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841发布日期:2019-02-15 20:4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尤其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如静电复印机、数码复印机及一体打印机中,设置有对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感光鼓和显影装置是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处理盒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框架上,这种处理盒有时也通称为分体式处理盒;另一种是感光鼓与显影辊共同设置在同一框架上,这种处理盒有时也被称为一体式处理盒。在一体式处理盒中,除了感光鼓和显影辊外,通常还包括送粉棍、充电辊、碳粉仓和搅拌架等,当碳粉仓内的碳粉用完时,将整个处理盒从机架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原理为:充电辊给感光鼓表面冲上一层均匀的电荷,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光扫描单元发出光照射到充电后的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将显影剂输送至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区从而在感光鼓表面形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单元将所述的可视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通过定影将可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最后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排出。

当上述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所述处理盒中正确的处理盒可能被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定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中不正确的处理盒也可能被安装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定安装部分。也就是说,可能发生处理盒的错误安装。其中,正确的处理盒指的是包含有正确的产品类型或颜色的碳粉的处理盒,不正确的处理盒包括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以及用于同一类型图像形成装置、但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特定安装部分的处理盒。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797987A公开了一种防止错误安装的结构,该防止错误安装的结构由处理盒框架上的突起和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所构成。如图1 和图2所示,处理盒的框架1上设置有第一突起2和第二突起3,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可移动部件4,可移动部件4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5和第二接合部6。当所述框架1沿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一突起2和第二突起3会先后分别与第一接合部5和第二接合部6接合,从而使可移动部件4 在竖直方向移动,处理盒可以顺利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该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处理盒的错误安装,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处理盒上第一突起2和第二突起3 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Z不同,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与之适配的可移动部件 4,因此,一种结构的处理盒只适用于一种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上述两种不同型号的处理盒只是盒上两突起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同,导致处理盒不能通用于不同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致使生产商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处理盒进行开模再生产,这样增加了生产商的开模费用,同时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复杂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带有简单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处理盒上两突起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同,导致处理盒不能通用于不同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致使生产商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处理盒进行开模再生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复杂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限制所述处理盒安装进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可移动部件,所述可移动部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上形成有一凹部,所述处理盒包括:

框架,其上设置有感光鼓;

突起,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当所述处理盒沿安装方向安装进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所述突起接触所述可移动部件并沿着所述可移动部件滑动;

沿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测量,所述突起的长度大于所述凹部开口的最大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突起为长条形的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突起与所述框架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当所述突起沿所述可移动部件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突起可同时抵接在所述凹部开口的两侧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感光鼓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的,沿垂直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测量,所述突起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隙,所述突起处于可进入所述间隙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简单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处理盒。该处理盒上仅设置有一突起,通过该突起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配合而使处理盒正确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处理盒上两突起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同,导致处理盒不能通用于不同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致使生产商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处理盒进行开模再生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复杂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上突起与图像形成装置中可移动部件共同构成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上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上突起与图像形成装置中可移动部件共同构成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处理盒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处理盒上的突起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配合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100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100包括第一框架101和第二框架102,第一框架101上设置有感光鼓104,第二框架102 上设置显影辊和送粉辊等部件,第一框架101和第二框架102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第二框架102可相对于第一框架101绕一支点转动。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100的第一框架10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框架101上设置有突起103,该突起103从第一框架101的一表面上突出,且与第一框架101一体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将突起103限定为长条形的肋板。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01的突起103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7共同构成的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下面描述中,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是大致平行于感光鼓旋转轴线的方向,将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 定义为水平方向,垂直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定义为竖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7包括第一引导部8和第二引导部9,第一引导部8 与第二引导部9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隙,第一框架101上的突起103处于可进入该间隙的位置。第一引导部8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a、第二斜面8b、第一平面8c和第二平面8d,第一平面8c和第二平面8d之间形成有凹部8e。沿着水平方向测量,突起 10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L1大于凹部8e的开口在水平方向的长度L2,凹部8e开口的水平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一平面8c和第二平面8d之间的最短距离。沿着竖直方向测量,突起103在竖直方向的宽度W1小于或等于第一引导部8与第二引导部9之间在竖直方向的最短距离D2。第一引导部8在其一端连接有弹性部件10,因此可移动部件7在弹性部件10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部件10具体设置为两个。

如图6所示,为第一框架101沿安装方向X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突起103 与可移动部件7配合的过程示意图。如图6的分图6A所示,当第一框架101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之前,可移动部件7处于自由状态,将此时可移动部件7所处的位置定义为第一位置。当第一框架101沿安装方向X移动时,突起103首先抵接第一引导部8的第一斜面8a。如图6的分图6B所示,当第一框架101沿安装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突起103挤压第一斜面8a,使得可移动部件7克服弹性部件10的弹性力而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突起103脱离与第一斜面8a的接触并开始与第一平面8c 相接触,可移动部件7上升最大高度并不再向上移动。将此时可移动部件7升高的最终位置定义为第二位置。本实施例中将突起103的竖直宽度限定为小于或等于第一平面8c与第二引导部9之间在竖直方向的最短距离,即是为了使突起103脱离与第一斜面8a的接触而进入第一平面8c与第二引导部9之间形成的间隙,否则第一斜面8a会限制第一框架101的进一步移动。如图6的分图6C所示,当第一框架101 沿安装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突起103移动至与第一引导部8的第二平面8d接触。由于突起10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长于凹部8e的开口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因此突起 103在向着第二平面8d移动的过程中,突起103不会脱离与第一平面8c的接触,即突起103始终保持与第一引导部8接触,可移动部件7始终保持在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若突起10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短于或等于凹部8e的开口在水平方向的长度,那么突起103在向着第二平面8d移动的过程中,突起103会脱离与第一平面 8c的接触,第一引导部8在弹性部件10积聚的弹性势能作用下而迫使突起103落入凹部8e中,凹部8e限制突起103的进一步移动,导致第一框架101无法进一步安装。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突起10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限定为大于凹部8e的开口在水平方向的长度,是为了保证突起103越过凹部8e而不落入凹部8e中。如图6的分图6D 所示,当第一框架101在安装方向X进一步移动时,突起103依次与第一平面8c、第二平面8d脱离接触并抵接第二斜面8b,随着第一框架101进一步移动,突起103 最终与第二斜面8b脱离接触。该过程中,由于突起103逐渐脱离与第一引导部8 相接触的状态,可移动部件7在弹性部件10积聚的弹性势能作用下而在竖直方向逐渐向下移动,可移动部件7由第二位置逐渐恢复到第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处理盒第一框架101上的突起103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7配合,处理盒可正确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现有技术中,为了适配处理盒上两突出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同,同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可移动部件7上凹部8e的开口的水平长度构造成与之对应的不同长度,为此,只需将本实施例中突起10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构造成大于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中凹部8e的开口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长度,即可满足本实施例的处理盒通用于同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简单防止错误安装结构的处理盒。该处理盒上仅设置有一突起,通过该突起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可移动部件配合而使处理盒正确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处理盒上两突起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同,导致处理盒不能通用于不同型号的图像形成装置,致使生产商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处理盒进行开模再生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使用的复杂性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