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30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4月04日、申请号为201410135773.0、发明名称为“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装置上的小型化光学成像镜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进展,触控模块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电子装置中,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可携电子产品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或五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pc)等高规格可携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已知的光学系统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系统。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一般传统六片式光学系统,但其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形的配置,无法在扩大撷取影像范围的同时,有效的缩短光学系统总长度,使得宽广的影像范围与小型化的特色难以兼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其通过第一透镜所具备的负屈折力,可扩大其撷取影像的范围,且其是具有同时扩大影像范围及控制总长度的优势,以有效维持其小型化,且其第五透镜面形的配置,可修正离轴像差、提升影像周边照度,避免暗角产生。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成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1,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f/f5<0.55;以及0.1<yc51/yc52<1.2。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成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的绝对值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的绝对值大,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1,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f/f5<0.55;以及0.1<yc51/yc52<1.2。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依据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成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f/f5<0.55;以及tl/imgh<2.0。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当f/f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修正像差以提升成像品质。当yc51/yc52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当tl/imgh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组的总长度以达到小型化的效益。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图1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五透镜参数的示意图;图14绘示依照图1光学成像镜组中第六透镜参数的示意图;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的示意图;图1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可携装置:10、20、30取像装置:11、21、31光圈:100、200、300、400、500、600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第六透镜:160、260、360、460、560、660物侧表面:161、261、361、461、561、661像侧表面:162、262、362、462、562、662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成像面:180、280、380、480、580、680电子感光元件:190、290、390、490、590、690f: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fno:光学成像镜组的光圈值hfov:光学成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v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4: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的焦距f4:第四透镜的焦距f5:第五透镜的焦距f6:第六透镜的焦距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s:光圈至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sd:光圈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r9: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yc51: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52: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c62: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imgh: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像高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可具有一空气间隔;也就是说,光学成像镜组中可具有六片非接合透镜。由于接合透镜的制程较非接合透镜复杂,特别在两透镜的接合面需拥有高准度的曲面,以便达到两透镜接合时的高密合度,且在接合的过程中,也可能因偏位而造成密合度不佳,影响整体光学成像品质。因此,本发明光学成像镜组的六片透镜中,任两透镜间皆具有空气间隔,可有效改善接合透镜所产生的问题。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借此,可使光学成像镜组撷取的影像范围更为宽广,并有效减少像散产生以维持优良成像品质。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有助于缩短光学成像镜组的总长度。另外,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可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强。借此,以适当面形配置修正像差达到优良成像品质。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可有效减少系统敏感度以增进制造合格率。另外,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可较第三透镜的屈折力弱。借此,有助于平衡正屈折力的配置以避免球差过度。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凹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借此,有助于加强像散的修正以维持优良成像品质。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借此,可修正光学成像镜组的离轴像差,提升影像周边照度,避免暗角的产生。另外,第五透镜至少一表面可具有反曲点,其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借此,有利于缩短后焦距以维持光学成像镜组的小型化,并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像差以达到优良成像品质。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f1+f2)/(f1-f2)<1.0。借此,可在扩大撷取的影像范围同时控制光学成像镜组总长度,避免其体积过大。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f5<0.55。借此,可进一步有效减少系统敏感度以提升制造合格率。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5<f/f5<0.30。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0.9<tl/f6<0.9。借此,有助于缩短光学成像镜组的总长度,维持其小型化。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0.20<v4/v3<0.60。借此,可有效修正光学成像镜组的色差,提升成像品质。光学成像镜组还可包含一光圈,其中光圈至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s,光圈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其满足下列条件:0<|ts/sd|<0.25。借此,有助于光学成像镜组在远心(telecentric)特性与广视角效果间取得平衡。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1.8。借此,可有效平衡屈折力的配置以加强修正光学成像镜组的像差。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1<log(r9/f)<10。借此,有助加强像散修正效果以维持良好成像品质。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一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1,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一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0.1<yc51/yc52<1.2。借此,有助于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接收效率。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2.0。借此,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组的总长度以达到小型化的效益。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62,其满足下列条件:0.2<yc62/f<0.8。借此,有助于加强修正离轴视场像差以使离轴处的成像品质优良。另外,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的屈折力、第五透镜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的屈折力、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的屈折力弱。借此,有效控制屈折力的平衡配置,可扩大影像范围与避免镜头体积过大。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屈折力(power)为单一镜片焦距的倒数值,其中较强屈折力表示绝对值下的屈折力有较大的值,而较弱屈折力表示绝对值下的屈折力有较小的值。曲率(curvature)即为曲率半径(radiuscurvature)的倒数值,其中较强曲率则表示绝对值下的曲率有较大的值,而较弱曲率则表示绝对值下的曲率有较小的值。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光学成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光学成像镜组中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成像镜组的总长度。再者,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镜而言,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中,临界点为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与一垂直于光轴的切面相切的切点。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组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光学成像镜组的出射瞳(exit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光学成像镜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数字平板与穿戴式装置等可携电子影像系统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通过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所具备的负屈折力,可扩大其撷取影像的范围,且其是具有同时扩大影像范围及控制总长度的优势,以有效维持其小型化。再者,其第五透镜面形的配置,可修正离轴像差、提升影像周边照度,避免暗角产生。较佳地,取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镜筒(barrelmember)、支持装置(holdermember)或其组合。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借此,在发挥小型化的优势的同时,具有扩大影像范围、修正离轴像差、提升影像周边照度以避免暗角产生的效果。较佳地,可携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controlunit)、显示单元(display)、储存单元(storage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组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以及成像面180,而电子感光元件1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1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110–160),且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以及第六透镜1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2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150的物侧表面151及像侧表面1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160及成像面1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一透镜110的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160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120的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140的屈折力弱。第二透镜物侧表面1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强。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其中: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切面的相对距离;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r:曲率半径;k:锥面系数;以及ai:第i阶非球面系数。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光学成像镜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光学成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3.48mm;fno=2.25;以及hfov=38.3度。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v4/v3=0.46。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1-f2)=0.77。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3/f4|=1.20。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f5=-0.06。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其满足下列条件:tl/f6=0.15。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光圈100至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s,光圈100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所述距离若方向朝物侧为负,若距离方向朝像侧为正,其满足下列条件:|ts/sd|=0.09。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物侧表面151的曲率半径为r9,其满足下列条件:log(r9/f)=0.12。配合参照图13,是绘示依照图1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五透镜150参数的示意图。由图13可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151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1,第五透镜像侧表面15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yc51/yc52=0.77。配合参照图14,是绘示依照图1光学成像镜组中第六透镜160参数的示意图。由图14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像侧表面16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62,其满足下列条件:yc62/f=0.45。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组中,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8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即电子感光元件19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1.75。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3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2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以及成像面280,而电子感光元件2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2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210–260),且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以及第六透镜2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2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251及像侧表面2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2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2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260及成像面2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二透镜220的屈折力较第三透镜230的屈折力弱。第一透镜210的屈折力、第五透镜250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260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220的屈折力、第三透镜230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240的屈折力弱。第二透镜物侧表面2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222的曲率强。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5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光圈30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以及成像面380,而电子感光元件3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3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310–360),且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以及第六透镜3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3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玻璃材质,其物侧表面3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3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351及像侧表面3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3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3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360及成像面3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二透镜物侧表面3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322的曲率强。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第四实施例>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4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以及成像面480,而电子感光元件4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4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410–460),且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以及第六透镜4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4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451及像侧表面4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46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4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460及成像面4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二透镜420的屈折力较第三透镜430的屈折力弱。第一透镜410的屈折力、第五透镜450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460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420的屈折力、第三透镜430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440的屈折力弱。第二透镜物侧表面4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422的曲率强。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第五实施例>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9可知,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5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以及成像面580,而电子感光元件5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5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510–560),且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以及第六透镜5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5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3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5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5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551及像侧表面5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5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5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560及成像面5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二透镜520的屈折力较第三透镜530的屈折力弱。第一透镜510的屈折力、第五透镜550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560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520的屈折力、第三透镜530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540的屈折力弱。第二透镜物侧表面5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522的曲率强。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第六实施例>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成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90。光学成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以及成像面680,而电子感光元件690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680,其中光学成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610–660),且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以及第六透镜660中,任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第一透镜61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3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42近光轴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6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5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651及像侧表面652皆具有反曲点。第六透镜66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61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62近光轴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另外,第六透镜像侧表面662具有反曲点。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六透镜660及成像面680间且不影响光学成像镜组的焦距。另外,第二透镜620的屈折力较第三透镜630的屈折力弱。第一透镜610的屈折力、第五透镜650的屈折力以及第六透镜660的屈折力皆较第二透镜620的屈折力、第三透镜630的屈折力以及第四透镜640的屈折力弱。第二透镜物侧表面621的曲率较第二透镜像侧表面622的曲率强。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第七实施例>请参照图15,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10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的可携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可携装置10包含取像装置11,取像装置1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第八实施例>请参照图16,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20的示意图。第八实施例的可携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可携装置20包含取像装置21,取像装置2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第九实施例>请参照图17,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可携装置30的示意图。第九实施例的可携装置30是一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display,hmd),可携装置30包含取像装置31,取像装置31包含依据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