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2643阅读:2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及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激光应用领域,涉及一种高斯激光束整形装置及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是光学史乃至整个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发明。激光加工是一种非接触加工方式,具有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高相干性、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参考文件: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飞秒并行加工方法研究),使其在信息技术、材料加工、测试计量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国防工业等相关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参考文件:高斯光束整形技术研究)。目前国际上激光加工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覆盖内容广、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激光已经成为加工特种零件的有效手段(参考文件:光束整形及其在飞秒激光微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

然而,激光光束能量一般呈高斯分布,在诸如激光焊接、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领域,这种能量非均匀分布的特性会导致材料在局部范围内产生热累积,从而破坏材料特性,影响加工效果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这种热累积效应会导致微裂纹、重铸层、再结晶等加工缺陷,极大的制约了激光微加工技术在航空、航天等对器件可靠性要求较高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将高斯光束转化为能量分布均匀的平顶光束以消除不良影响。

由于高斯光束中心区域能量分布较为均勾,所以最初采用孔径光阑法,在光束前加入孔径光阑,滤掉边缘区域能量,只保留中心区域能量分布较为均匀的光束以获得平顶光束(参考文件:F.M.Dickey and S.C.Holswade,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laser beam shaping.[C].Pro.of SPIE,2002:27-47)。这种方法光路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很低,但是激光能量利用率低,大部分能量都被遮挡,并且会伴随严重的边缘衍射效应,不利于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为了解决孔径光阑法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人们先后提出了多种能量利用率高的高斯光束整形技术,将激光光束转化为能量均匀分布的平顶光束,例如:非球面透镜法、微透镜阵列法、双折射透镜组法以及长焦深整形元件法。

非球面透镜法整形技术具有能量利用率高、耐高温、成本低等优点,但是,非球面透镜整形系统参数的设计需大量数学运算,设计结果需要带入现有的光学软件中反复校验,不利于计算机软件自动优化设计。微透镜阵列是通过先分割后叠加的方式实现整形,重叠率有所差异,光斑在局部区域分布不均匀,同时微透镜阵列之间的缝隙会产生衍射和干涉效应,降低了能量利用率。双折射透镜组法灵活方便、可随入射光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双折射晶体透镜的制作成本、加工水平制约了该方法的发展。长焦深元件制作困难、加工成本较高、加工精度差,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该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加工成本高、衍射和干涉影响大、计算复杂、灵活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扩束镜、第一反射镜、快门、第二反射镜、空间光调制器、第一透镜、光阑、分束镜、第三反射镜、第二透镜、工作台、第三透镜、CCD相机和电脑;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成第一光学4f系统,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第二光学4f系统;所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依次通过所述扩束镜、第一反射镜、快门、第二反射镜后入射到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上,出射光经过所述第一透镜、光阑后入射到所述分束镜内;经所述分束镜后激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第一光学4f系统把空间光调制器近场的像传递到工作台上的待加工表面,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光学4f系统将整形后的光束传递到CCD相机中进行观察;所述电脑分别与所述快门、空间光调制器、CCD相机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快门、空间光调制器、CCD相机工作。

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空间光调制器的控制软件生成模拟二元光栅,在模拟的二元光栅中加入需要整形的图案形成掩模图;

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掩模图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

步骤3:把激光器发出的高斯光以小于10°的入射角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上;

步骤4:将经过空间光调制器后发生衍射的高阶光用光阑去除;

步骤5:将发生反射的零阶光利用第一光学4f系统把空间光调制器近场的像传递到工作台上的待加工表面;

步骤6:使用分光镜把能量10%零阶光通过第二光学4f系统将整形后的光束传递到CCD相机中进行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液晶SLM操作方便、使用灵活;

(2)本发明方法使用的掩模图为二元光栅和整形图案相结合的图形,不需要复杂计算,节约时间;

(3)本发明方法利用4f成像系统,理论上最终成像的激光束为平行光束,可在3f之后的任意位置加工,克服了景深的限制;

(4)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衍射和干涉的影响,提高了光束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a)(b)为本发明实施例加载到空间光调制器上的掩模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式二元光栅原理图;

图5(a)(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得的不同形态的平顶激光束光强分布图。

其中:1是激光器,2是扩束镜,3是第一反射镜,4是快门,5是第二反射镜,6是空间光调制器,7是第一透镜,8是光阑,9是分束镜,10是第三透镜,11是第三反射镜,12是第二透镜,13是工作台,14是CCD相机,15是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包括激光器1、扩束镜2、第一反射镜3、快门4、第二反射镜5、空间光调制器6、第一透镜7、光阑8、分束镜9、第三透镜10、第三反射镜11、第二透镜12、工作台13、CCD相机14和电脑15;所述第一透镜7和所述第二透镜12组成第一光学4f系统,所述第一透镜7和第三透镜10组成第二光学4f系统;激光器1产生的激光依次通过扩束镜2、第一反射镜3、快门4、第二反射镜5后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6上,出射光经过第一透镜7、光阑8后入射到分束镜9内;经分束镜9后激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第一光学4f系统把空间光调制器6近场的像传递到工作台13上的待加工表面,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光学4f系统将整形后的光束传递到CCD相机14中进行观察;电脑15分别与快门4、空间光调制器6、CCD相机14连接,用于控制快门4、空间光调制器6、CCD相机14工作。

本实施例由电脑15控制掩模图的自动切换,并且与激光的重复频率和工作台的运动配合,实现高速、任意形态的加工。

请见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整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利用空间光调制器SLM(以下简称“SLM”)6的控制软件生成模拟二元光栅,再利用画图软件在模拟的二元光栅中加入需要整形的图案后,得到如图3所示的掩模图。调节整形区域图形灰度值为0,二元光栅灰度值分别为0、105;

步骤2,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掩模图加载到SLM6上,移动掩模图位置,使图形中心与激光光斑中心重合。本实施例采用的SLM6为Hamamatsu生产的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型号为X10468-02,帧速率为60Hz;

步骤3,激光器1产生的高斯光束能量经过衰减后,以小于1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SLM6上,入射的高斯光束照射到光栅部分会发生衍射,照射到灰度值为0的整形图形部分会发生全反射,其原理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激光器1脉宽为100fs,单脉冲能量为25μJ,重复频率为10kHz;

步骤4,使用孔径光阑8将发生衍射的高阶光去除,只保留发生全反射的零阶光,用于加工;所述孔径光阑大小可调,调控范围为1~12mm;

步骤5,利用光学4f成像原理,使用第一透镜7和第二透镜12组成第一光学4f成像系统,将零阶光在SLM6近场形成的像传递到待加工表面。成像大小可根据掩模图中整形区域图形大小和第一光学4f成像系统中透镜焦距来调节。本实例中第一透镜7焦距为1000mm,第二透镜12焦距为30mm;第一透镜7位于SLM6后1000mm处,第二透镜12位于第一透镜7后1030mm处。第一光学4f成像系统最终成像为平行的平顶光;

步骤6,为了检测整形后光斑能量分布,在第一透镜7后950mm处加入分束镜9,分出来的光经过由第一透镜7和第三透镜10组成的第二光学4f系统后最终的成像入射到CCD相机14中,用于观测整形之后的光束,检测结果如图5(a)(b)所示。分束镜9能量透射率为90%,反射率为10%;经过分光镜的光源为去除高阶光后的零阶光;第一透镜7和第三透镜10,焦距都为1000mm;第三透镜10位于第一透镜7后2000mm处;CCD相机位于第三透镜10后任意位置;检测结果图5(a)(b)分别为整形得到的平顶方形与圆环。

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激光器1、扩束镜2、第一反射镜3、快门4、第二反射镜5、空间光调制器6、第一透镜7、光阑8、分束镜9、第三透镜10、第三反射镜11、第二透镜12、工作台13、CCD相机14和电脑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