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模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0386发布日期:2018-07-13 20:3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模。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是目前的主流平板显示装置。在lcd以及部分的oled中,通过彩膜(colorfilter)的滤光实现彩色显示。lcd通常包括对盒设置的显示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显示基板或对置基板包括彩膜以选择性地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透射,从而提供rgb三基色并且实现彩色显示。某些oled沿用lcd的彩色显示原理,利用发射白光的oled发光,再使用彩膜过滤得到rgb三基色以实现彩色显示。彩膜通常由有机前驱体树脂形成。当形成前驱体树脂与衬底基板之间粘附性不足时,前驱体树脂可能从衬底基板剥离,从而导致各种工艺和产品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黑矩阵图案和彩膜图案,所述黑矩阵图案定义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彩膜图案包括多个彩膜子图案,每个彩膜子图案包括多个彩膜单元;其中每个彩膜单元均包括本体部分,至少一个所述彩膜单元还包括从其本体部分延伸的锚定部分,并且在与所述本体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锚定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尺寸。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每个所述彩膜单元的本体部分呈条状。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端部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彩膜单元的所述锚定部分在与其本体部分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朝向其所在彩膜子图案与至少一个相邻彩膜子图案之间的边界延伸。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所述彩膜子图案包括依次相邻布置的第一彩膜单元、第二彩膜单元和第三彩膜单元。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一彩膜单元包括锚定部分。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一彩膜单元的所述锚定部分延伸到该第一彩膜单元所在彩膜子图案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之间的边界。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三彩膜单元包括锚定部分,所述第一彩膜单元的锚定部分和所述第三彩膜单元的锚定部分相向延伸并且交汇于所述第二彩膜单元的端部区域。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二彩膜单元包括锚定部分,所述第二彩膜单元的锚定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二彩膜单元所在彩膜子图案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之间的边界。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辅助黑矩阵图案,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并且布置在相邻彩膜子图案之间,其中所述辅助黑矩阵图案与所述第一彩膜单元的所述锚定部分、所述第二彩膜单元的所述锚定部分以及所述第三彩膜单元的端部交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二彩膜单元包括锚定部分,并且所述锚定部分在与所述本体部分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彩膜单元所在彩膜子图案与相邻两个彩膜子图案之间的边界。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彩膜子图案的所述端部区域,所述第三彩膜单元包括锚定部分,所述锚定部分在与所述本体部分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到相邻彩膜子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彩膜单元的所述本体部分。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所述彩膜子图案为中心对称图形。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所述彩膜子图案为轴对称图形。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显示基板中的彩膜图案的掩模,其中所述掩模的曝光图案包括多个曝光子图案,每个曝光子图案包括曝光图案单元,其中所述曝光图案单元包括本体部分以及位于所述掩模的端部的锚定部分,并且在与所述本体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锚定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尺寸。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涂布前驱体树脂;以及利用如上所述的掩模,对所述前驱体树脂进行构图以形成彩膜单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一种显示基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a和图2b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图3b和图3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图7b和图7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a、图8b和图8c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a和图10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掩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附图标记列表:1—显示基板;2—衬底基板;3—图案区域;4—面板区域;5、6—图案区域的边缘区域;aa—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200、300—黑矩阵图案;210、310—彩膜图案;220、320—彩膜子图案;230、240、250、330、340、350—彩膜单元;330b、340b、350b—本体部分;330a、350a、430a、450a、530a、540a、550a、740a、750a、830a、840a、850a—锚定部分;660—辅助黑矩阵图案;900—显示装置;910—显示基板;920对置基板;930—液晶层;1000—掩模;1004—面板曝光区域;1005—掩模的边缘区域;1010—曝光图案;1020—曝光子图案;1030—第一曝光图案单元;1040—第二曝光图案单元;1030b—第一曝光图案单元的本体部分;1030a—第一曝光图案单元的锚定部分。

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1通常包括衬底基板2以及形成于其上的若干图案区域3。图案区域3是指在利用同一掩模在显示基板1上形成的图案化区域。以图1为例,显示基板1包括例如四个图案区域。即,在使用一掩模进行掩模工艺时,通过在显示基板1上移动和对准该掩模之后,分别进行四次曝光,然后进行显影以得到四个相同的图案区域3。每个图案区域3包括多个面板区域4。

图2a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并且图2b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边缘区域5、6是指利用同一掩模形成的图案区域3的位于相对侧边的边缘区域,即,图案区域3(掩模、彩膜图案或者彩膜子图案)的相对的两个端部区域。显示基板1通常包括衬底基板2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上的黑矩阵图案200和彩膜图案210。黑矩阵图案200定义显示基板1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aa和位于显示区域aa外围的非显示区域da(又称外围区域)。彩膜图案210包括多个彩膜子图案220。每个彩膜子图案220包括依次相邻布置的红色彩膜单元230、绿色彩膜单元240和蓝色彩膜单元250。

如图2a和图2b所示,红色彩膜单元230、绿色彩膜单元240和蓝色彩膜单元250在外围区域da通常呈条状,与衬底基板2或者黑矩阵图案200直接接触。发明人注意到,彩膜单元的前驱体树脂与衬底基板2或黑矩阵图案200之间的粘附性不同,并且有些前驱体树脂的粘附性较差。在显影后经过风刀单元时,粘附性较差的前驱体树脂在外围区域da很可能被剥离,甚至沿与风刀垂直的方向分布。当发生大面积剥离时,剥离可能延伸到显示区域aa,或者所剥离的前驱体树脂可能掉落在显示区域aa。这将影响到显示区域aa的红色彩膜单元230、绿色彩膜单元240和蓝色彩膜单元250,造成品质不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掩模的边缘设计成使得在边缘区域5、6中,前驱体树脂在外围区域da中与衬底基板或黑矩阵图案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增加前驱体树脂与衬底基板或黑矩阵图案的粘附性。在显影后经过风刀时,前驱体树脂不容易被吹起而剥离,进而消除了由剥离可能导致的各种工艺和产品不良。本公开实施例由此提供一种前驱体树脂剥离抗性增强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模。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模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3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并且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包括衬底基板2以及位于衬底基板2上的黑矩阵图案300和彩膜图案310。黑矩阵图案300定义显示基板1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aa和位于显示区域aa外围的非显示区域da。如所示,在显示区域aa中,彩膜图案310包括多个彩膜子图案320。每个彩膜子图案320包括依次相邻布置的第一彩膜单元330、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

为了简化起见,图3a以及后续的图3b-3c、4a-4b、5a-5c、6a-6b、7a-7c和8a-8c是从显示基板1的衬底基板2一侧观察到的视图,并且衬底基板2在这些图中被省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彩膜单元330、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分别为红色(r)彩膜单元、绿色(g)彩膜单元和蓝色(b)彩膜单元,分别允许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透射以实现彩色显示。应指出,每个彩膜子图案320可以包括其它种类的彩膜单元以提供不同的基色组合从而实现彩色显示。还应指出,每个彩膜子图案320还可以包括除了r、g和b之外的颜色的彩膜单元。即,每个彩膜子图案320可以包括四个彩膜单元。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个彩膜子图案320包括白色(w)彩膜单元、红色(r)彩膜单元、绿色(g)彩膜单元和蓝色(b)彩膜单元。可替换地,每个彩膜子图案320包括黄色(y)彩膜单元、红色(r)彩膜单元、绿色(g)彩膜单元和蓝色(b)彩膜单元。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不旨在对每个彩膜子图案中的彩膜单元的数目和种类进行限制。

如图3a所示,在显示区域a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呈条状并且交替地重复排列。应指出,各彩膜单元在显示区域aa中也可以按照三角形(delta)方式或者马赛克(mosaic)方式排列。无论各彩膜单元在显示区域aa中如何排列,它们在外围区域da通常呈条状,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彩膜单元。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不旨在对每个彩膜子图案中的彩膜单元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进行限制。

如图3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本体部分(bodyportion)330b,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本体部分340b,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本体部分350b。即,在非显示区域da中,每个彩膜单元包括各自本体部分。在彩膜单元的位于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呈条状的情况下,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本体部分的延伸方向例如与位于显示区域中的条状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如所示,本体部分330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彩膜单元330在显示区域aa中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图3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从本体部分330b延伸的锚定部分(anchoringportion)330a。在与本体部分330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330a的尺寸大于本体部分330b的尺寸。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3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330a延伸到第一彩膜单元33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锚定部分不一定延伸到该边界。在一示例中,锚定部分可以仅延伸到该边界附近,而不到达该边界。在又一示例中,锚定部分仅仅部分延伸到该边界,而其余部分未延伸到该边界。在图3a的示例中,锚定部分330a整体呈矩形,该矩形的一条边位于该边界。在此示例中,在与本体部分33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33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宽度之和。通过设置锚定部分330a,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这有利于在显影后经过风刀时抑制前驱体树脂从衬底基板2剥离。

应指出,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每个彩膜单元的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本体部分与其位于显示区域中的部分是一体形成的。在彩膜单元包括非显示区域中的锚定部分的情况下,位于非显示区域的本体部分和锚定部分与位于显示区域的部分是一体形成的。锚定部分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彩膜单元的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本体部分与其位于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即,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延伸方向与各自彩膜单元330、340、350的位于显示区域aa中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各自彩膜单元330、340、350的位于显示区域aa中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成一角度。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锚定部分330a的形状垂直于本体部分330b并且构成l形。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锚定部分330a的形状可以不垂直于本体部分330b。

图3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边缘区域5、6为同一图案区域3的位于相对侧边的边缘区域。即,图3a示出了五个彩膜子图案320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的布局,并且图3b示出了这些彩膜子图案320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的布局。

如图3b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从本体部分330b延伸的锚定部分330a。在与本体部分33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330a延伸到第一彩膜单元33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轴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一彩膜单元330整体上为轴对称图形,并且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为轴对称图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3c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并且为图3b的显示基板的变型。如图3c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从本体部分350b延伸的锚定部分350a。在与本体部分35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350a延伸到第三彩膜单元35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

在图3a和图3c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右端呈l形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左端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是中心对称的,并且每个彩膜子图案320整体上为中心对称图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并且用于形成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4a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并且为图3a的显示基板的变型。如图4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锚定部分430a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450a。在与本体部分330b、350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430a、450a的尺寸大于本体部分330b、350b的尺寸。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30b、35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430a和锚定部分450a相向延伸并且交汇于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右端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本体部分330b、35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43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的宽度和本体部分340b的宽度一半之和,并且锚定部分45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50b的宽度和本体部分340b的宽度一半之和。

通过设置锚定部分430a、450a,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这有利于在显影后经过风刀时抑制前驱体树脂从衬底基板2剥离。

图4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如图4b所示,与图4a类似,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锚定部分430a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450a。

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轴对称的。此外,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轴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一彩膜单元330整体上为轴对称图形,第一彩膜单元350整体上为轴对称图形,并且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为轴对称图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5a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并且为图3a的显示基板的变型。如图5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锚定部分530a并且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540a。在与本体部分330b、340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530a、540a的尺寸大于本体部分330b、340b的尺寸。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30b、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530a和锚定部分540a延伸到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二彩膜单元34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本体部分330b、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53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宽度之和,并且锚定部分54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40b的宽度之和。在一实施例中,在本体部分330b、340b延伸方向上,锚定部分530a的长度等于锚定部分540a的长度。

通过设置锚定部分530a、540a,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这有利于在显影后经过风刀时抑制前驱体树脂从衬底基板2剥离。

图5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与图5a类似,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540a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550a。

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此外,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右端呈l形,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右端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二彩膜单元330整体上为中心对称图形,第一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是中心对称的,并且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为轴对称图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5c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并且为图5b的显示基板的变型。如图5c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锚定部分530a并且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540a。

在图5a和图5c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右端呈l形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左端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此外,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也就是说,第一彩膜单元33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是中心对称的,第二彩膜单元340整体上为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每个彩膜子图案320整体上为中心对称图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用于形成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并且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6a和6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6的示意图,并且为图5a和5b的显示基板的变型。与图5a和5b不同在于,在非显示区域da中,显示基板1包括布置在相邻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辅助黑矩阵图案660。如图6a所示,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第一彩膜单元330的锚定部分530a、第二彩膜单元340的锚定部分540a以及第三彩膜单元350的端部部分地与辅助黑矩阵图案660交叠。如图6b所示,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第一彩膜单元330的端部、第二彩膜单元340的锚定部分540a以及第三彩膜单元350的锚定部分550a部分地与辅助黑矩阵图案660交叠。当辅助黑矩阵图案660与彩膜单元和衬底基板的粘附性均较强时,这有利于提高彩膜单元的端部与衬底基板之间的粘附性,从而避免前驱体树脂从衬底基板剥离。

图7a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740a。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740a延伸到第二彩膜单元34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两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在一实施例中,在与本体部分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74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宽度之和。

图7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如图7b所示,与图7a类似,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740a。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t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7c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如图7c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750a。

在图7a和图7c所示的情形中,在每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右端呈t形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左端呈t形。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并且用于形成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8a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5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840a。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840a延伸到第二彩膜单元340所在彩膜子图案320与相邻两个彩膜子图案320之间的边界。此外,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850a。例如,在与本体部分35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850a延伸到相邻一个彩膜子图案320中的第二彩膜单元340的本体部分340b。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本体部分340b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锚定部分84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40b、350b的宽度之和,并且锚定部分850a的宽度等于本体部分330b、350b的宽度之和。在一实施例中,在本体部分340b、350b延伸方向上,锚定部分840a的长度等于锚定部分850a的长度。

图8b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如图8b所示,与图8a类似,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包括锚定部分840a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850a。

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情形中,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t形,并且这两个t形是轴对称的。此外,第三彩膜单元35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轴对称的。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8c示意性示出显示基板1的图案区域3的边缘区域6的示意图,并且为图8b的显示基板的变型。如图8c所示,在非显示区域da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包括锚定部分830a并且第三彩膜单元350包括锚定部分850a。

在图8a和图8c所示的情形中,第一彩膜单元330在左端呈t形并且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右端呈t形,并且这两个t形是中心对称的。此外,第二彩膜单元340在左端和右端都呈l形,并且这两个l形是中心对称的。藉此,在显示基板的制作过程中,用于形成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用于形成第二彩膜单元34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右端,并且用于形成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前驱体树脂在图案区域3的左端和右端与衬底基板2的接触面积增加。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lcd为例,如图9示意性所示,显示装置900包括显示基板910和对置基板920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930。例如,显示基板910为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基板。应指出,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不仅可以应用于lcd,而且可以应用于oled。该显示装置可以是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显示基板中的彩膜图案的掩模。如图10a所示,掩模1000用于形成如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1中的图案区域3。掩模1004包括多个面板曝光区域1004,其分别对应于图1的图案区域3中的面板区域4。

图10b示出掩模1000的边缘区域1005的示意图。此处的边缘区域1005是指掩模1000的端部区域。具体而言,图10b所示掩模1000用于形成图3a所示的显示基板中的第一彩膜单元330。如所示,掩模1000包括曝光图案1010。曝光图案1010包括多个曝光子图案1020。每个曝光子图案1020包括依次相邻布置的第一曝光图案单元1030和第二曝光单元1040。第一曝光图案单元1030的形状与图3a所示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形状相同,并且第二曝光单元1040与图3a所示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的组合形状相同。

如图10b所示,第一曝光图案单元1030包括本体部分1030b和锚定部分1030a。本体部分1030b的形状与图3a所示第一彩膜单元330的位于显示区域aa内的部分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域da的本体部分330b的组合形状相同。锚定部分1030a的形状与图3a所示第一彩膜单元330的位于非显示区域da的锚定部分330a的形状相同。

在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在衬底基板上涂布第一彩膜单元330的前驱体树脂之后,利用上述掩模1000对前驱体树脂进行曝光,随后进行显影,由此形成图3a所示的显示基板中的第一彩膜单元330。随后利用具有与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的形状相同的曝光图案的另外两个掩模,重复前驱体涂布、曝光和显影的步骤,由此形成图3a所示的显示基板中的第二彩膜单元340和第三彩膜单元350。

本公开上述显示基板的关于第一彩膜单元、第二彩膜单元和第三彩膜单元的形状的描述适用于本公开的掩模的各个曝光图案单元的形状。也就是说,本公开掩模具有与上述显示基板相同或相似的实施例,并且相应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益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以rgb彩膜单元为例,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通常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层,通过构图形成黑矩阵图案;涂布红色前驱体树脂,利用掩模进行构图以形成红色彩膜单元;涂布绿色前驱体树脂,利用掩模进行构图以形成绿色彩膜单元;以及涂布蓝色前驱体树脂,利用掩模进行构图以形成蓝色彩膜单元。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掩模分别对红、绿和蓝色前驱体树脂进行构图,以形成结合诸如图3a-8c描述的显示基板。

也就是说,本公开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与上述显示基板相同或相似的实施例,并且相应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益处。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掩模。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黑矩阵图案和彩膜图案,其中所述黑矩阵图案定义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彩膜图案包括多个彩膜子图案,每个彩膜子图案包括多个彩膜单元,并且每个彩膜单元包括本体部分;以及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至少一个所述彩膜单元包括从所述本体部分延伸的锚定部分,并且在与所述本体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锚定部分的尺寸大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尺寸。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前驱体树脂在外围区域da中与衬底基板或黑矩阵图案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增加前驱体树脂与衬底基板或黑矩阵图案的粘附性。在显影后经过风刀时,前驱体树脂不容易被吹起而剥离,进而消除了由剥离可能导致的各种工艺和产品不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