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9334发布日期:2019-04-17 04:3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屏多采用玻璃基板,而玻璃脆性高、抗折强度低、硬度低,制作过程当中常需要进行强化。对玻璃强化一种采用酸处理,通常采用氢氟酸为主的腐蚀性溶液,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氟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难以控制对玻璃进行腐蚀的程度,而如果玻璃边缘被过度腐蚀,强度反而会下降。另一种采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在玻璃表面进行离子交换以产生一化学强化层,此化学强化层衍生出以对应的压应力分布层,因此压应力层可约束玻璃表层的裂缝成长而提高玻璃的破坏强度。而一般进行化学强化的过程中,是将整个待强化玻璃基板浸泡到高温硝酸钾熔盐中以进行离子交换,然而此化学强化的方式难以对玻璃基板进行局部强化。并且,离子交换法获得的强化玻璃虽然强度很高,但是离子交换法所产生的表面压应力层比较薄,对表面微缺陷十分敏感,很小的表面划伤,就足以使玻璃强度降低。而其一旦破碎,其碎片具有锐利的尖角,对人体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屏为了增加强度,也只是通过使用高强度的玻璃作为基板实现。当液晶显示屏封装成型后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之间会存在空隙,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其抗弯和抗冲击强度往往较差,容易引起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通过酸处理和离子交换法增强液晶显示屏边缘过渡面的强度,阻止微裂纹向内部扩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玻璃基板、上导电层、液晶层、下导电层和下层玻璃基板,上层玻璃基板和下层玻璃基板之间通过密封胶粘连固定;密封胶固定后,上层玻璃基板与下层玻璃基板左、右边缘处留有的空隙,空隙用玻璃粉进行填充后分别形成左填充部和右填充部,上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左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共面,形成左侧面;上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右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共面,形成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表面通过离子交换法形成一个化学强化层。

进一步的,上层玻璃基板左、右两端顶角上表面的4个侧棱通过酸处理形成弧形棱边

进一步的,空隙用玻璃粉的质量分数为1.5-2.0%的改性聚酰亚胺胶粘剂。

进一步的,化学强化层外侧设置有防飞溅膜。

进一步的,密封胶为有机硅凝胶。

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上层玻璃基板一侧设置上导电层,在下层玻璃基板一侧设置下导电层;

s2,使用光刻工艺分别在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上涂上一层感光胶;

s3,将液晶混合体设置在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之间,形成液晶层;

s4,使用密封胶将上层玻璃基板和下层玻璃基板电胶粘连固定,上层玻璃基板与下层玻璃基板左、右边缘处留有空隙;

s5,将上层玻璃基板与下层玻璃基板左、右边缘处的空隙用玻璃粉进行填充形成左填充部和右填充部,上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左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共面,形成左侧面,上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右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共面,形成右侧面;

所述空隙用玻璃粉的质量分数为1.5-2.0%的改性聚酰亚胺胶粘剂;

s6,使用第一酸性溶液对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进行侵蚀,以除去左侧面和右侧面表面缺陷;

s7,使用离子交换溶液将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进行化学强化,形成化学强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8、在上层玻璃基板上表面的4个侧棱上涂抹第二酸性溶液,通过第二酸性溶液侵蚀4个侧棱形成弧形棱边。

进一步的,第一酸性溶液为20%氢氟酸。

进一步的,离子交换溶液为:kno3溶液和k2sio3、alo3的混合溶液。

进一步的,第二酸性溶液为40%的氢氟酸和98%的硫酸混合配置而成的溶液。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玻璃基板、上导电层、液晶层、下导电层和下层玻璃基板,上层玻璃基板和下层玻璃基板之间通过密封胶粘连固定;密封胶固定后,上层玻璃基板与下层玻璃基板左、右边缘处留有的空隙;空隙用玻璃粉进行填充,分别形成左填充部和右填充部,上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左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左端面共面,形成左侧面;上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右填充部、下层玻璃基板右端面共面,形成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表面通过离子交换法形成一个化学强化层,以阻止微裂纹向左、右侧面内部扩散,从而提高左、右侧面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

2.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使用玻璃粉将上层玻璃基板与下层玻璃基板左、右边缘处的空隙进行填充成一个玻璃材质的整体平面,分别左为左侧面和右侧面;然后通过第一酸性溶液对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进行侵蚀,以除去左侧面和右侧面表面缺陷;接着使用离子交换溶液将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进行化学强化,形成化学强化层,以阻止微裂纹向左、右侧面内部扩散,从而提高左、右侧面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

3.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对上层玻璃基板上表面的4个侧棱通过第二酸性溶液进行酸处理,形成弧形棱边,使侧棱玻璃裂纹尖端钝化,减小应力集中,以增强侧棱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液晶显示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层玻璃基板、2-上导电层、3-液晶层、4-下导电层、5-下层玻璃基板、6-密封胶、7-左填充部、8-右填充部、9-化学强化层、10-弧形棱边、11-防飞溅膜、12-空隙、13-左侧面、14-右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阅图2,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玻璃基板1、上导电层2、液晶层3、下导电层4和下层玻璃基板5,上层玻璃基板1和下层玻璃基板5之间通过密封胶6粘连固定;密封胶6固定后,上层玻璃基板1与下层玻璃基板5左、右边缘处留有的空隙12;所述空隙12用玻璃粉进行填充,分别形成左填充部7和右填充部8,上层玻璃基板1左端面、左填充部7、下层玻璃基板5左端面共面,形成左侧面13;所述上层玻璃基板1右端面、右填充部8、下层玻璃基板5右端面共面,形成右侧面14;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表面通过离子交换法形成一个化学强化层9。

上层玻璃基板1左、右两端顶角上表面的4个侧棱通过酸处理形成弧形棱边10。

化学强化层外侧设置有防飞溅膜,盒体的四个侧面通过离子交换增强了强度,但若一旦破碎,其碎片具有锐利的尖角,在化学强化层外侧设置防飞溅膜,液晶显示屏即使破碎,也不会伤到人。

密封胶为有机硅凝胶,将上层玻璃基板和下层玻璃基板进行粘连固定。有机硅凝胶作是一种光学贴合胶,其大分子链段松弛运动的能力很强,能产生很强的内摩擦力将力学能转换为热能,起到阻尼的效果。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起到隔离缓冲能量的作用。

请参阅图3,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首先使用玻璃粉将上层玻璃基板1与下层玻璃基板5左、右边缘处的空隙12进行填充;然后通过第一酸处理侵蚀除去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的裂纹层,以除去玻璃表面缺陷;并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将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形成化学强化层9,以阻止微裂纹向左、右侧面内部扩散,从而提高左、右侧面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最后再对上层玻璃基板上表面的4个侧棱进行第二酸处理,使侧棱玻璃裂纹尖端钝化,减小应力集中,进一步增强边缘过渡面的强度。

具体的,一种边缘过渡面强化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上层玻璃基板1一侧设置上导电层2,在下层玻璃基板5一侧设置下导电层4;

第二步、使用光刻工艺分别在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上涂上一层感光胶;

第三步、将液晶混合体设置在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之间,形成液晶层3;

第四步、使用密封胶6将上层玻璃基板1和下层玻璃基板5粘连固定,上层玻璃基板1与下层玻璃基板5左、右边缘处留有1mm的空隙12;

第五步、将上层玻璃基板1与下层玻璃基板5左、右边缘处的空隙12用玻璃粉进行填充形成左填充部7和右填充部8,左填充部7和右填充部8的宽度均为1mm,与上层玻璃基板、下层玻璃基板的端面均共面,上层玻璃基板1左端面、左填充部7、下层玻璃基板5左端面形成左侧面13,上层玻璃基板1右端面、右填充部8、下层玻璃基板5右端面形成右侧面14;上、下导电层从上层玻璃基板前端面和后端面与电极连接。

玻璃粉为:质量分数为1.5-2.0%的改性聚酰亚胺胶粘剂;

第六步、使用第一酸性溶液对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分别进行侵蚀,以除去左侧面和右侧面表面缺陷;

具体为:将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分别浸泡到温度为20℃的第一酸性溶液中5分钟,第一酸性溶液为20%氢氟酸溶液中;

第七步、使用离子交换溶液将左侧面13和右侧面14分别进行化学强化,形成化学强化层9,以阻止微裂纹向左、右侧面内部扩散,从而提高左、右侧面的抗弯和抗冲击强度;

离子交换溶液为:kno3溶液和k2sio3、alo3的混合溶液,kno3溶液是增强na2o-cao-sio2系玻璃较为理想的熔盐,在离子交换过程中,随着交换时间的延长,熔盐中的杂质离子含量逐渐增加,严重降低了应力增强的效果。有害杂质主要有na+、no2-、ca2+、sr2+、ba2+、pb2+等,而ca2+、sr2+、ba2+等杂质离子在左、右侧面的玻璃表面聚集,对k+的扩散产生阻止效应,同时二价离子也向玻璃内部扩散,在玻璃中又对k+扩散产生抑制作用。阻止效应远远超过抑制作用,因此在kno3溶液中添加k2sio3、alo3物质,以使k+容易向玻璃内部扩散,增加熔盐的使用寿命。

具体为:将离子交换溶液升温至350℃,使用夹具夹持显示屏,将左侧面和右侧面依次浸入离子交换溶液中,浸入的深度为0.5mm。

第八步、对上层玻璃基板1上表面的4个侧棱进行酸处理,形成弧形棱边10。

具体为:在上层玻璃基板上表面的4个侧棱上涂抹第二酸性溶液,通过第二酸性溶液侵蚀4个侧棱形成弧形棱边,使侧棱玻璃裂纹尖端钝化,减小应力集中,以增强侧棱的强度。由于只需要将上层玻璃基板上表面的4个侧棱形成弧形棱边,因此采用涂抹的方式,使用的第二酸性溶液与玻璃边缘过渡面的接触面积较少,降低了过度酸腐蚀的可能性。第二酸性溶液为:20%的氢氟酸和98%的硫酸混合配置而成的溶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