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656发布日期:2018-09-14 22:3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为了配合目前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的趋势,镜头模组的体积也必须朝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镜头模组中,压环上的通光孔呈圆形,会透射大量的杂散光,而对该镜头模组的成像性能造成影响。

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杂散光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光孔的镜筒、镜片组和设置有第二通光孔的压环,所述镜片组设置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通光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壁上,所述镜片组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至少一个镜片,所述压环与最靠近像侧设置的所述镜片以及所述第二筒壁抵接,以将该镜片固定在所述镜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包括靠近光轴的压环内壁,所述压环内壁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壁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壁,所述两个第一壁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壁连接,所述两个第一壁的另一端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壁连接,以围成所述第二通光孔;所述第一壁包括位于其上中央位置的弧形侧壁以及自所述弧形侧壁的两端向所述第二壁延伸的两个第一直边侧壁,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二直边侧壁,且所述第二直边侧壁与所述第一直边侧壁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二筒壁还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光轴的外侧壁;所述压环还包括靠近所述镜片的压环顶壁、远离所述镜片的压环底壁以及与所述压环顶壁和所述压环底壁连接且远离光轴的压环外壁,所述压环内壁与所述压环顶壁和所述压环底壁连接;所述压环顶壁与所述镜片抵接,所述压环外壁与所述内侧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光孔沿所述压环径向的尺寸自所述压环顶壁处至所述压环底壁处递减。

优选的,所述压环的压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筒壁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中,以使得所述压环处于所述第二筒壁的预设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自所述压环外壁向所述压环内壁凹陷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贯穿所述压环顶壁和所述压环底壁,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自所述内侧壁朝向压环外壁凸出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收容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向所述外侧壁凹陷的多个台阶孔,以承接所述镜片组。

优选的,所述镜片组与所述第一通光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光孔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其中的压环上设置有第二通光孔,围成第二通光孔的压环内壁包括两个相对的直边侧壁和两个中央位置处为弧形的侧壁,使得第二通光孔呈非圆形,可以消除杂散光,避免杂散光对镜片所生成的图像的影响,提高成像效果,从而提高该镜头模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中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压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光孔111a的镜筒110、镜片组120和设置有第二通光孔131的压环130。

所述镜筒110包括第一筒壁111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12,所述第一通光孔111a设置在所述第一筒壁111上。

所述镜片组120设置在所述镜筒110内。所述镜片组120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至少一个镜片,具体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像侧以及物侧分别为:

物侧,在实际应用该镜头模组100时,靠近物体的一侧。像侧,在实际应用该镜头模组100时,远离物体的一侧。

所述压环130与最靠近像侧设置的镜片121以及所述第二筒壁112抵接,以将该镜片121固定在所述镜筒110内。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筒壁112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112a以及远离光轴的外侧壁112b。

如图3所示,所述压环130包括靠近镜片121的压环顶壁132、远离镜片121的压环底壁133、与所述压环顶壁132和所述压环底壁133连接且靠近光轴的压环内壁134以及与所述压环顶壁132和所述压环底壁133连接且远离光轴的压环外壁135。其中,所述压环顶壁132与所述镜片121抵接,所述压环外壁135与所述内侧壁112a抵接。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压环内壁134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壁134a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壁134b,两个第一壁134a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壁134b连接,两个第一壁134a的另一端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壁134b连接,以围成所述第二通光孔131。

其中,所述第一壁134a包括位于其上中央位置的弧形侧壁134a1以及自所述弧形侧壁134a1的两端向第二壁134b延伸的两个第一直边侧壁134a2,所述第二壁134b包括第二直边侧壁134b1,且所述第二直边侧壁134b1与所述第一直边侧壁134a2垂直。

也就是说,由两个第一壁134a和两个第二壁134b所围成的第二通光孔131的形状为方形+圆弧形孔。

因此,本实施例结构的镜头模组100,可以防止杂散光透过该第二通光孔131,避免杂散光对生成的图像的影响,提高成像效果,提高该镜头模组100的性能。

如图5-6所示,为了便于制造该结构的压环130,所述第二通光孔131沿所述压环130径向的尺寸自所述压环顶壁132处至所述压环底壁133处递减。也就是说,相当于该第二通光孔131设置有拔模角136,以便在利用模具制造该结构的压环130时,便于拔模,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如图5所示,所述压环130的压环外壁135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5a,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筒壁112的内侧壁112a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35a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112c,所述第一定位部135a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部112c中,以使得所述压环130处于所述第二筒壁112的预设位置处。

也就是说,在进行组装该结构的镜头模组100时,上述的第一定位部135a和第二定位部112c相当于装配的定位基准。因此,在进行组装时,确保压环130上的第一定位部135a与第二筒壁112上的第二定位部112c位置相对应,即可以使得压环130相对所述第二筒壁112处于设计位置上。也就是说,在批量进行组装时,可以确保每次进行组装的方向一致。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定位部135a和第二定位部112c具体的结构以及具体的设置位置并没有作出限定,例如,该第一定位部135a可以是一个定位孔,第二定位部112c可以为一个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凸起。当然,该第一定位部135a和第二定位部112c还可以是其他具体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135a包括自所述压环外壁135向所述压环内壁134凹陷的第一卡槽135a1,且所述第一卡槽135a1贯穿所述压环顶壁132和所述压环底壁133,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定位部112c包括自所述内侧壁112朝向压环外壁135凸出的第一卡接部112c1,所述第一卡接部112c1收容在所述第一卡槽135a1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内侧壁112a上还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112a向所述外侧壁112b凹陷的多个台阶孔112d,以承接所述镜片组120。

如图1所示,所述镜片组120与所述第一通光孔111a以及所述第二通光孔131同轴设置。可以提高整个镜头模组100的同轴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结构的镜头模组可以应用到诸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