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简易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1033发布日期:2019-05-15 22:22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简易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简易眼镜。



背景技术:

眼镜包括有镜框、设于镜框内的镜片及设于镜框两侧的镜脚,眼镜又包括有金属眼镜、板材眼镜或塑胶眼镜,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因此, 眼镜成为当下生活中用于纠正视力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眼镜的镜脚一般通过铰链与镜框连接,为了使镜脚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镜脚与镜框的连接处设有弹弓,但这种结构整体较复杂,导致眼镜成本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眼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的新型简易眼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简易眼镜,包括有镜框、设于镜框两端的镜脚及镶嵌于镜框内的镜片,所述镜框的两端分别设有桩头,桩头上设有孔,孔内可拆卸的设有转动轴,镜脚与转动轴可拆卸连接并可沿转动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轴包括有上转块及下转块,所述的上转块朝向下转块的端面上设有上插接柱,下转块朝向上转块的端面下插接柱,下插接柱上设有插接孔,上插接柱插于插接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插接孔为四边形插孔,插接柱为与插孔适配的四边形插接柱。

优选的,所述的镜脚朝向镜框的一端上设有与镜脚呈垂直的连接杆,该连接杆设有套设于下插接柱上的卡圈且卡圈可沿下插接柱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上转块及下转块分别设置上插接柱及下插接柱的另一端面上设有插槽,所述孔的顶壁及底壁分别设有与插槽适配的插块,上转块及下转块通过插槽插入孔内的插块上。

优选的,所述孔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位置与卡圈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凹槽为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上转块与上插接柱一体成型,并为塑料或橡胶材质;下转块与下插接柱一体成型,并为塑料或橡胶材质。

优选的,镜脚、连接杆及卡圈一体成型并为圆柱形金属杆,连接杆与镜脚的连接处形成100度-120度的弧形导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转轴,且转轴可拆卸的设于桩头的孔内,且转轴又分为上转块及下转块,两者之间同样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安装时,先将上转块与下转块拆卸,将镜脚的卡圈套在上转块与下转块之间,再将两者连接,然后卡入桩头的孔内,镜脚沿着转轴转动,实现镜脚的折叠及打开,这样设置,整体结构非常简单,镜框在注塑过程中,孔已经钻好,转轴为塑胶或塑料材质,注塑成型,成本极低,且镜脚的卡圈与镜脚也一体成型,套在转轴上卡入孔即可,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安装快速且又镜脚也容易拆装,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I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简易眼镜,包括有镜框1、设于镜框1两端的镜脚2及镶嵌于镜框1内的镜片3,所述镜框1的两端分别设有桩头4,桩头4上设有孔41,孔41内可拆卸的设有转动轴5,镜脚2与转动轴5可拆卸连接并可沿转动轴5转动。所述的转动轴5包括有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所述的上转块51朝向下转块52的端面上设有上插接柱53,下转块52朝向上转块51的端面下插接柱54,下插接柱54上设有与上插接柱适配的插接孔55,上插接柱53插于插接孔55内。上述方案中,由于设置了转轴5,且转轴5可拆卸的设于桩头4的孔41内,且转轴5又分为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两者之间同样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安装时,先将上转块51与下转块52拆卸,将镜脚2套在上转块51与下转块52之间,再将两者连接,然后卡入桩头4的孔41内,镜脚2沿着转轴5转动,实现镜脚2的折叠及打开,这样设置,整体结构非常简单,镜框在注塑过程中,孔已经钻好,然后将镜脚套在转轴上卡在孔里面即可,整体结构非常简单,安装快速且又镜脚也容易拆装,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所述的镜脚2朝向镜框1的一端上设有与镜脚2呈垂直的连接杆21,该连接杆21设有套设于下插接柱54上的卡圈22且卡圈22可沿下插接柱54转动。镜脚2设置连接杆21,而连接杆21上设置了卡圈22,卡圈22套在下插接柱54上,沿着下插接柱54转动,实现镜脚2的转动,由于连接杆21与镜脚2呈垂直,因此,当镜脚2打开时,连接杆21抵触在桩头4上,实现对镜脚2的限位,防止镜脚2打开过度,整体设计简单即能满足眼镜的基本需求,且又简化了工艺,结构简单实用。

所述的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分别设置上插接柱53及下插接柱54的另一端面上设有插槽56,所述孔41的顶壁及底壁分别设有与插槽56适配的插块42,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通过插槽56插入孔41内的插块42上。所述的插接孔55为四边形插孔,上插接柱53为与插接孔55适配的四边形插接柱。上述方案中,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通过插槽56插入孔41顶壁及底壁的插块42上,实现对上转块51及下转块52的固定,由于顶壁及底壁的插块42位置对应,因此,上转块51与下转块52上的插槽56位置也应当对应设置,因此,将插接孔55设置成四边形,这样上插接柱53插在插接孔55内时,上转块51上的插槽56与下转块52上的插槽56位置可以快速对应,且通过设置成四边形,卡圈22在转动时,上插接柱53不会在插接孔55内转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孔41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凹槽43,该凹槽43的位置与卡圈22的位置对应。所述的凹槽43为弧形凹槽。这样设置后,给卡圈22预留出转动空间,卡圈22套在下插接柱54上时刚好处于弧形凹槽内,转动时,在弧形凹槽内转动。

所述的上转块51与上插接柱53一体成型,并为塑料或橡胶材质;下转块52与下插接柱54一体成型,并为塑料或橡胶材质。这样设置,上转块51与上插接柱53及下转块52与下插接柱54一体注塑成型,成本低,可以设置成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卡在孔内,不易脱落,也可以是塑料材质,在安装时,通过压机等工具将上转块及下转块卡入到孔内,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也不会脱落。

同时由于上转块51与下转块52插接在一起后卡入到孔内,实现了对上转块51与下转块52的固定,两者之间不会脱落。

镜脚2、连接杆21及卡圈22一体成型并为圆柱形金属杆,连接杆与镜脚的连接处形成100度-120度的弧形导角。这样设置,整体结构简单。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