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透镜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291发布日期:2019-10-19 04: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透镜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用光学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透镜增亮膜。
背景技术
:增亮膜是液晶显示器中常用的一种光学膜材料,可以显著提升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起到提升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微透镜增亮膜不仅具有高的光学增益,同时具有散射光线的雾化效果,具备提升亮度和提高遮盖的双重效果。微透镜膜的生产方法,通常是在UV光固化涂布设备上,使用加工好的微结构金属模具涂布光固化胶水成型制成,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金属模具的制备。目前常规的做法是使用激光雕刻的工艺,在金属辊轮上雕刻出不同样式的微透镜结构,但对于高亮高遮盖的微透镜结构仍存在几个问题:1)高亮高遮盖的微透镜通常是直接较小(<30μm)的微透镜,雕刻良率低,时间周期长。2)雕刻成本极高,单只辊轮的制备可高达几十万加工费用,严重超出现有光学膜的单价成本。3)微透镜结构可能与其他棱镜或棱锥形状进行杂化设计,结构辊轮的使用寿命低,也会大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不能兼顾亮度和遮盖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可以提升亮度增益效果,同时具有好的遮盖效果,能够兼顾亮度和遮盖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减低微透镜结构的制造成本,更有益于光学膜的批量量产生产;该方法解决了现有微透镜结构雕刻难度大,雕刻及使用成本高的难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微透镜结构层、透明基材层、和背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透明基材层包含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层(简称微结构层),所述第二光学面设置有背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增亮膜依次包括微透镜结构层、透明基材层、和背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层包括半球形透镜和棱锥。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层包括底边为正六边形的半球形透镜和底边为正六边形的棱锥。光线经过第二光学面进入,再经第一光学面射出进入微透镜结构层。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10-70μm,半球形高度为5-35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10-70μm,棱锥高度为5-33μm。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20-50μm,半球形高度为10-25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20-50μm,棱锥高度为10-23μm。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5-10。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25-35μm,半球形高度为12-17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25-35μm,棱锥高度为11-17μm。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8-10。进一步的,所述棱锥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其三角形的顶角为60-100度。所述半球形透镜与棱锥间隔排列。进一步的,半球形透镜与棱锥为列与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间隔为1排半球形透镜、多排棱锥组合而成。进一步的,半球形透镜与棱锥的间隔排列单元为1排半球形透镜,和1至10排棱锥。即,排列组合为1排半球形透镜,1至10排棱锥组合而成。进一步的,排列组合为1排半球形透镜,1至4排棱锥组合而成。所述半球形透镜的高度要等于或者高于棱锥的高度。进一步的,棱锥的高度约为半球形透镜高度的80-100%。进一步的,棱锥的高度约为半球形透镜高度的85-100%。进一步的,棱锥的高度约为半球形透镜高度的92-100%。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基材可选择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厚度可选择自50-300μm。所述微结构层选择UV固化的丙烯酸类树脂。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层的材料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联苯甲醇丙烯酸酯、邻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或2-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微结构层UV树脂的液体折射率选择自1.44-1.60。进一步的,所述微结构层UV树脂的液体折射率选择自1.46-1.56。进一步的,UV树脂的折射率选择自1.48-1.5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的微透镜增亮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微透镜结构的雕刻:在金属辊轮上雕刻设计的微透镜结构组合,此结构为凹状的结构样式(阴模);(2)翻模复制软膜母版:对步骤(1)得到的微结构辊轮,通过热压印或UV固化压印的方式,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凸状的微透镜结构层(阳模);(3)第一代金属母版电铸:将步骤(2)得到的软膜母版,先将母版表面微结构镀上一层薄导电层;然后以上述表面镀有导电层的微结构母版为阴极,在电铸槽中进行电铸以得到第一代金属母版;(4)第一代金属母版作为原始版,进行清洗活化后,可以按上述步骤3)的电铸方法,再经过第二次电铸,得到第二代金属母版(阳膜);将第二代金属母版经过第三次电铸,得到第三代金属母版,也称为工作子版(阴模);工作子版经清洗烘干后,用于压制微结构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微透镜增亮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微透镜结构的雕刻:在圆柱状的金属辊轮上雕刻设计的微透镜结构组合,此结构为凹状的结构样式(阴模);(2)翻模复制软膜母版:对步骤(1)得到的微结构辊轮,通过在基材的表面进行UV胶水涂布、微结构压印、UV光源固化,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凸状的微透镜结构层(阳模);(3)第一代金属母版电铸:将步骤(2)得到的软膜母版,先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将母版表面微结构镀上一层薄导电层;然后以上述表面镀有导电层的微结构母版为阴极,以镍片作为阳极,在电铸槽中进行电铸以得到第一代镍质金属母版;(4)第一代金属母版作为原始版,进行超声波清洗活化后,可以按上述步骤3)的电铸方法,再经过第二次电铸,得到第二代金属母版(阳膜);将第二代金属母版经过第三次电铸,得到第三代金属母版,也称为工作子版(阴模);工作子版经过去离子水清晰烘干后,用于压制微透镜增亮膜的微透镜结构层。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微透镜结构的雕刻:通过激光雕刻的方式,在圆柱状的金属辊轮上雕刻设计的微透镜结构组合,此结构为凹状的结构样式(阴模)。雕刻的辊轮表面材质可以选用铜,镍,铬等金属材质。进一步的,金属辊轮的直径可以选择200-300mm。(2)翻模复制软膜母版:对前述微结构辊轮,通过UV胶水涂布、微结构压印、UV光源固化,在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凸状的微透镜结构层(阳模)。进一步的,基材可以选用双向拉伸PET,表面需经过化学处理,厚度可选择自250-300μm。(3)第一代金属母版电铸:将上述软膜母版,先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将母版表面微结构镀上一层薄导电层。导电层可以选用铜、镍或银金属材质。导电层的厚度控制在100-1000nm。然后以上述表面镀有导电层的微结构母版为阴极,以镍片作为阳极,在电铸槽中进行电铸以得到第一代镍质金属母版。进一步的,金属母版的厚度控制在100-300μm之间。进一步的,软膜母版为平面状,根据不同的液晶模组尺寸,裁切成相应的大小,长度在800mm-2200mm之间,宽度在600mm-1400mm之间。(4)第一代金属母版作为原始版,进行超声波清洗活化后,可以按上述步骤3)的电铸方法,再经过第二次电铸,得到第二代金属母版(阳膜)。将第二代金属母版经过第三次电铸,得到第三代版,也称为工作子版(阴模)。工作子版经过去离子水清晰烘干后,即可投入使用。进一步的,工作子版的厚度控制在50-150μm。进一步的,工作子版的长度和宽幅根据客户使用尺寸,可裁切成相应的大小。进一步的,长度在1000mm-2000mm之间,宽度在680mm-1200mm之间。进一步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金属母版可以多次重复电铸使用,循环制备工作子版。(5)工作子版包覆于金属辊筒制作结构辊:将上述平面工作子版通过双面胶带粘贴的方式包覆在辊筒的外壁,或者可以先将上述平面工作子版制作成中空圆柱状套筒,再将套筒套装在辊筒上,即可制作成所需结构辊。进一步的,包覆辊筒形成的接缝处,或者制作中空圆柱状套筒时的接缝处理,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再径抛光平滑处理。(6)经过包覆或者套装处理的辊筒与辊轮直接雕刻结构无差异,可以直接使用UV胶固化成型,在基材第一光学面形成最终的微透镜结构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结构设计,采取了一种半球形微透镜与棱锥交替排列的设计方式,使得微透镜结构具备更高的亮度,且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遮盖效果。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只需要雕刻一次原始的辊轮模具,可显著降低原始模具的雕刻成本。常规方法每次生产均需要重新雕刻模具,成本高且无法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取电铸的方式,可以通过一次原始模具,通过电铸复制,重复获得无数张工作子版,经过将工作子版包覆于辊轮上,可以实现与直接雕刻辊轮的相同结构效果和生产效果。且电铸成本低廉,大大降低了常规方法的结构制作和生产成本,具有连续量产性。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微透镜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结构的平面排列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结构电铸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传统微透镜增亮膜包括基材层10,微结构层11,和背涂层1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20,透明基材层20具有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层21,所述第二光学面设置有背涂层22。所述微透镜结构层21包括微透镜结构31,和棱锥结构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结构电铸流程示意图。其中,40为激光雕刻的初始金属辊凹状结构。50为第一次翻模的软膜母版,凸状结构层。51为在凸状软膜母版上溅镀的导电层。60为第一代镍质金属母版,凹状结构。70为第二代金属母版,凸状结构。80为第三代金属母版,也称为工作子版,为凹状结构。x1、x2、x3为通过70母版反复电铸得到的多代子版简略。按照下述方式测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的主要性能和对比参数。1、辉度增益测试:使用特定背光源,测试一张传统微透镜增亮膜的亮度为L0,再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微透镜增亮膜的亮度为L1,则该发明的微透镜增亮膜的辉度增益为L1/L0。2、微结构加工成本/平方米:传统方法为每雕刻1只辊筒进行一次生产,则加工成本即为该只辊筒的加工成本与生产米数的比值。本实用新型方法为雕刻1只母辊可以电铸多个工作子版,每个工作子版都可以连续加工生产,则加工成本即为1只母辊的雕刻成本加上电铸工作版的成本总和,与工作子版连续生产米数的总和的比值。以对比例1的生产成本为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的生产成本与对比例1提供的增亮膜的生产成本的比值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增亮膜的生产成本。3、遮盖性:将裁好的膜片组装入直下式背光模组上,点亮背光模组后,垂直角度观察显示屏上灯珠的遮盖程度与扩散效果。评价等级:优>良好>较好>差。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结构增亮膜。实施例1-10的技术参数由下面表1所示。表1实施例1-10提供的微结构增亮膜的技术参数注:实施例1-10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的透明基材为厚度为250μm的PET。对比例1按照现有在金属辊轮上雕刻出微透镜结构,并利用该结构压制出微结构层的方法制备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的微结构层由半球形透镜组成,微结构层不具有棱锥结构。技术参数如下面表2所示。表2对比例1提供的增亮膜中的增亮层的技术参数表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对比例提供的增亮膜的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辉度增益遮盖性可视角生产成本实施例11.65优102°20%实施例21.93良好82°20%实施例31.78良好88°25%实施例41.95较好78°30%实施例51.7优98°26%实施例61.9优82°22%实施例71.74优92°20%实施例81.78优89°22%实施例91.85优94°20%实施例101.75优86°20%对比例11.70优98°100%由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减低微透镜结构的制造成本,更有益于光学膜的批量量产生产;该方法解决了现有微透镜结构雕刻难度大,雕刻及使用成本高的难题。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可以提升亮度增益效果,同时具有好的遮盖效果。其中,实施例5-10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具有好的亮度增益效果(至少1.7),“优”的遮盖性,和较大的可视角(至少82°),且生产成本为20%-26%,综合性能好。其中,实施例8-10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具有更好的亮度增益效果(至少1.75),较大的可视角(至少86°)和生产成本为20%-22%,综合性能更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技术实现要素: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