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1681发布日期:2018-07-31 23: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配备有用于拍摄对象并且将拍摄的对象存储为图像或视频的摄像机模块的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通常,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图像传感器模块以及用于调整透镜与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的距离的音圈电机(vcm)。

在安装在小型电子产品如智能电话中的摄像机模块的情况下,摄像机模块在使用期间可能频繁地受到震动,并且可能由于例如用户的手的抖动而微小地抖动。由此,近来需要给摄像机模块附加地设置手抖补偿设备的技术的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该透镜驱动装置能够通过防止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透镜散焦来实现精确的自动聚焦。

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容纳在壳体中的线筒,该线筒配备有透镜;设置在线筒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线圈;设置在壳体中的磁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二线圈,其中,第二线圈包括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一线圈接收第一信号并且第四线圈接收第二信号,并且通过与第一线圈的互感在第二线圈处是生成感应电压。

可以通过第二信号在第四线圈处生成电压。

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的每个可以围绕壳体的外周表面,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的一个可以围绕壳体的外周表面,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的另外一个可以设置成绕与光轴垂直的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线圈环的形状。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每个可以是交流信号和脉冲信号之一。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

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可以彼此串联地连接,并且在第三线圈的一端与第四线圈的一端之间的接触点处可以设置有中间抽头。

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可以彼此电隔离。

中间抽头可以接收接地电力。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上弹性构件,上弹性构件耦接至线筒的上部和壳体的上部:以及下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耦接至线筒的下部和壳体的下部,其中,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中的每个可以被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第一线圈可以电连接至从上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中选择的两个部分,第二线圈可以电连接至从上弹性构件的除了上弹性构件的所选择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以及下弹性构件的部分中选择的至少三个部分。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在壳体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且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和下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设置在下弹性构件下方并且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和下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以及支承构件,用于将上弹性构件的被划分的部分与电路板彼此电连接。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线圈,第五线圈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且被配置成经由与磁体的相互作用来移动壳体。

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并联地连接至第二线圈的两端。

通过与第一线圈的互感在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中的每个处生成的感应电压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第二信号生成的电压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每个可以包括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

pwm信号可以具有20khz或更高的频率。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摄像机模块包括:透镜镜筒;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用于移动透镜镜筒;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入射通过透镜驱动装置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以及驱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光学设备包括: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模块,所述多个像素的颜色根据电信号而改变;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机模块,用于将入射到其上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模块和摄像机模块的操作。

有益效果

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防止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透镜散焦来实现精确的自动聚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壳体、磁体和电路板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壳体、磁体和电路板的组装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线筒、上弹性构件和电路板。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线筒和下弹性构件。

图7示出了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二线圈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二线圈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9a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9b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0a示出了在图9a中示出的第一感应线圈的一端与中间抽头之间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感应线圈的一端与中间抽头之间的第二电压。

图10b示出了在图9b中示出的第一感应线圈的一端与相对端之间的第一电压以及第二感应线圈的一端与相对端之间的第二电压,其。

图11示出了第一感应线圈或第二感应线圈所感应的电压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

图12示出了用于去除pwm噪声的电容器。

图13a示出了根据电容器的存在与第二线圈的输出的增益有关的频率响应特性。

图13b示出了根据电容器的存在与第二线圈的输出的相位有关的频率响应特性。

图1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基部、电路板和第三线圈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从去除盖构件的图14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透视图。

图17是图16的平面视图。

图18示出了当沿ab方向观察时图17的截面图。

图19是去除了线筒和第三线圈的图16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上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和支承构件。

图21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线圈的布置。

图21b示出了去除了线筒和第一感应线圈的图21a的第二线圈的透视图。

图22示出了当环境温度是室内温度时第一感应线圈根据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第一感应电压以及与af可移动单元的位移对应的代码值。

图2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关于af反馈的温度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2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分解透视图。

图26是去除了盖构件2310的图24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视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线筒的透视图。

图28是图25所示的壳体的第一透视图。

图29是图25所示的壳体的第二透视图。

图30是与图25的线筒和下弹性构件耦接的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31是示出了图25所示的上弹性构件的初始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32是示出了图25的上弹性构件被划分成第一上弹性构件和第二上弹性构件的状态的视图。

图33是图26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34和图35是示出了图25的基部、电路板和第二线圈的视图。

图36是示出了耦接至图25的电路板的第二线圈的耦接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37是示出了图25的基部的底表面的视图。

图38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9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0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1是示出了与图25的感测线圈相关的构造的视图。

图42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43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透视图。

图44是示出了图4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实施方式将根据附图和与实施方式相关联的描述而清楚地理解。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元件被称为在诸如基板、层(膜)、区域、焊盘或图案的另一元件“上”或“下”时,术语“在...上”或“在...下”意味着该元件“直接地”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间接地”形成为使得也可以存在插入元件。另外,还将理解的是,“在...上”或“在...下”的标准是基于附图的。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描述和清楚起见,元件可能在尺寸上被夸大,被省略或示意性示出。此外,元件的尺寸并不指示元件的实际尺寸。只要有可能,遍及附图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的部件。

为了便于描述,将使用笛卡尔坐标系(x,y,z)来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其他不同的坐标系。在附图中,x轴和y轴是与作为光轴方向的z轴垂直的方向。与光轴方向平行的光轴方向或z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分解透视图。

用于安装在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的移动装置中的小型摄像机模块的手抖补偿设备是以下设备,该设备被配置成:防止在拍摄图像时所拍摄的图像的轮廓由于用户的手的抖动引起的振动而变模糊。术语“手抖补偿”可以与“光学图像稳定(ois)”一起使用。

另外,自动聚焦设备是用于将对象的图像自动地聚焦在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设备。光学图像稳定设备和自动聚焦设备可以以各种方式来配置。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透镜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参照图1和图2,透镜驱动装置100包括线筒110、第一线圈120、磁体130、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第二线圈170和电路板250。透镜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盖构件300和基部210。

首先,将描述盖构件300。

盖构件300在由盖构件300和基部210限定的容纳空间中容纳部件110、120、130、140、150、160和250。

盖构件300可以形成为盒形状,其下部是敞开的并且包括上端和侧壁。盖构件300的下部可以耦接至基部210的上部。盖构件300的上端可以形成为多棱形形状,如四棱形形状或八棱形形状。

盖构件300可以在其上端设置有中空部,耦接至线筒110的透镜(未示出)通过该中空部暴露于外部光。另外,为了防止诸如灰尘或湿气的异物渗透到摄像机模块中,可以在盖构件300中的中空部中进一步设置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窗。

盖构件300可以由诸如sus的非磁性体制成,以防止盖构件附接至磁体130。可替选地,盖构件300可以由磁体制成以执行结合功能。

接下来,将描述线筒110。

线筒110设置在壳体140的内部。作为线圈120与磁体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的结果,线筒110可以沿光轴方向或与该光轴方向(例如,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

虽然未示出,但是线筒110可以包括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未示出)。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耦接至线筒110的内部。

线筒110可以具有其中安装有透镜或透镜镜筒的中空部。线筒110中的中空部的形状可以与透镜或透镜镜筒的形状一致。例如,中空部可以形成为筒形形状、椭圆筒形形状或多棱形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线筒11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上支承突起113和至少一个下支承突起(未示出),所述至少一个上支承突起113设置在线筒110的上表面上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上弹性构件的内框,所述至少一个下支承突起设置在线筒110的下表面上并且耦接并固定至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161。

线筒110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的一个区域中的与上弹性构件150的连接部153对应或对准的上退出凹部112。另外,线筒110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下表面的一个区域中的与下弹性构件150的连接部163对应或对准的下退出凹部(未示出)。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弹性构件与线筒的连接部可以被设计成:在上退出凹部和/或下退出凹部可以被除去的情况下,避免彼此干扰。

线筒110可以在其外周表面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未示出),第一线圈120设置或安装在该至少一个凹部中。凹部的形状和数量可以对应于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的线圈的形状和数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筒110可以不具有线圈容纳凹部,第一线圈120可以直接围绕线筒110的外周表面缠绕并固定至线筒110的外周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线圈120。

第一线圈120设置在线筒110的外周表面上。第一线圈120可以是与设置在壳体140中的磁体130电磁相互作用的驱动线圈。为了利用与磁体130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可以将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流)施加至第一线圈120。

由于通过第一线圈120与磁体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af可移动单元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可以通过控制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驱动信号以调节电磁力来控制可移动单元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af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弹性地支承的线筒110以及安装到线筒110以与线筒110一起移动的部件。例如,af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线筒110、第一线圈120以及安装至线筒110的透镜(未示出)。

第一线圈120可以围绕线筒110的外周表面缠绕,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20可以形成为绕与光轴垂直的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线圈环的形状。线圈环的数量可以与磁体130的数量相同。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第一线圈12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或下弹性构件160至少之一。

接下来,将描述壳体140。

图3示出了壳体140、磁体130和电路板250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壳体140、磁体130和电路板250的组装透视图。

参照图3和图4,壳体140支承磁体130和电路板250,并且在其中容纳线筒110,使得线筒110能够沿平行于光轴的第一方向移动。

壳体140可以大致形成为中空柱形状。例如,壳体140可以具有四个侧部140a至140d,并且在其中可以具有多棱形(例如,四棱形或八棱形)或筒形的中空部。

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可以设置有磁体凹部141a、141a'、141b和141b',磁体130被安置、设置或固定在磁体凹部141a、141a'、141b和141b'中的。在图3中,磁体凹部141a、141a'、141b和141b'中的每个形成为通孔的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磁体凹部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盲孔的形状。

壳体140可以具有从其上表面突起的第一止动部143。

壳体140的第一止动部143被设置成防止盖构件300与壳体140之间碰撞。当施加外部冲击时,第一止动部可以防止壳体140的上表面与盖构件300的上内表面之间的直接碰撞。

另外,壳体140可以在其上表面(例如,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上框支承突起144,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152耦接至所述多个上框支承突起144。壳体140可以在其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下框支承突起147,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162耦接至所述多个下框支承突起147。

另外,壳体140可以在其侧部140a至140d的角的下端中设置具有下引导凹部148,基部210的引导构件216插入、固定或耦接至所述下引导凹部148中。

壳体140可以在其上表面的边缘区域(例如,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中设置有支座部149,第二线圈170安置在该支座部149上。支座部149可以位于壳体140的上表面的与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与侧表面彼此邻接的边缘相邻的边缘区域上。

支座部149和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可以具有沿竖直方向或第一方向上形成的台阶,并且支座部149可以位于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下方。

安置在支座部149上的第二线圈170可以与位于壳体140的上表面上的上弹性构件150间隔开。原因是防止第二线圈170电连接至与第一线圈120连接的上弹性构件(例如,第一上弹性构件和第二上弹性构件)。

例如,支座部149可以位于第一止动部143与侧部140a至140d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彼此邻接的边缘之间,并且第一止动部143可以将第二线圈170引导成使得第二线圈170安置在支座部149上。

接下来,将描述磁体130。

磁体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处,以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第一线圈120对应或对准。

例如,磁体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中的磁体凹部141a、141a'、141b和141b'中,以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20交叠。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中不形成磁体凹部,并且磁体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的外部或内部。

磁体130可以具有与壳体140的侧部140a至140d对应的形状,例如,长方体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磁体130可以是单极磁化磁体或双极磁化磁体,其被配置成使得面对第一线圈120的磁体的表面具有s极并且磁体的外表面具有n极。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磁体的极性可以颠倒。

在该实施方式中,磁体30的数量是四个。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磁体130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两个。面向第一线圈120的磁体130的表面可以是平坦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面向第一线圈的磁体的表面可以是弯曲的。

接下来,将描述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线筒110、上弹性构件150和电路板,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线筒110和下弹性构件160。

参照图5和图6,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耦接至线筒110和壳体140,并且挠性地支承线筒110。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可以耦接至线筒110的上部、上表面或上端部以及壳体140的上部、上表面或上端部,下弹性构件160可以耦接至线筒110的下部、下表面或下端部以及壳体140的下部、下表面或下端部。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至少之一可以被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至第三上弹性构件150a至150d,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均可以由板簧实现。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均可以由螺形簧或吊线(suspensionwire)实现。

第一上弹性构件150a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50d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10的上支承突起113的内框151,耦接至壳体140的上框支承突起144的外框152,以及用于将内框151和外框152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3。

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10的下支承突起的内框161,耦接至壳体140的下框支承突起147的外框162,以及用于将内框161和外框162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63。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的连接部153和163中的每个可以被弯曲至少一次以形成预定图案。可以通过连接部153和163的位置变化和微尺度变形来挠性地(或弹性地)支承线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和/或向下移动。

第一上弹性构件150a的内框151可以包括第一内连接部r1,并且第一上弹性构件150a的外框152可以包括第一外连接部q1。

第二上弹性构件150b的内框151可以包括第二内连接部r2,并且第二上弹性构件150b的外框152可以包括第二外连接部q2。

第三上弹性构件150c的内框151可以包括第三内连接部r3,并且第三上弹性构件150c的外框152可以包括第三外连接部q3。

第四上弹性构件150d的内框151可以包括第四内连接部r4,并且第四上弹性构件150d的外框152可以包括第四外连接部q4。

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内框161可以包括第五内连接部r5,并且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外框162可以包括第五外连接部q5。

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内框161可以包括第六内连接部r6,并且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外框162可以包括第六外连接部q6。

第一至第六内连接部r1至r6可以是与第一线圈120或第二线圈170电连接的部分,第一至第六外连接部q1至q6可以是与电路板250电连接的部分。

第一线圈120可以电连接至从第一至第六内连接部r1至r6中选择的两个内连接部。另外,第二线圈170可以电连接至除了与第一线圈120连接的内连接部以外的内连接部。

例如,第一线圈120的一端(例如,第一线圈120的起始部)可以电连接至第一内连接部r1,第一线圈120的相对端(例如,第一线圈120的终止部)可以电连接至第二内连接部r2。

根据配置,第二线圈170可以包括三个端子22a、22b和22c或四个端子23a、23b、24a和24b。第二线圈170的端子中的每个可以电连接至第三至第四内连接部r3至r6中的相应内连接部。

第一至第六外连接部q1至q6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250。例如,第一至第六外连接部q1至q6中的每个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端子251-1至251-6中的相应端子。

第一线圈120与第一内连接部r1和第二内连接部r2之间的接合、第二线圈170与第三内连接部r3和第四内连接部r4之间的接合以及电路板250与第一至第六外连接部q1至q6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热熔接如焊接或使用导电环氧树脂(例如,ag环氧树脂)来实现。

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50a至150d可以具有形成在内框151中并且耦接至线筒110的上支承突起113的通孔或凹部151a以及形成在外框152中并且耦接至壳体140的上框支承突起144的通孔或凹部152a。

另外,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具有形成在内框161中并且耦接至线筒110的下支承突起的通孔或凹部161a以及形成在外框162中并且耦接至壳体140的下框支承突起的通孔或凹部162a。

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与线筒110之间的接合以及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与壳体140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热熔接和/或使用粘合剂来实现。

接下来,将描述电路板250。

电路板250可以设置在、耦接至或安装至壳体140,并且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或下弹性构件160至少之一。电路板25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例如fpcb、pcb或陶瓷板。

例如,电路板250可以固定至壳体140的四个侧部140a至140d之一(例如,140c),由壳体140的四个侧部140a至140d之一(例如,140c)支承或者设置在壳体140的四个侧部140a至140d之一(例如,140c)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50可以由壳体140的上表面支承。

电路板250可以具有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170的多个端子251。

通过电路板250的端子,第一驱动信号可以被提供至第一线圈120,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电压v1或v1"可以被输出,第二驱动信号id2可以被提供至第二感应线圈172。

例如,电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线圈120提供第一功率(例如,(+)功率)和第二功率(例如,(-)功率)的两个端子251-1和251-2、通过其输出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电压的端子251-3和251-4以及用于将第二驱动信号提供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端子251-5和251-6。

透镜驱动装置100可以包括稍后要描述的提供第一驱动信号id1和第二驱动信号id2并且设置在电路板250或电路板1250上的驱动ic。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ic可以设置在摄像机模块处。

接下来,将描述基部210。

基部210可以耦接至盖构件300,以限定用于容纳线筒110和壳体140的空间。基部210可以具有与线筒110中的中空部和/或壳体140中的中空部对应的中空部,并且可以形成为与盖构件300的形状一致或对应的形状如四棱形形状。

基部210可以包括从其四个角垂直向上突起预定高度的引导构件216。每个引导构件216可以形成为多角棱柱的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引导构件216可以插入、紧固或耦接至壳体140中的下引导凹部148中。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线圈170。

第二线圈170设置在壳体140中,以与第一线圈120间隔开。

例如,第二线圈170可以设置于在壳体140中设置的支座部149上。例如,设置在支座部149上的第二线圈170可以沿垂直方向或第一方向设置在上弹性构件150与第一线圈120之间。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第二线圈170可以被缠绕成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旋转。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二线圈170可以沿第一方向与第一线圈120对应或对准。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如图3所示,第二线圈170形成为环的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二线圈170可以形成为pcb或fp线圈的形状。

图7示出了设置在壳体140中的第二线圈170的一个实施方式。

参照图7,第二线圈170包括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

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中的每个可以围绕壳体140的外周表面缠绕,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旋转。

第一感应线圈171可以是用于感测可移动单元(即,线筒110)的位置或位移的线圈,第二感应线圈172可以是用于感测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线圈。例如,环境温度可以是当使用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或移动电话时产生并且被施加至第二线圈170的温度。

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140的外周表面(即,侧部140a至140d),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绕光轴旋转。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

图8示出了设置在壳体140中的第二线圈170的另一实施方式170a。

参照图8,第二线圈170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40的外周表面的上部处的第一感应线圈171以及设置在第一感应线圈171下方的与第一感应线圈171间隔开的第二感应线圈172。

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至少之一可以被设置成:围绕壳体140的外表面,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至少之一可以设置为线圈环的形状,该线圈环绕与光轴垂直的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围绕壳体140的一个侧部缠绕。

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71可以布置成围绕壳体140的外表面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感应线圈172可以设置成线圈环的形状,该线圈环绕与光轴垂直的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围绕壳体140的一个侧部缠绕。

图9a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170的一个实施方式170-1。

参照图9a,第二线圈170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以及连接至第一感应线圈171与第二感应线圈172之间的接触点n1的中间抽头22c。

电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2a、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和中间抽头22c电连接的三个端子。

图9b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170的另一实施方式170-2。

参照图9b,第二线圈170-3可以包括彼此电隔离的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

电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3a和相对端23b以及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4a和相对端24b电连接的四个端子。

图9c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170的另一示例170-3。参照图9c,第二线圈170-3可以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尽管在图9c中将第二线圈170-1示出为被划分成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但第二线圈实际上可以形成为单个线圈的形状。

电路板250可以包括用于与在图9c中示出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1a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1b电连接的两个端子。

图10a示出了在图9a中示出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2a与中间抽头22c之间的第一电压v1以及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与中间抽头22c之间的第二电压v2。

参照图10a,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电压v1是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2a与中间抽头22c之间的输出电压。

第一电压v1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0与第一感应线圈171之间的互感产生的第一感应电压va1。

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电压v2是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与中间抽头22c之间的输出电压(v1=va1)。

可以基于第一线圈120与第二感应线圈172之间的互感以及由第二驱动信号id2引起的电压降来产生第二电压v2。

例如,第二电压v2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0和第二感应线圈172之间的互感产生的第二感应电压va2与通过由第二驱动信号id2引起的电压降产生的电压vb的和(v2=va2+vb)。

例如,接地电力可以被施加至中间抽头22c。

第一线圈120可以通过响应于第一驱动信号id1流经第一线圈120的电流与磁体1130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与线筒110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

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第一驱动信号id1可以是交流信号,例如,交流电流。例如,第一驱动信号id1可以是正弦波信号或脉冲信号(例如,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

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第一驱动信号id1可以包括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向第一线圈120施加交流信号(例如,交流电流)的原因是:通过互感作用将电动势或电压感应到第二线圈170。为了降低电流消耗,pwm信号的频率可以为20khz或更高,或者可以为500khz或更高。

当第一线圈1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线圈120与第一感应线圈171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以及第一线圈120与第二感应线圈172之间的第二距离d2可以改变。随着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改变,第一感应电压va1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第二感应电压va2可以被感应到第二感应线圈172。

例如,随着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减小,可以增加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2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一感应电压va1和第二感应电压va2。相对地,随着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增大,可以减小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一感应电压va1和第二感应电压va2。

例如,在第一感应线圈171的匝数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匝数彼此相同的情况下,当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由于可移动单元的移动而变得彼此相等时,第一感应电压va1和第二感应电压va2可以彼此相等。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线圈171的匝数和第二感应线圈的匝数可以彼此不同,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第一感应电压va1和第二感应电压va2可以彼此不同。

第二驱动信号id2(例如,第二驱动电流)被施加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第二驱动信号id2可以是交流信号(例如,交流电流)。例如,第二驱动信号id2可以是正弦波信号或脉冲信号(例如,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施加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驱动信号id2可以包括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

第二驱动信号id2可以被施加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并且可以在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与中间抽头22c之间流动。

在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与中间抽头22c之间,可以通过由第二驱动信号id2引起的电压降以及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阻来产生电压vb。

图10b示出了在图9b中示出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3a与相对端23b之间的第一电压v1"以及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4a与相对端24b之间的第二电压v2"。

参照图10b,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电压v1"’可以是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3a与相对端23b之间的输出电压,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电压v2"可以是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4a与相对端24b之间的输出电压。

与图10a相比,在图10b中,可以不使用连接至接地电力源gnd的中间抽头,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可以彼此电隔离。例如,第一接地电力源gnd1可以连接至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相对端23b,第二接地电力源gnd2可以连接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相对端24b。

第一电压v1'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0与第一感应线圈171之间的互感产生的第一感应电压va1",第二电压v2”可以是由第一线圈120和第二感应线圈172之间的互感产生的第二感应电压va2"与由第二驱动信号id2引起的电压降产生的电压vb"的和(v2"=va2"+vb")。

参照图10a所做的对第一感应电压va1、第二感应电压va2以及由电压降产生的电压vb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图10b所示的va1"、va2"和vb。

在第一感应线圈171处生成的第一感应电压v1受第一线圈120与第一感应线圈170-1之间的距离d1影响。因此,可以基于第一感应电压v1的大小来感测第一线圈120所处的线筒110的位移,并且可以使用被感测的线筒110的位移来执行对线筒110沿第一方向的自动聚焦的反馈控制。

通常,为了执行自动聚焦(af)反馈控制,需要用于感测af可移动单元(例如,线筒)的位移的位置传感器以及用于驱动位置传感器的附加电源连接结构,这可以导致透镜驱动装置的价格增加并且增加制造的难度。

另外,由位置传感器感测的指示线筒的移动距离与磁体的磁通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中的线性部分(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线性部分”)可能受到磁体与位置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限制。

由于该实施方式不需要用于感测线筒110的位移的单独的位置传感器,因此可以降低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并且提高制造的便利性。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使用第一线圈120与第一感应线圈171之间的互感,因此与第一线性部分相比,可以扩大指示线筒110的移动距离与第一感应电压v1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中的线性部分。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确保较宽部分内的线性,降低故障率,并且更准确地执行af反馈控制。

图11示出了根据环境温度的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或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压va1或va2的变化。

在图11中,横轴表示可移动单元的位移,而纵轴表示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或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压va1或va2。f1表示当环境温度为25℃时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或第二感应线圈的电压,f2表示当环境温度为65℃时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或第二感应线圈的电压。

参照图11,随着环境温度上升,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或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压va1或va2增加。同样地,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或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压va1或va2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执行af反馈操作时,安装至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可能会散焦。

例如,当温度为25℃时,由于af反馈操作,安装至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具有第一焦点。然而,当温度为65℃时,透镜可以具有与第一焦点不同的第二焦点。原因在于:在65℃时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被增加为高于在25℃时被感应到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并且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基于增加的第一感应电压通过af反馈操作而移动。

环境温度的变化还对安装至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的焦距以及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va1产生影响。例如,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安装至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可能会膨胀或收缩,因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会增大或减小。透镜的膨胀或收缩可以根据透镜的种类来确定。

在考虑第一感应电压和第二感应电压的变化和/或由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透镜焦距的变化的情况下,对af反馈操作进行补偿。因此,该实施方式能够防止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透镜散焦。

为了对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需要检测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基于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电压v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电压来检测环境温度的变化。

第二驱动电流id2可以被施加至第二感应线圈172,并且由于电压降可能在第二感应线圈172处产生电压。由第二驱动电流id2引起的电压降而产生的电压vb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材料可以是其电阻值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金属(例如,铜(cu))。例如,铜(cu)的电阻的温度系数可以是0.00394ω/℃。因此,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阻值可以增加,并且由第二驱动电流id2引起的电压降所产生的电压vb可以增加。相反,随着环境温度下降,由第二驱动电流id2引起的电压降所产生的电压vb可以降低。

因为由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互感产生的感应电压同样受到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尽管环境温度有变化,但是第一感应电压va1与第二感应电压va2之间的差可以恒定。例如,在第一线圈的匝数和第二线圈的匝数彼此相同的情况下,由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第一感应电压va1的变化与第二感应电压va2的变化可能彼此相同。

由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压降所产生的电压vb也由于受到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而改变。

总之,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之间的差的变化可以是vb根据环境温度变化的变化,可以基于第一电压v1与第二电压v2之间的差的变化(例如,vb的变化)来补偿af反馈操作。

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第二线圈170并联连接以去除pwm噪声的电容器。

图12示出了用于去除pwm噪声的电容器175。

参照图12,第二线圈170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端子(例如,251-3到251-6)。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71的一端22a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三端子251-3,第二感应线圈172的一端22b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六端子251-6,中间抽头22c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五端子251-5。

电容器175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三端子251-3,电容器175的相对端可以连接至电路板250的第六端子251-6。电容器175可以并联地连接至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代替电容器175,可以设置连接至第五端子251-5与第三端子251-3之间的点的第一电容器以及连接至第五端子251-5与第六端子261-6之间的点的第二电容器。

图12示出了图10a所示的实施方式。图12所示的配置可以同样适用于图10b和图10c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13a示出了根据电容器175的存在与第二线圈170的输出的增益有关的频率响应特性,图13b示出了根据电容器175的存在与第二线圈170的输出的相位有关的频率响应特性。

参照图13a和图13b,通过添加电容器175,可以去除pwm噪声,并且可听频率内的1khz或更高的频率范围内的增益可以减小。

图1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200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基部1210、电路板1250和第三线圈1130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去除了盖构件1300的图14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00的组装透视图,图17是图16的平面视图,图18是当沿着ab方向观察时图17的截面图,图19是去除了线筒1110和第二线圈1170的图1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视图。

参照图14至图19,透镜驱动装置200包括线筒1110、第一线圈1120、磁体1130、壳体1140、上弹性构件1150、下弹性构件1160、第二线圈1170、支承构件220、第三线圈1230、电路板1250以及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盖构件1300和基部1210。

对图1所示的盖构件300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盖构件1300。

线筒1110设置在壳体1140的内部。对图1所示的线筒110、上支承突起144、下部支承突起和线圈容纳凹部的形状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线筒1110的配置。

第一线圈1120围绕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设置。对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120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一线圈1120的配置、布置和功能。

壳体1140可以形成为中空柱的形状,该中空柱包括上端部1141以及连接至上端部1141的下表面以支承上端部1141的侧部1142。

磁体1130可以围绕外周表面(例如,壳体1140的侧部)设置。对图1所示的壳体140的止动部、上框支承突起和下框支承突起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壳体1140。

壳体114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端部1141的角中的通孔,通过该通孔插入弹性支承构件220。

壳体1140可以在其上端部1141中设置支座部1149,第二线圈1170布置在该支座部1149中。例如,支座部1149可以形成为使得壳体1140的上端部1141的外周表面被压下。

安置在支座部1149上的第二线圈1170可以与设置在上端部1141的上表面上的上弹性构件1150间隔开。其原因是:防止除了上弹性构件的连接至第二线圈1170的划分部分以外的上弹性构件的剩余部分电连接至第二线圈1170。

例如,当沿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线圈1170通常可以形成为闭环的形状以围绕壳体1140的上端部的外周表面。因此,支座部1149可以形成为与第二线圈1170的形状对应或一致的形状,以围绕壳体1140的上部。

第二线圈1170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热固性粘合剂或光固化粘合剂固定或耦接至壳体1140的支座部1149。

为了增加由第一线圈1120与第二线圈1170之间的互感产生的电动势,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线圈1120的缠绕方向和第二线圈1170的缠绕方向彼此平行。

也就是说,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都可以例如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缠绕。

对图3所示的壳体140的支座部149的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壳体1140的支座部1149。

磁体1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中。对图1所示的磁体130的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磁体1130的配置、布置和功能。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耦接至线筒1110和壳体1140,并且可以挠性地支承线筒1110。

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部分。例如,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至第四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

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110的内框1151、耦接至壳体1140的外框1152以及用于将内框1151和外框1152彼此连接的连接部1153。

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中至少之一的外框1152可以被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第二线圈1170可以电连接至划分的外框中至少之一。划分的外框中至少之一可以设置有单独的焊接部,第二线圈1170接合至该单独的焊接部。

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被划分成多个部分。例如,下弹性构件1160可以包括彼此分离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

与图1所示的上弹性构件150一样,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内连接部和多个外连接部。

第一线圈1120可以电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的内连接部中的两个,第二线圈1170可以电连接到至少三个其他内连接部。

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的外连接部可以通过支承构件220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通过支承构件220以及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第一驱动信号可以从电路板250被提供至第一线圈1120,第二驱动信号可以从电路板250被提供至第二线圈1170,第二线圈1170的输出可以被传送至电路板1250。在此,第一驱动信号可以与参照图1描述的被施加至第一线圈120的第一驱动信号相同,第二驱动信号可以与被施加至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驱动信号相同。第二线圈1170的输出可以是第一感应线圈171的输出v1和第二感应线圈的输出v2,其在图1中示出。

对图1所示的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图14所示的上弹性构件1150和下弹性构件1160。然而,如上所述,图14所示的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

基部1210可以位于线筒1110下方,并且可以具有支承凹部,该支承凹部形成在基部1210的面对电路板1250的形成有端子表面1253的部分的表面中。

另外,基部1210可以具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b,第一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a从基部1210的上表面凹入并且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设置在第一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a中,第二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b从基部1210上表面凹入并且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布置在第二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b中。例如,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a和基部1210的中心的假想线与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1215b和基部1210的中心的假想线之间可以形成90°的角。

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可以设置在位于电路板1250下方的基部1210中的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15a和215b中,并且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当壳体1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时,第一位置传感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可以感测从磁体1130产生的磁力的变化。

例如,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中的每个可以由单独的霍尔传感器或者包括霍尔传感器的驱动器构成,然而这是说明性的。可以使用能够感测位置(除了磁力以外)的任何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可以是用于光学图像稳定器(ois)的传感器。

第三线圈123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上,第一位置传感器240a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40b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下方。

电路板1250可以设置在基部121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在电路板1250中具有中空部,该中空部对应于线筒1110中的中空部、壳体1140中的中空部和/或基部1210中的中空部。

电路板125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端子表面1250a,其从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弯曲并延伸并且电连接至支承构件220,并且在该端子表面1250a处形成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电信号或者向外部提供电信号的多个端子或引脚。

电路板125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电路板1250可以是pcb,或者电路板1250的端子可以通过形成表面电极的工艺直接形成在底座1210的表面上。

如上面参照图12描述的,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与电连接至第二线圈1170的电路板1250的两个端子并联连接。可替选地,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二线圈1170的一端与中间抽头之间的点的第一电容器以及连接至第二线圈的相对端与中间抽头之间的点的第二电容器。

第三线圈1230设置在电路板1250的上表面上,以与磁体130对应或对准。第三线圈12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个,或者可以与磁体1130的数量相同。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第三线圈1230可以通过在与电路板1250分开设置的附加板231上形成线圈来实现。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三线圈123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1250上,同时与电路板1250间隔开,无需附加板。

尽管在图15中示出了四个第三线圈1230a至1230d设置在电路板1250上,但是第三线圈的数量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第三线圈123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驱动信号(例如,驱动电流)可以被提供至第三线圈1230。壳体1140可以通过磁体1130与第三线圈1230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电磁力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例如,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磁体1130和第三线圈1230被布置成彼此面对或彼此对准。可以通过控制壳体1140的移动来执行手抖补偿。

支承构件220可以在其上端部处耦接至上弹性构件1150,可以在其下端部处耦接至基部1210、板231或电路板1250,并且可以支承线筒1110和壳体1140,使得线筒1110和壳体1140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支承构件220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每个支承构件可以设置在壳体的角的外表面上。

支承构件220中的每个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150隔开地形成,并且可以由弹性支承构件如板簧、螺形簧或吊线来实现。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220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150一体形成。

参照图4,与图1所示的第二线圈170一样,当线筒1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线圈1170用于感测可移动单元(例如,线筒1110)的位移。

如图16至图18所示,当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壳体1140可以具有多棱形形状,第二线圈1170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140的上端部1141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1140的侧部可以包括四个侧面,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四个侧面布置成四边形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壳体的侧表面可以布置成多边形形状。

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170可以设置在盖构件300的内表面上。

将第二线圈1170设置在壳体1140的上端部的外表面上的原因是:增加在第一方向上的从第三线圈1230到第二线圈1170的距离,从而使第三线圈1230对第二线圈1170的输出的影响最小化。

被施加至第二线圈1230的驱动信号可以是交流信号。当驱动信号被施加至第三线圈1230时,可以从第三线圈1230产生电磁波或电磁场。由于互感作用,该电磁波或电磁场可以使得第二线圈1170产生电动势、电流和电压。

因为由第三线圈1230感应到第二线圈1170的电动势对第二线圈1170的输出有影响,所以第二线圈1170可能难以准确地感测线筒1110的位置。

第二线圈1170可以包括第一感应线圈1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172。对第一感应线圈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布置、功能和操作的描述和对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感测的描述以及对参照图7至图12做出的温度补偿的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第二线圈1170的第一感应线圈1171和第二感应线圈1172。

因此,由于可以在不使用单独的af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互感产生电动势的第二线圈1170来感测线筒1110的位移,所以本实施方式能够简化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并且降低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

图2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上弹性构件、下弹性构件和支承构件。

参照图20,上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多个划分的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6。例如,上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至第六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6。

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110的第一内框1151、耦接至壳体1140的第一外框1152、以及用于将第一内框1151和第一外框1152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53。

例如,第一内框1151中的通孔1151a和线筒1110的耦接突起可以彼此耦接,第一外框1152中的通孔1152a和壳体1140的上支承突起可以通过热熔接或使用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构件而彼此耦接。

第五上弹性构件1150-5和第六上弹性构件1150-6中的每个可以不耦接至线筒1110,而是可以仅耦接至壳体140。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五上弹性构件和第六上弹性构件可以耦接至线筒和壳体两者。

图20所示的下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多个划分的下弹性构件。

例如,下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

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1110的第二内框1161、耦接至壳体1140的第二外框1162、以及用于将第二内框1161和第二外框1162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163。

第一线圈1120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中的两个。

例如,第一线圈120的两个相对端可以通过焊接或使用导电粘合剂构件而连接或接合至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的第二内框。

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两个其他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连接至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两个其他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

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通过焊接或使用导电粘合剂构件连接至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的第一内框中的两个。

另外,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通过焊接或使用导电粘合剂构件连接至第一至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的两个其他第一内框。

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连接或接合至第一上弹性构件1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150-2,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连接或接合至第三上弹性构件1150-3和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4。

图20所示的支承构件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支承构件1220-1至1220-8中的每个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第二侧部1141处。

参照图20,为了对称地布置支承构件,第一支承构件1220-1包括两个线1220a1和1220b1,第三支承构件1220-3包括两个线1220a2和1220b2。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支承构件可以以各种其他形状对称地布置。这是为了使支承构件能够以平衡的方式支承壳体。两根线1220a1和1220b1至少之一以及两根线1220a2和1220b2至少之一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

支承构件1220-1至1220-8中的每个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150分开形成,并且可以由弹性支承构件如板簧、螺形簧或吊线来实现。可替选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1220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150一体形成。

例如,第一至第六支承构件1220-1至1220-6中的每个可以将第一至第六弹性构件1150-1至1150-6中相应的一个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第七支承构件1220-7可以将第五上弹性构件1150-5和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彼此连接,并且第八支承构件1220-8可以将第六上弹性构件1150-6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彼此连接。

例如,连接至第一下弹性构件1160-1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160-2的第一线圈1120可以通过第七支承构件1220-7和第八支承构件1220-8以及第五上弹性构件1150-5和第六上弹性构件1150-6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连接至第一上弹性构件1150-1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150-2的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通过第一支承构件1220-1和第二支承构件1220-2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连接至第三上弹性构件1150-3和第四上弹性构件1150-4的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通过第三支承构件1220-3和第四支承构件1220-4电连接至电路板1250。

为了吸收和减轻线筒1110的振动,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构件(未示出),该第一阻尼构件设置在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6中的每个与壳体1140之间。

例如,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一阻尼构件(未示出),该第一阻尼构件设置在上弹性构件1150-1至1150-4中的每个的第一连接部1153与壳体1140之间的空间中。

另外,例如,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二阻尼构件(未示出),该第二阻尼构件设置在下弹性构件1160-1和1160-2的第二连接部1163中的每个与壳体1140之间。

另外,例如,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阻尼构件(未示出),该阻尼构件设置在壳体1140的内表面与线筒1110的外周表面之间。

另外,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阻尼构件(未示出),该阻尼构件设置在支承构件1220和上弹性构件1150彼此耦接或接合的部分处。

另外,透镜驱动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阻尼构件(未示出),该阻尼构件设置在电路板1259和/或基部1210与支承构件1220彼此耦接或接合的部分处。

图21a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线圈1170的布置,图21b是去除了线筒1110和第一感应线圈1171的图21a所示的第二线圈的透视图。

参照图21a和图21b,第二线圈1170的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1140的上端部的外周表面,以绕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线圈1170的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以围绕垂直于光轴的轴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围绕壳体1140的侧部中的一个缠绕的线圈环的形状设置。

壳体1140可以在其一个侧部上设置有支座部1142,该支座部1142包括围绕其缠绕有第二感应线圈1172的至少一个缠绕突起1142b。

例如,壳体1140的支座部1142可以包括从壳体1140的一个侧部凹入的凹入部分1142a以及从凹入部分1142a突起的至少一个缠绕突起1142b。

例如,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以闭环形状形成,其设置在凹入部分1142a中并且其包括直部1172a和弯曲部分1172b,并且可以围绕缠绕突起1147缠绕。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线圈1171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支座部1142上,并且第二感应线圈1172可以设置在壳体1140的支座部1149上。

通常,线圈的等效电路可以包括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线圈以自谐振频率产生谐振。在这种状态下,流过线圈的电流和电压被最大化。

为了防止透镜驱动装置的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补偿功能的劣化,期望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被设计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自谐振频率,并且第二线圈1170和第三线圈1230被设计为具有彼此不同的自谐振频率。

例如,为了抑制音频噪声的发生,期望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二线圈117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的差被设置为20khz或者更高。例如,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二线圈117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可以在20khz至3mhz的范围内,以及第二线圈117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二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可以在20khz至3mhz的范围内。

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定为高于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此外,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可以被设定为高于第二线圈1170的自谐振频率。

例如,第三线圈1230的自谐振频率和第一线圈1120的自谐振频率之间的差可以被设定为50khz或者更高。

为了抑制由于pwm操作而引起的高频噪声的发生,可以以如下方式驱动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中的每个的自谐振频率为20khz或者更高。此外,为了减少电流消耗,可以以如下方式驱动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70中的每个的自谐振频率为500khz或者更高。

图22示出了当环境温度为室温时根据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va1以及与af可移动单元的位移对应的代码值。

参照图22,当环境温度为室温时,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位置)可以在从d0至dn的范围内(n为自然数;n>1)。与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位置)对应的用于af反馈控制的代码值可以被设定为范围从code_0至code_n的值。

另外,当环境温度为室温时,与可移动单元的位移对应的第一感应线圈171感应的第一感应电压v1可以在从p0至pn的范围内。

当环境温度为室温并且当位移为第一位移d1时,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v1=va1)可以是p1,并且代码值可以是code_1。

然而,如果环境温度上升超过室温,则第一位移d1处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第一感应电压(v1=va1)可以具有与p1不同的值(例如大于p1的值)。

控制器830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补偿可移动单元的位移上的误差。

图2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关于af反馈的温度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3,控制器830接收第一感应线圈172的第一电压v1和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第二电压(s110)。

控制器830检测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之间的差(s120)。

控制器830基于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之间的差来检测环境温度或环境温度的变化(s130)。

控制器830基于检测到的温度或检测到的温度变化补偿图9的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代码值。例如,控制器830可以基于温度的变化来补偿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代码值。

温度的变化可以是检测到的温度和室温之间的差。例如,为了基于温度变化来补偿可移动单元的位移,需要两个或更多个参考温度值,并且可以使用基于两个或更多个参考温度值的回归方程来补偿可移动单元的位移。

例如,控制器830可以使用检测到的温度和温度补偿算法来控制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代码值。温度补偿算法可以基于第二感应线圈172的电阻的温度系数、透镜的热膨胀系数或与热膨胀相关的温度函数来设计。

例如,一些透镜与温度的增加成比例地膨胀,由此其焦距增加,而一些透镜与温度的增加成比例收缩,由此其焦距减小。

控制器830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通过互感产生的互感应电压的变化基于透镜焦距的变化来补偿可移动单元的位移或代码值。

用于感测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第一感应线圈171的输出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补偿第一感应线圈171的输出的变化来防止散焦,由此实现精确的自动聚焦。

图24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5是图24的分解透视图,图26是去除了盖构件2310的图24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视图,图27是图25所示的线筒2110的透视图,图28是图25所示的壳体2140的第一透视图,图29是图25所示的壳体2140的第二透视图,图30是耦接有线筒2110和下部弹性构件2150的壳体2140的后透视图,图31是示出图25所示的上弹性构件2150的初始状态的平面图,图32是示出图25的上弹性构件2150被划分成第一上弹性构件和第二上弹性构件的状态的视图,图33是图26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34和图35是示出图25的基部2210、电路板2250和第二线圈2230的视图,图36是示出耦接至图25的电路板2250的第二线圈2230的耦接结构的平面图,图37是示出图25的基部2210的底表面的视图,图38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39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0是沿着图26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41是示出与图25的感测线圈2400相关的构造的视图。

如图24和图25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和第二透镜驱动装置2200。此时,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可以是用于自动聚焦的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透镜驱动装置2200可以是用于手抖补偿的驱动单元。

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可以包括线筒2110、第一线圈2120、磁体2130和壳体2140。

线筒2110可以安装在壳体2140内部以便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一线圈2120可以安装在线筒2110的外周表面上以便与磁体2130电磁相互作用。另外,线筒211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弹性地支承,并且通过沿第一方向移动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

虽然未示出,但线筒2110可以包括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未示出)。然而,透镜可以直接容纳在线筒2110中,并且可以省略单独的透镜镜筒。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耦接至线筒2110的内部。例如,可以在线筒2110的内周表面中形成阴螺纹,以及可以在镜筒的外周表面中形成能够与阴螺纹接合的阳螺纹。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可替选地,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与线筒2110一体形成,而无需透镜镜筒。单个透镜可以被耦接至透镜镜筒,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被耦接至透镜镜筒以便构成光学系统。

线筒2110可以包括第一止动部2111和/或第二止动部2112。第一止动部2111可以被称为上止动部以及第二止动部2112可以被称为下止动部。

第一止动部2111可以防止线筒2110的主体的顶表面直接与盖构件2300的内部碰撞,尽管当线筒21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时线筒2110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规定范围也如此。另外,第一止动部2111还可以起到引导上弹性构件1150的安装位置的作用。

例如,多个第一止动部2111可以向上突起第一高度h1。至少四个止动部可以各自以多棱形柱的形式突起。另外,第一止动部2111可以关于线筒211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一止动部可以被不对称地布置以避免与其他部件的干扰。

第二止动部2112可以防止线筒2110的主体的底表面与基部2210和电路板2250的顶表面直接碰撞,如图25和图39的截面图所示,尽管当线筒21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时线筒2110由于外部冲击而偏离规定范围也如此。例如,第二止动部2112可以沿圆周方向从线筒2110的边缘突起,以及壳体2140可以设置有形成在与第二止动部2112对应的部分处的支座凹部2146。

在第二止动部2112最初位于与其接触的支座凹部2146的底部2146a(参见图28)上的情况下,当电流被供应到第一线圈1120时线筒2110可以向上移动并且当没有电流被供应到第一线圈1120时向下移动——如在音圈马达中的单向控制——以实现自动聚焦功能。

另一方面,在第二止动部2112最初与支座凹部2146的底部2146a间隔开预定距离的情况下,自动聚焦功能可以像音圈电机中的双向控制那样被控制。也就是说,线筒2110可以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以实现自动聚焦功能。例如,当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正向电流时,线筒2110可以向上移动,并且当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反向电流时,线筒2110可以向下移动。

同时,壳体2140的支座凹部2146可以凹入,并且可以具有比第二止动部2112的第一宽度w1大的第二宽度w2,由此第二止动部2112在支座凹部2146中的旋转可能被限制。因此,即使在线筒2110绕光轴旋转的方向而不是沿光轴方向对线筒2110施加力时,第二止动部2112也可以防止线筒2110的旋转。

另外,可以在线筒2110的顶表面处突起地形成多个上支承突起2113,以及可以在线筒2110的底表面处突起地形成多个下支承突起2114(参见图30)。

如图26所示,上支承突起2113可以各自具有圆柱形或棱柱形状。上支承突起2113可以通过耦接来固定上弹性构件2150的内框2151和线筒2110。

例如,上弹性构件2150的内框2151可以设置在其与第一通孔2151a对应的上支承突起2113的部分处。上支承突起2113和第一通孔2151a可以通过热熔接或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来固定。

另外,如图26和图27所示,上支承突起2113可以设置为多个。上支承突起2113之间的距离可以大致设定在能够避免与周边部件干扰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上支承突起2113可以在上支承突起2113关于线筒2110的中心对称布置的状态下以均匀间隔布置。可替选地,虽然上支承突起之间的距离不均匀,但是上支承突起可以相对于穿过线筒2110的中心的特定假想线对称地布置。

如图30所示,与上支承突起2113类似,下支承突起2114可以各自具有圆柱形或棱柱形状。下支承突起2114可以通过耦接固定下弹性构件2160的内框2161和线筒2110。

例如,下弹性构件2160的内框2161可以设置在其与具有第二通孔2161a的下支承突起2114对应的部分处。下支承突起2114和第二通孔2161a可以通过热熔接或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来固定。另外,如图30所示,下支承突起2114可以设置为多个。下支承突起2114之间的距离可以大致设定在能够避免与周边部件干扰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下支承突起2114可以在下支承突起2114关于线筒2110的中心对称布置的状态下以均匀间隔布置。

同时,下支承突起2114的数量可以小于上支承突起2113的数量。这基于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的形状。

如图27所示,上弹性构件2150被划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彼此电隔离以用作用于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电流的端子。因此,设置足够数量的上支承突起2113以便防止上弹性构件2150和线筒2110之间的不完全耦接。

同时,如图29所示,下弹性构件2160是单体。因此,即使使用比上支承突起2113的数量少的数量的下支承突起2114,也实现了下弹性构件2160和线筒2110之间的稳定耦接。可替选地,下弹性构件2160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彼此电隔离以用作用于将电流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的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是单体。

另外,可以在线筒2110的上外周处设置两个缠绕突起2115。第一线圈2120的两个相对端可以围绕缠绕突起2115缠绕。设置在缠绕突起2115上的第一线圈2120的两个相对端可以通过焊接被电连接至设置在上弹性构件2150处的一对焊接部2157。另外,一对缠绕突起2115可以相对于线筒211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焊接部2157与缠绕在缠绕突起2115上的第一线圈2120之间的焊接也可以起到将上弹性构件2150的内框2151与线筒2110的上表面彼此牢固地耦接以防止其间不完全耦接的作用。另外,可以在缠绕突起2115中的每个的端部形成钩抓突起2115a以便防止缠绕的第一线圈2120的两个相对端部的分离。

第一线圈2120可以是具有环形形状的线圈块,其可以安装到线筒2110的外周上。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一线圈可以直接缠绕在线筒2110的外周表面上。

例如,如图25所示,第一线圈2120可以具有近似八棱形的形状,其对应于线筒2110的外周的形状。线筒2110也可以具有八棱形形状。另外,第一线圈2120的至少四个边可以是直的,并且被连接在各个边之间的角可以是圆的或直的。线筒2110的每个直部可以对应于磁体2130。另外,对应于第一线圈2120的磁体2130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第一线圈2120相同的曲率。也就是说,在第一线圈线圈2120是直的的情况下,相应的磁体2130的表面可以是直的。在第一线圈2120是弯曲的的情况下,对应的磁体2130的表面可以是弯曲的。另外,即使在第一线圈2120是弯曲的的情况下,对应的磁体2130的表面可以是直的,反之,在第一线圈2120是直的的情况下,对应的磁体2130的表面可以是弯曲的。

第一线圈2120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移动线筒2110以执行自动聚焦功能。当电流被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时,第一线圈2120可以通过与磁体2130的电磁相互作用与线筒2110一起移动。

同时,第一线圈2120可以被配置成对应于磁体2130。如图所示,在磁体2130是单体使得磁体2130的面对第一线圈2120的整个表面具有相同的极性的情况下,第一线圈2120也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第一线圈2120的面向磁体2130的表面具有相同的极性。

另一方面,尽管未示出,但是在磁体2130被垂直于光轴的表面划分成两部分并且因此面向第一线圈2120的磁体2130的表面被分成两个或更多个表面的情况下,第一线圈2120也可以被划分成与被划分的磁体2130的数量对应的多个部分。

磁体2130可以安装在对应于第一线圈2120的位置处。

例如,磁体2130可以安装在壳体2140的与设置在线筒2110上的第一线圈2120对应的部分处。

磁体2130可以是单体。磁体2130的面向第一线圈2120的一个表面可以具有n极,以及磁体2130的另一个表面可以具有s极。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相反的配置也是可以的。另外,磁体2130可以通过垂直于光轴的表面被划分成两部分。

可以安装至少两个磁体2130。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安装四个磁体2130。磁体2130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具有恒定宽度的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可以被安装到壳体2140,使得磁体2130中的每个的宽表面被附接至壳体2140的对应侧表面。此时,彼此面对的磁体2130可以被彼此平行地布置。

另外,每个磁体2130可以被布置成面对第一线圈2120。此时,磁体2130和第一线圈2120的面对表面可以是直的并且彼此平行。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根据设计,磁体2130和第一线圈2120之一可以是直的,而另一个可以是弯曲的。可替选地,第一线圈2120和磁体2130的两个面对的表面可以是弯曲的。此时,第一线圈2120和磁体2130的面对的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

例如,在每个磁体2130具有六棱形形状的情况下,一对磁体2130可以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另一对磁体2130可以沿第三方向彼此平行地布置。利用这种布置结构,壳体2140的移动可以被控制以用于光学图像稳定。

壳体2140可以具有大致四棱形的形状。根据该实施方式,如图28所示,壳体2140可以具有大致八棱形的形状。此时,壳体2140可以包括第一侧部2141和第二侧部2142。

第一侧部2141可以是安装有磁体2130的部分,以及第二侧部2142可以是设置有支承构件2220的部分。

第一侧部2141可以是平坦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侧部2141可以形成为具有等于或大于磁体2130的面积的面积。此时,磁体2130可以被固定到形成在第一侧部2141的内部的磁体支座部2141a。磁体支座部2141a可以是与磁体2130的尺寸对应的凹部。磁体支座部2141a可以面对磁体2130的至少四个表面。此时,可以在磁体支座部2141a的底表面——即壳体2140的面对第二线圈2230的表面——中形成开口2141b,使得设置在壳体2140中的磁体2130的底表面直接面对第二线圈2230。同时,磁体2130可以使用粘合剂被固定到磁体支座部2141a。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磁体2130可以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一片双面胶带被固定到磁体支座部2141a。可替选地,磁体支座部2141a可以形成为具有窗形状的安装孔,代替图28中所示的凹部,磁体2130的一部分被插入或露出。同时,第一侧部2141可以在其顶表面设置有粘合剂注入孔2141c,通过该粘合剂注入孔2141c注入用于固定磁体2130的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根据该实施方式,粘合剂注入孔2141c可以具有减缩的圆柱形状,并且粘合剂可以通过壳体2140的暴露的顶表面注入。

可以在壳体2140的顶表面处设置多个第三止动部2143。此时,第三止动部2143可以被称为上止动部。第三止动部2143可以防止盖构件2300和壳体2140之间的碰撞。具体地,第三止动部2143可以防止当外部冲击被施加到透镜驱动装置上时壳体2140的顶表面与盖构件300的内部直接碰撞。另外,第三止动部2143还可以起到引导上弹性构件2150的安装位置的作用。为此,如图26所示,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设置有引导凹部2155,引导凹部2155中的每个具有与每个第三止动部214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同时,第一侧部2141可以平行于盖构件2300的侧表面。另外,第一侧部2141可以具有比第二侧部2142大的尺寸。

另外,如图28和图29所示,第二侧部2142可以在其中具有退出凹部2142a,该退出凹部2142a具有预定深度。此时,退出凹部2142a的底表面可以是敞开的,以防止支承构件2220的下部的固定部和壳体2140之间的干扰。另外,可以在退出凹部2142a的上侧处形成台阶2142b以支承支承构件2220的上部的内侧。

另外,可以在壳体2140的上侧处突起地形成与上弹性构件2150的外框2152耦接的多个上框支承突起2144。

此时,上框支承突起2144的数量可以大于上支承突起2113的数量。原因是外框2152的长度大于内框2151的长度。同时,外框2152可以设置有对应于上框支承突起2144的第三通孔2152a。上框支承突起2144可以使用粘合剂或通过热熔接被固定在第三通孔2152a中。

此外,可以在壳体2140的下侧处突起地形成与下弹性构件2160的外框2162耦接的多个下框支承突起2145。此时,下框支承突起2145的数量可以大于下支承突起2114的数量。原因是下弹性构件2160的外框2162的长度大于内框2161的长度。同时,下弹性构件2160的外框2162可以设置有与下框支承突起2145对应的第四通孔2162a。下框支承突起2144可以使用粘合剂或通过热熔接被固定在第四通孔2162a中。

另外,第四止动部2147可以从壳体2140的底表面突起。此时,第四止动部2147可以被称为下止动部。第四止动部2147可以防止壳体2140的底表面与基部2210和/或电路板2150碰撞。另外,在初始状态或正常操作期间,第四止动部2147可以保持与基部2210和/或电路板2150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壳体2140可以与基部2210和盖构件2300间隔开,使得壳体2140沿光轴方向的高度可以由支承构件2220保持而不受来自上方或下方的干扰。因此,壳体2140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沿分别作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执行移动操作。

同时,当线筒2110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向上和/或向下移动时,线筒211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弹性地支承。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中的每个可以是板簧。

如图26和图30所示,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可以包括:耦接至线筒2110的内框2151和2161;耦接至壳体2140的外框2152和2162;以及用于将内框2151和2161与外框2152和2162分别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2153和2163。

连接部分2153和2163可以弯曲至少一次以形成预定图案。线筒2110沿第一方向的向上和/或向下移动可以通过连接部分2153和2163的位置改变和微小变形而弹性地支承。

根据该实施方式,如图32所示,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划分成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通过这种二分结构,具有不同极性的电力可以被供应到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150b。

也就是说,如图26和图31所示,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中的每个的内框2151可以在其一端处设置有焊接部2157。焊接部2157可以设置在与缠绕突起2115中的相应一个对应的位置处,第一线圈2120的两个相对部分围绕该位置缠绕。

焊接部2157和第一线圈2120可以经由导电连接例如焊接彼此电连接。电力可以通过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被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

参照图31,在图31的上弹性构件2150的外框2152处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割段2154。图31所示的上弹性构件2150与壳体2140和线筒2110组装,并且随后切割段2154被切除,由此使得图31所示的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即,图32所示的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

此时,每个切割段2154的两个相对端2154a和2154b可以各自具有比外框2152的宽度更小的宽度,以被容易地切割。

在每个切割段2154的两个相对端2154a和2154b中的每个的宽度小于外框2152的宽度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可视地并清楚地检查上弹性构件2150的外框2152的要切割的位置,因此可以使用切割工具更方便地执行切割处理。可替选地,与该实施方式不同,第一上弹性构件和第二上弹性构件可以分开制造,而不形成切割段2154,并且可以单独耦接至线筒2110和壳体2140。

同时,根据该实施方式,如图31所示,支承构件2220可以与上弹性构件2150的角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在组装之前或在组装之后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弯曲。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支承构件2220可以与上弹性构件2150分开形成并且可以被耦接至上弹性构件2150。另外,在支承构件2220单独形成的情况下,支承构件2220中的每个可以由板簧、螺旋弹簧或吊线实现。可以使用能够实现弹性支承的任意构件。

上弹性构件2150和下弹性构件2160可以通过热熔接和/或使用粘合剂接合而与线筒2110和壳体2140组装在一起。此时,根据组装顺序、可以在热熔接合之后通过使用粘合剂接合来完成固定操作。

例如,在线筒2110和下弹性构件2160的内框2161被第一组装并且壳体2140和下弹性构件2160的外框2162被第二组装的情况下,线筒2110的下支承突起2114、耦接至线筒2110的下支承突起2114的第二通孔2161a以及耦接至壳体2140的下框支承突起2145的第四通孔2162a可以通过热熔接被固定。

在线筒2110和上弹性构件2150的内框2151被第三组装的情况下,线筒2110的上支承突起2113和耦接至上支承突起2113的第一通孔2151a可以通过热熔接被固定。

此后,在壳体2140和上弹性构件2150的外框2152被第四固定的情况下,耦接至壳体2140的上框支承突起2144可以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被接合。然而,组装顺序可以改变。例如,可以在第一组装至第三组装过程中执行热熔接合,以及可以在第四固定过程中执行接合。热熔接融可能引起变形例如扭曲。为此,可以在最后的步骤执行接合。

特别地,由于上弹性构件2150被划分成两个部分,所以上支承突起2113的数量可以被设定为大于下支承突起2114的数量,以防止在上弹性构件2150被划分成多个部分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不完全耦接。

用作光学图像稳定器的第二透镜驱动装置220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基部2210、支承构件2220、第二线圈2230和位置传感器2240,并且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250。

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同的配置。然而,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可以被与上述配置不同的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光学系统替代。

例如,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可以由使用单透镜移动致动器或反射率可变型致动器而非使用音圈电机型自动聚焦致动器的光学模块构成。也就是说,能够执行自动聚焦功能的任意光学致动器可以用作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然而,必需将磁体2130安装在与第二线圈2230对应的位置处。

如图34至图37所示,基部2210可以具有大致四棱形的形状,以及支承构件2220可以被固定到基部2210的四个角中的每个。基部221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部2211,粘合剂通过该多个第一凹部被注入以固定盖构件2300。至少一个第一凹部2211可以形成在基部2210的不面对电路板2250的端子表面2250a的侧表面中。

基部2210可以在其面对端子表面2250a的侧表面处设置有具有与端子表面2250a对应的尺寸的端子表面支承凹部2210a。端子表面支承凹部2210a可以从基部2210的外周向内凹入预定深度,以便防止端子表面2250a向外突起或调节端子表面2250a的突起长度。

另外,可以在基部2210的圆周处形成台阶2210b。台阶2210b可以在与盖构件2300的端部接触的表面中被耦接至盖构件2300的端部,并且可以引导盖构件2300。此时,台阶2210b和盖构件2300的端部可以使用粘合剂被固定和密封。

多个引导突起2212可以从基部2210的顶表面突起。引导突起221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突起2212a和/或第二引导突起2212b。根据设计,第一引导凸起2212a和/或第二引导突起2212b可以以各种方式布置。被设置在内部位置的第一引导突起2212a可以引导电路板2250的安装位置,并且第二引导突起2212b可以引导第二线圈2230的内周表面。

根据该实施方式,设置了四个第二线圈2230。因此,可以设置八个第一引导突起212a和八个第二引导突起212b。也就是说,四对第一引导突起212a和四对第二引导突起2212b可以引导电路板2250和第二线圈2230。可替选地,根据设计,可以形成单个第一引导突起2212a和单个第二引导突起2212b来引导电路板2250和/或第二线圈2230。

另外,基部2210可以在其顶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支承构件220被插入该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中。可以将粘合剂施加至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以固定支承构件2220,使得支承构件2220不能移动。支承构件2220的端部可以被插入并固定在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中。

另外,基部2210可以在其顶表面处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位置传感器2240被设置在该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中。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设置两个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并且位置传感器240可以设置在每个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中以感测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移动。为此,例如,所述两个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将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和基部2210的中心互连的假想线之间的角度为90度。

每个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设置有减缩的倾斜表面2215a,使得环氧树脂可以被容易的注入以组装位置传感器240。另外,虽然环氧树脂被注入以固定位置传感器240,但是每个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可以不被注入环氧树脂。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2230的中心或靠近第二线圈2230的中心。可替选地,第二线圈2230的中心可以与位置传感器2240的中心对准。

另外,如图37所示,基部2210可以在其底表面处设置有支座部,在该支座部处安装有滤光片。滤光片可以是红外截止滤光片。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基部2210可以在其下部处设置有附加的传感器保持件,在该传感器保持器处设置有滤光片。另外,其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板可以被耦接至基部2210的底表面,以构成稍后将描述的摄像机模块。

参照图31和图33,与上弹性构件2150的四个角一体形成的支承构件2220可以弯曲,并且可以在组装处理中被耦接至基部2210。支承构件2220的端部可以被插入到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中并且可以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来固定。

根据该实施方式,四个支承构件2220可以被设置成布置在上弹性构件2150的角处。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可以设置八个支承构件,使得两个支承构件被布置在上弹性构件的每个角处。

根据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220可以各自包括连接部分2221、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固定部分2224以及阻尼连接部分2225。四个支承构件2220中的至少两个可以各自包括端子部分2226。

连接部分2221可以被连接至上弹性构件2150,并且可以在连接部分2221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2221a。可以针对连接部分2221中的通孔2221a的左右部分执行弯曲处理,由此图31中所示的支承构件220的弯曲处理可以使用少量的力被执行。另外,连接部分2221的形状不限于图31中所示的形状。即使没有设置通孔2221a,也可以使用能够被弯曲的任意形状。另外,例如,在支承构件2220与上部弹性构件2150分开形成的情况下,连接部分2221可以是支承构件2220和上弹性构件2150彼此电连接的部分。

弹性变形部分222和223可以弯曲至少一次以形成预定图案。

根据该实施方式,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3以及连接至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彼此连接的部分的阻尼连接部分2225。例如,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可以彼此对应,或者可以相对于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彼此连接的部分对称。

例如,如图33所示,在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被四次弯曲成具有在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形成的直部的n形状的情况下,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可以具有与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n形状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第一弹性变形部分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可以具有各种其他图案,例如,锯齿形状。例如,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可以被集成到单个弹性变形部分中。可替选地,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可以以不具有图案的吊线的形式配置。

当壳体2140沿垂直于光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时,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可以沿壳体2140移动的方向微小地弹性变形。因此,壳体2140可以基本上沿与光轴垂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而壳体2140的位置在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几乎没有变化,由此提高了光学图像稳定的精度。这基于沿纵向延伸的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的性质。

固定部分2224可以设置在支承构件2220的端部。另外,固定部分2224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相比更大的宽度的板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固定部分2224可以具有等于或小于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的宽度的宽度。

固定部分2224可以被插入基部2210的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中,并且可以使用粘合剂构件例如环氧树脂被固定到基部2210。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固定部分2224可以被固定到支承构件支座凹部2214中。

阻尼连接部分2225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第二弹性变形部分2223接触的部分处。阻尼连接部分2225的端部可以设置在由壳体2140的隔壁2227限定的空间中。另外,阻尼连接部分2225可以定位在位于连接部分2221和固定部分2224之间的支承构件2220的区域处。

如图33所示,空间可以包括三个表面,即壳体2140的第二侧部2142的外侧表面、从第二侧部2142的外侧表面突起的隔壁2227以及位于隔壁2227下方的底表面。用于阻尼的硅胶s可以被施加至设置在空间中的阻尼连接部分2225。

此时,为了防止硅胶s下流,硅胶s可以在壳体2140被倾斜成空间的三个表面取向朝下的状态下被施加。另外,使硅胶s保持凝胶状态,由此阻尼连接部分2225被不完全固定。因此,阻尼连接部分2225可以根据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的移动而微小地移动。经由弹性变形部分2222和2223传递的微小振动可以在被施加有硅胶s的阻尼连接部分2225中被吸收。

根据该实施方式,阻尼连接部分2225的端部可以具有钩形状。阻尼连接部分2225的钩形状端可以被隔壁2227钩住。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阻尼连接部分2225的端部可以是直的,并且可以设置在空间中。

同时,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即供应有具有不同极性的电力的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因此,用于供应电力的端子2226可以设置在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上。由于正(+)电力或负(-)电力可以被施加至端子2226,所以端子2226可以设置在四个支承构件2220中的两个处。

如图33所示,端子2226可以具有从固定部2224延伸的板的形状,并且可以弯曲至少一次。端子2226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的方法被电连接至设置在电路板2250上的焊盘2256。为此,支承构件2220的端子2226和电路板2500的焊盘2256可以布置成使得端子2226的表面和焊盘2256的表面彼此面对。此时,支承构件2220的端子2226和电路板2250的焊盘2256可以彼此表面接触。可替选地,如图所示,支承构件2220的端子2226和电路板2250的焊盘2256可以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可以在其间插入导电构件例如焊料。通过支承构件2220的端子2226和电路板2250的焊盘2256之间的耦接,支承构件2220可以向第一上弹性构件2150a和第二上弹性构件2150b供应具有不同极性的电力,并且可以增加支承构件2220与基部2210之间的固定力。

第二线圈2230可以被设置成面对被固定到壳体2140的磁体2130。在示例中,第二线圈2230可以设置在磁体2130的外部。可替选地,第二线圈2230可以设置在磁体2130下方以与磁体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二线圈2230包括彼此面对的针对第二方向的两个第二线圈和彼此面对的针对第三方向的两个第二线圈。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可以设置两个第二线圈,即针对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二线圈和针对第三方向的一个第二线圈。可替选地,可以设置四个或更多个第二线圈。

另外,第二线圈2230可以通过将线缠绕成环形状来配置。如图36所示,第二线圈的起始部2231和终止部2232可以被电连接至设置在电路板2250处的端子2252。

第二线圈2230可以被安装到设置在基部2210上的电路板2250的顶表面。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二线圈2230可以与基部2210紧密接触或者可以与基部2210间隔开预定距离。可替选地,第二线圈2230可以设置在布置在电路板2250上的附加板上。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二线圈2230的安装位置可以由第一引导突起2215a和第二引导突起2215b来引导,该第一引导突起2215a和第二引导突起2215b从基部2210的顶表面突起。

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设置在第二线圈2230的中心处以感测壳体2140的移动。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由霍尔传感器构成。然而,可以使用能够感测磁力的变化的任意传感器。

如图35和图40所示,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安装到电路板2250的底表面。安装到电路板2250的底表面的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被插入形成在基部2210中的位置传感器支座凹部2215中。电路板2250的底表面可以是与设置有第二线圈2230的表面相对的表面。

电路板2250可以设置在基部2210的顶表面上或耦接至基部2210的顶表面。电路板2250的安装位置可以由第一引导突起2212a引导。电路板225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弯曲的端子表面2250a。根据该实施方式,电路板2250可以设置有两个弯曲的端子表面2250a。可以在端子表面2250a处设置多个端子2251以便接收外部电力并且将电流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和第二线圈2230。设置在端子表面2250a处的端子2251的数量可以基于要被控制的部件的种类增加或减少。同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电路板2250可以是fpcb。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电路板2250的端子可以使用表面电极方法直接形成在基部2210的表面处。

另外,电路板2250可以设置有退出凹部2254,第二线圈2230的起始部2231和终止部2232中的一个穿过该退出凹部2254。退出凹部2254可以形成空间,从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退出的第二线圈2230的起始部2231和终止部2232中的一个通过该空间。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可以是与电路板2250接触的表面。

如图36所示,第二线圈2230的起始部2231和终止部2232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从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退出。在起始部2231从第二线圈2230的外周表面退回的情况下,终止部2232可以从第二线圈2230的内周表面退出。此时,终止部2232也从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退出。因此,当终止部2232从第二线圈2230的内周表面退出到外部时,终止部2232必须穿过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然而,如果终止部2232从第二线圈2230的底表面退出,由于终止部的厚度,第二线圈2230可能不会被水平安装。因此,退出凹部2254在电路板250中形成为预定的形状,使得第二线圈2230的整个底表面与安装位置的整个表面以表面接触。在靠近第二线圈2230的终止部的底表面中形成具有与退出凹部2254对应的厚度的空间。因此,终止部2232穿过该空间并且可以被退出到第二线圈2230的外部。

电路板2250可以在其角处设置有焊盘2256,该焊盘2256被电连接至设置在支承构件2220处的端子2226。焊盘2256可以设置在电路板2250的角的顶表面上,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可以被连接至电路板250中的电路(未示出)。第一线圈2120的两个退出部分可以被连接至焊盘2256中的每个。同时,焊盘2256可以设置在电路板2250的两个角处,并且可以在电路板2250的另外两个角处不设置焊盘。没有设置焊盘2256的角可以各自具有角形状,然而可以各自具有倒角形状,如图35所示。

同时,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与第二线圈230的中心对准,电路板2250置于位置传感器2240与第二线圈230的中心之间。也就是说,位置传感器2240不被直接连接至第二线圈2230。第二线圈2230可以被设置在电路板2250的顶表面上,并且位置传感器224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2250的底表面上。根据该实施方式,位置传感器2240、第二线圈2230和磁体2130可以布置在相同的轴线上或者可以彼此对准。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配置,第二线圈2230经由与磁体2130的相互作用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壳体2140,由此执行手抖补偿。

盖构件2300可以具有大致盒形状,以容纳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和第二透镜驱动装置2200。此时,如图24所示,盖构件2300可以具有形成在与基部2100中的第一凹部2211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凹部2310,并且通过第一凹部2211和第二凹部2310的耦接可以形成具有预定区域的凹入凹部。该凹入凹部可以涂覆有具有粘性的粘合剂构件。也就是说,被涂覆在凹入凹部上的粘合剂构件可以经由凹入凹部填充在盖构件2300和基部2210的相对表面之间限定的间隙,并且可以密封彼此耦接的盖构件2300和基部2210之间限定的空间。

另外,盖构件2300可以在其侧板处设置有第三凹部2320以便避免与设置在电路板2250的端子表面2250a上的端子2251的干扰。

第三凹部2320可以在面向端子表面2250a的盖构件2300的侧板中凹入,并且粘合剂构件可以被供应到第三凹部2320中以便密封在盖构件2300和基部2210之间限定的空间以及在盖构件230和电路板2250之间限定的空间。

同时,第一凹部至第三凹部2211、2310和2320可以形成在基部2210和盖构件2300两者中。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第一凹部至第三凹部2211、2310和2320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在仅基部2210或仅盖构件2300中。

由于第一透镜驱动装置2100和第二透镜驱动装置2200可以共同使用磁体2130来实现自动聚焦操作和手抖补偿操作,所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减小壳体2140的重量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改善响应性。当然,用于自动聚焦的磁体和用于手抖补偿的磁体可以彼此单独设置。

另外,由于支承构件2220和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形成为一体或者可以被彼此一体地形成,所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提高组装效率。

另外,由于被传递至支承构件2220的外部微小振动可以使用硅胶s来吸收,所以实施方式能够更精确地实现手抖补偿控制。

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感测线圈2400、第一电流供应单元2412和第二电流供应单元2414以及电压感测单元2420。

感测线圈2400可以布置在壳体2140中。感测线圈2400可以设置在壳体1240的外周表面的上端周围。感测线圈2400可以沿着壳体2140的外周表面的上端设置。可替选地,感测线圈400可以被插入并固定到形成在壳体2140的外周表面中的线圈接收凹部2148中。感测线圈2400可以直接围绕从壳体2140的外周表面向内凹入的线圈接收凹部2148缠绕。

线圈接收凹部2148可以位于壳体2140的上部以便避免与位于壳体2140中的磁体2130在水平方向上交叠。感测线圈2400可以采取例如闭环的形式。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感测线圈2400可以与第一线圈2120间隔开。通过该配置,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一线圈120时,可以在感测线圈2400处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线圈2400感应的电压可以根据感测线圈2400和第一线圈2120之间的距离而变化。也就是说,感测线圈2400感应的电压是可变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特性,可以通过测量感应线圈2400感应的电压来感测线筒2110的移动和/或位置。以这种方式感测到的线筒110的移动和/或位置可以用于自动聚焦反馈功能。

感测线圈2400可以被电连接至电路板2250。此时,感测线圈2400可以经由上弹性构件2150和支承构件2220被电连接至电路板2250。

在示例中,上弹性构件2150可以被划分成四个或更多个部分。此时,两个划分的上弹性构件可以被电连接至感测线圈2400,并且另外两个上弹性构件可以被电连接至第一线圈2120。

也就是说,感测线圈2400和第一线圈2120可以经由划分的上弹性构件被电连接至电路板2250。

感测线圈2400可以被定位成使得避免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线圈2120交叠。同时,感测线圈2400可以被定位成使得避免在水平方向上与磁体2130交叠。也就是说,感测线圈2400可以被设置为使得避免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线圈2120和磁体2130交叠,由此使感测线圈2400对第一线圈2120和磁体2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小化。

第二电流供应单元2414可以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脉冲电流。例如,第二电流供应单元2414可以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高频电流例如脉冲电流。例如,供应给第一线圈2120的高频电流可以给感测线圈2400感生出电压而不影响线筒2110的移动。

也就是说,第二电流供应单元2414可以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脉冲电流,由此可以在感测线圈2400处产生感应电压而不影响线筒2110的自动聚焦操作。电流供应单元2412可以以预定间隔或周期性地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高频电流。

电压感测单元2420可以感测给感测线圈2400感生的电压,并且可以将感测电压的结果发送至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可以基于发送给其的感测电压来确定线筒2110的位置。

图41示出了用于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电流的驱动器ic2410。驱动器ic2410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供应单元2412和用于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高频电流例如脉冲电流的第二电流供应单元2414,以便使感测线圈2400产生感应电压。

也就是说,当驱动电流和高频电流经由驱动器ic2410被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时,线筒2110可以与第一线圈2120一起移动,并且可以根据线筒2100的移动给感测线圈2400感生出电压。

感应线圈2400所感生的电压可以由电压感测单元2420感测并且可以被发送至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可以计算线筒2110的位置并且可以确定是否执行线筒2110的附加移动。这些处理可以实时执行并且可以被称为自动聚焦反馈功能。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时,第一线圈2120通过第一线圈2120和磁体2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移动。此时,与第一线圈2120耦接的线筒2110与第一线圈2120一起移动。也就是说,其中耦接有透镜模块的线筒2110相对于壳体2140沿垂直方向移动。

线筒2110的移动使透镜模块移动靠近或离开图像传感器。也就是说,对象的焦点被调整。

同时,为了更精确地实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可以应用自动聚焦反馈。通过被供应给第一线圈2120的高频电流,给安装在壳体2140中的感测线圈2400感生出电压。同时,当驱动电流被供应到第一线圈2120并且因此线筒2110相对于壳体2140移动时,感应线圈2400所感生的电压的大小可以变化。此时,可以以预定间隔向第一线圈2120供应高频电流。电压感测单元2420感测感测线圈2400所感生的电压并将感测的电压发送至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基于从电压感测单元2420向其发送的电压来确定是否执行线筒210的附加移动。由于这些处理是实时执行的,所以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可以经由自动聚焦反馈更精确地实现。

现在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手抖补偿功能。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二线圈2230时,磁体2130可以通过第二线圈2230和磁体213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移动,并且耦接有磁体2130的壳体2140可以与磁体2130一起移动。也就是说,壳体2140可以相对于基部2210沿水平方向移动。

同时,可以使壳体2140相对于基部2210倾斜。通过壳体2140的这种移动,透镜模块相对于图像传感器沿与图像传感器所朝向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手抖补偿功能。

同时,为了更精确地实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手抖补偿功能,可以应用手抖补偿反馈。安装在基部2210上并且由霍尔传感器构成的一对位置传感器2240感测被固定到壳体2140的磁体2130的磁场。当壳体2140相对于基部2210移动时,由位置传感器2240感测到的磁场的强度变化。位置传感器2240以上述方式感测壳体2140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或壳体2140的位置,并将感测到的值发送至控制器,例如图41所示的光学设备的控制器2430。

控制器基于向其发送的感测值来确定是否执行壳体2140的附加移动。由于这些处理是实时执行的,因此可以经由手抖补偿反馈更精确地实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手抖补偿功能。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300的组装顺序。

首先,在其上缠绕有的感测线圈2400的壳体2140和磁体2130彼此接合。随后,将粘合剂施加至基部2210的顶表面,并且将位置传感器2240、第二线圈2230和电路板250组装在其上。

随后,将用于自动聚焦操作的下弹性构件2160组装到线筒2110的下部和壳体2140的下部。随后,将用于自动聚焦操作的上弹性构件2150和手抖补偿操作组装到线筒2110的上部和壳体2140的上部。随后,将线筒2110和壳体2140放置在基部2210上使得具有正确的中心位置和高度,并且将与上部弹性构件2150一体形成的支承构件220弯曲并且被固定到基部2210。随后,将盖构件2300与基部2210组装,由此完成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

摄像机模块可以包括透镜驱动装置、透镜模块、红外截止滤光片、印刷电路板、图像传感器和控制器。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未示出)以及被配置成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透镜的透镜镜筒。然而,透镜模块的一种配置不限于透镜镜筒,并且可以是被配置成保持一个或更多个透镜的任意保持器构造。透镜模块可以通过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而与透镜驱动装置一起移动。例如,透镜模块可以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例如,透镜模块可以与透镜驱动装置螺纹接合。例如,透镜模块可以使用粘合剂(未示出)耦接至透镜驱动装置。同时,已经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被发射到图像传感器。

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截止入射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在红外范围的光。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位于透镜模块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被定位在与基部分开形成的保持器构件(未示出)处。然而,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被安装在形成在基部中心部分的通孔中。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由膜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同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通过用红外截止涂层材料涂覆板状光学滤光片例如成像表面保护盖玻璃或盖玻璃而形成。

印刷电路板可以支承透镜驱动装置。印刷电路板可以安装有图像传感器。通过示例的方式,印刷电路板可以安装在图像传感器的上内侧以及传感器保持器(未示出)的上外部。传感器保持器可以被定位在透镜驱动装置的上侧。此外,印刷电路板可以被定位在透镜驱动装置的上外部以及图像传感器的上内部。通过该配置,穿过容纳在透镜驱动装置内部的透镜模块的光可以被发射到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处的图像传感器。印刷电路板可以向透镜驱动装置供电。同时,印刷电路板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的控制器。

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光轴与透镜模块对准,由此图像传感器可以获得已经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图像传感器可以使用被发射到其的光来输出图像。例如,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合设备(cc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cpd或cid。然而,图像传感器的种类不限于此。

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控制器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外部。然而,控制器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控制器可以控制供应给透镜驱动装置的每个部件的电流的方向、强度和幅度。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透镜驱动装置来执行摄像机模块的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补偿功能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透镜驱动装置来沿光轴方向或者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透镜模块或者可以使透镜模块倾斜。此外,控制器可以执行关于自动聚焦功能和手抖补偿功能的反馈控制。

图4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200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42,摄像机模块1200可以包括透镜镜筒400、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滤光片610、图像传感器810、传感器820、控制器830和连接器840。

摄像机模块1200还可以包括粘合剂构件612、第一保持器600和第二保持器800。

透镜镜筒400可以安装在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的线筒110中。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可以是图1、图14或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

第一保持器600可以位于透镜驱动装置100或200的基部210或1210的下方。滤光片610可以安装在第一保持器600上,并且第一保持器600可以具有安置有滤光片610的突起部分500。

粘合剂构件612可以将透镜驱动装置100或200的基部210或1210耦接或附接到第一保持器600。除了上述的附接功能之外,粘合剂构件612可以用于防止异物进入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

例如,粘合剂构件612可以是环氧树脂、热固性粘合剂或紫外线固化粘合剂。

滤光片610可以用于防止已经穿过透镜镜筒400的特定频带内的光引入图像传感器810中。滤光片610可以是红外截止滤光片。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此时,滤光片610可以平行于x-y平面取向。

安装有滤光片610的第一保持器600的区域可以设置有中空部以允许已经穿过滤光片610的光被引入图像传感器810中。

第二保持器800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器600下方,并且图像传感器81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器600上。已经穿过滤光片610的光被引入图像传感器810中使得在图像传感器810上形成图像。

第二保持器800可以包括各种电路、设备和控制器,以便将形成在图像传感器810上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由此将其发送至外部设备。

第二保持器800可以采取其上可以安装图像传感器、可以形成电路图案以及耦接各种装置的电路板的形式。

图像传感器810可以接收包括在通过透镜驱动装置100或200引入的光中的图像,并且可以将接收到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滤光片610和图像传感器810可以彼此间隔开,以沿第一方向彼此相对。

传感器82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器800上,并且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二保持器800上的电路图案被电连接至手抖控制器830。

传感器820可以是能够感测摄像机模块1200的移动的设备。例如,传感器820可以采取运动传感器、双轴或三轴陀螺仪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或重力传感器的形式。

控制器830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的操作。控制器83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af反馈操作的af反馈控制器或用于执行ois反馈控制的ois反馈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器830可以安装在第二保持器800上。

af反馈控制器可以被电连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的第一线圈120、1120或2100以及第二线圈170、1170或2400。

af反馈控制器可以将第一驱动信号id1供应给第一线圈120、1120或2120并且可以将第二驱动信号id2供应给第二线圈170、1170或2400。

af反馈控制器可以响应于基于第一感应线圈1171的第一感应电压v1和第二感应线圈的电压v2感测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结果来执行关于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af反馈控制。

另外,ois反馈控制器可以电连接至位置传感器240a和240b以及第三线圈1230a至1230d。ois反馈控制器可以响应于基于从位置传感器240a和240b供应的信号感测ois可移动单元的位移的结果来执行关于ois可移动单元的ois反馈控制。此时,ois可移动单元可以包括af可移动单元和安装在壳体1140中的部件。

连接器840可以电连接至第二保持器800并且可以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端口。

为了去除pwm噪声,不同于将电容器添加到图1的电路板250或图14的电路板1250的实施方式,被并联连接在第二线圈170或1170的电容器可以被设置在摄像机模块的第二保持器800处。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0、200或300可以被包括在光学仪器中,该光学仪器利用光的反射、折射、吸收、干涉和衍射来形成存在于空间中的物体的图像,其增加了可见度、经由透镜记录和再现图像或者执行图像的光学测量或传播或传输。例如,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仪器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便携式智能设备、数字相机,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和导航设备,但不限于此。用于拍摄图片或运动图片的任意类型的设备都是可以的。

图4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a的透视图,以及图44是示出图4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43和图44,移动终端200a(在下文中,被称为“终端”)可以包括主体850、无线通信单元710、a/v输入单元720、感测单元740、输入/输出单元750、存储器单元760、接口单元770、控制器780和电源单元790。

图43中所示的主体850具有条状形状。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主体可以是各种类型诸如例如滑动型、折叠型、摆动型或转动型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两个或更多个子体被耦接使得可以相对于彼此可移动。

主体850可以包括限定终端的外观的壳(例如,外壳、壳体或盖)。例如,主体850可以被划分成前壳851和后壳852。终端的各种电子部件可以安装在前壳851和后壳852之间限定的空间中。

无线通信单元710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模块,其使得能够在终端200a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或者终端200a与终端200a所在的网络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7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711、移动通信模块712、无线互联网模块713、近场通信模块714和位置信息模块715。

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720用于输入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并且可以包括摄像机721和麦克风722。

摄像机721可以包括图42所示的根据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1200。

感测单元740可以感测终端200a的当前状态诸如例如终端200a的打开或关闭、终端200a的位置、用户触摸的存在、终端200a的取向或者终端200a的加速/减速,并且可以生成感测信号以控制终端200a的操作。例如,当终端200a是滑盖式电话时,感测单元可以感测滑盖式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用于感测是否从电源单元790供电,或者接口单元770是否被耦接至外部设备。

输入/输出单元750用于生成视觉、听觉或者触觉输入或输出。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生成输入数据以控制终端200a的操作,并且可以显示在终端200a中处理的信息。

输入/输出单元750可以包括按键单元730、显示模块751、声音输出模块752和触摸屏面板753。按键单元730可以响应于到按键的输入而生成输入数据。

显示模块751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其颜色响应于电信号而变化。例如,显示模块7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或3d显示器中的至少一个。

声音输出模块752可以输出例如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下从无线通信单元710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或者可以输出被存储在存储单元760中的音频数据。

触摸屏面板753可以将由用户触摸特定的触摸屏区域引起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

存储器单元76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780的处理和控制的程序,并且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音频、静止图像、图片和运动图像)。例如,存储单元760可以存储由相机721拍摄的图像,例如图片或运动图像。

接口单元770用作用于终端200a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的通道。接口单元770可以从外部设备接收电力或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终端200a内部的各个组成元件,或者可以将终端200a内部的数据发送至外部设备。例如,接口单元77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连接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和耳机端口。

控制器780可以控制终端200a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器780可以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和视频呼叫有关的控制和处理。

控制器780可以包括用于多媒体回放的多媒体模块781。多媒体模块781可以设置在控制器180内部,或者可以与控制器780分开设置。

控制器780可以执行图案识别处理,通过该图案识别处理,触摸屏的书写输入或绘图输入可以分别被感知为字符和图像。

在控制器780的控制下,在接收到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时,电源单元790可以供应操作各个组成元件所需的电力。

结合以上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结构和效果被并入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但不仅限于一个实施方式。此外,结合各个实施方式示例的特征、结构和效果可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组合或修改来实现。因此,与这样的组合和修改相关的内容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适用性】

实施方式可以用于能够通过防止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使透镜散焦而实现精确的自动聚焦以及用于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