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务数码变焦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5039发布日期:2018-08-21 07:4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眼镜镜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商务数码变焦眼镜。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数码产品,根据统计成年人每天都在使用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时间已经超过5小时;对于使用者的眼睛来说无异于一场视力马拉松;我们可能觉察不到眼睛在屏幕和其他物体之间来回转动的频率,但是在整个白天持续不断的重聚焦后,这给眼睛带来了很严重的损害。

市场上更多的也仅仅是把单焦点眼镜做成一些防蓝光来减少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但是不能从眼镜的光学原理上来解决数码产品对眼镜的伤害,其最大的伤害主要还是长时间让眼睛在重度聚焦数码产品而使眼睛极度平疲劳。

数码变焦眼镜在传统的渐进多焦点的设计上,更加重视中间距离的清晰度设计,考虑到看中间拘留的时候需要用到广大的范围来移动视线,所以追求中间视野的广泛感加上近视用的缓和的斜面设计,突出浮起较少的清晰的中间视野。由此人们在看数码产品时通过变焦模式来降低眼睛的压力,从而达到眼睛轻松的效果。

同时考虑到所有数码产品都有对眼睛伤害的蓝光,商务数码变焦眼镜通过基材或者高真空光学镀膜等方式使眼镜具有阻隔部分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商务数码变焦眼镜,通过设置带有相夹角度,上倾的远用视区便于远用,同时相对扩大渐变的过渡视区,方便中部距离观看数码产品、办公等等,便于商务使用;以及近用视区阅读,实现镜片的变焦功能,避免以往眼部的疲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商务数码变焦眼镜,其包括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包括适于观看远处的远用视区、适于观看近处的近用视区、位于远用视区与近用视区之间的过渡视区、以及位于过渡视区与近用视区两侧的晃动盲区;远用视区、过渡视区与近用视区的表面设置有微自由曲面层,微自由曲面层是由众多不同曲率的微小柱面组成;其中,远用视区至近用视区具有屈光度平滑变化的光度渐进带,光度渐进带设置为弯曲且连接远用视区与近用视区的焦点,镜片本体的屈光度沿光度渐进带逐渐增加;过渡视区与远用视区的交界线设置为相交的几何象限线,两相交的几何象限线相夹160度,且交点与镜片本体中心相距8mm。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两相交的几何象限线关于交点与镜片本体中心所连的几何象限线对称。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光度渐进带的屈光度的递增值为25度以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近用视区与过渡视区的交界线设置为弧形带,弧形带沿镜片本体中心方向弯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弧形带两边对称,且弧形带的中点距离镜片本体中心的距离为20mm。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过渡视区两侧之间具有渐变宽度,渐变宽度由远用视区至近用视区方向先变小再变大,当渐变宽度所在划线位于镜片本体中心下侧6mm时,渐变宽度最小。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过渡视区形状上是轴对称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镜片本体采用纳米镀膜镀制抗蓝光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带有相夹角度,上倾的远用视区便于远用,同时相对扩大渐变的过渡视区,方便中部距离观看数码产品、办公等等,便于商务使用;以及近用视区阅读,实现镜片的变焦功能,避免以往眼部的疲劳。

2)过渡视区采用均匀变化的递增屈光度,找准适合的焦点对应用眼距离,过渡更为自然。

3)远用视区采用上倾设计,相对增加了商务过渡视区的视线范围,全方位使用,视野广阔,用眼舒适。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商务数码变焦眼镜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远用视区11,近用视区12,过渡视区13,晃动盲区14,远用焦点a,近用焦点b,镜片本体中心o,交点c,角度θ,光度渐进带l。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商务数码变焦眼镜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商务数码变焦眼镜包括具有折射表面的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包括适于观看远处的远用视区11、适于观看近处的近用视区12、位于远用视区11与近用视区12之间的过渡视区13、以及位于过渡视区13与近用视区12两侧的晃动盲区14;其中,远用视区11至近用视区12具有屈光度平滑变化的光度渐进带l,光度渐进带l设置为弯曲且连接远用视区11与近用视区12的焦点,镜片本体的屈光度沿光度渐进带l逐渐增加;过渡视区13与远用视区11的交界线设置为相交的几何象限线,两相交的几何象限线相夹的角度θ为160度,且交点c与镜片本体中心o相距8mm。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镜片本体为普通光学镜片,通常由树脂制成,表面带有折射率。同时,对整体镜片可以划分出位于上侧的远用视区11,中部的过渡视区13,下侧的近用视区12,以及位于两侧的晃动视区14。此外,远用视区、过渡视区与近用视区的表面设置有微自由曲面层,微自由曲面层是由众多不同曲率的微小柱面组成。根据微分几何中曲率的定义,为减小各点像散,在各点加上一个与该点最小曲率大小相关的微小柱面组成的微自由曲面层,各个微小柱面的方向与该点的最小曲率方向一致,所以本发明的变焦眼镜能够有效减小镜片表面的最大像散,而且扩大视远区清晰范围,提高配戴者的有效视区。

远用视区11适用于观看远处,具有偏向于镜片本体中心o上侧的远用焦点a,其屈光度可根据佩戴者实际度数设置。另外过渡视区13与远用视区11的交界线采用无盲区设计,即底部边缘线成几何象限线布置,具体的为过渡视区13与远用视区11的交界线设置的相交的几何象限线,两相交的几何象限线相夹的角度θ为160度,且交点c与镜片本体中心o相距8mm。也就是说下部交界线自身夹角为160度,略向上倾,保证视线较广的同时也扩大了过渡视区13的范围,具有全方位的远用视区11。避免了晃动盲区14的产生,对于远距离用眼不会造成疲劳和伤害,使用更为舒适。

近用视区12与过渡视区13的交界线设置为弧形带,弧形带沿镜片本体中心o方向弯曲,即交界处偏向上弯延,相应的能够在近处阅读写字时,提供较宽广的近用视野,具有近用焦点b所在的相应屈光度,其数值偏小,也就是说,无需用到远用视区11较高、更为标准的屈光度,给眼睛较大的压迫,近距离使用,保证眼部的舒适,采用较低光度。此外,弧形带两边对称,且弧形带的中点距离镜片本体中心o的距离为20mm,即弧形带与镜片本体中心o的最短距离为20mm,保证过渡视区13的自然均匀过渡。

过渡视区13两侧之间具有渐变宽度,渐变宽度由远用视区11至近用视区12方向先变小再变大。需要了解的是,过渡视区13的原理实际为在原有远用视区11的屈光度数值上不断的添加度数,类似于加凸透镜,并且在一实施方式中保持递增值为25度以内,自然过渡,使得原先例如-600度的远用眼镜度数不断加值,变为-525、-500、-475,一直到符合近用眼镜度数的+200度数值左右,实现一个焦点变化极为精准,均匀的视区,满足中段距离使用,例如看电视,办公使用数码产品等等,使用更为舒适。而不可避免的是随着屈光度的不断增加,复合的边缘会产生扭曲,因此产生了晃动盲区14,而本发明通过将晃动盲区14的间隔距离,即过渡视区13的渐变宽度带有规律性的设置,其变化数值见下表。

由表可知,渐变宽度由远用视区11至近用视区12方向先变小再变大,当渐变宽度所在划线位于镜片本体中心o下侧6mm时,渐变宽度达到最小,此时,视线焦点集中在过渡视区13的中央处,不受盲区影响,用眼舒适,合理布控过渡视区13区域,扩大使用范围,过渡也会更为自然。另外,在配镜的时候,两侧多余的晃动盲区14也会相应做切除。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视区13形状上是轴对称的,均匀布置,过渡自然。

远用视区11至近用视区12具有屈光度平滑变化的光度渐进带l,光度渐进带l设置为弯曲且连接远用视区11与近用视区12的焦点,镜片本体的屈光度沿光度渐进带l逐渐增加。光度渐进带l连接了远用焦点a与近用焦点b,其过渡视区13的焦点变化统一排列于光度渐进带l上,均匀分布,屈光度依次递增,保证焦点变化的精准有序,在使用时,也能找到合适的焦点对应用户的用眼距离,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眼睛干涩、疲劳等现象。值得一提的是,镜片本体采用纳米镀膜镀制抗蓝光膜,能够抗辐射,全方位的保护眼睛。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