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293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角膜塑形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



背景技术:

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是一种类似隐形眼镜的角膜接触镜,主要通过夜间配戴在角膜上逐渐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纠正视力的目的。

目前的角膜塑形镜都是用于矫正近视,其矫正原理如图1-3所示,图示中100为角膜塑形镜,200为眼球角膜。镜片中央的光学区为基弧区,基弧区表面曲率比角膜平坦得多,在晚间睡觉前,用户将角膜塑形镜佩戴在角膜上,眼睑对镜片产生压迫力,进而对眼球角膜中央的视光区产生压迫力。佩戴一段时间后,由于角膜视光区长时间受到压迫,角膜组织产生形变,使得角膜视光区变得平坦,逐渐和镜片基弧区形状一致,即压迫使得将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变小,达到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但是这种角膜塑形镜只能用于矫正近视,无法矫正远视和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旨在解决现有角膜塑形镜无法矫正远视和老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包内表面从中央到外周依次为基弧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且所述反转弧区与所述基弧区、定位弧区连续光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6.62-8.0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角膜塑形镜的结构,特别是使得镜片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并设置配套的反转弧区,通过睡眠时上眼睑的压力,逐渐定量减小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最终使得角膜视光区的形状与设计的镜片基弧区一致,达到矫正远视和老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角膜塑形镜使用前示意图;

图2是现有角膜塑形镜矫正过程中示意图;

图3是现有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例角膜塑形镜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矫正远视和老视的角膜塑形镜内表面从中央到外周依次为基弧区1、反转弧区2、定位弧区3和周边弧区4,所述基弧区1的曲率半径小于角膜5视光区的曲率半径。

现有的角膜塑形镜的基弧区比较平坦,大于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压迫使得将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变小,达到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设计角膜塑形镜的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即基弧区陡于角膜视光区,对不同读数的远视或者老花患者,可以设置相应曲率半径的基弧区,并且设置配套的反转弧区,使得反转弧区与所述基弧区、定位弧区连续光滑过渡。一般情况下,反转弧区比基弧区陡峭,即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本实施例中,反转弧区和定位弧区用于帮助镜片中心定位,同时积聚泪液,湿润角膜表面,增加镜片中心部分与角膜中央相互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一种典型取值,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6.62-8.00毫米,优选为7.00-7.50毫米。

参考图2所示,图示中S1为矫正前的角膜,S2为矫正后的角膜。镜片佩戴后,眼睑对镜片产生压迫力,由于基弧区陡于角膜视光区,因此镜片基弧区与角膜视光区之间有一段空隙,而角膜其他部分收到眼睑压迫力,佩戴一段时间后,角膜组织产生定量变形,反转弧区位置形成向外拉力,角膜视光区变陡,逐渐定量减小角膜视光区的曲率半径,逐渐和镜片基弧区形状一致,实现矫正远视和老视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