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7800发布日期:2019-03-27 10:3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补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阑是指在光学系统中对光束起着限制作用的实体。它可以是透镜的边缘、框架或特别设置的带孔屏。其作用可分两方面,限制光束或限制视场(成像范围)大小。其中,用于限制光束直径大小的光阑一般统称为孔径光阑。

目前。在水下拍摄时,会因水对光束的吸收,对水下拍摄带来光线不足,特别是在海底进行微距拍照时,日照光线则完全达不到到拍照所要的标准。而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利用到补光设备,但是,现有的补光装置大多为常规灯光照明补光,不具备光束调节,在微距拍照时,不能灵活的调整光照范围,所提供的光照条件还是难以达到专业用户所要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束直径调节的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它包括主体和置于主体内部的控制板,所述主体外部设置按钮,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有电池座另一端设置有灯头,所述电池座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灯头设置有导光孔,所述主体位于导光孔的正对面设置有灯珠,所述灯头位于导光孔的出光口处设置有光阑,所述光阑外围套装有一齿轮,所述光阑的控制杆插接于齿轮上,所述灯头外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下端设置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导光孔位于光阑处设置有一透明封盖。

优选地,所述导光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并列布置的透镜。

优选地,所述导光孔与灯珠之间设置有一灯杯。

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光纤插孔,所述光纤插孔内设置有光感传感器,所述光感传感器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灯头和电池座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滑面。

优选地,所述电池座上设置有挂环。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基于光阑的收张将灯珠所发出的光束进行直径调整,以便满足在微距拍摄下对大小各异的景物的补光需求,同时,光阑的调节则通过旋钮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对实际工作所需补光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十分便利,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阑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光阑收张的水下可调束光装置,它包括主体1和置于主体1内部的控制板6,主体1外部设置按钮4,主体1一端设置有电池座3另一端设置有灯头2,电池座3与控制板6电性连接,灯头2设置有导光孔5,主体1位于导光孔5的正对面设置有灯珠12,灯头2位于导光孔5的出光口处设置有光阑8,光阑8外围套装有一齿轮9,光阑8的控制杆18插接于齿轮9上,灯头2外部设置有旋钮10,旋钮10的下端设置有啮合齿11,啮合齿11与齿轮9呈90°相互啮合,导光孔5位于光阑8处设置有一透明封盖7。

本实施例由电池座3进行供电,利用与控制板6上的电性连接的按钮4控制灯珠12发出光束,而对于光束的调整,则利用光阑8的收张将灯珠12所发出的光束进行直径调整,以便满足在微距拍摄下对大小各异的景物的补光需求,同时,光阑8的调节则通过旋钮10进行调节,旋钮10旋转到任意角度便可以实现光阑8开合直径的调整,从而方便对实际工作所需补光直径进行灵活调整,十分便利。具体工作时,是由旋钮10带动齿轮9进行旋转,齿轮9旋转时,会同时带动光阑8的控制杆18移动,控制杆18的左右移动则实现光阑8的收合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常见的光阑8一般都会带有控制杆18,因此,本实施例对控制杆18与光阑8的具体结构则不加以赘述。

进一步,为提高光束的补光效果,本实施例的导光孔5内设置有若干个并列布置的透镜13,本实施例的透镜13采用曲率透镜,利用若干个透镜13将灯珠12所发出的光调整为接近平行光,而所发出的平行光束相对未处理的光束补光效果更佳。

进一步,为提高灯珠12的美感,本实施例导光孔5与灯珠12之间设置有一灯杯14,利用灯杯14遮挡灯珠12处的一些杂物,从而使外观更加整洁美观。

进一步,为实现与相机之间的联动,本实施例的主体1上设置有光纤插孔15,光纤插孔15内设置有光感传感器16,光感传感器16与控制板6电性连接,利用光纤插头16实现与相机闪光灯连通,利用光感传感器16感知相机是否发出闪光,若有,则将信号发送给控制板6,由控制板6控制灯珠12发出闪光。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灯头2和电池座3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滑面19,利用防滑面19可以方便对整体进行组装或拆卸,不易打滑。

进一步,为方便进行携带,本实施例电池座3上设置有挂环17,利用挂环17可悬挂于背包等物体上,从而方便在水下进行取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