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化单纤双向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918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化单纤双向收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常规用于SFP/SFP+模块的LC BOSA(带绝缘光纤耦合组件)的发射端耦合焊接工艺为四件式焊接,通过调节调节环高度实现激光器耦合到焦点位置。此工艺耦合时需要多次更换调节环高度来匹配激光器焦距和输出光功率,此工艺生产效率低且不易准确找到激光器焦点位置,此外零部件数量多,装配复杂,可靠性保证起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小型化单纤双向收发光器件,将调节环、光隔离器支架、0度滤波片支架和金属壳体设计为一体,整体器件结构简化为光纤耦合组件、金属壳体部件、TO-CAN部件三件式,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耦合,然后自动激光焊接,实现光纤耦合组件、壳体部件、TO-CAN部件同步耦合封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化单纤双向收发光器件,包括激光器TO-CAN、金属壳体、绝缘光纤耦合组件和探测器TO-CAN;所述激光器TO-CAN上通过电阻焊焊接有金属管壳成为第一组合体;所述金属壳体内部通过烤胶固定有光隔离器、第一滤波片和第二滤波片,成为一体式壳体部件;所述第一组合体、壳体部件和绝缘光纤耦合组件耦合后通过激光焊接成为第二组合体;所述第二组合体与探测器TO-CAN耦合后通过粘胶高温固化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插芯套绝缘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实现:

(1)器件长度和耦合功率可以无级调节,提升生产效率;

(2)将调节环、光隔离器支架、0度滤波片支架和金属壳体设计为一体结构,简化器件结构,增加器件可靠性;

(3)光纤耦合组件、金属壳体部件、TO-CAN部件同步耦合封装,提升耦合效率;

(4)器件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员操作差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小型化单纤双向收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激光器TO-CAN 1、金属管壳2、光隔离器3、金属壳体4、第一滤波片5、第二滤波片6、绝缘光纤耦合组件7、探测器TO-CAN 8等,其中:

金属壳体4与滤波片支架为一体并自带调节环,滤波片支架上的第一滤波片5为发射端滤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3°~47°,第二滤波片6为接收端滤波片,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光隔离器3、第一滤波片5和第二滤波片6通过烤胶固定在金属壳体4内部。

激光器TO-CAN 1与金属管壳2通过电阻焊组合成为第一组合体,将第一组合体、壳体部件(内部通过烤胶固定有光隔离器3、第一滤波片5和第二滤波片6的金属壳体4)、光纤耦合组件7进行同步耦合,满足功率要求后通过激光焊接成为第二组合体,其中第一组合体与壳体为穿焊,壳体与光纤耦合组件7为对接焊;将第二组合体与探测器TO-CAN 8通过耦合粘胶高温固化形成单纤双向收发器件成品。

光纤耦合组件7上设置绝缘体,能够绝缘。

第二组合体是用新耦合工装实现三件式(光纤耦合组件+金属壳体部件+第一组合体(激光器TO-CAN与金属管壳通过电阻焊组合成一体)装夹和耦合焊接:在现有耦合工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支撑板,焊接封装的过程中,耦合台下夹具固定第一组合体,支撑板固定金属壳体部件,耦合台上夹具固定光纤耦合组件。第一组合体与壳体为间隙配合,装夹好后,壳体与第一组合体可以同时同步相对于光纤耦合组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支撑板上的弹簧保证金属壳体在光纤耦合组件做Z方向移动时始终保持贴平无缝,实现三部件在Z轴方向位置的无级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