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3125发布日期:2018-09-04 22:2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显示的内容比较单一,只能显示一些符号或者文字等简单信息。随着多媒体快速发展,消费者追求高清晰和高品质的显示画面,而且要求能够对其进行触控。目前市场上投影显示产品只设计有一个投影设备,并且只能投影在产品以外的地方。而传统柜机产品,仅仅是在机身显示区域进行操控,使得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的操控方式单一、使用不便,造成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装置,包括:安装基础;投影显示部,投影显示部设置于安装基础内,投影显示部为多个,多个中的至少一个投影显示部用于将预置信息投影在安装基础上并形成第一预设图像,其余的多个投影显示部中的至少一个投影显示部用于将预置信息投影并显示于远离安装基础的预设位置处并形成第二预设图像,触控第一预设图像和第二预设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可控制投影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投影显示部,第一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光机部,第一光机部设置于安装基础内;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于安装基础的外表面上,第一光机部可将预置信息投影至显示面板上以形成第一预设图像。

进一步地,第一光机部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与安装基础内壁相连接;第一光机模块,第一光机模块设置于安装座上;导光圈,导光圈与安装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光机部还包括:基座,基座与安装基础内壁相连接,安装座与基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基座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安装段,安装段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与安装段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并与第一连接臂相对地设置,第一连接臂、安装段、第二连接臂围成U形结构,安装座与安装段相连接并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

进一步地,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二投影显示部,第二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二光机部,安装基础上开设有开口,第二光机部通过开口将预置信息投影至预设位置处并形成第二预设图像。

进一步地,第一光机部的结构与第二光机部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光机部与第二光机部独立地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投影显示装置,投影显示装置为上述的投影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投影显示装置的安装基础包括:空调器壳体,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投影显示部和第二投影显示部,第一投影显示部设置于空调器壳体的上端,第二投影显示部设置于空调器壳体的下端。

进一步地,空调器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一投影显示部和第二投影显示部之间。

进一步地,预置信息包括空调器的运行的实时工况信息、时事新闻信息、预设视频动画信息、预设音频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空调器的运行工况包括制热模式的工况和制冷模式的工况,触控第一预设图像和第二预设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可控制制热模式的工况或制冷模式的工况。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投影显示部分别将预置信息投影在安装基础上和安装基础外的预设位置,并通过投影的预设图像控制投影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在安装基础上或者安装基础外对投影的预设图像进行触控操作,方便易行,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投影显示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基础;11、开口;12、出风口;

20、投影显示部;

21、第一光机部;211、安装座;212、第一光机模块;213、导光圈;

22、显示面板;

23、基座;231、第一连接臂;232、安装段;233、第二连接臂;234、连接孔;

24、第二光机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显示装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投影显示装置包括安装基础10和投影显示部20,投影显示部20设置于安装基础10内,投影显示部20为多个,多个中的至少一个投影显示部20用于将预置信息投影在安装基础10上并形成第一预设图像,其余的多个投影显示部20中的至少一个投影显示部20用于将预置信息投影并显示于远离安装基础10的预设位置处并形成第二预设图像,触控第一预设图像和第二预设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可控制投影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该方案通过多个投影显示部分别将预置信息投影在安装基础上和安装基础外的预设位置,并通过投影的预设图像控制投影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在安装基础上或者安装基础外对投影的预设图像进行触控操作,方便易行,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1所示,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投影显示部,第一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光机部21和显示面板22。第一光机部21设置于安装基础10内。显示面板22设置于安装基础10的外表面上,第一光机部21可将预置信息投影至显示面板22上以形成第一预设图像。这样设置便于用户通过显示面板就能在安装基础10的外表面上对投影的显示信息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机部21包括安装座211、第一光机模块212和导光圈213。安装座211与安装基础10内壁相连接。第一光机模块212设置于安装座211上。导光圈213与安装座211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第一光机部21通过安装座211将第一光机模块212、导光圈213、以及安装基础10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另外,导光圈213的作用是防止光向四周扩散,以及防止飞尘进入光机部件内而导致镜头模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机部21还包括基座23。基座23与安装基础10内壁相连接,安装座211与基座23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第一光机部21更好的与安装基础10相连接。

其中,基座23包括第一连接臂231、安装段232和第二连接臂233。第一连接臂231的第一端与安装基础10相连接。安装段23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臂23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臂233的第一端与安装段2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臂233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10相连接并与第一连接臂231相对地设置,第一连接臂231、安装段232、第二连接臂233围成U形结构,安装座211与安装段232相连接并位于第一连接臂231和第二连接臂233之间。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231和第二连接臂233针对第一光机部起到了缓冲减振作用,延长了第一光机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第一连接臂231和第二连接臂233对称的设置了多个连接孔234,这样设置便于提高基座23与安装基础10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二投影显示部,第二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二光机部24,安装基础10上开设有开口11,第二光机部24通过开口11将预置信息投影至预设位置处并形成第二预设图像。这样设置便于将预设图像投影在安装基础10的外部,并可以对投影的预设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进而进行触控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其中,第一光机部21的结构与第二光机部24的结构相同。这样设置提高了产品的零件的可替换性,减小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光机部21与第二光机部24独立地工作。这样设置便于用户自由选择适合的操作方式,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还可以用于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投影显示装置,投影显示装置为上述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这样设置便于用户使用空调器时,可以自由选择在空调的表面或者在空调外的预设投影地点进行触控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显示装置的安装基础10包括空调器壳体。投影显示部包括第一投影显示部和第二投影显示部,第一投影显示部设置于空调器壳体的上端,第二投影显示部设置于空调器壳体的下端。

其中,空调器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第一投影显示部和第二投影显示部之间。这样设置便于空调器更好地发挥制冷或制热功能。

进一步地,预置信息包括空调器的运行的实时工况信息、时事新闻信息、预设视频动画信息、预设音频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设置使得用户能够得到更直观了解多媒体信息,丰富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运行工况包括制热模式的工况和制冷模式的工况,触控第一预设图像和第二预设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可控制制热模式的工况或制冷模式的工况。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在第一预设图像或第二预设图像上直观的了解到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产生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信息,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触控第一预设图像和第二预设图像来控制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投影显示部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投影内容,第二投影显示部在桌面或者地面等载体上显示投影内容。当用户需要在显示面板上操控时,通过控制键启动第一投影显示部,当用户需要在机身以外的地方进行触控时,通过控制键启动第二投影显示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