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195发布日期:2019-01-25 17:0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



背景技术: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

专利号为ZL201620887408.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式光圈结构1’,如图1所示,活动转轮20’及光圈叶片30’安装于安装座10’内,安装座10’的安装座通孔12’的内圆周面于活动转轮20’的上端侧开设有呈圆环形状的卡持槽14’,卡持槽14’内嵌卡有呈环形状且沿着卡持槽14’延伸的挡圈40’,挡圈40’凸出于安装座通孔12’的内圆周面且与活动转轮20’的上端边缘部抵接。由于挡圈40’与卡持槽14’的内壁之间存在安装公差,所以,挡圈40’无法良好地将活动转轮20’轴向固定于安装座10’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光圈,具有没有安装公差且轴向间隙可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包括一呈圆柱形状的光圈安装座、一活动转轮、若干光圈叶片以及一呈圆环形状的调节件,所述光圈安装座的芯部开设有沿着所述光圈安装座的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安装座通孔,所述安装座通孔的下端边缘部设置有径向朝内凸出延伸且呈圆环形状的安装座固定环,所述活动转轮设于所述安装座通孔内且位于所述安装座固定环的上端侧,所述光圈叶片装设于所述安装座固定环与所述活动转轮之间,所述调节件的底部与所述活动转轮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安装座通孔的内圆周面于所述活动转轮的上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调节件的外圆周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座通孔的所述第一纹螺结构相匹配的第二螺纹结构,藉由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沿所述调节件的轴心旋转所述调节件以轴向移动所述调节件,从而调节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活动转轮之间的轴向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转轮呈圆形状且于其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转轮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光圈叶片呈弯曲的弧形,每一所述光圈叶片的上表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一上端定位柱,每一所述光圈叶片的下表面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一下端定位柱,所述活动转轮对应所述上端定位柱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转轮定位孔,所述光圈安装座的所述安装座固定环对应所述下端定位柱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安装座定位孔,所述上端定位柱嵌插于所述转轮定位孔内,所述下端定位柱嵌插于所述安装座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光圈叶片为软质胶片,所述上端定位柱、所述下端定位柱及所述光圈叶片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圈安装座的侧壁开设有沿其圆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安装座通孔连通的活动槽,所述活动转轮的外圆周面装设有径向朝外凸出延伸的拨杆,所述拨杆的外端部穿过所述光圈安装座的活动槽并延伸至光圈安装座的外端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的芯部开设有沿着所述调节件的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调节件通孔,所述调节件通孔与所述安装座通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调节件的底部与活动转轮的上端面接触,安装座通孔的内圆周面于活动转轮的上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结构,调节件的外圆周面开设有与第一纹螺结构相匹配的第二螺纹结构,藉由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沿所述调节件的轴心旋转所述调节件以轴向移动所述调节件,从而调节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活动转轮之间的轴向间隙,实现了松紧可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安装公差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圈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第一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第二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1,包括一呈圆柱形状的光圈安装座10、一活动转轮20、若干光圈叶片30以及一呈圆环形状的调节件40。

光圈安装座10的芯部开设有沿着光圈安装座10的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安装座通孔12,安装座通孔12的下端边缘部设置有径向朝内凸出延伸且呈圆环形状的安装座固定环11。安装座固定环11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上下完全贯穿的安装座定位孔13,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座定位孔13的数量为10个,当然,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定位孔1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活动转轮20设于安装座通孔12内且位于安装座固定环11的上端侧,活动转轮20呈圆形状且于其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转轮通孔22。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座通孔12的内圆周面于安装座固定环11的上端侧开设有一台阶状安置槽14,活动转轮20安置于该安置槽14上。

光圈叶片30装设于安装座固定环11与活动转轮20之间,光圈叶片30为软质胶片,光圈叶片30呈弯曲的弧形,每一光圈叶片30的上表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一上端定位柱32,每一光圈叶片30的下表面设置有朝下凸出延伸的一下端定位柱34,活动转轮20对应上端定位柱32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呈腰型的转轮定位孔24,安装座定位孔13对应下端定位柱34而开设,上端定位柱32嵌插于转轮定位孔24内,下端定位柱34嵌插于安装座定位孔13内。于本实施例中,上端定位柱32、下端定位柱34及光圈叶片30为一体结构。另,转轮定位孔24为10个,光圈叶片30亦为10个,同理,于其他实施例中,转轮定位孔24及光圈叶片30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调节件40的底部与活动转轮20的上端面接触,安装座通孔12的内圆周面于活动转轮20的上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结构16,调节件40的外圆周面开设有与安装座通孔12的第一螺纹结构16相匹配的第二螺纹结构42,藉由第一螺纹结构16和第二螺纹结构42,沿调节件40的轴心旋转调节件40以轴向移动调节件40,从而调节调节件40与活动转轮20之间的轴向间隙。

光圈安装座10的侧壁开设有沿其圆周方向延伸且与安装座通孔12连通的活动槽17,于本实施例中,活动槽17朝光圈安装座10的上端开口,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槽17也可为没有开口的腰型孔。活动转轮20的外圆周面设有径向朝外凸出延伸的拨杆26,拨杆26的外端部穿过光圈安装座10的活动槽17并延伸至光圈安装座10的外端侧,于本实施例中,拨杆26与活动转轮20一体成型,拨杆26大致呈“7”字形。进一步地,调节件40的芯部开设有沿着调节件40的轴线方向完全贯穿的调节件通孔44,调节件通孔44与转轮通孔22、安装座通孔12相对齐且组成光圈1的透光孔结构,在调整透光孔径的过程中,拨杆26驱动活动转转动,活动转轮20带动光圈叶片30移动,移动的光圈叶片30控制透光孔径大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轴向间隙可调的光圈1的调节件40的底部与活动转轮20的上端面接触,安装座通孔12的内圆周面于活动转轮20的上端侧开设有第一螺纹结构16,调节件40的外圆周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结构16相匹配的第二螺纹结构42,藉由第一螺纹结构16和第二螺纹结构42,沿调节件40的轴心旋转调节件40以轴向移动调节件40,从而调节调节件40与活动转轮20之间的轴向间隙,实现了松紧可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安装公差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是用来限制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所申请的保护范围中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