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179发布日期:2019-01-25 17:00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电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



背景技术:

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55寸占比约30%,已成为内销第一大尺寸。从屏端资源及趋势来看,其占比会持续增加。55寸上量液晶电视上对成本控制尤显重要。从模组背光来看,灯条逐渐从5条减少为3条到目前最新的布局2条灯条。灯条减少到两条,降低功耗,节约成本。但是,整个55寸液晶电视显示区域长和宽分别为1209.6mm和680.4mm,如果使用2条灯,灯条与灯条之间的Y间距就会大到250mm,如此大的Y间距会使灯条与灯条之间出现中间暗带。为了解决暗带问题,对灯条的灯珠透镜设计是个挑战。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减少灯条,并且解决中间暗带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减少至两条灯珠后产生中间暗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包括反射纸本体和设置在反射纸本体外侧的折边区,所述反射纸本体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排灯条孔,所述灯条孔之间沿反射纸本体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增强灯条反射的第一反射纸块,所述折边区设有用于增强消除反射纸边缘暗带的第二反射纸块,所述第二反射纸块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纸块的两端。

当反射纸上设置两条灯条时,灯条之间的Y间距扩大,灯条与灯条之间容易出现暗带问题,因此,在两条灯条之间沿灯条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反射纸块,第一反射纸块属于反射纸本体上的一部分,并且呈矩形,将矩形与长度方向的两条边制作折痕,并且将第一反射纸块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外侧拉伸,与两条折痕之间形成两个矩形斜面。两个矩形斜面分别对其外侧的灯条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将光线从屏幕中间再一次反射出去提升亮度,增加光通量,解决大间距暗带问题。同样,在第一反射纸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反射纸块,用于解决位于灯条两端部位的折边区中的暗带。当第一反射纸块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反射纸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时,第一反射纸块位于两条灯条的正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纸块包括两个矩形斜面,所述矩形斜面由反射纸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外侧拉伸形成。

当第一反射纸块的宽度一定,即两个矩形斜面的宽度之和一定时,通过设置矩形斜面的高度、矩形斜面的两个底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调整矩形斜面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纸块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斜面。

第二反射纸块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反射纸块两端的两部分,每部分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斜面,三角形斜面以沿反射纸本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公共顶边,第一反射纸块矩形斜面的底边与第二反射纸块的交点和公共顶边形成三角斜面,由公共顶边向两侧倾斜形成。由此,两条灯条发出的光分别经两个三角形斜面进行反射,增加中间光通量,消除反射纸边缘暗带。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区由四个等腰梯形构成“回”字型,四个所述等腰梯形沿所述反射纸本体的边缘线向上折叠与反射纸本体成夹角,所产生的反射面用于增加光线反射。

位于反射纸本体外侧的折边区,相对于反射纸本体向上折叠,与反射纸本体所在平面形成夹角,在反射纸本体四周形成反射面,进一步增强了光反射。值得说明的是,此时,三角形斜面的公共边与矩形斜面的顶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第二反射纸块与第一反射纸块的接触位置需要剪断分离,方便第二反射纸块所在的折边区向上折叠,折叠后的第二反射纸块与第一反射纸块的底部重叠部分保证了不产生漏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灯条中间增加一个第一反射纸块,将光线从屏幕中间再一次反射出去提升亮度,解决大间距暗带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反射纸块的两端设有三角形斜面,解决边缘暗带问题。

(3)折边区相对于反射纸本体所在平面进行折叠倾斜,增强了光反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反射纸本体;2-折边区;11-第一反射纸块;21-第二反射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解决直下式电视中间暗带的反射纸,包括反射纸本体1和设置在反射纸本体1外侧的折边区2,所述反射纸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排灯条孔,所述灯条孔之间沿反射纸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增强灯条反射的第一反射纸块11,所述折边区2设有用于增强消除反射纸边缘暗带的第二反射纸块21,所述第二反射纸块21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纸块11的两端。

当反射纸上设置两条灯条时,灯条之间的Y间距扩大,灯条与灯条之间容易出现暗带问题,因此,在两条灯条之间沿灯条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反射纸块11,第一反射纸块11属于反射纸本体1上的一部分,并且呈矩形,将矩形与长度方向的两条边制作折痕,并且将第一反射纸块1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外侧拉伸,与两条折痕之间形成两个矩形斜面。两个矩形斜面分别对其外侧的灯条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将光线从屏幕中间再一次反射出去提升亮度,增加光通量,解决大间距暗带问题。同样,在第一反射纸块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反射纸块21,用于解决位于灯条两端部位的折边区2中的暗带。当第一反射纸块1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反射纸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时,第一反射纸块11位于两条灯条的正中间位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反射纸块11包括两个矩形斜面,所述矩形斜面由反射纸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向外侧拉伸形成。所述第二反射纸块21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斜面,所述折边区2由四个等腰梯形构成“回”字型,四个所述等腰梯形沿所述反射纸本体1的边缘线向上折叠与反射纸本体1成夹角,所产生的反射面用于增加光线反射。

当第一反射纸块11的宽度一定,即两个矩形斜面的宽度之和一定时,通过设置矩形斜面的高度、矩形斜面的两个底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调整矩形斜面的倾斜角度。第二反射纸块21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反射纸块11两端的两部分,每部分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斜面,三角形斜面以沿反射纸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公共顶边,第一反射纸块11矩形斜面的底边与第二反射纸块21的交点和公共顶边形成三角斜面,由公共顶边向两侧倾斜形成。由此,两条灯条发出的光分别经两个三角形斜面进行反射,增加中间光通量,消除反射纸边缘暗带。位于反射纸本体1外侧的折边区2,相对于反射纸本体1向上折叠,与反射纸本体1所在平面形成夹角,在反射纸本体1四周形成反射面,进一步增强了光反射。值得说明的是,此时,三角形斜面的公共边与矩形斜面的顶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第二反射纸块21与第一反射纸块11的接触位置需要剪断分离,将折边区折叠的时候,第二反射纸块21的底边与第一反射纸块11接触,形成密封不透光的重叠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于55寸两条灯条的直下式电视,灯条与灯条之间的间距为250mm,反射纸上两条灯珠孔中心间距为253mm。第一反射纸块11的矩形斜面的底边直线距离为131mm,矩形斜面的高度为13.9mm,矩形斜面的长度为1038.2mm,第二反射纸块21沿反射纸本体1长度方向的宽度为91.4mm,光线从灯珠发出后,经过矩形斜面和三角形斜面进行反射,增加中间光通量,解决中间暗带。经过大量实验测试证明,上述尺寸设计可以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以及结合电视的外观造型达到较佳的视觉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适用于55寸直下式电视,对于其他尺寸如49寸、50寸、55寸和58寸同样适合。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