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744发布日期:2019-02-10 23:0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广角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应用普及,人们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拍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趋于小型化,限制了镜头的总长,从而增加了镜头的设计难度。另一方面,随着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等常用感光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使得感光元件的像元数增加及像元尺寸减小,从而对相配套的成像镜头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近在手机摄像功能中应用的双摄技术,利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光学成像系统与图像处理算法结合来实现光学变焦。而为了达到良好的变焦效果,双摄镜头中需要包括一个具有大视场角、大景深等特性的广角镜头。当在传感器像面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全视场角越大,拍摄的画面所含信息量也越多,因此,需要镜头具有更大的全视场角来进一步提高拍摄性能。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系统,例如,广角镜头。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可满足50°<HFOV<60°,以及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0.4<R7/f<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0.6<R7/R8<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f5/f-f6/f<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可满足|R8-R9|<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可满足-1.2<R9/R11<-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1<(R1+R6)/(R1-R6)<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可满足2<DT61/DT1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0.5<|SAG32/CT3|<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1<f45/EPD<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0.5<CT3/(CT1+CT2+CT4)<1.3。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可满足50°<HFOV<60°,以及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可满足|R8-R9|<2。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0.6<R7/R8<1.5。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6。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f5/f-f6/f<2。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1<f45/EPD<2.5。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可满足2<DT61/DT11<3。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0.5<|SAG32/CT3|<1.2。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六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超薄、小型化、广角、高成像品质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6A至图1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物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例如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50°<HFOV<60°,其中,H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更具体地,HFOV进一步可满足51.0°≤HFOV≤58.1°。将系统的全视场角控制在100°到120°的范围内,使得在传感器像面大小特定的条件下,系统的全视场角较大、焦距相对变短、景深增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0.4<R7/f<1.5,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R7和f进一步可满足0.47≤R7/f≤1.32。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的比值,使光学系统能够有效矫正子午方向的像散与畸变,达到良好的成像效果。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R8-R9|<2,其中,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8和R9进一步可满足0≤|R8-R9|<1.8,例如,0.04≤|R8-R9|≤1.74。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并利用高折射率、低阿贝数材料与低折射率、高阿贝数材料(相对于前文中的高折射率、低阿贝数材料而言)的搭配来矫正倍率色差,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0.6<R7/R8<1.5,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7和R8进一步可满足0.76≤R7/R8≤1.20。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减少轴外视场的光程差,从而有利于轴外彗差的矫正。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TTL/ImgH≤1.6,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的轴上距离,ImgH为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更具体地,TTL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1.37≤TTL/ImgH≤1.60。在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大小确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可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超薄与小型化的特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f5/f-f6/f<2,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5、f6和f进一步可满足1.12≤f5/f-f6/f≤1.82。对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进行合理分配,使得轴外视场光线在到达成像面后可有效会聚,从而有利于矫正轴外视场区域的畸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f45/EPD<2.5,其中,f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更具体地,f45和EPD进一步可满足1.06≤f45/EPD≤2.33。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光焦度,当光束充满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孔径时,利用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正光焦度对发散的光束进行会聚,可减小弧矢方向的象散。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2<R9/R11<-0.5,其中,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9和R11进一步可满足-1.04≤R9/R11≤-0.69。通过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使得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六透镜的物侧面承担合理的轴外彗差,使该两个面的初级畸变像差相互抵消以进而减小系统畸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1<(R1+R6)/(R1-R6)<0.5,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和R6进一步可满足-0.77≤(R1+R6)/(R1-R6)≤0.45。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并保证第一透镜物侧面和第三透镜像侧面都弯向光阑,使主光线入射到这两个透镜表面上的入射角较小,从而使得这两个透镜表面以较小的像差量互相抵消,保证光学成像系统的公差稳定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2<DT61/DT11<3,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更具体地,DT11和DT61进一步可满足2<DT61/DT11<2.7,例如,2.04≤DT61/DT11≤2.56。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值,可防止由于光学成像系统前后两端的断差较大而造成的组装不稳定,有利于保证系统的组立工艺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0.5<|SAG32/CT3|<1.2,其中,SAG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CT3为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SAG32和CT3进一步可满足0.56≤|SAG32/CT3|≤1.07。合理控制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可在保证镜头成型加工工艺的条件下,有效地减小轴上球差和匹兹伐场曲。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条件式0.5<CT3/(CT1+CT2+CT4)<1.3,其中,CT1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CT1、CT2、CT3和CT4进一步可满足0.53≤CT3/(CT1+CT2+CT4)≤1.14。满足条件式0.5<CT3/(CT1+CT2+CT4)<1.3,使第三透镜在承担较多光焦度的同时具有较适宜的厚度,使前四片透镜的中心厚度在合理加工范围内;同时,也有利于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的压缩,确保镜头的小型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镜头的体积、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具有超薄、广角、高成像质量等性能。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由表1可知,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和A16。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2617E-016.0703E-01-2.1056E+005.9736E+00-1.1628E+011.2135E+01-5.1670E+00S2-3.7673E-011.5212E+00-5.6510E+001.9535E+01-5.2010E+017.6951E+01-4.5849E+01S3-7.0740E-011.3818E+00-1.1145E+015.1927E+01-1.5583E+022.5469E+02-1.8562E+02S41.5853E-02-4.9406E-018.0023E-01-9.7614E-014.6040E-011.2505E-01-2.1828E-01S56.8831E-02-1.2106E-019.5677E-02-9.9558E-023.9301E-023.5337E-02-1.5806E-02S6-3.4238E-01-4.9275E-012.2647E+00-4.2949E+004.5002E+00-2.5534E+006.1417E-01S7-5.4097E-03-3.4495E-017.2665E-01-1.0335E+009.1252E-01-4.8247E-011.0964E-01S82.5571E-01-6.4221E-018.2230E-01-6.6017E-013.1744E-01-8.1644E-028.6015E-03S91.8013E-02-1.3331E-012.3387E-01-3.0422E-012.0985E-01-6.8887E-028.6632E-03S108.1028E-021.1525E-02-5.2889E-02-1.6422E-024.1562E-02-1.9083E-022.8958E-03S111.5953E-01-3.0376E-013.1484E-01-1.4808E-013.4913E-02-4.3870E-033.0105E-04S121.3303E-01-2.7071E-012.2421E-01-1.0684E-012.9534E-02-4.3368E-032.5840E-04表2表3给出实施例1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20.00f6(mm)-2.08f2(mm)20.00f(mm)2.32f3(mm)4.34TTL(mm)3.74f4(mm)-23.12HFOV(°)52.0f5(mm)2.14表3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R7/f=0.58,其中,R7为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的曲率半径,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R8-R9|=0.06,其中,R8为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的曲率半径;R7/R8=1.16,其中,R7为第四透镜E4的物侧面S7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的曲率半径;TTL/ImgH=1.60,其中,TTL为第一透镜E1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ImgH为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5/f-f6/f=1.82,其中,f5为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E6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45/EPD=2.28,其中,f45为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的组合焦距,EPD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R9/R11=-0.81,其中,R9为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E6的物侧面S11的曲率半径;(R1+R6)/(R1-R6)=0.45,其中,R1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E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DT61/DT11=2.04,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E1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为第六透镜E6物侧面S11的最大有效半径;|SAG32/CT3|=0.63,其中,SAG32为第三透镜E3像侧面S6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E3像侧面S6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CT3为第三透镜E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CT1+CT2+CT4)=1.12,其中,CT1为第一透镜E1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E2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E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E4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由表4可知,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5表6给出实施例2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5.91f6(mm)-1.41f2(mm)6.29f(mm)2.33f3(mm)-10.15TTL(mm)3.54f4(mm)39.79HFOV(°)51.0f5(mm)1.70表6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7由表7可知,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7.2344E-047.2211E-01-6.2571E+002.3515E+01-4.9614E+015.2703E+01-2.1874E+01S2-9.8395E-02-1.3920E-01-5.0758E-013.3758E+00-1.4689E+012.5762E+01-1.1719E+01S3-1.7804E-01-1.0311E+003.0479E+00-1.0004E+011.4780E+01-1.4528E+018.5925E+00S42.2398E-01-1.2936E+003.5943E+00-7.5759E+009.1945E+00-6.0159E+001.6234E+00S51.6836E-01-7.0946E-012.6249E+00-5.8877E+007.1809E+00-4.4810E+001.1193E+00S6-1.4090E-01-1.4191E+003.8096E+00-5.8195E+005.2478E+00-2.4556E+004.6023E-01S7-9.6437E-021.9232E-01-5.9586E-017.2142E-01-5.9285E-012.7617E-01-4.9850E-02S87.1163E-024.2607E-02-4.1452E-014.6658E-01-2.3229E-015.6219E-02-5.4019E-03S9-1.2725E-02-3.6653E-02-3.9267E-026.1957E-02-2.7847E-025.4839E-03-4.1150E-04S102.0143E-015.8225E-02-2.7972E-012.1490E-01-7.7493E-021.3837E-02-9.8169E-04S117.1070E-03-7.0829E-047.9092E-02-6.2955E-022.1767E-02-3.6999E-032.5192E-04S12-1.0211E-017.6713E-02-4.7752E-022.0215E-02-5.0315E-036.6684E-04-3.6832E-05表8表9给出实施例3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5.06f6(mm)-1.38f2(mm)10.77f(mm)2.29f3(mm)-11.91TTL(mm)3.49f4(mm)-18.06HFOV(°)51.0f5(mm)1.46表9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由表10可知,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4.5222E-025.8895E-01-5.4892E+002.2063E+01-5.0131E+015.8439E+01-2.7247E+01S2-1.4757E-01-1.4784E-01-1.3964E+001.5470E+01-7.4799E+011.6527E+02-1.3412E+02S3-1.7502E-01-1.3980E+003.0914E+00-6.1930E-01-2.3429E+014.5334E+01-2.4241E+01S45.0602E-01-3.3946E+001.0163E+01-1.9259E+012.1784E+01-1.4117E+014.0231E+00S56.2172E-01-3.0044E+008.0269E+00-1.2808E+011.2014E+01-6.1666E+001.3434E+00S6-8.8933E-02-1.6253E+004.0358E+00-5.8237E+004.9716E+00-2.1880E+003.8206E-01S7-7.8213E-021.1589E-01-3.7879E-014.9354E-01-4.2930E-011.9376E-01-3.2348E-02S81.6839E-01-3.3845E-012.2705E-01-8.5389E-022.1960E-02-3.5596E-032.2265E-04S9-1.5910E-031.3051E-02-8.3911E-026.1552E-02-1.6964E-021.7481E-03-2.7508E-05S108.3846E-025.6544E-01-9.4794E-016.6180E-01-2.4116E-014.4877E-02-3.3546E-03S117.9373E-02-2.8099E-014.3158E-01-2.7172E-018.6674E-02-1.4008E-029.1330E-04S12-1.0918E-014.7796E-02-1.1326E-022.2610E-03-5.5911E-041.1430E-04-1.0682E-05表11表12给出实施例4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4.95f6(mm)-1.19f2(mm)19.12f(mm)2.20f3(mm)-6.46TTL(mm)3.51f4(mm)25.83HFOV(°)51.0f5(mm)1.26表12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3由表13可知,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7574E-023.3035E-01-2.9492E+001.1040E+01-2.3336E+012.4989E+01-1.0522E+01S2-8.1625E-02-2.5537E-019.0482E-01-2.3311E+00-2.0090E+001.6267E+01-1.6322E+01S3-2.6423E-01-1.0190E+005.6133E+00-2.3102E+015.4163E+01-7.2204E+013.9439E+01S44.3667E-02-1.0278E+003.1098E+00-6.5571E+008.0865E+00-5.5926E+001.6000E+00S51.7251E-01-6.2926E-011.3522E+00-1.9263E+001.5941E+00-6.7047E-011.0875E-01S6-1.6741E-01-6.7333E-011.2506E+00-1.1062E+004.1943E-012.4434E-02-3.6080E-02S7-1.1269E-025.7896E-03-2.0235E-012.7019E-01-2.4347E-011.1217E-01-1.8631E-02S82.2415E-01-4.2546E-012.7040E-01-1.2870E-016.1007E-02-1.8561E-022.2510E-03S91.3171E-01-1.9108E-01-1.7884E-013.1890E-01-1.6516E-013.7771E-02-3.2910E-03S102.4723E-011.1356E-01-4.6369E-013.6301E-01-1.3105E-012.3018E-02-1.5918E-03S116.0326E-02-8.7112E-021.1821E-01-5.8787E-021.3598E-02-1.4486E-035.3399E-05S129.4238E-03-5.5112E-023.0137E-02-5.0002E-03-4.5751E-042.1785E-04-1.7383E-05表14表15给出实施例5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6.21f6(mm)-1.62f2(mm)-24.30f(mm)2.32f3(mm)18.73TTL(mm)3.75f4(mm)-103.94HFOV(°)52.00f5(mm)1.54表15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由表16可知,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1896E-022.4901E-01-1.9392E+006.0941E+00-1.0569E+019.0534E+00-3.0020E+00S2-7.1360E-02-1.4681E-01-2.3252E-014.1863E+00-1.7623E+012.9986E+01-1.8276E+01S3-3.3088E-016.1369E-02-2.8125E+001.4998E+01-4.6411E+017.2924E+01-4.8288E+01S4-4.6552E-03-5.3770E-011.1800E+00-1.9661E+001.3544E+001.3450E-01-5.3428E-01S51.2812E-01-5.0149E-011.4932E+00-2.8734E+002.9974E+00-1.5925E+003.5648E-01S6-2.3611E-01-9.3892E-013.0682E+00-5.3134E+005.4278E+00-3.0732E+007.5117E-01S73.2083E-03-2.3146E-014.0719E-01-4.2522E-011.9653E-01-4.2701E-024.9037E-03S82.8631E-01-7.6897E-011.0639E+00-1.0172E+005.6957E-01-1.6254E-011.8281E-02S9-3.2913E-027.2098E-02-1.4303E-014.9682E-021.9589E-02-1.3526E-021.9568E-03S107.4593E-023.4909E-01-5.4945E-013.3391E-01-1.0161E-011.5256E-02-8.8250E-04S117.9147E-02-2.1683E-012.5279E-01-1.2384E-013.0840E-02-3.8758E-031.9552E-04S12-7.5247E-02-8.0941E-042.0775E-02-9.1942E-031.7845E-03-1.5960E-044.7889E-06表17表18给出实施例6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表18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9由表19可知,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3712E-022.2914E-01-2.0228E+007.4502E+00-1.6545E+011.8908E+01-8.5437E+00S21.3516E-02-1.5086E+001.5357E+01-9.3861E+013.1059E+02-5.3390E+023.7608E+02S3-2.5261E-011.4488E+00-2.2319E+011.4862E+02-5.5407E+021.0734E+03-8.6668E+02S41.5948E-02-9.0478E-011.4844E+001.2335E+00-1.1975E+012.0835E+01-1.2975E+01S51.7280E-01-8.1380E-011.9863E+00-3.3017E+003.6498E+00-2.3465E+006.5292E-01S6-1.8277E-01-6.0771E-011.9850E+00-3.6793E+003.6893E+00-1.9176E+004.2940E-01S71.3230E-01-1.1498E+002.6440E+00-3.2347E+002.2806E+00-8.9934E-011.5160E-01S82.0236E-01-1.0479E+001.8480E+00-1.5315E+006.4170E-01-1.2769E-018.8957E-03S9-7.4118E-021.0561E-01-1.6431E-012.4446E-01-2.1495E-018.4607E-02-1.1905E-02S101.1350E-01-2.0574E-042.0595E-01-3.0007E-011.5776E-01-3.6790E-023.1968E-03S11-1.4519E-02-4.8344E-032.3636E-02-5.2247E-03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12-8.2066E-023.8165E-02-1.1472E-021.8960E-03-1.3100E-040.0000E+000.0000E+00表20表21给出实施例7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11.02f6(mm)-1.18f2(mm)-19.19f(mm)2.23f3(mm)7.13TTL(mm)3.75f4(mm)17.38HFOV(°)58.1f5(mm)1.43表21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8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22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2由表22可知,在实施例8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3表24给出实施例8中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5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以及最大半视场角HFOV。f1(mm)-20.00f6(mm)-2.09f2(mm)17.14f(mm)2.34f3(mm)4.32TTL(mm)3.74f4(mm)-15.20HFOV(°)52.0f5(mm)2.10表24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处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表25中所示的关系。表2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