第3外壳体45的弯曲的内侧面45b而形成。切入部45a形成于第3外壳体45的2个部位,2个切入部45a设置于从两侧将切口部5c夹着的位置。各切入部45a成为从第3外壳体45的侧面5d沿把持部4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槽状。2个切入部45a配置在相对于把持部40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位置。

参照图12对使把持部40在第3外壳体45进行装卸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使把持部40与第3外壳体45卡合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以凸起部42朝向前方的方式配置把持部40,通过把持部40从横向将保护罩6的一部分覆盖。

将凸起部42从后方插入至切口部5c。而且,在将凸起部42插入至切口部5c的状态下使把持部40沿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由此,凸起部42进入至切入部45a,把持部40和第3外壳体45沿前后方向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把持部40按向前方,从而能够使第3外壳体45向前方移动,通过将把持部40拉向后方,从而能够使第3外壳体45向后方移动。

将把持部40从第3外壳体45拆下的方法,与使把持部40与第3外壳体45卡合的方法相反。即,使把持部40沿与上述相反的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旋转,将凸起部42相对于切入部45a的卡合解除。然后,仅通过将把持部40从第3外壳体45拉向后方,能够从第3外壳体45将把持部40拆下。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31中,能够使把持部40相对于第3外壳体45沿前后方向卡合。通过该卡合将把持部40安装于第3外壳体45,对所安装的把持部40进行把持,能够简单地使第3外壳体45沿前后方向移动。第3外壳体45的切入部45a设置于供保护罩6进入的切口部5c的左右两侧。由此,能够对安装于第3外壳体45的把持部40平衡性良好地进行按拉。因此,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光连接器31相对于光适配器的装卸操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多芯用或者单芯用的各种光连接器。前述的各光连接器,可以是在现场安装于光纤线的所谓的现场安装型的光连接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第1外壳体4的后部设置4个爪部4a,第1外壳体4在左侧具备上下一对爪部4a,并且在右侧也具备上下一对爪部4a。但是,可以适当变更爪部4a的个数、配置方式及形状。也可以适当变更第2外壳体5的狭缝5a的个数、配置方式及形状。也可以取代具备爪部4a的第1外壳体4及具备狭缝5a的第2外壳体5,使用具备狭缝的第1外壳体及具备爪部的第2外壳体。

在第3实施方式中,把持部40具备2个凸起部42,第3外壳体45具备2个切入部45a,凸起部42及切入部45a配置在相对于把持部40的旋转中心对称的位置。但是,凸起部42及切入部45a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可适当变更。把持部40的形状也可适当变更。把持部40可以具备2个切入部,第3外壳体45可以具备2个凸起部。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31中,可以取代外壳体4、45,具备图7及图8所示的一个外壳体。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连接器31中,也可省略切口部5c。例如,可以取代切口部5c,设置比后端面5f的厚度薄的薄壁部。可以采用将切口部5c省略,并且将把持部40压入至第3外壳体45而嵌合的构造。也可以采用将切口部5c省略,在把持部40及第3外壳体45形成螺纹牙,将把持部40螺入至第3外壳体45的构造。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能实现短尺寸化的光连接器。

标号的说明

1、21、31…光连接器,2…插芯,2a…扩展部,2b…前表面,3…内壳体,3a…扩展部,3b…卡合孔(卡合部),3c…槽部,3d、3e…抵接面,3f…后端,4…第1外壳体,4a…爪部,4b…抵接部,5…第2外壳体,5a…狭缝,5b…被抵接部,5c、24c…切口部,5d…侧面,5e…台阶部,5f…后端面,6…保护罩,6a…贯通孔,7…螺旋弹簧,8…后壳体,8a…插入部,8b…圆筒部,8c…凹凸部,9…加箍环,9a…大径部,9b…小径部,10、40…把持部,10a…延伸部,10b…操作部,24…外壳体,41…切口部,42…凸起部(卡合部),43…缩径部,44…扩径部,45…第3外壳体(第2外壳体),45a…切入部(被卡合部),45b…内侧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