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结构与使用其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09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像素结构与使用其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像素结构与使用其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显示屏幕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平面显示器的显示屏幕有朝更大尺寸演进的趋势,分辨率也愈来愈高。然而,当平面显示器的尺寸被设计为越来越大时,平面显示器的边缘与中央的画面和观看者眼睛间的距离差也会越来越大,此将产生边缘处的画面变形及色彩失真,并使得观看者的体验不佳。对此,为了改善平面显示器于尺寸加大时所产生的缺陷,曲面显示器的问世已成为显示领域的焦点。对此,曲面显示器的曲率是通过弯折显示面板而产生,然而,于弯折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将可能对曲面显示器带来负面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基板、对向基板及设置于其间的像素结构,且像素结构包含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遮光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多条透明导电线,且透明导电线的其中相邻两者的垂直距离可为s,而每一个透明导电线的线宽可为l。第二遮光层包含第一部与第二部,且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为w。上述参数l、s及w之间的关系可为w=n*(l+s),其中n为正整数,且正整数n可依据透明导电线的数量而选定,使得w为l及s的和的整数倍。当弯折互相粘合的基板与对向基板时,即使基板与对向基板产生错位,并使得第二遮光层与其所对应的遮光位置产生偏移,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可通过上述配置而降低因错位所导致的影响,进而防止显示面板的影像品质有亮度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像素结构,设置于基板上,且像素结构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透明导电层及遮光层。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及透明导电层设置于基板上,且透明导电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之间。透明导电层包含多条透明导电线,其中透明导电线中的相邻两者的垂直距离为s,且每一透明导电线的线宽为l。遮光层包含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别位于第一数据线及第二数据线的上方,且透明导电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垂直距离为w,且w=n*(l+s),其中n为正整数。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层中的透明导电线的数量为f,其中f为大于2的正整数,且0<n≦(f-2)。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遮光层还包含开口,开口位于第一部及第二部之间,且透明导电层中的g条透明导电线至基板的垂直投影落于开口至基板的垂直投影内,其中g为小于f的正整数。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线具有相连的第一段及第二段,且第一数据线的第一段及第二段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数据线具有相连的第三段及第四段,且第二数据线的第三段及第四段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每一透明导电线具有相连的第五段及第六段,且每一透明导电线的第五段及第六段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遮光层的第一部具有相连的第七段及第八段,且第一部的第七段及第八段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遮光层的第二部具有相连的第九段及第十段,且第二部的第九段及第十段分别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像素结构,设置于基板上,并包含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扫描线、开关元件、第一透明导电层、隔离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遮光层。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及扫描线设置于基板上,且扫描线与第一数据线及第二数据线交错排列。开关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并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的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基板上,并覆于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及扫描线之上。隔离层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隔离层上,并与开关元件电性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之间。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多条透明导电线,其中透明导电线中的相邻两者的垂直距离为s,且每一透明导电线的线宽为l。遮光层包含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别位于第一数据线及第二数据线的上方,且透明导电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与遮光层至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垂直距离为w,且w=n*(l+s),其中n为正整数。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像素结构还包含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与遮光层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基板、对向基板及像素结构。基板具有第一曲率。对向基板具有第二曲率,且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实质上相同。像素结构设置于基板及对向基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1c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1d示出图1c的线段1d-1d的剖面示意图。

图1e示出不同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的关系图。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2b示出不同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的关系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3b示出不同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的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面板

102基板

104对向基板

110a、110b、110c、110d像素结构

112扫描线

114第一数据线

115a第一段

115b第二段

116第二数据线

117a第三段

117b第四段

118开关元件

119栅极电极

120源极电极

122漏极电极

124接触孔

126第一透明导电层

128第二透明导电层

130a-130g透明导电线

131a第五段

131b第六段

132第一遮光层

134第二遮光层

136第一部

137a第七段

137b第八段

138第二部

139a第九段

139b第十段

140开口

142第一隔离层

144第二隔离层

146显示介质层

148第三隔离层

1d-1d线段

a像素区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r1、r2、r3、r4、r5、r6、r7、r8、r9曲线

l线宽

w、s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的。

请参照图1a,其中图1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显示面板100的立体示意图。显示面板包含基板102、对向基板104及像素结构(未示出)。基板102具有第一曲率。对向基板104可迭置于基板102上,并具有第二曲率,且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实质上相同。通过基板102的第一曲率及对向基板104的第二曲率,显示面板100可呈现弯曲状,而成为曲面型显示面板。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02例如可包含彩色滤光层的基板,而对向基板104例如可包含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阵列的基板,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基板102例如可包含薄膜晶体管阵列的基板,而对向基板104例如可包含彩色滤光层的基板,或者是,基板102例如可包含彩色滤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上的基板,而对向基板104例如可包含遮光层(可参阅下述),又或者是基板102例如可包含遮光层(可参阅下述),而对向基板104例如可包含彩色滤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上的基板。像素结构设置于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之间,以下将对像素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看到图1b及图1c,图1b及1c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110a的上视示意图,其中图1b及图1c所绘为同一个像素结构110a,而由于为了不使附图过于复杂,故第一遮光层132及第二遮光层134未示出于图1b,合先叙明。此外,图1b及图1c的视角为自对向基板104(请见图1a)朝基板102(请见图1a)观之,但不限于此。像素结构100a可设置于基板102上,并包含扫描线112、第一数据线114、第二数据线116、开关元件118、第一透明导电层126、第二透明导电层128、第一遮光层132及第二遮光层134。

请先看到图1b。扫描线112、第一数据线114、第二数据线116设置于基板102上,且扫描线112与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为交错排列,以定义出像素区域a于其间。开关元件118设置于基板102上,且开关元件118例如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并包含栅极电极119、源极电极120及漏极电极122。栅极电极119可与扫描线112电性连接,而源极电极120可与第二数据线116电性连接。

此外,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的形状可为折线形。具体而言,第一数据线114可具有相连的第一段115a及第二段115b,且第一数据线114的第一段115a及第二段115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为钝角。同于第一数据线114,第二数据线116也可具有相连的第三段117a及第四段117b,且第二数据线116的第三段117a及第四段117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

请看到图1b及图1d,其中图1d示出图1c的线段1d-1d的剖面示意图。像素结构110a可还包含第一隔离层142、第二隔离层144、显示介质层146及第三隔离层148。第一隔离层142设置于基板102上,而第一透明导电层126设置在第一隔离层142上,且位于扫描线112、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上方。第一隔离层142覆盖在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上,并做为绝缘特征,以将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与第一透明导电层126隔开。

第二隔离层144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26上,而第二透明导电层128设置于第二隔离层144上,即第一透明导电层126会位于基板10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之间。此外,第二透明导电层128的设置位置可对应像素区域a,即第二透明导电层128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会位于第一数据线114与第二数据线116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之间。

另一方面,开关元件118的漏极电极122可通过接触孔124而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28电性连接,且开关元件118可用以驱动并控制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于此配置下,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6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28的配置关系中,当此两层透明导电层分别被施加电位时,其可共同耦合出电场。

第二透明导电层128包含多条透明导电线130a-130g,且透明导电线130a-130g的形状可对应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例如,透明导电线130a具有相连的第五段131a及第六段131b,且透明导电线130a的第五段131a及第六段131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进一步来说,由于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的夹角为钝角,故透明导电线130a的第五段131a及第六段131b的延伸方向会呈钝角。于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中,透明导电线130a-130g的其中相邻两者的垂直距离可标记为距离s,而每一个透明导电线130a-130g具有线宽l。

显示介质层146设置于第二隔离层144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上,其中显示介质层146例如可以是液晶层。显示介质层146可具有多个显示介质分子(未示出),并可通过第一透明导电层126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产生的电场控制。第三隔离层148设置于显示介质层146上,其例如可以是钝化层。

请再看到图1c及图1d,第一遮光层132及第二遮光层134设置于显示介质层146上方,并位于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之间。具体而言,第一遮光层132及第二遮光层134可先形成在对向基板104上,并于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互相粘合后,位于在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之间。此外,第一遮光层132及第二遮光层134可为同一层体。

第一遮光层132的设置位置可对应扫描线112及开关元件118,例如,扫描线112及开关元件118于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会落于第一遮光层132于基板102的垂直投影内。第二遮光层134的设置位置可对应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例如,第二遮光层134包含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且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分别位于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的上方,即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于基板102的垂直投影分别会分别落于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于基板102的垂直投影内。此外,图1d中,第三隔离层148及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的配置于对向基板104与第三隔离层148之间仅为例示,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也可位于显示介质层146与第三隔离层148之间,或是,也可省略此第三隔离层148或是以其他层状结构替代第三隔离层148(色阻层或配向层)。

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与第二部138之间的垂直距离可标记为距离w,且距离w、线宽l及距离s之间的关系可为w=n*(l+s),其中n为正整数,即距离w会是线宽l及距离s的和的整数倍。此外,正整数n可依据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中的透明导电线的数量而选定,其中当透明导电线的数量为f条,且f为大于2的正整数时,正整数n与正整数f的关系可表示为:0<n≦(f-2),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中的透明导电线130a-130g的数量为7条,故正整数n的范围可表示为:0<n≦5。

综合上述所提参数,以本实施方式为例,距离s可以是3个单位长,线宽l可以是4个单位长,正整数n可选定为5,故距离w可经由计算而为35个单位长,在此,“单位长”可以是国际单位制(si制)所使用的单位,例如微米(um),亦即,距离s、线宽l以及距离w可分别为3微米、4微米以及35微米。也就是说,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与第二部138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为35个单位长,且具有第二遮光层134会包含开口140于其中。开口140位于第一部136与第二部138之间,且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中的部分几条透明导电线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会落于开口140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内。举例而言,于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中的7条透明导电线130a-130g之中,有5条的透明导电线130b-130f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会落于开口140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内。换言之,第二遮光层134会遮住部分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28,使得第二透明导电层128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与第二遮光层134至基板102的垂直投影会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的形状也可分别对应第一数据线114及第二数据线116,具体而言,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具有相连的第七段137a及第八段137b,且第一部136的第七段137a及第八段137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同于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二部138具有相连的第九段139a及第十段139b,且第二部138的第九段139a及第十段139b分别沿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换言之,当像素结构110a以垂直基板102的方向观的时,第一数据线114、第二数据线116、第二透明导电层128的透明导电线130a-130g、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及第二部138可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请再回到图1a。于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过程中,上述各元件可先形成于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上,并接着将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互相黏合,于粘合后,再弯折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以得到如图1a所绘的弯曲的显示面板100。然而,于进行弯折时,基板102与对向基板104将可能产生错位,并使得第二遮光层134(请见图1c)与其所对应的遮光位置产生偏移,其中所产生的偏移方向可能与扫描线112(请见图1b)的延伸方向平行。当第二遮光层134(请见图1c)与其所对应的遮光位置产生偏移时,将可能进一步导致显示面板100所提供的影像品质受到影响,例如,将可能产生亮度均匀性不佳的问题。

通过上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遮光层之间的配置关系,可降低因错位所导致的影响,从而防止显示面板的影像品质有亮度不均的问题。具体而言,请看到图1e,其中图1e示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遮光层偏移量的关系图。图1e中,横轴为表示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单位为微米,而纵轴为表示像素结构于驱动时的液晶效率,单位为百分比,且液晶效率与像素结构所提供的亮度为正相关。

如图1e所示,曲线r1、曲线r2及曲线r3可分别表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偏移量的关系,而曲线r1、曲线r2及曲线r3所对应的像素结构之间的差异处为其距离w(请见图1c)不同。对此,曲线r1、曲线r2及曲线r3所对应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大致相同,然而其距离w分别为34微米、35微米及36微米。

对于曲线r1、曲线r2及曲线r3而言,曲线r2相对曲线r1及曲线r3表现平缓。进一步而言,对于曲线r2所对应的像素结构而言,当基板与对向基板将产生错位并导致第二遮光层产生偏移时,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可相对稳定,使得像素结构所提供的亮度也随的呈现稳定,以维持像素结构的亮度均匀性。也就是说,第一实施方式中,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可使显示面板在第二遮光层产生偏移的情况下,仍维持其亮度均匀性。

请再看到图2a,其中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110b的上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正整数n选定为4。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中,距离s为3个单位长,线宽l为4个单位长,对应正整数n选定为4,故距离w可经由计算而为28个单位长。也就是说,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与第二部138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8个单位长。

由于距离w仍是距离s及线宽l的和的整数倍,故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110b也可提供维持亮度均匀性的效果。具体而言,请看到图2b,其中图2b示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的关系图。图2b中,横轴为表示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单位为微米,而纵轴为表示像素结构于驱动时的液晶效率,单位为百分比。

如图2b所示,曲线r4、曲线r5及曲线r6可分别表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偏移量的关系,而曲线r4、曲线r5及曲线r6所对应的像素结构之间的差异处为其距离w(请见图2a)不同。对此,曲线r4、曲线r5及曲线r6所对应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大致相同,然而其距离w分别为27微米、28微米及29微米。对于曲线r4、曲线r5及曲线r6而言,曲线r5相对曲线r4及曲线r6表现平缓。同于前述,对于曲线r5所对应的像素结构而言,其所提供的亮度可相对稳定,以维持像素结构的亮度均匀性。

请再看到图3a,其中图3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示出像素结构110c的上视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正整数n选定为3。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中,距离s为3个单位长,线宽l为4个单位长,对应正整数n选定为3,故距离w可经由计算而为21个单位长。也就是说,第二遮光层134的第一部136与第二部138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1个单位长。

由于距离w仍是距离s及线宽l的和的整数倍,故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也可提供维持亮度均匀性的效果。具体而言,请看到图3b,其中图3b示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的关系图。图3b中,横轴为表示第二遮光层的偏移量,单位为微米,而纵轴为表示像素结构于驱动时的液晶效率,单位为百分比。

如图3b所示,曲线r7、曲线r8及曲线r9可分别表示不同的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与遮光层偏移量的关系,而曲线r7、曲线r8及曲线r9所对应的像素结构之间的差异处为其距离w(请见图3a)不同。对此,曲线r7、曲线r8及曲线r9所对应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配置方式大致相同,然而其距离w分别为20微米、21微米及22微米。对于曲线r7、曲线r8及曲线r9而言,曲线r8相对曲线r7及曲线r9表现平缓。同于前述,对于曲线r8所对应的像素结构而言,其所提供的亮度可相对稳定,以维持像素结构的亮度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含基板、对向基板及设置于其间的像素结构,且像素结构包含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遮光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多条透明导电线,且透明导电线的其中相邻两者的垂直距离可为s,而每一个透明导电线的线宽可为l。第二遮光层包含第一部与第二部,且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为w。上述参数l、s及w之间的关系可为w=n*(l+s),其中n为正整数,且正整数n可依据透明导电线的数量而选定,使得w为l及s的和的整数倍。当弯折已经完成组合的基板与对向基板时,即使基板与对向基板产生错位,并使得第二遮光层与其所对应的遮光位置产生偏移,像素结构的液晶效率仍可通过上述的配置,而降低因错位所导致的影响,进一步防止显示面板的影像品质有亮度不均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种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