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分复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940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光波分复用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网络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光波分复用器系统(即WDM系统)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光波分复用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波分复用WDM是将一系列载有信息、但波长不同的光信号合成一束,沿着单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用某种方法,将各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的通信技术。

波分复用器能有效节省光纤资源和组网成本,它解决了光纤短缺和多业务透明传输两个问题,主要应用在城域网汇聚和接入层,并且可在短时间内建设网络并开展业务,由于其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低价格、高性能的传输解决方案,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域网传输。

目前波分复用器(WDM)是光通信系统中所需的无源器件,由于运营商不停的升级扩宽网络,从而对设备机房的空间提出了挑战,因此,设备商总是希望设备体积能更小,而要实现设备体积减小,则相应地要减小设备模块中无源器件的体积。现在国内外的现状是每个器件采用的是外径为5.5mm、长度为34mm的器件,然后再安放到设备模块中。而随着波分复用器的广泛利用,波分复用器的体积越小越好。如何在相同甚至更好的性能条件下让波分复用器的体积变的更小,是当前波分复用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体积小、性能好的光波分复用器。

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具体如下:

该光波分复用器,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光波分复用器包括顺序连接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且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均封装于一外壳玻璃管中,所述的外壳玻璃管的尺寸与其中包含的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的尺寸相适应。

较佳地,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包括依次轴接的第一玻璃管、双光纤尾纤和第一透镜,其中所述的双光纤尾纤的端面与垂直于该双光纤尾纤的轴线的平面之间的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8°,且该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中还包括一滤光片,所述的滤光片与所述的第一透镜相连接,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通过该滤光片与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相连接。

更佳地,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的双光纤尾纤、第一透镜和滤光片外部的第一玻璃管,且所述的双光纤尾纤、第一透镜和滤光片与所述的第一玻璃管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更佳地,所述的第一透镜为一外径为1.8mm的G-lens透镜,且所述的第一玻璃管为一外径为2.4mm、长度为4.5mm的玻璃管。

更佳地,所述的双光纤尾纤包括两根光纤,所述的两根光纤并行排列,该两根光纤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为125μm,且所述的两根光纤并行排列的平面与所述的二面角所在的平面相平行或相垂直。

较佳地,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包括依次轴接的第二玻璃管、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

更佳地,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的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外部的第二玻璃管,所述的单光纤尾纤和第二透镜与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更佳地,所述的第二透镜为一外径为1.8mm的C-lens透镜,所述的第二玻璃管为一外径为2.4mm、长度为6mm玻璃管。

更佳地,所述的外壳玻璃管为外径为3.4mm的玻璃管,且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与所述的外壳玻璃管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由于其中采用了外径为2.4mm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外径为2.4mm的单光纤准直器组成,从而使适应于套接于该外径为2.4mm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外径为2.4mm的单光纤准直器外的外壳玻璃管的外径仅为3.4mm,从而使产品器件的体积较市面上常规封装尺寸外直径为5.5mm的器件要小1.5倍,可适用于更小的模块,且产品结构不发生变化,无需更改现有生产线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仅产品体积更小,且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不变,保证了产品良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双光纤尾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带滤光片的双光纤尾纤在一种具体实施例a中的光纤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带滤光片的双光纤尾纤在一种具体实施例b中的光纤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带滤光片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单光纤尾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单光纤尾纤的光纤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单光纤准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全胶封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双光纤尾纤

2 第一透镜

3 滤光片

4 第一玻璃管

5 单光纤尾纤

6 第二透镜

7 第二玻璃管

8 外壳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下面举出一些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光波分复用器,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光波分复用器包括顺序连接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且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均封装于一外壳玻璃管8中,所述的外壳玻璃管8尺寸与其中包含的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的尺寸相适应。

请参阅图1和图8,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包括依次轴接的第一玻璃管4、双光纤尾纤1和第一透镜2,其中所述的双光纤尾纤1的端面与垂直于该双光纤尾纤1的轴线的平面之间的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8°,且该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中还包括一滤光片3,所述的滤光片3与所述的第一透镜2相连接,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通过该滤光片3与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相连接。

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的双光纤尾纤1、第一透镜2和滤光片3外部的第一玻璃管4,且所述的双光纤尾纤1、第一透镜2和滤光片3与所述的第一玻璃管4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所述的第一透镜2为一外径为1.8mm的G-lens透镜,且所述的第一玻璃管4为一外径为2.4mm、长度为4.5mm的玻璃管。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的双光纤尾纤1包括两根光纤,所述的两根光纤并行排列,该两根光纤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为125μm,且所述的两根光纤并行排列的平面与所述的二面角所在的平面相平行或相垂直。

请参阅图5,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包括依次轴接的第二玻璃管7、单光纤尾纤5和第二透镜6。

请参阅图7,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的单光纤尾纤5和第二透镜6外部的第二玻璃管7,所述的单光纤尾纤5和第二透镜6与所述的第二玻璃管7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所述的第二透镜6为一外径为1.8mm的C-lens透镜,所述的第二玻璃管7为一外径为2.4mm、长度为6mm的玻璃管。

所述的外壳玻璃管8为外径为3.4mm的玻璃管,且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与所述的外壳玻璃管8之间均通过粘胶层相固定粘结。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光波分复用器的各部分组件尺寸如下:

双光纤尾纤1的外直径为1.8mm;第一透镜2的外直径为1.8mm;第一玻璃管4的外直径2.4mm;单光纤尾纤5的外直径为1.8mm;第二透镜6的外直径为1.8mm;第二玻璃管7的外直径为2.4mm;外壳玻璃管8的外直径为3.4mm。

请参阅图1,所述的双光纤尾纤1具有A、B两根光纤,两光纤的间距为125μm。

请参阅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a中,所述的两根光纤A、B的连线与该光纤的8°角高低点连线呈垂直状。

请参阅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b中,所述的两根光纤A、B的连线与该光纤的8°角高低点连线呈平行状。

请参阅图4,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中包含的双光纤尾纤1,G-lens透镜2,滤光片,第一玻璃管4,均通过胶水相互固化、轴接。

请参阅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部分中包含的所述的单光纤尾纤5、C-lens透镜6和第二玻璃管7均通过胶水相互固化、轴接。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的单光纤尾纤5具有处于中心位置的单根光纤。

请参阅图8所示,分别将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放在调整架上,根据相关光学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相应的在图2或图3情况下的光路同时达到最佳耦合位置:

最后,用外壳玻璃管8套接所述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并充入胶水固定。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光波分复用器,由于其中采用了外径为2.4mm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外径为2.4mm的单光纤准直器组成,从而使适应于套接于该外径为2.4mm的双光纤反射型准直器和外径为2.4mm的单光纤准直器外的外壳玻璃管的外径仅为3.4mm,从而使产品器件的体积较市面上常规封装尺寸外直径为5.5mm的器件要小1.5倍,可适用于更小的模块,且产品结构不发生变化,无需更改现有生产线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仅产品体积更小,且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不变,保证了产品良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