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0151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耦合插芯,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



背景技术:

现有多通道光纤插芯(Mechanical Transfer,简称MT型插芯),均是采用PPS材质注塑成型,在实际应用中,其插芯前面的处理采用研磨方式,需要经过包含:粗磨,细磨,精磨,凸纤研磨,抛光研磨等工序在内的处理方式。耗费大量的工时成本和研磨耗材成本。此外,该种插芯的导针孔也是采用的通孔无倒角的方式,该种结构会导致后续金属导针多次往复插拔入导针孔时,造成导针孔的表层材质损伤。

综上所述,现有的MT型插芯是基于常规对接式使用的一种多通道光纤连接器插芯,其装配工艺对于光耦合领域的使用凸显出工艺复杂,成本高等不足之处。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其能实现高精度连接光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其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凸伸出的主体部,所述基部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基部的胶塞插入端口,所述主体部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一排光纤定位孔和位于一排光纤定位孔横向相反两侧的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所述主体部包括中间部和位于中间部两侧的两个侧端部,所述一排光纤定位孔设置于中间部,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分别设置于两个侧端部,其中所述中间部相对两个侧端部向后凹陷,从而预留出激光切割加工的工作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小于两侧端部的厚度,所述中间部和两侧端部形成有位于中间部上下方向的凹陷空间和位于中间部前方的凹陷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导引针定位孔设有在靠近侧端部的前表面处设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上侧设有贯穿主体部顶壁的胶水注入窗口,所述胶水注入窗口与胶塞插入端口相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向后贯穿基部,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位于胶塞插入端口的横向相反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主体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基部和主体部形成一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侧端部设有连接至中间部的倾斜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胶水注入窗口设有倒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胶水注入窗口与凹陷空间之间设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设有连接至中间部的倾斜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胶塞插入端口呈矩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光纤孔前端面与导针孔前端面之间采用让位设计(内凹型),预留出了激光切割加工的工作距离;(2)增加在导针孔前端面与光纤孔前端面之间的过渡结构,使得光纤孔区域的厚度比导针孔区域要薄,利于激光切割加工的让位;(3)在导针孔前端面增加倒角结构设计,有利于金属导针的装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光耦合插芯的立体图。

图2为如图1所示多通道光耦合插芯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通道光耦合插芯100,其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凸伸出的主体部12,所述基部11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基部11的胶塞插入端口13。

所述主体部12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一排光纤定位孔14和位于一排光纤定位孔14横向相反两侧的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所述主体部12包括中间部16和位于中间部16两侧的两个侧端部17,所述一排光纤定位孔14设置于中间部16。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分别设置于两个侧端部17,所述中间部16相对两个侧端部17向后凹陷,从而预留出激光切割加工的工作距离。

所述中间部16的厚度小于两侧端部17的厚度,所述中间部16和两侧端部17形成有位于中间部16上下方向的凹陷空间18和位于中间部16前方的凹陷空间19。所述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设有在靠近侧端部17的前表面处设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倒角21。所述主体部12的上侧设有贯穿主体部12顶壁的胶水注入窗口22,所述胶水注入窗口22与胶塞插入端口13相贯通。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向后贯穿基部11,所述两个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位于胶塞插入端口13的横向相反两侧。

所述基部11的横截面积大于主体部12的横截面积,所述基部11和主体部12形成一台阶。所述侧端部17设有连接至中间部16的倾斜斜面23。所述胶水注入窗口22设有倒角结构24。所述胶水注入窗口22与凹陷空间18之间设有一间隔壁25,所述间隔壁25设有连接至中间部16的倾斜斜面26。所述胶塞插入端口13呈矩形状,所述胶塞插入端口13设有倒角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光纤定位孔14前端面与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前端面之间采用让位设计(内凹型),预留出了激光切割加工的工作距离;(2)增加在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前端面与光纤定位孔14前端面之间的过渡结构,使得光纤孔区域的厚度比导针孔区域要薄,利于激光切割加工的让位;(3)金属导引针定位孔15前端面增加倒角21结构设计,有利于金属导针的装配作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