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752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oa设备的迅速发展,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经过如下工序形成图像:利用带电装置使旋转驱动的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的带电工序;利用曝光装置在带电的感光体表面照射激光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工序;利用显影装置将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使用调色剂显影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工序;利用转印装置将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工序;以及,通过加热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转印材上的定影工序。

近年来,电子照相的全彩化得到了发展,伴随其为了对调色剂进行改良,例如为了提高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也在积极地进行在粘结树脂中使结晶性聚酯树脂进行分散这样的粘结树脂的改良。

在双成分显影装置内,若长期间进行搅拌则调色剂熔敷于显影辊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显影辊表面整体被调色剂构成成分所覆盖的粘附现象,存在图像浓度下降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存在大量的露出于调色剂表面的结晶性聚酯和蜡时,与非晶性聚酯等的材料相比软化点、熔点低的结晶性聚酯或蜡更容易发生熔敷。此外,还因显影辊与显影剂的压缩力、局部的摩擦热以及设备内的温度的上升,露出于调色剂表面的结晶性聚酯或蜡渗出,熔敷于显影辊表面。其结果,熔敷的结晶性聚酯或蜡成为起点,调色剂连续地附着于显影辊,从而最终显影辊整体被调色剂构成成分所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84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如下问题:若在双组分显影装置内长期间搅拌,则调色剂熔敷于显影辊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显影辊表面整体被调色剂构成成分所覆盖的粘附现象,图像浓度下降。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将包含2元的醇成分和二羧酸的酸成分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中分散由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通过进一步以作为脱模剂的单酯系蜡进行分散处理而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如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在将2元的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聚合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中分散由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添加单酯系蜡作为脱模剂,以调色剂中的结晶性树脂的分散直径为100nm~500nm,上述酯蜡的分散直径为200nm~1000nm进行分散。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上的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的结晶性聚酯与非结晶性聚酯的质量比为5:95~50:50。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上上述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的结晶性聚酯树脂与非晶性聚酯树脂的sp值差(△sp值)为1.4~2.2(cal/cm3)1/2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上的调色剂,其中,上述调色剂的c-pes分散直径为100nm~300nm,且蜡分散直径为200nm~800nm。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上的调色剂,其中,上述单酯系蜡的熔点为68℃以上且小于75℃。

在将2元的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聚合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中,在分散有由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中,通过使用与主要树脂的分散性良好且与结晶性树脂也难以相溶化的酯蜡,可以使存在于调色剂表面的结晶性聚酯或蜡减少,防止显影辊的粘附。

本发明的调色剂即使在双组分显影装置内长期间搅拌,调色剂也不会熔敷于显影辊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产生显影辊表面整体被调色剂构成成分覆盖的粘附现象,也不会产生图像浓度的下降,可以长期间稳定地提供鲜明的图像。

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将蜡种类和蜡、结晶性聚酯设为适当的分散性,可以防止调色剂成分熔敷于显影辊。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在将2元的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聚合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中分散有由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调色剂中,通过使用与主要树脂的分散性良好且与结晶性树脂也难以相溶化的酯蜡,可以使存在于调色剂表面的结晶性聚酯或蜡减少,防止显影辊的粘附。

具体实施方式

调色剂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调色剂。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特征在于,在含有包含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粘结树脂以及外添剂的调色剂中,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是使包含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为主成分的二羧酸单体与包含乙二醇作为主成分的二醇单体缩聚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是使包含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作为主成分的二羧酸单体与包含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作为主成分的二醇单体缩聚而得到的结晶性聚酯树脂,上述外添剂包含经疏水化处理的一次粒径为75nm~220nm的大粒径二氧化硅微粒。

本发明的调色剂由包含粘结树脂的调色剂母粒以及外添于该调色剂母粒的表面的外添剂构成,调色剂母粒通常进一步包含脱模剂、着色剂、带电控制剂等内添剂。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5μm~10μm,进一步优选为5.5μm~7.5μm。此外,流动软化点优选为105~120℃。

粘结树脂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树脂至少包含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和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另外,结晶性聚酯树脂以及脱模剂、着色剂、带电控制剂等内添剂分散于非晶性聚酯树脂中。

一般而言,结晶性聚酯树脂可以降低调色剂的软化温度、熔融粘度,因此已知若将结晶性聚酯树脂与非晶性聚酯树脂并用,则可以提高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进而,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粘结树脂中,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结晶性聚酯树脂的二羧酸单体的主成分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二醇单体的主成分也不同,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两树脂的相溶化,低温定影性的提高效果大。然而,通过抑制这些树脂的相溶化,结晶性聚酯树脂易于与容易从非晶性聚酯树脂游离的大粒径二氧化硅一起固定化于显影辊。因此,使用经疏水化处理的一次粒径为75nm~220nm的大粒径二氧化硅微粒作为外添剂非常有效。

作为聚酯用单体,可以使用作为在该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聚酯二羧酸而已知的单体,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羧酸类;马来酸酐、富马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酐、己二酸等脂肪族羧酸类;以及这些多元酸的低级烷基酯,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的酯化合物等。

上述二羧酸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可并用2种以上。

此外,除上述二羧酸以外,也可以使用偏苯三酸或偏苯三酸酐等三羧酸。

作为2元的醇,可使用作为聚酯用单体而已知的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类;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脂环式多元醇类;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等芳香族系二醇类;等。

2元的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可并用2种以上。

二羧酸与2元的醇的缩聚反应可按照常法实施,例如通过在有机溶剂和缩聚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二羧酸与2元的醇聚合而进行。

另外,在生成的聚酯树脂的酸值、软化温度等成为规定的值时结束聚合反应即可。

如此,可得到聚酯树脂。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有机溶剂。若在二羧酸的一部分使用二羧酸的甲基酯化物,则进行脱甲醇缩聚反应。该缩聚反应中,通过适当变更二羧酸与2元的醇的配合比、反应率等,例如,可以调整聚酯的末端的羧基含量,进而可以改变所得的聚酯的特性。

此外,2元的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的缩聚优选在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本发明中的酯化催化剂的优选例,可举出钛化合物和无机锡(ii)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两者而使用。作为钛化合物,优选为具有ti-o键的钛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总碳原子数1~28的烷氧基、烯氧基或酰氧基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上述的总碳原子数1~28的烷氧基,例如,可使用甲氧基、乙氧基、异丙基烷氧基、叔丁基烷氧基、戊氧基等。

此外,本发明中,二羧酸单体的主成分和二醇单体的主成分是指在构成各自的单体中示出最大的摩尔含有率的单体,但也包含单一的单体的情况(即,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或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的摩尔含有率为100%的情况)。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粘结树脂中的结晶性聚酯树脂与非晶性聚酯树脂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但从兼具低温定影性与耐热偏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95~50:50。若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质量比小于5%,则有时耐热偏移性提高但低温定影性受损。另一方面,若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质量比大于50%,则有时低温定影性提高但耐热偏移性受损。

本发明中,非晶性树脂与结晶性树脂由结晶性指数进行区别,将结晶性指数为0.6~1.5的范围的树脂设为结晶性树脂,将结晶性指数小于0.6或大于1.5的树脂设为非晶性树脂。结晶性指数大于1.5的树脂为非晶性,此外,结晶性指数小于0.6的树脂的结晶性低,非晶性部分多。

另外,结晶性指数是指成为树脂的结晶化的程度的指标的物性,由软化温度与吸热的最高峰温度的比(软化温度/吸热的最高峰温度)定义。这里,吸热的最高峰温度是指在观测的吸热峰中最高温侧的峰的温度。结晶性聚酯树脂中,将最高峰温度设为熔点,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中,将最高温侧的峰设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结晶化的程度可以通过原料单体的种类和比率、以及制造条件(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冷却速度)等进行控制。

非晶性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非晶性聚酯树脂是使包含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作为主成分的二羧酸单体与包含乙二醇作为主成分的二醇单体缩聚而得到的非晶性聚酯树脂。

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二羧酸单体包含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作为主成分。这里,二羧酸单体中所占的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100%。

此外,上述二羧酸单体可包含除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以外的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作为除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以外的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富马酸等,作为脂肪族二羧酸,可举出己二酸、癸二酸、琥珀酸等。上述二羧酸单体也可以包含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或除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以外的芳香族二羧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脂肪族二羧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本发明中,酯形成性衍生物包含羧酸的酸酐、烷基酯等。另外,在使用除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单体时,该二羧酸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与上述二羧酸单体一起也可以使用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作为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可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3元以上的聚羧酸、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在使用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时,该聚羧酸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二醇单体包含乙二醇作为主成分。这里,乙二醇的二醇单体中所占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100%。

此外,上述二醇单体可以包含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在使用除乙二醇以外的二醇单体时,该二醇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非晶性聚酯树脂可以与通常的聚酯制造法同样地制造。例如,使用二羧酸单体、二醇单体以及根据情况的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在氮气环境中,通过以190~240℃的温度进行缩聚反应,可以合成非晶性聚酯树脂。

上述缩聚反应中,二醇单体与羧酸单体(包含二羧酸单体以及根据情况的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的反应比率以羟基与羧基的当量比[oh]:[cooh]优选为1.3∶1~1∶1.2。此外,上述缩聚反应中,二羧酸单体的羧酸单体中所占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80~100%。进而,上述缩聚反应中,根据需要可使用二丁基氧化锡、钛醇盐(例如四丁氧基钛酸酯)等酯化催化剂。

从定影性、保存性和耐久性等观点出发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70℃。另一方面,若玻璃化转变温度偏离该范围,则有时定影性、保存性和耐久性得不到平衡。

从兼具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偏移性的观点出发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软化点(tm)优选为100~150℃。另一方面,若软化点偏离该范围,则有时低温定影性与耐热偏移性的得不到平衡。

从兼具调色剂的耐热性、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的观点出发,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优选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四氢呋喃(thf)可溶成分的峰顶分子量(mp)为3000~10500。另一方面,若峰顶分子量偏离3000~10500的范围,则有时调色剂的耐热性、热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得不到平衡。

gpc中,使用四氢呋喃(thf)作为流动相,标准物质使用聚苯乙烯。另外,峰顶分子量是指通过gpc的测定得到的色谱中示出最大的峰高度的分子量。

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酸值从带电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60mgkoh/g,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羟值从耐热偏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0mgkoh/g。另一方面,若酸值大于60mgkoh/g,则有时带电性能差,若羟值大于50mgkoh/g,则有时耐热偏移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非晶性聚酯树脂的sp值(溶度参数)优选为10.5~12.5。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非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调色剂母粒中为50~80质量%。

结晶性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结晶性聚酯树脂是由使包含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作为主成分的二羧酸单体与包含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作为主成分的二醇单体缩聚而得到的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的结晶性聚酯树脂。通过由直链状饱和脂肪族聚酯单元构成,该结晶性聚酯树脂与非晶性聚酯树脂难以相溶。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二羧酸单体包含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作为主成分。这里,二羧酸单体中所占的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80%~100%。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9~22的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1,18-十八烷二羧酸等。此外,二羧酸单体也可以包含它们的脂肪族二羧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另外,这些二羧酸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也可以将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与上述二羧酸单体一起使用。作为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可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3元以上的聚羧酸、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在使用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时,该聚羧酸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使用的二醇单体包含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作为主成分。这里,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的二醇单体中所占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80%~100%。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二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另外,这些二醇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合成中,也可以将3元以上的多元醇单体与上述二醇单体一起使用。作为3元以上的多元醇单体,可使用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使用3元以上的多元醇单体时,该多元醇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结晶性聚酯树脂可以与通常的聚酯制造法同样地制造。例如,使用二羧酸单体、二醇单体、以及根据情况的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或3元以上的多元醇单体,在氮气环境中在190~240℃的温度下进行缩聚反应,从而合成结晶性聚酯树脂。

上述缩聚反应中,从保存性的观点等出发,多元醇单体(包含二醇单体以及根据情况的3元以上的多元醇单体)的羟基与羧酸单体(包含二羧酸单体以及根据情况的3元以上的聚羧酸单体)的羧基的当量比(oh基/cooh基)优选为0.83~1.3。此外,上述缩聚反应中,二羧酸单体在羧酸单体中所占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90~100%。该二羧酸单体的摩尔含有率越小,结晶化的比例、速度越低,且耐调色剂凝聚性越不充分。进而,上述缩聚反应中,多元醇单体中所占的二醇单体的摩尔含有率优选为80~100%。另外,上述缩聚反应中,根据需要可使用二丁基氧化锡、钛醇盐(例如四丁氧基钛酸酯)等酯化催化剂。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熔点(tmp)优选为40℃以上,从定影性、保存性和耐久性等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60~90℃。若熔点小于40℃,则有时耐久性变得不充分。此外,若熔点大于90℃,则有时定影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软化点(tm)从低温定影性和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5~110℃。另一方面,若软化点偏离该范围,则低温定影性、耐粘连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从结晶化速度和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软化点(tm)与熔点(tmp)的比(tm/tmp)优选为1.0~1.4。另一方面,若软化点与熔点的比偏离该范围,则有时结晶化速度、耐粘连性变得不充分。

从保存性和低温定影性等的观点出发,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优选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四氢呋喃(thf)可溶成分的峰顶分子量(mp)为10000~90000。gpc中,使用四氢呋喃(thf)作为流动相,标准物质使用聚苯乙烯。另外,峰顶分子量是指通过gpc的测定得到的色谱中示出最大的峰高度的分子量。另一方面,若峰顶分子量偏离上述范围,则保存性和低温有时定影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酸值从带电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60mgkoh/g,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羟值从耐热偏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40mgkoh/g。另一方面,若酸值大于60mgkoh/g,则有时带电性能差,若羟值大于40mgkoh/g,则有时耐热偏移性变得不充分。

上述结晶性聚酯树脂的sp值(溶度参数)优选为9.3~10.0。该sp值小于9.3时,有时相对于非晶性聚酯树脂的相溶性变得过低,耐久性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该sp值大于10.0,则有时粘结树脂的tg下降,耐粘连性下降。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结晶性聚酯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调色剂母粒中优选为10~30质量%。

脱模剂

在使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时,为了对调色剂赋予脱模性而添加脱模剂。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脱模剂分散于非晶性聚酯树脂中。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使用的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脱模剂,例如可使用聚丙烯蜡、聚乙烯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合成酯系蜡等。作为合成酯系蜡,可举出nissanelectrettallwax(日油公司制;wep-2、wep-3、wep-4、wep-5、wep-6、wep-7、wep-8、wep-9、wep-10)等。

其中,优选为单酯系蜡。例如优选为nissanelectrettallwax(日油公司制;wep-2,wep-3等,中京油脂制,n-252,272等)。

单酯系蜡为优选的理由是因为该蜡的极性高,容易与非晶性聚酯树脂融合,在结构上稳定。因此,具有即使加热也在结构上稳定,耐热性优异这样的特征。

另一方面,二酯系蜡与单酯系相比,以在结构上不稳定的状态下存在。若加热,为了在能量方面成为稳定状态,引起渗出现象,耐热性差。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脱模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调色剂母粒中优选为1~5质量%。

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调色剂可使用通常使用的公知的颜料、染料。具体而言,可使用以下着色剂。

作为黑调色剂用着色剂,可使用炭黑、磁铁矿等。

作为黄调色剂用着色剂,可使用c.i.颜料黄1、c.i.颜料黄3、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7、c.i.颜料黄98等乙酰乙酸芳基酰胺系单偶氮黄色颜料、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7等乙酰乙酸芳基酰胺系双偶氮黄色颜料、c.i.颜料黄93、c.i.颜料黄155等缩合单偶氮系黄色颜料;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85等其它黄色颜料、c.i.溶剂黄19、c.i.溶剂黄77、c.i.溶剂黄79、c.i.分散黄164等黄色染料等。

作为品红调色剂用着色剂,可使用c.i.颜料红48、c.i.颜料红49: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c.i.颜料红146、c.i.颜料红184、c.i.颜料红238、c.i.颜料紫19等红色或深红色颜料;c.i.溶剂红49、c.i.溶剂红52、c.i.溶剂红58、c.i.溶剂红8等红色系染料等。

作为青调色剂用着色剂,可使用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4等酞菁铜及其衍生物的青色系染颜料;c.i.颜料绿7、c.i.颜料绿36(酞菁绿)等绿色颜料等。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着色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调色剂母粒中优选为2~10质量%。

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可为了对调色剂赋予优异的带电性而添加。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带电控制剂,可使用正电荷控制用或负电荷控制用的带电控制剂。

作为正电荷控制用的带电控制剂,可举出苯胺黑染料及其衍生物、三苯基甲烷衍生物、季铵盐、季盐、季吡啶盐、胍盐、脒盐等。

作为负电荷控制用的带电控制剂,可举出铬偶氮络合物染料、铁偶氮络合物染料、钴偶氮络合物染料、水杨酸或其衍生物的铬·锌·镁·硼络合物或盐化合物、萘酚酸或其衍生物的铬·锌·镁·硼络合物或盐化合物、苯甲酸或其衍生物的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化合物、长链烷基·羧酸盐、长链烷基·磺酸盐等。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带电控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在调色剂母粒中优选为0.5~5质量%。

带电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根据需要并用2种以上。

外添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中也可以添加外添剂。

作为外添剂,可使用在该技术领域常用的外添剂,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钛、碳化硅、氧化铝、钛酸钡等。这些之中,从防止调色剂彼此的附着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利用有机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处理(疏水化处理)的上述外添剂。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外添剂的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优选并用平均粒径不同的多个外添剂。从转印效率的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多个外添剂中至少1种具有0.1μm以上的平均粒径,多个外添剂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例如,在使用平均粒径不同的2种外添剂时,较小的具有0.007~0.5μm的平均粒径,较大的具有0.5~2.0μm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平均粒径与较大的平均粒径的比率优选为1:5~1:20。

外添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调色剂母粒100重量份,优选为0.1~3.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1.0重量份。

若外添剂的添加量为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不损害调色剂的各种物性而形成具有高的图像浓度以及画质品位的图像。

调色剂制造方法

接着,对制造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通过混炼粉碎法、凝聚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通过混炼粉碎法制造本发明的调色剂时,首先,将包含非晶性聚酯树脂和结晶性聚酯树脂的粘结树脂与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的脱模剂、着色剂、带电控制剂等内添剂利用亨舍尔混合机等气流混合机混合,将所得的原料混合物利用双轴混炼机、开放辊混炼机等熔融混炼机在100~180℃左右的温度混炼。然后,将所得的熔融混炼物冷却固化,将固化物利用喷射磨机等空气式粉碎机粉碎,根据需要进行分级等粒度调整,从而制造调色剂母粒。此外,作为外添剂的添加方法,一般为将调色剂母粒和外添剂以亨舍尔混合机等气流混合机混合的方法。

载体芯材(也称为“核粒子”)

作为载体芯材,只要是在该技术领域常用的载体芯材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铁、铜、镍、钴等磁性金属、铁氧体、磁铁矿等磁性金属氧化物等。若为这些载体芯材,则可得到适合于磁刷显影法中使用的显影剂的载体。

这些之中,优选为包含铁氧体成分的粒子。铁氧体可得到饱和磁化高、密度小的涂布载体,因此通过在显影剂中使用其,不易发生涂布载体在感光体上附着,形成软的磁刷而得到点再现高的图像。

作为铁氧体,例如,可举出锌系铁氧体、镍系铁氧体、铜系铁氧体、钡铁氧体、锶铁氧体、镍-锌系铁氧体、锰-镁系铁氧体、铜-镁系铁氧体、锰-锌系铁氧体、锰-铜-锌系铁氧体、锰-镁-锶系铁氧体等。

铁氧体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作。例如,将fe2o3、mg(oh)2等铁氧体原料混合,将该混合粉在加热炉加热而预烧。将所得的预烧品冷却后,用振动磨机以成为大约1μm左右的粒子的方式粉碎,在粉碎粉中加入分散剂和水而制作浆料。将该浆料以湿式球磨机湿式粉碎,将所得的悬浮液以喷雾干燥器进行造粒干燥,从而得到铁氧体的粒子。

载体芯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5~100μm,更优选为25~90μm。

若载体芯材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将调色剂稳定地输送至形成于感光体的静电潜像,并且可以长期间形成高精细的图像。

载体芯材的平均粒径小于25μm时,难以控制载体附着。另一方面,若载体芯材的平均粒径大于100μm,则有时无法形成高精细的图像。

载体用树脂

作为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只要是在该技术领域常用的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改性树脂、有机硅树脂、氟树脂等。

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树脂的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丙烯酸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含氟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

作为市售的丙烯酸树脂,例如,可举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的产品名:dianalse-5437、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产品名:s-lecpse-0020、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产品名:hymerst95、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产品名:fm601等。

作为其它树脂,例如,可举出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酰胺、聚酯、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纤维素树脂、聚烯烃、氟树脂、它们的共聚物树脂、配合树脂等,这些之中从带电能力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丙烯酸树脂。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由有机硅树脂(尤其是交联型有机硅树脂)形成的树脂层的耐湿性、脱模性等,也可以包含二官能性硅油。

磁性微粒

作为磁性微粒,使用与载体芯材同样材质的磁性微粒。本发明的磁性微粒具有如上述的特定的物性,但在使用不具有这种物性的磁性微粒时,通过施行如表面氧化处理的高电阻化处理可得到本发明的磁性微粒。

作为表面氧化处理,例如,可举出如250~500℃、空气中这样的氧化环境中的流动氧化。

磁性微粒优选具有0.05~0.8μm的平均粒径,更优选具有0.08~0.5μm的平均粒径。

若磁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则在载体芯材的表面形成树脂层时,可以稳定地防止磁性微粒在树脂层中以及在载体间不均匀化,并且由于不会因磁性微粒在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凹凸,所以可以形成均匀的树脂层。其理由尚不清楚,推测有可能是小的金属氧化微粒利用互相的磁力而被均匀地保持。

在成为原料的磁性微粒不具有适度的平均粒径时,也可以预先在上述高电阻化处理之前使用如砂磨机的公知的装置施行粉碎处理、分级处理。在实施例中对具体的处理进行说明。

磁性微粒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载体芯材1000重量份,优选为0.05~65重量份,更优选为0.5~40重量份。

若磁性微粒的配合量为上述范围,则可发挥本发明的优异的效果。

即,树脂层中的磁性微粒的配合量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1~183重量份,更优选为10~133重量份。

磁性微粒的配合量小于1重量份时,有时无法充分得到磁性微粒的效果。另一方面,若磁性微粒的配合量大于183重量份,则有时无法均匀地形成树脂层。

导电性微粒

树脂层优选包含导电性微粒。

通过树脂层含有导电性微粒,可以更稳定地提高载体对调色剂的带电赋予能力。即,可以使载体不充电。

作为导电性微粒,只要是在该技术领域常用的导电性微粒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导电性炭黑、导电性氧化钛以及氧化锡等氧化物。

炭黑能以少的添加量体现导电性,适合于黑色调色剂。另一方面,由于炭黑有可能从树脂层脱离,所以对彩色调色剂适合掺杂有锑的导电性氧化钛等。

导电性微粒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1~25重量份,更优选为1~20重量份。

导电性微粒的配合量小于1重量份时,有时无法得到效果。另一方面,若导电性微粒的配合量大于25重量份,则有时无法使树脂层均匀。

载体的制造

本发明的载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在载体芯材的表面涂布使上述树脂层的构成材料在溶剂中溶解或分散而成的树脂液后,将溶剂挥发除去而形成涂布层,进一步在干燥时或干燥后使涂布层加热固化或仅固化。

作为溶剂,只要可溶解所使用的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四氢呋喃、二烷等醚类、高级醇类的有机溶剂。溶剂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

作为在载体芯材的表面涂布树脂液的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树脂液中使载体芯材浸渍的浸渍法、将树脂液喷雾于载体芯材的喷雾法、在利用流动空气使载体芯材浮游的状态下将树脂液喷雾的流动床法,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芯材与树脂液混合且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法等。其中,优选为可以将磁性核粒子的露出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喷雾法。

涂布液层的干燥中也可以使用干燥促进剂。

作为干燥促进剂,可使用公知的干燥促进剂,例如可举出萘酸、辛酸等的铅、铁,钴、锰、锌盐等金属皂、乙醇胺等有机胺类等。干燥促进剂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其添加量相对于溶剂100重量份为0.1~5重量份左右。

涂布液层的固化只要根据树脂或溶剂的种类适当设定加热温度即可,例如,可举出150~280℃左右的加热。在使用常温固化型有机硅树脂作为树脂时,虽然无需加热,但以提高所形成的树脂层的机械强度、缩短固化时间等为目的,也可以加热至150~280℃左右。

树脂液的总固体成分浓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对载体芯材的涂布操作性等,以固化后的树脂层的膜厚通常为5μm以下、优选为0.1~3μm左右的方式调整即可。

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载体优选为高电阻且球形,但即使是导电性或非球形也不会损失本发明的效果。

双组分显影剂

以下,对将本发明的载体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进行说明。上述双组分显影剂的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本发明的调色剂和载体,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诺塔混合机(商品名:vl-0,hosokawamicron公司制)等混合机混合调色剂与载体而制造。

此外,作为调色剂与载体的配合比,例如优选为10:90~5:95的质量比。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粘结树脂、粉碎助剂树脂的软化点(tm)的确定

一边使用流动特性评价装置(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流动试验仪,型号:cft100c)将试样1g以升温速度6℃/分钟进行加热,一边施加负荷20kgf/cm2(9.8×105pa),使试样从模口(喷嘴口径1mm,长度1mm)流出。将试样的半分量流出时的温度设为软化点(tm)。

粘结树脂、粉碎助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seikoelectronicindustry株式会社制,(现seiko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型号:dsc220),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7121-1987,将试样1g以升温速度10℃/分钟加热而测定dsc曲线。所得的dsc曲线中,以将相当于玻璃化转变的吸热峰的高温侧的基线向低温侧延长的直线、与在相对于从峰的上升部分至顶点的曲线为梯度最大的点划出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脱模剂的熔点的测定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seikoelectronicindustry株式会社制,(现seiko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型号:dsc220),将试样1g从温度20℃以升温速度10℃/分钟加热至200℃,接下来,从200℃骤冷至20℃,将该操作重复2次,测定dsc曲线。将相当于在第2次的操作测定的dsc曲线的融解的吸热峰的温度作为脱模剂的熔点。

调色剂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确定

在电解液(beckmancoulter株式会社制,商品名isoton-ii)50ml中加入试样20mg和烷基醚硫酸钠1ml,使用超声波分散器(asone株式会社制,桌上型双频率超声波清洗器,型式:vs-d100)以频率20khz进行3分钟分散处理而得到测定用试样。将所得的测定用试样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beckmancoulter株式会社制,型式:mu1tisizer3),在孔径100μm、测定粒子数:50000计数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由试样粒子的体积粒度分布求出体积平均粒径。

凝聚物的分散直径的确定

将制成的调色剂埋入环氧树脂,用超薄切片机(reichert公司制,商品名:ultracutn)进行切削,制成试样。将所得的试样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株式会社hitachihigh-technologies制,型式:s-4800)观察蜡分散直径、结晶性聚酯分散直径。从该电子显微镜照相数据中随机地提取200~300个脱模剂粒子,以图像解析软件(商品名:a像君,旭化成工程株式会社制)进行图像解析并求出等效圆直径。

sp值的测定

作为sp值的测定方法,按照suh,clarke的方法(suh,clarke(k.w.suh,d.h.clarke)著,“cohesiveenergydensitiesofpolymersfromturbidimetrictitrations”,journalofpolymerscience,a-1,vo1.5,1967年,p.1671-1681)如下进行测定。

在100ml烧杯中称量要测定的脱模剂0.5g,以全容移液管加入良溶剂(二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10ml,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而溶解,在其中使用50ml滴定管滴加疏水性溶剂(正己烷和离子交换水的混合溶液),将在测定温度20℃产生浑浊的点作为滴加量。

脱模剂的sp值δ是由测定值根据下述式(3)求出。

δ=(v1/2δ1+vh/2δh)/(v1/2+vh/2)(3)

式(3)中,v1是低sp溶剂(疏水性溶剂)混合系中的溶剂的分子体积(m1/mol),vh是高sp溶剂(良溶剂)混合系中的溶剂的分子体积(ml/mol),δ1是低sp溶剂(疏水性溶剂)混合系中的溶剂的sp值,δh是高sp溶剂(良溶剂)混合系中的溶剂的sp值。

制造例1

非晶性聚酯树脂a1的制备

在反应槽中加入对苯二甲酸440g(2.7摩尔)、间苯二甲酸235g(1.4摩尔)、己二酸7g(0.05摩尔)、乙二醇554g(8.9摩尔)、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0.5g,在210℃、氮气流下一边将生成的水和乙二醇馏去一边反应5小时后,在5~20mmhg的减压下使其反应1小时。接下来,加入偏苯三酸酐103g(0.54摩尔),在常压下使其反应1小时后,在20~40mmhg的减压下使其反应,在规定的软化点取出树脂。回收的乙二醇为219g(3.5摩尔)。将所得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粉碎而粒子化。将其作为非晶性聚酯树脂pa1。非晶性聚酯树脂pa1的tg为56℃,tm为135℃,mp为4800,酸值为37mgkoh/g,羟值为50mgkoh/g。

制造例2

非晶性聚酯树脂a2的制备

在反应槽中加入对苯二甲酸310g(1.9摩尔)、间苯二甲酸465g(2.8摩尔)、己二酸36g(0.25摩尔)、乙二醇610g(9.8摩尔)、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0.5g,在210℃、氮气流下一边将生成的水和乙二醇馏去一边反应5小时后,在5~20mmhg的减压下使其反应1小时。接下来,加入偏苯三酸酐52g(0.27摩尔),在常压下使其反应1小时后,在20~40mmhg的减压下使其反应,在规定的软化点取出树脂。回收的乙二醇为262g(4.2摩尔)。将所得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粉碎而粒子化。将其作为非晶性聚酯树脂pa2。非晶性聚酯树脂pa2的tg为60℃,tm为150℃,mp为10500,酸值为10mgkoh/g,羟值为0mgkoh/g。

制造例3

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制备

在反应槽中加入1,6-己二醇132g(1.12摩尔)、1,10-癸烷二羧酸230g(1.0摩尔)和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3g,在210℃、常压下一边将生成的水馏去一边反应5小时。接下来,在5~20mmhg的减压下继续反应,在酸值成为2mgkoh/g以下时取出树脂。将所得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后,利用粉碎进行粒子化。将其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b。结晶性聚酯树脂b中,tmp为66℃,tm为73℃(tm/tmp=1.1),mp为13500。

制造例4

结晶性聚酯树脂c的制备

在反应槽中加入1,6-己二醇132g(1.12摩尔)、1,18-十八烷二羧酸343g(1.0摩尔)和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3g,在210℃、常压下一边将生成的水馏去一边反应5小时。接下来,在5~20mmhg的减压下继续反应,在酸值成为2mgkoh/g以下时取出树脂。将所得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后,利用粉碎进行粒子化。将其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c。

制造例5

结晶性聚酯树脂d的制备

在反应槽中加入1,6-己二醇121g(1.03摩尔)、1,18-十八烷二羧酸343g(1.0摩尔)和作为聚合催化剂的四丁氧基钛酸酯3g,在210℃、常压下一边将生成的水馏去一边使其反应5小时。接下来,在5~20mmhg的减压下继续反应,在酸值成为2mgkoh/g以下时取出树脂。将所得的树脂冷却至室温后,利用粉碎进行粒子化。将其作为结晶性聚酯树脂d。

结晶性聚酯树脂d的tmp为73℃,tm为93℃(tm/tmp=1.4),mp为90000。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将各物性值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测定。

实施例1

粘结树脂:聚酯树脂a(玻璃化转变温度62℃,软化点115℃,重均分子量65000)79重量%

着色剂:着色剂(c.i.pigmentblue15:3,dic制)7重量%

脱模剂:单酯蜡e(熔点73℃,日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wep3)5重量%

带电控制剂:水杨酸系化合物(orientchemicalindustries株式会社,商品名:bontoroe84)1重量%

结晶性聚酯树脂:结晶性聚酯树脂b(熔点80℃)10重量%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三井矿山株式会社(现日本焦炭工业株式会社)制,型式:fm20c),将上述除脱模剂e以外的调色剂原料预混合5分钟后,用开放辊型连续混炼机(商品名:mos320-1800,三井矿山株式会社制)进行熔融混炼。开放辊的设定条件是加热辊的供给侧温度为130℃,排出侧温度为100℃,冷却辊的供给侧温度为40℃,排出侧温度为25℃。作为加热辊和冷却辊,均使用直径为320mm、有效长度为1550mm的辊,将供给侧和排出侧的辊间空隙均设为0.3mm。将加热辊的转速设为75rpm,将冷却辊的转速设为65rpm,将调色剂原料的供给量设为5.0kg/h。

使所得的熔融混炼物以冷却带冷却后,使用具有的网筛的速磨机进行粗粉碎,接下来,使用喷射式粉碎机(nipponpneumaticmfg株式会社制,型式ids-2)进行微粉碎,进一步使用elbowjet分级机(日铁矿业株式会社制,型式:ej-labo)进行分级,得到6.7μm的调色剂粒子。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单酯蜡e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500nm。△sp值为1.5(cal/cm3)1/2

实施例2

将结晶性聚酯b改为结晶性聚酯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100nm,单酯蜡e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500nm。△sp值为1.3(cal/cm3)1/2

实施例3

将单酯蜡e改为单酯蜡f(中京油脂制,n-252,熔点7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单酯蜡f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700nm。△sp值为1.5(cal/cm3)1/2

实施例4

将结晶性聚酯b改为结晶性聚酯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100nm,单酯蜡f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700nm。△sp值为1.3(cal/cm3)1/2

实施例5

将单酯蜡e改为单酯蜡g(中京油脂制,n-272,熔点6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单酯蜡g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500nm。△sp值为1.5(cal/cm3)1/2

比较例1

将结晶性聚酯b改为结晶性聚酯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d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600nm,单酯蜡e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500nm。△sp值为2.3(cal/cm3)1/2

比较例2

将单酯蜡e改为单酯蜡h(日油制,wep2,熔点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单酯蜡h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1100nm。△sp值为1.5(cal/cm3)1/2

比较例3

将结晶性聚酯b改为结晶性聚酯d,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d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600nm,单酯蜡h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1100nm。△sp值为2.3(cal/cm3)1/2

比较例4

将单酯蜡e改为二酯蜡i(日油制,wep8,熔点7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二酯蜡i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150nm。△sp值为1.5(cal/cm3)1/2

比较例5

将单酯蜡b改为烃系蜡i(日本精蜡制,fnp90,熔点9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调色剂母粒。结晶性聚酯树脂b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c-pes分散直径)为200nm,烃系蜡i的分散直径(平均粒径)为1100nm。△sp值为1.5(cal/cm3)1/2

将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5的调色剂母粒中的各种物性示于表1。

此外,以下述方式使用实施例1~5和比较例1~5的调色剂母粒而制成双组分显影剂。

双组分显影剂的制作

分别在实施例1~5和比较例1~5中得到的调色剂(调色剂母粒)100重量份中,将以硅烷偶联剂进行疏水化处理的平均一次粒径20nm的二氧化硅粒子0.7重量份和氧化钛1重量份进行混合而得到外添调色剂。进而,将所得的外添调色剂与体积平均粒径40μm的铁氧体磁芯载体以相对于双组分显影剂总量的外添调色剂的浓度成为7%的方式调整而混合,得到调色剂浓度7%的双组分显影剂。

将各调色剂母粒的制造工序中的粉碎性以及使用各双组分显影剂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定影性(粘附现象)、热保存性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一起示于表1。

调色剂制造中的粉碎性、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定影性、热保存性以及综合评价以下述方式评价。

粘附现象的评价方法

将所制作的上述双组分显影剂和调色剂分别填充于彩色复合机(商品名:mx-2640,夏普株式会社制)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盒,以在显影辊的轴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的3点的位置形成一边为1cm的正方形的实心图像(id=1.45~1.50)的方式在30℃湿度80%的环境下进行50000片的连续打印试验。

粘附现象的评价基准如下以下。

○:良好。从初期图像至第50000片图像,浓度没有下降且在显影辊表面没有调色剂的熔敷。

△:稍微不良。从初期图像至第50000片图像,浓度没有下降,但在显影辊表面存在调色剂的熔敷。

×:不良。从初期图像至第50000片图像,有浓度下降且在显影辊表面存在调色剂的熔敷。

热保存性

根据高温保存后的凝聚物的有无来对保存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调色剂20g密封于聚容器中,在50℃放置72小时后,取出调色剂放置于230目的筛。测定筛上残留的调色剂的重量,求出相对于该重量的调色剂总重量的比例即残留量,以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价。残留量的数值越低,越表示调色剂不会发生粘连而调色剂母粒被被覆层充分地被覆。

评价基准如下。

◎:非常良好(无凝聚。残留量小于0.5%)

○:良好(微量凝聚。残留量为0.5%以上且小于2%)

δ:稍差(少量凝聚。残留量为2%以上且小于10%)

×:不良(大量凝聚。残留量为10%以上)

综合评价

根据粘附现象、保存稳定性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非常良好(所有评价均为◎)

○:良好(所有评价均为◎或○)

δ:稍差(某个评价为δ,为δ以上)

×:不良(某个评价为×)

从上述的表示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5中的结果的表可知,c-pes分散直径为50~300nm且蜡分散直径为400~800nm的调色剂在粘附现象和热保存性的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中均示出良好的结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双组分显影剂,其即使在双组分显影装置内长期间搅拌,调色剂也不会熔敷于显影辊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产生显影辊表面整体被调色剂构成成分覆盖的粘附现象,也不会产生图像浓度的下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