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749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自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导致了全球市场对宽带的猛烈的需求,光纤作为一种拥有庞大的带宽资源和优异传输性能的材料,可以满足光纤通信网络中不断增长的网络、数据的要求。

40Gb/s、100Gb/s以及更快速率的光器件作为光纤通信网络中的核心元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厂商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方式是利用平行光学的方法将4路不通波长相对较低速率的光(例如40Gb/s就是4路10Gb/s)复用后通过准直器插针耦合到一根光纤当中进行传输,或者是将40Gb/s速率的光信号通过准值器插针准直为平行光后解复用为4路具有不通波长并行传输的10Gb/s光信号。因此,如何实现低成本、小型化的40Gb/s、100Gb/s以及更高速率的光器件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这些光器件当中,设计一款成本低廉、便于生产的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C-Lens由于其长工作距离、低插入损耗、成本低廉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中,但是C-Lens与内部陶瓷插芯之间装配时产生的间隙以及两者斜端面的平行度不好控制成为了影响准直器插针体插入损耗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装配时的附加损耗,往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购买价格昂贵的生产、测试设备,如光束质量分析仪、高倍CCD成像系统等,导致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便于生产的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包括准直器、内部陶瓷插芯、陶瓷开口套筒以及金属件,所述陶瓷开口套筒部分套接在所述内部陶瓷插芯上且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过盈配合,所述内部陶瓷插芯位于所述陶瓷开口套筒外的端面与所述准直器的端面相互贴合,所述金属件套接在所述准直器和所述内部陶瓷插芯外以将所述准直器和所述内部陶瓷插芯固定在一起,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过盈配合,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准直器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陶瓷插芯与所述准直器之间采用丙烯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准直器之间采用丙烯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准直器采用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的纤芯折射率一致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陶瓷插芯与所述准直器的相互贴合面均为PC面。

进一步地,所述准直器的焦点在所述内部陶瓷插芯PC面的纤芯处。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开口套筒具有延伸出所述内部陶瓷插芯以外的部分,供外部陶瓷插芯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具有套接于所述陶瓷开口套筒外的部分,且于金属件内壁设有一让位槽让位所述陶瓷开口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件还具有延伸出所述陶瓷开口套筒外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具有一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的外端部设有导引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利用陶瓷开口套筒实现内部陶瓷插芯于外部陶瓷插芯的对接,对接牢固且稳定,利用金属件来固定准直器和内部陶瓷插芯,操作简单,整个适配器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可应用于小型化、低成本的高速并行传输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接收类(ROSA)产品当中的光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发射类(TOSA)产品当中的光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收发合一类(BIDI)产品当中的光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准直器、2-内部陶瓷插芯、3-陶瓷开口套筒、4-金属件、5-外部陶瓷插芯、6-插接部、7-插接孔、8-导引斜面、9-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包括准直器1、内部陶瓷插芯2、陶瓷开口套筒3以及金属件4,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部分套接在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上,通过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的握紧力将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握紧从而使得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过盈配合。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位于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外的端面与所述准直器1的端面相互贴合,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与所述准直器1的相互贴合面均为PC面,所述准直器1的焦点在所述内部陶瓷插芯PC面的纤芯处。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件4为圆筒状,所述金属件4套接在所述准直器1和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外以将所述准直器1和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固定在一起,所述金属件4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过盈配合,所述金属件4与所述准直器1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地,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与所述准直器1之间采用折射率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的光纤相匹配的丙烯酸来进行固定,既保证了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与所述准直器1之间的良好固定又不影响光的传导。所述金属件4与所述准直器1之间也采用丙烯酸固定,并且所述准直器1采用与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的纤芯折射率一致的材料。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具有延伸出所述内部陶瓷插芯2以外的部分,供外部陶瓷插芯5插接,外部陶瓷插芯5的直径与内部陶瓷插芯2的直径一致,均为1.25mm,外部陶瓷插芯5的端面与内部陶瓷插芯2的端面相互贴合,用于将光束导入或导出适配器。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产生的握紧力同时将内部陶瓷插芯2以及外部陶瓷插芯5握紧,并使得两只陶瓷插芯相互同轴,实现光的稳定传输。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件4具有套接于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外的部分,且于金属件4的内壁设有一让位槽9让位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所述金属件4还具有延伸出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外的插接部6,所述插接部6具有与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同轴的一插接孔7,所述插接孔7的外端部设有导引斜面8,用于导引外部陶瓷插芯5进入所述插接孔7进而进入所述陶瓷开口套筒3与内部陶瓷插芯2对接。

所述准直器1采用C-Lens准直透镜,通过内部陶瓷插芯2传导过来的复用光穿过C-Lens准直透镜后由原先的发散复用光准值为平行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的光路传输如下:

复用光通过外部陶瓷插芯5的光纤传导进入到内部陶瓷插芯2的纤芯,通过内部陶瓷插芯2的纤芯传导至准直器1与内部陶瓷插芯2的接触面,通过准直器1后将一束发散的复用光准直为一束平行光。

如图2所示,基于光传导的原理,复用光经由内部陶瓷插芯2传导至准直器1后的射出的平行光,可用于解复用光路的接收类(ROSA)产品当中。

如图3所示,基于光路可逆的原理,通过复用光路的复用光,通过准直器1后,传导至内部陶瓷插芯2的光纤当中,可用于复用光路的发射类(TOSA)产品当中。

如图4所示,基于光路可逆的原理,从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中射出的复用光能够反向传输为入射进光纤的复用光,从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中射入的复用光能够反向传输为入射出光纤的复用光,可用于复用与解复用一体的收发合一类 (BIDI)产品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带准直器的光纤适配器结构紧凑,可应用于小型化、低成本的高速并行传输光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