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927发布日期:2019-01-02 22:3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设备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显示设备的尺寸、清晰度和外形等指标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常规显示设备所使用的显示屏通常为矩形结构,但为了给放置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预留安装位置,需要在显示屏上切割掉安装位置所在的部分,从而矩形结构的显示屏会存在异形显示区域。

由于异形显示区域和其他显示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电路负载差异,使得显示屏极易出现显示不均匀的问题,造成显示设备的良率居高不下,影响显示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主显示区和至少一个异形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至少一个异形显示区位于主显示区的其中一侧;异形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扫描线,主显示区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扫描线;其中,第一扫描线的负载小于第二扫描线的负载;

非显示区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之间绝缘,且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异层设置;多条第一扫描线包括第一子扫描线和第二子扫描线,第一子扫描线和第一连接线电连接,第二子扫描线和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异形显示区的第一扫描线可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进行负载补偿,以减小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小各像素行驱动电压的差异,提高驱动电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位于非显示区,且异层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负载补偿在非显示区所占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对显示区的膜层结构无影响,从而可以利用显示区的现有膜层图案化形成,有利于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非显示区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所示,其示出了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在显示区aa内设置有多条长度相等的扫描线gl,使得显示区aa内每个像素(未画出)的rc负载值相等,从而在对每个像素施加电压信号时,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效果较好。但为了留出摄像头、光电传感器等器件的安装位置,显示区aa中存在部分异形区域,导致扫描线gl之间的负载存在差异,使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均一性较差。

为此,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包括主显示区a2和至少一个异形显示区a1,在第一方向x上,至少一个异形显示区a1位于主显示区a2的其中一侧;异形显示区a1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扫描线10,主显示区a2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扫描线20;其中,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小于第二扫描线20的负载;

非显示区bb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30和多条第二连接线40,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之间绝缘,且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异层设置;多条第一扫描线10包括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二子扫描线12,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一连接线30电连接,第二子扫描线12和第二连接线40电连接。

第一扫描线10和第二扫描线20均通过栅极驱动电路50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由于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小于第二扫描线20的负载,使得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均一性较差,影响显示效果。本实施例中,位于非显示区bb的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分别与第一扫描线10中的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二子扫描线12电连接,也即第一扫描线10的长度通过连接线得到了增加,因此,在通过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进行负载补偿时,即可以利用连接线本身提高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也可以利用连接线与显示面板其他膜层之间形成补偿电容来提高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请结合参考图4所示,受实际工艺能力的局限,同膜层连接线之间的间距m一般在3μm以上,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异层设置,减少了连接线在非显示区bb所占空间,降低了工艺难度,并且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的排布方式也更加灵活方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4所示的剖面图中未画出其他膜层结构。

当然,由于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位于非显示区bb,对显示区aa内的各膜层结构无影响,故可以合理利用显示区aa的膜层,提高显示面板的膜层利用率。比如,将第一连接线30与显示区aa内的第一子扫描线11同膜层设置,在图案化操作时,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一连接线30可以同时刻蚀出,有利于显示面板制作周期的合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说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者其他,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后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异形显示区的第一扫描线可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进行负载补偿,以减小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小各像素行驱动电压的差异,提高驱动电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位于非显示区,且异层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负载补偿在非显示区所占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对显示区的膜层结构无影响,从而可以利用显示区的现有膜层图案化形成,有利于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非显示区b1和异形显示区a1相邻,第二非显示区b2和主显示区a2相邻;第三非显示区b3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1和第二非显示区b2之间;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x相交。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可以形成第一连接30和第二连接线40的排布空间,非显示区bb除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以外的空间仍然可以用于放置栅极驱动电路50、驱动芯片等部件,从而不会对显示区aa的驱动效果造成影响。

异形显示区a1可以为图2所示的两个,此时第一非显示区b1和第三非显示区b3为与异形显示区a1数量相同的两个,第二非显示区b2为一个,且位于两个异形显示区a1之间。请参考图5所示,异形显示区a1也可以仅为一个,此时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的数量均为一个。当然,异形显示区a1还可以是三个甚至三个以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仅为了示意出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的相对位置关系。

下面,对第一连接30和第二连接线40在非显示区bb内排布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非显示区b3。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第一非显示区b1、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的宽度会设计地尽可能小,此时虽然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空间有限,但在第一扫描线10和第二扫描线20之间负载差异较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进行负载补偿,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请参考图6所示,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b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可以全部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b1,实现对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补偿。

当然,在第一扫描线10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部分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非显示区b3中,在充分利用第一非显示区b1和第三非显示区b3进行连接线排布的同时,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请参考图7所示,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二非显示区b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可以全部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二非显示区b2,实现对第一扫描线10的负载补偿。

当然,在第一扫描线10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部分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非显示区b3中;或者,请参考图8所示,也可以有部分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b1,在充分利用非显示区bb进行连接线排布的同时,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请参考图9所示,显示区aa包括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沿第一方向x排列;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中位于同一行的两条第一子扫描线11分别对应的两条第一连接线30电连接;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中位于同一行的两条第二子扫描线12分别对应的两条第二连接线40电连接。

具体的,在第二方向y上,可以对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内第一子扫描线1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30按序号排列,对与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内第一子扫描线1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30按序号排列,相同序号的第一连接线30之间电连接;同理,可以对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内第二子扫描线1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40按序号排列,对与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内第二子扫描线1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40按序号排列,相同序号的第二连接线40之间电连接。

当然,在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二子扫描线12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部分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非显示区b3或者经第三非显示区b3延伸至第一非显示区b1。

栅极驱动电路50对扫描线的驱动方式可以是单边驱动,也即仅在扫描线的一侧设置栅极驱动电路50;或者,也可以是双边驱动,也即在扫描线的两侧均设置栅极驱动电路50。本实施例中,位于主显示区a2的第二扫描线20为双边驱动方式,而位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的第一扫描线10由于第二非显示区b2和第三非显示区b3的存在而被隔断,此时第一扫描线10相当于为单边驱动方式,通过将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中位于同一行的两条第一子扫描线11分别对应的两条第一连接线30电连接、与第一子异形显示区a1和第二子异形显示区a2中位于同一行的两条第二子扫描线12分别对应的两条第二连接线40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子扫描线11和第二子扫描线12仍然能够实现双边驱动方式,有利于减少第一扫描线10与第二扫描线20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载的补偿量和补偿成本。

需说明的是,请参考图10所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显示面板的边角可以通过切割或打磨的方式做成圆弧状,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美观性。此时,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可以顺着圆弧的弯曲情况排布,也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电源线60,电源线60包括第一线部61和第二线部62,第一线部61位于显示区aa,第二线部62位于非显示区bb,且第一线部61和第二线部62之间电连接;在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上,第二线部62的正投影和第一连接线30、第二连接线3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中,第二线部62由电源线60提供第一电信号,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由第一扫描线10提供第二电信号,第二线部62的正投影和第一连接线30、第二连接线40的正投影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存在交叠,在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交叠区域可以形成补偿电容,从而减小第一扫描线10与第二扫描线20之间的负载差异。

第一连接线30、第二连接线40和第二线部62所在膜层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比如,请继续参考图13所示,第二线部62所在膜层可以位于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所在膜层之间;再比如,第一连接线30所在膜层可以位于第二线部62和第二连接线40所在膜层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仅示意出了四条电源线60,图13所示的剖面图中未画出其他膜层结构。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3所示,在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上,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的正投影之间不交叠。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异层设置,此时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第一连接线30与第二连接线40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n仍然可控制在3μm以内,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线在非显示区bb所占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4所示,在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上,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的正投影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线在非显示区bb所占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4所示的剖面图中未画出其他膜层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1、图12和图1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7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70上的第一金属层71、第二金属层72和第三金属层73,第一金属层71位于衬底基板70的一侧,第二金属层72位于第一金属层71远离衬底基板70的一侧,第三金属层73位于第二金属层72远离衬底基板70的一侧;第一扫描线10和第二扫描线20位于第一金属层71,第二线部62位于第二金属层72;第一连接线30位于第一金属层71,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金属层73;或者,第一连接线30位于第三金属层73,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一金属层71。

具体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主要用于画面的显示,在显示区aa内,通过设置薄膜晶体管t阵列可以驱动显示区aa发光,扫描线则为各薄膜晶体管t栅极驱动信号,控制薄膜晶体管t导通与否。其中,薄膜晶体管t包括位于第一金属层71的栅极t1和位于第三金属层73的源漏极t2,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扫描线和栅极t1同膜层图案化形成,第一线部61和源漏极t2同膜层图案化形成,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图15所示的剖面图中未画出第一扫描线10、第二扫描线20和第一线部61。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连接线30位于第一金属层71,第二连接线40位于第三金属层73为例,第一连接线30可以和位于显示区aa的栅极t1、第一扫描线10和第二扫描线20一同图案化形成,第二连接线40可以和位于显示区aa的源漏极t2一同图案化形成,而在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第二金属层72也即用于形成电容负载的电容金属层,第二线部62可以和该电容金属层一同图案化形成,充分利用了显示面板的现有膜层结构,有利于降低形成电容补偿工艺的复杂度,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5所示,第一金属层71和第二金属层7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80,第二金属层72和第三金属层7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81;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均包括至少一层无机层。从而通过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实现对第一金属层71、第二金属层72和第三金属层73之间的绝缘隔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均包括至少一层无机层,无机层可以为氮化硅层,或者也可以为氧化硅层。其中,氧化硅层由硅氧化物(siox)制成,相对介电常数为ε1=4.2;氮化硅层由硅氮化物(sinx)制成,相对介电常数为ε2=7,两者可根据需要堆叠形成所需厚度的绝缘层。

请参考图16所示,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的膜层堆叠结构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比如,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均为氧化硅层,此时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线部62之间形成的补偿电容c1=ε0*ε1*s1/d1,第二连接线40和第二线部62之间形成的补偿电容c2=ε0*ε1*s2/d2,其中,ε0=8.86*10-12为真空介电常数,s1为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线部6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d1为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线部62之间的间距,s2为第二连接线40和第二线部6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d2为第二连接线40和第二线部62之间的间距。

再比如,第一绝缘层80为氧化硅层,第二绝缘层81为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两层堆叠,此时第二连接线40和第二线部62之间形成的补偿电容c2=ε0*ε1*ε2*s2/(d21*ε2+d22*ε1),其中,d21+d22=d2,且d21为第二绝缘层81中氧化硅层的厚度,d22为第二绝缘层81中氮化硅层的厚度;而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线部62之间形成的补偿电容仍然为c1=ε0*ε1*s1/d1。

可见,在第一绝缘层80和第二绝缘层81的膜层堆叠结构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连接线和第二线部6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或者减小连接线和第二线部62之间的间距都可以实现补偿电容的增加。

对于增加连接线和第二线部6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请参考图17所示,第二线部62上形成有多个凸部621,在第一方向x上,凸部621的宽度大于第二线部62其他部分的宽度,从而增加凸部621和第二连接线40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同理,也可以采用在第一连接线30和第二连接线40上形成凸部的方式增加连接线与第二线部6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内正投影的交叠面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8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平板、电视、电脑、手表、车载显示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异形显示区的第一扫描线可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进行负载补偿,以减小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之间的负载差异,进而减小各像素行驱动电压的差异,提高驱动电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位于非显示区,且异层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负载补偿在非显示区所占空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对显示区的膜层结构无影响,从而可以利用显示区的现有膜层图案化形成,有利于降低工艺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