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940发布日期:2018-07-17 22:1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的背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背光模组是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导光板,经导光板导光后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然而由于这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和一些相关的结构需要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占用了较大的非显示区域,不利于窄边框和全面屏的实现,如何缩短背光模组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而又不影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元件,用于发光,并对光线进行处理;背框,背框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与侧壁弯折连接,底壁与侧壁围成容置腔,所述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胶框,设置在背框的至少一侧,包括限位部以及遮光部,其中,限位部用于对光学元件进行限位,遮光部自限位部的两端向对端延伸,遮光部用于对光学元件从限位部的两端泄露的光线进行遮挡。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胶框包括限位部以及遮光部,其中,限位部用于对光学元件进行限位,遮光部自限位部的两端向对端延伸,遮光部用于对光学元件从限位部的两端泄露的光线进行遮挡。由此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占用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沿着a-a方向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在m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胶框和背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在p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追求窄边框或全面屏的当下,对边框的宽度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由此极容易导致整机边缘漏光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请参阅本申请提供的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沿着a-a方向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框11、光学元件12和胶框13。

背框11为一面开口的盒状结构,背框11包括底壁111和侧壁112,底壁111与侧壁112弯折连接,底壁111与侧壁112围成容置腔。背框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铁、铝等,也可以为塑胶。

光学元件12用于发光,并对光线进行处理。背光模组10包括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光学元件12用于发光,并对光线进行处理后从显示区100中输出。

光学元件12包括光源121、反射片122、导光板123以及匀光元件124。

反射片122设置于背框11的底壁111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反射片122可将入射的光进行反射。

导光板123设置于反射片122上,且位于容置腔内部。导光板123包括入光端部1231和导光板主体部1232,入光端部1231设置有入光面1233,导光板主体部1232设置有出光面1234。入光端部1231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1232的厚度,且该入光端部1231从入光面1233至远离入光面1233的方向厚度逐渐减小,导光板主体部1232厚度均匀,即处处厚度相等。

光源121设置在入光面1233一侧,且设置在反射片122未被导光板123覆盖的区域上。光源121可为led灯。

匀光元件124设置在导光板123的出光面1234上。

光源121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123的入光面1233入射到导光板123的入光端部1231中,入光端部1231利用其楔形结构将光线导入导光板主体部1232中,导光板主体部1232引导光线遍布整个导光板主体部1232后传输到匀光元件124,匀光元件124将入射的光线进行扩散、聚光增亮等处理后作为背光模组的输出。其中,部分从导光板123的远离出光面1234的侧面漏出的光线将被反射片122反射回导光板123内。

应理解,从背光模组10输出的光将会在显示区100中进行显示而形成所需的图像。目前为了追求高屏占比,即宽屏甚至全面屏的设计,将会对非显示区200的设计宽度提出极为苛求的限制,窄边框的设计很容易导致非显示区200产生漏光的现象。例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为长方形结构,将背光模组10分为对应于其长边的y方向和对应于其短边的x方向,其中,x方向为光源121的排列方向。则窄边框的设计将会对x方向和y方向上的边框进行极限设置,这就容易导致在x方向和y方向上产生漏光的现象。其中x方向上漏光时可如图1所示的漏光位置。对于x方向上的漏光,本实施例中在胶框13上设置了遮光部来避免漏光的问题。

具体而言,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在m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胶框和背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胶框13设置在背框11的y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如图1所示,胶框13设置在背框11中设置有光源12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胶框13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在背框11中远离光源121的一侧。胶框13包括限位部131以及遮光部132,限位部131以及遮光部132位于非显示区200中。

限位部131用于对光学元件12进行限位。限位部131设置在光学元件12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限位部131包括限位主体1311和限位侧壁1312,限位侧壁1312设置在限位主体1311的两端,并自限位主体1311向光学元件12的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限位侧壁1312具体为自限位主体1311向光学元件12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两个限位侧壁1312延伸的方向刚好相反,两个限位侧壁1312与限位主体1311的夹角相等,均与限位主体1311形成钝角。

限位主体1311用于对光源121进行限位。具体的,光源121为多个,如图1所示。限位主体131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1313,光源12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限位块1313之间。应理解,考虑到光源121的装配误差以及光源121在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两个相邻的限位块1313之间的宽度应大于光源121的宽度。

限位侧壁1312用于对导光板123和匀光元件124进行限位。进一步,也可以对反射片122进行限位。如图2所示,光源121与导光板123相对且平行设置,匀光元件124设置在导光板123上,因此,匀光元件14是相对光源12而凸出。本申请为了更好的对导光板123与匀光元件124进行定位,限位侧壁1312设置的厚度大于限位主体1311的厚度,使得限位侧壁1312与匀光元件124的表面齐平,或比匀光元件124的表面稍微凸起。

同理,考虑到装配误差以及在工作时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限位侧壁1312与导光板123和匀光元件124之间可预留一间隙b,如图3所示。

在窄边框的设计中,导光板123与匀光元件124靠近限位侧壁1312的侧面泄漏的光线就会沿着间隙b而泄漏。进一步的,靠近限位侧壁1312的光源121也可产生向限位侧壁1312发射的光,以及反射片122反射回导光板123的光,其反射方向也可包括向限位侧壁1312的方向。从而产生x方向上的漏光。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漏光现象而设置了遮光部132。

遮光部132设置在限位部131远离光学元件12的一侧,遮光部132用于对光学元件11从限位部131的两端泄露的光线进行遮挡。具体的,遮光部132自限位部131的两端向对端延伸,如图1所示。具体的,遮光部132自其靠近的限位侧壁1312与限位主体1311的相交处向另一个限位侧壁1312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与限位主体1311的延伸方向相同,即遮光部132与限位主体1311平行设置,即遮光部132与限位侧壁1312成钝角设置。同理,考虑到装配误差以及在工作时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遮光板132与光源121、导光板123和匀光元件124等之间可预留一间隙c,如图3所示。间隙b和间隙c相通,由此泄漏到间隙b中的光将会沿着间隙b而传输到间隙c中。由于遮光部132设置在限位部131远离光学元件12的一侧,并且与限位主体1311平行设置,与限位侧壁1312成钝角设置,因此,遮光部132将改变从限位侧壁1312泄漏出的光的光路,将其改变为与限位主体1311平行,阻挡其从限位侧壁1312泄漏。与限位主体1311平行的光最后将被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盖住。遮光部132的厚度可大于限位部131的厚度,更具体的是可大于限位侧壁1312的厚度。由此可相对于限位部131形成一凸台结构。遮光部132的厚度也可等于限位侧壁1312的厚度。

进一步的,在遮光部132的侧壁上可进一步设置吸光材料,以吸收泄露的光线。吸光材料可为黑色油墨,其可通过喷涂的工艺形成,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工艺形成。

以上介绍了通过设置遮光部132来防止背光模组在x方向上的漏光现象。以下将介绍通过设置遮光层来防止背光模组10在y方向上的漏光现象。

请再参阅图2,背光模组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7和连接胶带18。光源121与柔性电路板17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7上的线路连接光源121和外部供电引脚,以为光源121供电。

柔性电路板17通过连接胶带18与导光板123未被匀光元件124覆盖的区域连接。连接胶带18可以为双面胶带。双面胶带的一面与柔性电路板17对应位置的下表面贴合,另一面与导光板123对应位置的上表面贴合。

柔性电路板17与连接胶带18与匀光元件124之间具有预留间隙a。该预留间隙a一方面用于匹配装配误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情况下使背光模组仍能正常使用。

本申请在匀光元件124的靠近柔性电路板17与连接胶带18的端面上设置遮光层14,用于阻挡从间隙a泄漏的光线。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背光模组在p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与前文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0的遮光部532与限位部531不平行设置。

具体而言,限位部531用于对光学元件52进行限位。限位部531设置在光学元件52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限位部531包括限位主体5311和限位侧壁5312,限位侧壁5312设置在限位主体5311的两端,并自限位主体5311向光学元件12的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限位侧壁5312具体为自限位主体5311向光学元件52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且两个限位侧壁5312延伸的方向刚好相反,两个限位侧壁5312与限位主体5311的夹角相等,均与限位主体5311形成钝角。

限位主体5311用于对光源521进行限位。具体限位的结构如前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限位侧壁5312用于对导光板和匀光元件进行限位。进一步,也可以对反射片进行限位。如前文所述,光源与导光板相对且平行设置,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因此,匀光元件是相对光源而凸出。本申请为了更好的对导光板与匀光元件进行定位,设置限位侧壁5312的厚度大于限位主体5311的厚度,使得限位侧壁5312与匀光元件的表面齐平,或比匀光元件的表面稍微凸起。

同理,考虑到装配误差以及在工作时一定程度的冷热变形,限位侧壁5312与导光板和匀光元件之间可预留一间隙d,如图6所示。

在窄边框的设计中,导光板与匀光元件靠近限位侧壁5312的侧面泄漏的光线就会沿着间隙d而泄漏。进一步的,靠近限位侧壁5312的光源也可产生向限位侧壁5312发射的光,以及反射片反射回导光板的光,其反射方向也可包括向限位侧壁5312的方向。从而产生如图1所示的x方向上的漏光。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漏光现象而设置了遮光部532。

遮光部532设置在限位部531远离光学元件52的一侧,遮光部532用于对光学元件52从限位部531的两端泄露的光线进行遮挡。具体的,遮光部532自限位部531的两端向对端延伸,如图5所示。具体的,遮光部532自其靠近的限位侧壁5312与限位主体5311的相交处向另一个限位侧壁5312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与限位主体5311的延伸方向不相同。如图6所示,遮光部532包括第一子遮光部5321和第二子遮光部5322。第一子遮光部5321自其靠近的限位侧壁5312与限位主体5311的相交处向远离限位主体5311的方向延伸,第二子遮光部5322自第一子遮光部5321远离限位主体5311的一端向限位主体5311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一个类似v字型的结构。该v字结构与限位主体5311之间形成间隙e。间隙d和间隙e相通,由此泄漏到间隙d中的光将会沿着间隙d而传输到间隙e中。由于遮光部532设置在限位部531远离光学元件52的一侧,并且形成一个类似v字型的结构,第一子遮光部5321可与限位侧壁5312平行,第二子遮光部5322与第一子遮光部5321成钝角或锐角设置。因此,遮光部532将改变从限位侧壁5312泄漏出的光的光路,将其改变为向限位主体5311的方向,阻挡其从限位侧壁5312泄漏。向限位主体5311的方向的光最后将被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盖住。遮光部532的厚度可大于限位部531的厚度,更具体的是可大于限位侧壁5312的厚度。由此可相对于限位部531形成一凸台结构。遮光部132的厚度也可等于限位侧壁1312的厚度。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可以为智能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包括后壳91、中框92、背光模组93、显示模组94以及盖板95。

中框92与后壳91固定连接。

显示模组94层叠于背光模组93上,且显示模组94和背光模组93均固定于中框92。

背光模组93用于为显示模组94提供背光。

显示模组94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他的显示面板。

盖板95盖设与显示模组94上。盖板95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非显示区域,盖板95可以为不透明。例如,盖板95在非显示区域涂有遮光油墨。

应理解,在后壳91和中框9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子装置的其他结构,例如,电路板等,由于本申请不涉及对这些部件的改进,因此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上述电子装置90的结构的说明并非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