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1383发布日期:2018-06-08 18:5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们对驾车安全与方便的需求,抬头显示系统广泛地在汽车上使用。抬头显示英文名称HUD即为head up display,指把要显示的内容投影在挡风玻璃,使之形成图像,方便与驾驶人员直接观察。抬头显示技术最早出现在战斗机上,目的是转化在民用汽车上,它的意义跟战斗机的HUD相似,即让汽车驾驶员的视线保持在正前方,避免驾驶员视线分散导致事故。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将需要的状态信息,例如速度、故障信息、导航路线以及外接智能设备的信息实时地显示在挡风玻璃上驾驶员所选择的视野中,这样使得驾驶员不必分散视线就可以看到行车信息,从而避免突发情况发生时反应时间过短。

近些年来,汽车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各种抬头式显示设备。一部分是基于传统的光学反射原理,通过光线投射器将投影投射到挡风玻璃或者反射玻璃上,这种反射式抬头显示系统是由反射玻璃、投射器、成像玻璃组成;另一部分是在汽车遮阳板附近、中控台中央附近等位置设置透明显示装置如透明OLED显示屏幕、LED显示屏幕,减少了反射玻璃、成像玻璃等部件,直接成像于屏幕当中。

基于市场上大部分的抬头显示系统基于光学反射原理的反射型抬头显示系统,由于汽车挡风玻璃大部分为夹层玻璃的因素,反射型抬头显示系统所形成的光学成像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虚像、重影等问题,而且系统的组成结构复杂,方式繁琐、设置较为繁琐。

利用透明显示屏幕装置的需要在驾驶室的其他位置设置成像仪器,占用驾驶空间,并且所成像位置较为固定,不能随驾驶员意愿随意设置图像位置,调节设置不方便。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包括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数据收集装置,所述挡风玻璃、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和所述控制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数据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环境及车辆数据,所述控制系统将所述环境及车辆数据传输至所述挡风玻璃进行数据显示,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环境及车辆数据调节所述挡风玻璃数据显示的清晰度。

较佳的,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光敏感应器,所述光敏感应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挡风玻璃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光敏感应器的光感数据控制所述驱动器以实现对所述挡风玻璃显示亮度的调节。

较佳的,所述光敏感应器包括前端感应器和后端感应器;所述前端感应器设置在汽车顶棚前端,所述后端感应器设置在汽车顶棚后端。

较佳的,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负热敏电阻、处理器和传输装置,所述负热敏电阻、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传输装置电路连接,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负热敏电阻感应到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

较佳的,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包括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与车内挡风加热系统;所述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包括内嵌式挡风玻璃电热丝;所述内嵌式挡风玻璃电热丝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内嵌式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所述挡风玻璃;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电阻丝、风机和移动装置,所述风机带动被所述加热电阻丝加热的热空气流动,所述热空气通过所述移动装置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所述挡风玻璃表面。

较佳的,所述挡风玻璃包括透明OLED显示装置和挡风玻璃后玻璃,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与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以覆膜的方式贴合,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与汽车固定连接,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透明 OLED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控制系统的传出数据。

较佳的,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还包括所述驾驶控制仪器,所述驾驶控制仪器设置在汽车的方向盘上,所述驾驶控制仪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驾驶控制仪器用于实现对所述控制系统的操作。

较佳的,所述驾驶控制仪器包括选项按钮和方向按钮,所述方向按钮优选为竖直设置。

较佳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AN接口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及外接设备I/O 模块;所述CAN接口模块用于连接汽车的OBD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并提供电源保护作用;所述外接设备I/O模块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所述数据传输接口包括USB、micro USB和lightning。

较佳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模块和遥控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WIFI装置和蓝牙装置,所述无线模块用于实现使用者对所述控制系统的远程连接,所述遥控模块用于实现使用者对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所述数据收集装置对数据的捕捉上传,并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数据的处理,实现所述挡风玻璃数据显示清晰度的提高;2,采用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与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省去反射玻璃,投射器,成像玻璃等部件,直接成像在所述挡风玻璃上,使产品简化、节省空间;3,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具有自发亮显示功能,配合所述光敏传感器不需要调节背景光线就可以自动调节图像清晰度,方便驾驶员操作,解决了现有HUD显示装备成像复杂,设备繁琐的问题; 4,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驾驶员在所述控制系统的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任意位置显示图像,方便不同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5,针对不同地区温度温差的特点,配合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减少所述挡风玻璃结霜、起雾的现象,使驾驶员更好的接受车外信息和所述挡风玻璃的显示信息;6,驾驶员可以根据实际驾驶条件自定义设置实际环境需求,减少因系统误判而产生的驾驶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功能图;

图2是所述光敏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所述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所述驾驶控制仪器的结构位置图;

图6是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前端感应器;2-后端感应器;3-挡风玻璃后玻璃;4-透明OLED显示装置;

5-外接屏幕;6-挡风玻璃;7-选项按钮;8-方向按钮;11-加热电阻丝;12-

风机;13-滑动组件;14-转动组件;15-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功能图,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包括挡风玻璃、控制系统和驾驶控制仪器,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挡风玻璃、所述驾驶控制仪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受数据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挡风玻璃显示,驾驶员可通过所述驾驶控制仪器便捷地控制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AN接口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外接设备I/O模块;其中所述CAN接口模块用于连接汽车的OBD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系统供电并提供电源保护作用;所述外接设备I/O模块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所述数据传输接口包括USB、micro USB及lightning等其他合理接口设备。

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器、光敏传感器和挡风玻璃加热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数据连接。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负热敏电阻、处理器和传输装置,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负热敏电阻感应到的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温度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传输装置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处理器优选设置为AT89C51单片机,所述传输装置优选设置为传输I/O接口。所述挡风玻璃可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驾驶员可实时了解外界和车内的温度数值。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阈值th1时,所述处理器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打开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防止所述挡风玻璃起雾;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阈值th2时,所述处理器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打开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同时打开车内空调系统制热,防止所述挡风玻璃结霜;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高于设定温度阈值th3时,所述处理器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关闭所述挡风玻璃的显示。

针对不同地区以及车内外温度变化,通过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配合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减少所述挡风玻璃结霜、起雾的现象,提高所述挡风玻璃数据显示的清晰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所述光敏传感器采用红外截止型光敏电阻,适用于驾驶员感光效果。所述光敏传感器包括前端感应器1和后端感应器2。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光敏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所述前端感应器1设置在汽车顶棚前端,所述后端感应器2设置在汽车顶棚后端;所述光敏传感器获取外界光强值,传输所述外接光强值到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出信息到所述挡风玻璃;所述外界光强度值大于预设光强度阈值L1时,所述控制系统发出命令给所述挡风玻璃,使所述挡风玻璃增加亮度;外界光强度低于预设光强度阈值L2时,所述控制系统发出命令给所述挡风玻璃,使所述挡风玻璃降低亮度。所述前端感应器1和所述后端感应器2的设置可识别汽车迎光行驶与背光行驶的不同光照情况从而调节所述挡风玻璃的亮度,提高所述挡风玻璃数据显示的清晰度。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挡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挡风玻璃包括挡风玻璃后玻璃3和透明OLED显示装置4,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4采用覆膜的方式与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3相结合。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3与汽车挡风玻璃外壳连接,所述OLED显示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显示传输信息;所述OLED显示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传输线路设置于汽车中控台内;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 4包括驱动器,通过调节所述驱动器可调节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4的显示亮度,所述驱动器优选采用晶门OLED显示驱动器系列/SSD1360驱动器。

所述控制系统的所述CAN接口模块与汽车的OBD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当汽车启动OBD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输出低电平于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开启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4,并通过所述CAN接口模块接收所述OBD模块中的汽车诊断信息与车辆实时运行信息,将信息通过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4显示。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音频功放模块,所述音频功放模块包括USB与AUX接口,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所述音频功放模块与汽车音频功放相连接。音频功放模块接有喇叭。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蓝牙4.0模块和遥控模块;所述遥控模块可以接受2.4Ghz无限通信协议。所述WIFI模块和所述蓝牙4.0模块的设置实现使用者通过手机WIFI或者蓝牙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互联,使用者可通过所述遥控模块实现对所述控制系统的远程操控。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外接屏幕5,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挡风玻璃透明OLED显示屏幕抬头式驾驶辅助装置的局部结构图,所述外接屏幕5设置在汽车内部,驾驶员通过所述外接屏幕5控制所述控制系统从而设置所需在所述挡风玻璃6显示的具体信息及信息格式,同时也可对所述挡风玻璃6上图像信息的显示位置进行设置。

实施例八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驾驶控制仪器的结构位置图,所述驾驶控制仪器设置在汽车的方向盘上,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便于驾驶员操作。所述驾驶控制仪器包括1个选项按钮7和2个方向按钮8,所述方向按钮8优选为竖直设置。所述驾驶控制仪器的按键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到所述挡风玻璃6上,通过控制所述选项按钮7和方向按钮8可以实现上、下、按触确认、延时按触取消等按钮操作;所述按钮操作可以实现信息翻页和对即时信息的选择、取消、确认。所述驾驶控制仪器位于驾驶员拇指可直接接触位置,方便操作,避免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的不安全因素。所述选项按钮7周围可设置宽为1.2-1.6倍拇指宽度(2.5-3.2cm) 的按键凹槽,方便拇指卡位,不易脱落;同时在所述选项按钮7表面进行磨砂处理,增加触感,使驾驶员获得好的控制体验。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选项按钮7的按键时长进行设置,驾驶员通过对所述选项按钮7按压时间的长短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所述方向按钮8用于信息的筛选,通过控制系统的提前设定,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信息。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包括车内挡风加热系统,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设置在汽车上,优选的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6底部位置。如图6所示,图6是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的结构图。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电阻丝11、风机12和移动装置,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为所述加热电阻丝11和所述风机12供电,所述加热电阻丝 11和所述风机12设置在所述汽车内,所述汽车设置流通口,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流通口上;所述风机12带动被所述加热电阻丝11加热的热空气流动,所述热空气通过所述移动装置的导流作用流动至所述挡风玻璃6表面,实现对所述挡风玻璃6的加热操作。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滑动组件13、转动组件14和导流板15。所述滑动组件 13包括固定部和所述滑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流通口上,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14包括若干转轴和若干转动单元,所述导流板15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所述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滑动部上。通过所述转动单元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导流板15 发生摆动致使所述导流板15对所述热空气的导流方向发生变化,以实现对所述挡风玻璃6任意位置的加热操作。由于所述挡风玻璃6一般为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流板15横截面优选设置为曲形,保证所述导流板15在摆动过程中所述热空气均可以被导流至所述挡风玻璃表面。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转轴轴线到所述导流板外沿边的直线距离小于相邻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时,相邻所述导流板15 之间有部分重叠,对所述流通口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避免在非工作状态下灰尘异物等进入所述车内挡风加热系统内部。当所述导流板15摆动至一定角度时,所述导流板15会与所述流通口边缘发生碰撞,所述滑动组件的设置避免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流通口发生硬性碰撞,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所述导流板15和所述流通口的损坏。

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具体之处在于,所述挡风玻璃加热系统包括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所述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设置在挡风玻璃上,优选的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6夹层位置中。所述挡风玻璃6还包括挡风玻璃前玻璃,所述挡风玻璃电热丝加热系统包括内嵌夹层电热丝,所述内嵌夹层电热丝设置在所述挡风玻璃前玻璃和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之间。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内嵌夹层电热丝电源连接,为所述内嵌夹层电热丝供电;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内嵌夹层电热丝数据连接,为所诉内嵌夹层电热丝发出指令;所述内嵌夹层电热丝通过加热所述挡风玻璃后玻璃,实现对所述透明OLED显示装置4的理想工作温度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