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1116发布日期:2018-06-01 22: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反射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反射式显示设备主要是利用反射式显示面板,例如电泳显示(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面板,将外部光线反射出去而进行画面的显示。因此,反射式显示设备可以直接利用所处空间中的照明装置作为显示光源。甚至,为了提升显示亮度,可以将反射式显示设备安装于照明装置前方。不过,照明装置的设置局限于许多其他的条件,例如照明装置须依据空间亮度的需求、装璜设计的需求等来安装,无法为反射式显示设备提供理想的显示光源。因此,直接利用照明装置作为显示光源经常发生照光区域不均或是照光亮度不足等问题,进而造成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设备,可以达到均匀的显示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反射式显示设备包括反射式显示面板、透明盖板以及光源。透明盖板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一侧。反射式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光源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之间,且光源发出的光线朝空气间隙行进后才照射到透明盖板或反射式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发光组件各自具有光轴,且光轴平行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盖板相对于反射式显示面板倾斜一夹角,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45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发光组件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小于6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发光组件各自的光轴与透明盖板交会形成交点,且交点在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中心在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垂直于上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反射式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的最短距离d1符合0≦d1<W,其中W为至少一发光组件在垂直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的一端与透明盖板抵靠,且光源位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相对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平行于透明盖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至少一发光组件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小于45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与透明盖板的距离d2符合W<d2<2W,其中W为发光组件在垂直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方向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别位于透明盖板的相对两端,其中第一光源的出光方向相反于第二光源的出光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第三光源,其中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分别位于透明盖板的相对两端。第一光源的出光方向相反于第二光源的出光方向。第三光源位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以排列成C字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及第四光源。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及第四光源排列成环形并围绕于透明盖板的边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盖板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功能性镀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盖板包括盖板本体以及功能性镀膜,功能性镀膜配置于盖板本体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可通过透明盖板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均匀反射至反射式显示面板,以达到均匀的显示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反射式显示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单一发光组件的半强度发光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单一发光组件的半强度发光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200、200A、200B、200C:反射式显示设备

110:反射式显示面板

112:显示面

120、220:透明盖板

120S、220S:表面

122:功能性镀膜

124:盖板本体

130、230:光源

140、240:发光组件

232:第一光源

234:第二光源

236:第三光源

238:第四光源

A:光轴

C:中心线

D:方向

d1、d2:距离

G1、G2:空气间隙

L、L1、L2:光线

P:交点

W:高度

θ:夹角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反射式显示设备的侧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设备100包括反射式显示面板110、透明盖板120以及光源130。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例如为彩色式的电泳显示面板(electro-phoretic display panel,EPD panel)。透明盖板120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实际上,透明盖板120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中显示面112的一侧,也就是透明盖板120位于显示面112上方。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G1,且光源130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而位于空气间隙G1中。举例而言,透明盖板120可以通过抵靠光源130或是其他的支撑结构(未显示)而使得透明盖板120不会整面的贴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以形成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的空气间隙G1。

透明盖板120可以为多边形盖板,且透明盖板120相对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倾斜一夹角θ,夹角θ大于0度且小于45度。透明盖板120的材质可以是透明塑料材料,例如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透明塑料材料。或是,可以选用玻璃材料制作透明盖板120,例如为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低铁玻璃、石英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透明盖板120可包括功能性镀膜122以及盖板本体124,且功能性镀膜122配置于盖板本体124上。功能性镀膜122可依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例如抗反射、抗眩、抗指纹、抗污等功能。功能性镀膜122亦可为复合型镀膜,其具有上述功能中至少两者以上的功能。功能性镀膜122可以被配置于透明盖板120的邻近于使用者或观看者的一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性镀膜122可以配置于透明盖板120的邻近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功能性镀膜122可以是直接形成于透明盖板120上。

光源130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光源130包括多个发光组件140,且这些发光组件140排成一列,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130例如为条状光源。光源130的配置位置可以对应于透明盖板120的其中一边缘。在部分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40可以各自为适于发出光线且可以排成一列以构成条状光源的发光组件。举例而言,各个发光组件14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

图3是图1中单一发光组件的半强度发光角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发光组件140各自具有光轴A,并且发光组件140的设置位置可以使得光轴A平行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一般来说,当发光组件140为发光二极管时,光轴A可以是通过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中心且垂直于出光面的虚拟轴线。或是,光轴A可以是通过测量发光组件140的发光效果后,通过测量结果定义出来的虚拟轴线。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40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小于60度。举例而言,发光组件140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可以为55度。

由图2可知,光源130夹设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并适于朝空气间隙G1发出光线L。因此,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在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之间的空气间隙G1中行进后才照射到透明盖板120或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具体来说,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并非平行光束而是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因此,部分的光线L1会照射到透明盖板120邻近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表面120S,而部分的光线L2会照射到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光线L1会被透明盖板120的表面120S反射,进而照射到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因此,光线L1与光线L2都可以照射到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而作为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光线。如此一来,可通过透明盖板120的反射而增加光线L于显示面112的照射量以提升显示画面的亮度,使得反射式显示设备100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当然,由于透明盖板120为透明的,光线L有一部分可直接由透明盖板120发出,且被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反射出去的光线也可以穿透透明盖板120以让使用者或是观看者看到显示画面。

由于透明盖板120相对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倾斜一夹角θ,相较于光线L2,光线L1经过透明盖板120的反射后可以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中较远离光源130的区域,藉此增加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中较远离光源130的区域所呈现的显示亮度。因此,反射式显示设备100的显示效果在光源130与透明盖板120的配置下可以更加均匀。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方向D上,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120的最短距离d1符合0≦d1<W,其中W为发光组件140在方向D上所量得的高度。如此一来,透明盖板120可相对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倾斜一夹角θ。在最短距离d1为0的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一端可与透明盖板120彼此抵靠,且光源130位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相对另一端。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反射式显示面板110邻近于光源130的一端可与透明盖板120相隔3.5厘米,而反射式显示面板110远离光源130的另一端可与透明盖板120相隔3厘米(即最短距离d1为3厘米),但这仅是举例说明之用,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另外,显示面112的中心线C定义为可将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积划分成均等两部分的虚拟线时,透明盖板120的倾斜程度可以设计成使得各发光组件140的光轴A与透明盖板120交会于交点P,且交点P在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的中心线C上。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助于增加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中较远离光源130的区域所呈现的显示亮度,使整体反射式显示设备100的显示效果更为均匀。此外,透明盖板120相对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倾斜程度可依据需求或光源种类而调整,以使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获得更多来自透明盖板120所反射的光线L1,或是使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更均匀的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上,进而得到更佳的显示效果。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单一发光组件的半强度发光角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类似于图1的反射式显示设备100,反射式显示设备200包括反射式显示面板110、透明盖板220与光源230。反射式显示设备200与图1的反射式显示设备100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反射式显示设备200的透明盖板220平行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并且光源230可采用不同规格的发光组件240来实现。具体来说,透明盖板220平行的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与透明盖板220之间具有空气间隙G2。光源230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之间,且光源230适于朝向空气间隙G2发出光线L。

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的距离d2符合W<d2<2W,其中W为发光组件140在方向D上所量得的高度。举例而言,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的距离d2可以为3厘米,但也可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调整。此外,本实施例的光源230包括至少一个如图5所示的发光组件240,且发光组件240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小于45度。举例而言,发光组件240各自的半强度发光角可以为40度。如此一来,部分的光线L1可以照射在透明盖板220的邻近于显示面112的表面220S,而部分的光线L2可以照射在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并且,光线L1由于斜向的照射在透明盖板220的表面220S,可被表面220S反射进而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因此,光线L1与光线L2都可以照射于反射面112以作为显示用的光线。换句话说,本实施例可通过透明盖板220对光线L1的反射而增加光线L于显示面112的照射量,进而使得反射式显示设备200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此外,透明盖板220对光线L1的反射可使光线L1照射到反射式显示面板110较远离光源230的区域,因此有助于使反射式显示设备200的显示亮度更加均匀。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类似于图4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其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彼此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包括第一光源232及第二光源234。第一光源232及第二光源234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之间,且分别位于透明盖板220的相对两端,其中第一光源232的出光方向相反于第二光源234的出光方向。换句话说,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中有两个分别配置于相对两端的光源,且两个光源往彼此的方向发出光线。第一光源232及第二光源234各自包括多个发光组件240,且发光组件240具有如图5所示的半强度发光角其小于45度。因此,第一光源232及第二光源234所发出的光线有一部份可以斜向照射于透明盖板220而被透明盖板220反射以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作为显示画面所需要的光线。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B类似于图6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其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彼此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反射式显示设备200B包括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及第三光源236。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与第三光源236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之间,且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与第三光源236分别对应于透明盖板220的三个侧边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光源232与第二光源234分别位于透明盖板220的相对两端,且第一光源232的出光方向相反于第二光源234的出光方向。第三光源236位于第一光源232与第二光源234之间。换句话说,反射式显示设备200B中有三个配置于透明盖板220边缘处的光源,此三个光源排列成C字型,并且皆往反射式显示设备200B的中央处照射发出光线。本实施例可依据使用情况选择其C字型排列的缺口方向,不须以图7所表示的配置方式为限。

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与第三光源236各自包括多个发光组件240,且发光组件240具有如图5所示的半强度发光角其例如小于45度。因此,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与第三光源236所发出的光线有一部份可以斜向照射于透明盖板220而被透明盖板220反射以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作为显示画面所需要的光线。如此一来,反射式显示设备200B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反射式显示设备的正面示意图。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C类似于图6的反射式显示设备200A,其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彼此平行设置,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例如在于反射式显示设备200C包括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第三光源236及第四光源238。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第三光源236及第四光源238配置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与透明盖板220之间,且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第三光源236及第四光源238排列成环形并围绕于透明盖板220的边缘。换句话说,反射式显示设备200C中有四个配置于透明盖板220边缘处的光源,且此四个光源两两相对排列并围绕在反射式显示面板110的边缘。

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第三光源236及第四光源238各自包括多个发光组件240,且发光组件240具有如图5所示的半强度发光角其例如小于45度。因此,第一光源232、第二光源234、第三光源236及第四光源238所发出的光线有一部份可以斜向照射于透明盖板220而被透明盖板220反射以照射于反射式显示面板110,作为显示画面所需要的光线。如此一来,反射式显示设备200C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式显示设备可通过透明盖板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反射至反射式显示面板,以增加显示亮度,并达到均匀的显示效果。此外,选用发光角度较集中的发光组件亦有助于达到均匀的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