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8679发布日期:2019-11-19 20:5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



背景技术:

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由多片透镜组成。各种不同的镜头,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它们在摄影造型上的应用,构成光学表现手段;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一指和二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称光学镜头,把二指称镜头画面。影视中所指的镜头,并非物理含义或者光学意义上的镜头,而是指承载影像、能够构成画面的镜头。

镜头是组成整部影片的基本单位。若干个镜头构成一个段落或场面,若干个段落或场面构成一部影片。因此,镜头也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叙事和表意的基础。在影视作品的前期拍摄中,镜头是指摄像机从启动到静止这期间不间断摄取的一段画面的总和;在后期编辑时,镜头是两个剪辑点间的一组画面;在完成片中,一个镜头是指从前一个光学转换到后一个光学转换之间的完整片段。镜头的主要功能为收集被照物体反射光并将其聚焦于ccd上,其投影至ccd上之图像是倒立,摄像机电路具有将其反转功能,其成像原理与人眼相同。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全景镜头的光学总长度、视场角、分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视场角大,光学总长度小、分辨率高的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镜头,包括镜头本体,所述镜头本体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半径为40~41mm,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半径为8~10mm,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三半径为17~18mm,所述第二透镜的第四半径为5~6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4~0.5mm,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五半径为-7~-6mm,所述第三透镜的第六半径为3~5mm,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5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七半径为-4~-3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八半径为-5.5~-5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3~0.5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九半径为-4~-2.5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十半径为3~5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2~0.5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一半径为7~18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二半径为-10~15mm。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还设置有光阑。

还包括第七透镜,且所述第七透镜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右侧,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三半径为6~13mm,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四半径为3~10mm,且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5~0.75mm。

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三半径为7.4mm,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四半径为3.7mm,且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75mm。

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半径为40.5mm,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半径为8.74mm,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85mm。

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三半径为17.04mm,所述第二透镜的第四半径为5.9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44mm。

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五半径为-6.852mm,所述第三透镜的第六半径为3.807mm,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5mm。

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七半径为-3.56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八半径为5.32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32mm。

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九半径为-2.8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十半径为3.5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23mm。

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一半径为12.6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二半径为4.72mm,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其包括镜头本体,所述镜头本体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具有结构简单、视场角大、光学总长度小、分辨率高且成本低的特点,其用于光源的收集汇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包括镜头本体,所述镜头本体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以及第六透镜7,所述第一透镜1的第一半径为40~41,所述第一透镜1的第二半径为8~10mm,所述第二透镜2的第三半径为17~18mm,所述第二透镜2的第四半径为5~6mm,所述第二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0.4~0.5mm,所述第三透镜3的第五半径为-7~-6mm,所述第三透镜3的第六半径为3~5mm,所述第三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2~5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七半径为-4~-3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八半径为-5.5~-5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3~0.5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九半径为-4~-2.5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十半径为3~5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2~0.5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一半径为7~18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二半径为-10~15mm。

其中,所述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7之间还设置有光阑6。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还包括第七透镜8,且所述第七透镜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右侧,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三半径为6~13mm,所述第七透镜的第十四半径为3~10mm,且所述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5~0.75mm。

所述第七透镜8的第十三半径为7.4mm,所述第七透镜8的第十四半径为3.7mm,且所述第七透镜8的中心厚度为0.75mm。

所述第一透镜1的第一半径为40.5mm,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半径为8.74mm,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85mm。

所述第二透镜2的第三半径为17.04mm,所述第二透镜的第四半径为5.9mm,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44mm。

所述第三透镜3的第五半径为-6.852mm,所述第三透镜3的第六半径为3.807mm,所述第三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4.5mm,

所述第四透镜4的第七半径为-3.56mm,所述第四透镜的第八半径为-5.32mm,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32mm,

所述第五透镜5的第九半径为-2.8mm,所述第五透镜的第十半径为3.5mm,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23mm。

所述第六透镜7的第十一半径为12.6mm,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二半径为4.72mm,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其包括镜头本体,所述镜头本体由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具有结构简单、视场角大、光学总长度小、分辨率高且成本低的特点,其用于光源的收集汇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的能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