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3356发布日期:2018-11-24 12:2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结构。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简称为tft-lcd)是多数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它使用薄膜晶体管技术改善影象质量,其常被应用在电视、平面显示器及投影机上。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tft-lcd面板之结构,其包含:一上层玻璃基板1;一下层玻璃基板2,其外侧面与背光源连结;两偏光板3,其分别设于上层玻璃基板1及下层玻璃基板2的外侧面;一彩色滤光片4,其设于上层玻璃基板1的内侧面;两导电薄膜5,其分别连结于彩色滤光片4及下层玻璃基板2的内侧面;以及一液晶6,其设于两导电薄膜5之间。

当电压施加于两导电薄膜5,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6的分子偏转,从而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偏光板3决定画素的明暗状态。此外,上层玻璃基板1因与彩色滤光片4贴合,形成每个画素各包含红蓝绿三颜色,这些发出红蓝绿色彩的画素便构成了面板上的影像画面。

然而,偏光板3设于上层玻璃基板1及下层玻璃基板2的外侧面,会导致由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受到阻碍,而且面板内的各层结构非为百分百透光材质,因此,面板内的层数结构越多,整体的透光率便会降低,导致发热量及功率消耗越高,令色彩明亮度降低。

目前面板设计,以降低功率损耗及提升透光率为设计重点,一般透光率的改善,可经由彩色滤光片4、画像素开口率、液晶材料及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作调控等方式,但是对于tft-lcd面板的组成结构并无任何改变,同样的,设置偏光板改变亮与视角,对于透光率的改善效果有限。因此,如何有效改善面板的透光率及降低功率损耗,有待相关从业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结构,通过两导电片取代传统的之偏光板及导电薄膜,减少面板内的层树结构,能够有效提面板的透光率及降低功率消耗,而且能够使整体结构更加轻薄,以及省去偏光板的制造流程,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及提高面板制造效率。

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结构,其包含:一第一透光基板,所述第一透光基板连结背光源;一第二透光基板,所述第二透光基板连结第一透光基板;一彩色滤光片,所述彩色滤光片设于第一透光基板与第二透光基板间,所述彩色滤光片与所述第二透光基板连结;两导电片,所述两导电片连结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片间,所述两导电片具有导电性,所述两导电片分别电连接信号电源;以及一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连结设于两导电片的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导电片分别具有两导电接点,两导电接点分别电连接信号电源的正负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导电片分别具有等间隔且相对彼此平行设置的复数导电线,每一导电线电连接两导电接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导电片分别具有垂直各导电线的两导电条,两导电条电连结设于各导电线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导电条分别电连结两导电接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导电线间距为小于背光源投射的光线波长三分的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导电线间距为50纳米至100纳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导电线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导电片为金属线栅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基板为玻璃材质,第二透光基板为玻璃材质。

通过上述,本发明能达成的功效,当施加信号电源的正负极于两导电片,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子偏转,从而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两导电片的复数导电线决定画素的明暗状态,因此,以两导电片取代传统的的偏光板及导电薄膜结构,减少面板的层数结构,能够有效提面板的透光率,由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不易累积,使发热量及功率消耗降低,令色彩越明亮。

再者,以两导电片取代传统的的偏光板及导电薄膜结构,能够省去偏光板及导电薄膜的制程,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高面板制造效率。

此外,将传统的偏光板及导电薄膜的功效结合于两导电片,能令面板的整体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更加轻薄,使面板透光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tft-lcd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片放大示意图,表示导电偏极设于面板内部;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传统的:

上层玻璃基板1

下层玻璃基板2

偏光板3

彩色滤光片4

导电薄膜5

液晶6

本发明:

第一透光基板10

外侧面11

内侧面12

第二透光基板20

外侧面21

内侧面22

彩色滤光片30

导电片40

导电片40’

第一侧面41

第一侧面41’

第二侧面42

第二侧面42’

导电接点43

导电线44

导电条45

液晶层50

背光源200

光线201

信号电源300

影像画面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于上述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为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

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一个”及“该”亦包含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其他情况。再者应了解,当用于此说明书时,术语“包括”及/或“包含”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板、片及/或层,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或多个其他特征、板、片及/或层。

当提到组件与另一组件“连接”或“连接”时,其可直接设于、连结或连接于另一组件或是存在有中间组件。另外,应了解虽然数与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以说明各组件、组件或区域,但是该等术语不应限制该等各组件、组件或区域。该等术语为仅用以将一组件、组件或区域与另一组件、组件或区域作区分。因此,下面论述的一第一透光基板可称为第二透光基板,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都事先讲明白。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结构,其包含:

一第一透光基板10,其具有相反设置的一外侧面11及一内侧面12。外侧面11连结背光源200。背光源200所投射的光线201,由第一透光基板10的外侧面11朝内侧面12投射。其中,第一透光基板10为玻璃材质,以利于背光源200投射的光线201穿过第一透光基板10。再者,第一透光基板10为矩形平面状或曲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基板10为矩形平面状。

一第二透光基板20,其具有相反设置的一外侧面21及一内侧面22。第二透光基板20的外侧面21朝向使用者,内侧面22朝向连结于第一透光基板10的内侧面12。其中,第二透光基板20为玻璃材质,以利于背光源200投射的光线201穿过第一透光基板10,由第二透光基板20穿出。再者,第二透光基板20为矩形平面状或曲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基板20为矩形平面状。

一彩色滤光片30,其设于第一透光基板10与第二透光基板20间。其中,彩色滤光片30贴合连结于第二透光基板20的内侧面22。彩色滤光片30具有复数画素,每一画素包含红蓝绿三颜色,每一画素构成显现于第二透光基板20上的影像画面400。再者,彩色滤光片30为矩形平面状或曲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彩色滤光片30为矩形平面状。

两导电片40、40’,其连结设于第一透光基板10与彩色滤光片30间。两导电片40、40’为矩形平面状或曲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导电片40为矩形平面状。两导电片40、40’分别具有一第一侧面41、41’及相反设置的一第二侧面42、42’。其中一导电片40的第一侧面41贴合连结于第一透光基板10的内侧面12。另一导电片40’的第二侧面42’贴合连结于彩色滤光片30,其中一导电片40的第二侧面42与另一导电片40’的第一侧面41’朝向彼此。其中,两导电片40间连结设有一液晶层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一导电片40的第二侧面42与另一导电片40’的第一侧面41’设有液晶层50,如图2所示。

再者,两导电片40、40’具有导电性,两导电片40、40’分别电连接信号电源300,其中,信号电源300为交流电。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两导电片40、40’分别具有两导电接点43、等间隔且相对彼此平行设置的复数导电线44及垂直各导电线44的两导电条45。两导电条45电连结设于各导电线44的两端并电连接两导电接点43。两导电接点43分别电连接信号电源300的正负极。信号电源300的正负极由两导电接点43传送至两导电条45。而正负极由两导电条45传送给各导电线44的两端,使两导电片40、40’产生电场改变。

每一导电线44的两端电连接两导电条45,两导电条45电连接两导电接点43。每一导电线4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每一导电线44间距小于背光源200投射的光线201波长的三分之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导电线44间距为50纳米至100纳米。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个面板内部的两导电片40、40’数量为复数个。每一导电片40、40’由信号电源300导电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导电片40、40’为金属线栅结构。当背光源200投射光线201时,光波遇到各导电线44,各导电线44将光波的水平极化光(p-polarized或tm)排除,光波的垂直极化光(s-polarized或te)不受影响,则通过各导电线44间,达到偏光效果。

因此,当信号电源300施加电力在两导电片40、40’的两导电接点43时,便产生电场改变。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层50的液晶分子偏转,因此改变背光源200投射光线201的偏极性。再利用两导电片40的各导电线44,将背光源200投射光线201的水平极化光排除。由光波的垂直极化光通过各导电线44间,达到偏光效果,便能够决定画素的明暗状态。光波的垂直极化光再通过彩色滤光片30,由彩色滤光片30的各画素构成呈现于第二透光基板20上的影像画面400,如图5所示。

将信号电源300的正负极电连接于两导电接点43。通过两导电片40的导电性,便能够于信号电源300施加电力于两导电片40时,达到产生电场改变的效果,以取代传统的导电薄膜与信号电源300连接的功效。

再者,通过两导电片40、40’的各导电线44,取代传统的偏光板的偏光功效。以及两导电接点43与两导电条45取代传统的导电薄膜的导电功效。将面板的层数结构减少,以有效提升面板的透光率5%至10%。因此,光线201能更有效的穿透第二透光基板20,使发热量及功率消耗降低,使影像画面400的色彩更加明亮。

此外,本发明的两导电片40、40’将传统的偏光板及导电薄膜的功效结合,省去传统的两层的偏光板与导电薄膜厚度,能使面板的整体结构更加轻薄,以及能够减少面板生产制造流程步骤。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及制造程序,以提升制程效率。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发明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发明意欲保护的范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