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连结型光纤带以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4751发布日期:2020-04-03 19:3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间歇连结型光纤带以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以及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2记载有将并排的3芯以上的光纤间歇性地连结的光纤带(间歇连结型光纤带)。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有通过使在长度方向上间歇性地涂覆的带化剂固化来制造光纤带。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段落7中存在希望避免在成为带化剂的树脂中产生气泡的记载。另外,在专利文献4~6中存在关于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的制造方法的记载。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436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61942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6460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8084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2013-25739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33010号公报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光纤带那样,在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一体地连结的情况下,不能沿宽度方向折叠光纤带,难以高密度地安装光纤。与此相对地,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光纤带那样,在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之间形成有分离部(相当于专利文献2中图3的“非树脂部”)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的图3所示那样,能够沿宽度方向折叠光纤带。因此,根据在连结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分离部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能够高密度地安装光纤,可以实现细径的光缆。需要抑制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中连结部被无意地破坏。但是,若为了提高连结部的强度,将连结部形成地过硬,则沿宽度方向折叠光纤带时(沿宽度方向弯曲时)存在连结部形成有龟裂、或连结部从光纤被剥离等连结部被破坏的担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时连结部被破坏。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主要的发明为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该间歇连结型光纤带具备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沿长边方向间歇性地形成有将邻接的上述光纤分离的分离部,由此在沿上述长边方向排列的上述分离部与上述分离部之间形成有连结部,上述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连结部含有气泡。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将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当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时连结部被破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的图1a~图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2是邻接的光纤2的剖视图。图3的图3a及图3b是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的说明图。图4是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带制造装置20的说明图。图5的图5a及图5b是带化装置22的说明图。图6的图6a是无槽型的光缆10的剖视图。图6的图6b是带槽型的光缆10的剖视图。图7是从侧面观察光纤带1的示意图。图8是气泡含有率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试验结果的图表。在图10中,的图10a及图10b是连结部3的破坏方式的说明图。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2是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带制造装置30的说明图。在图13中,图13a~图13c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4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5是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事项。明确一种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该间歇连结型光纤带具备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沿长边方向间歇地形成有将邻接的上述光纤分离的分离部,由此在上述长边方向上排列的上述分离部与上述分离部之间形成有连结部,该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连结部含有气泡。根据这样的间歇连结型光纤带,能够抑制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并且抑制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时的连结部的破坏。优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上述分离部和上述连结部。由此,能够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优选沿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所有的上述光纤与邻接的上述光纤被沿上述长边方向间歇配置的上述连结部连结。由此,能够沿宽度方向进一步容易地弯曲光纤带。优选沿上述宽度方向排列的一部分的上述光纤与邻接的上述光纤被沿上述长边方向连续的其他的连结部连结而形成为光纤组,邻接的上述光纤组被沿上述长边方向间歇配置的上述连结部连结。由此,能够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同时提高熔融连接性。优选上述连结部所含有的上述气泡的总数的80%以上数量的气泡的直径为70μm以下。由此,能够抑制连结部的破坏,并且抑制对光纤施加侧压所引起的传输损耗的降低。优选在沿上述宽度方向切开上述间歇连结型光纤带后的截面中,上述连结部所含有的上述气泡的总面积相对于上述连结部的面积的比例亦即气泡含有率为0.2%以上15%以下。由此,能够确保光纤的外周面与连结部的接触面积,并提高连结部相对于光纤的密合性。因此,连结部不易从光纤剥离,能够抑制连结部的破坏。优选上述连结部所含有的上述气泡与上述光纤的外周面不接触。由此,能够确保光纤的外周面与连结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连结部对光纤的密合性。因此,连结部不易从光纤剥离,从而抑制连结部的破坏。明确一种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上述间歇连结型光纤带具备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沿长边方向间歇性地形成有将邻接的上述光纤分离的分离部,由此在沿上述长边方向排列的上述分离部与上述分离部之间形成连结部,上述间歇连结型光纤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邻接的上述光纤之间,涂敷连结材料的工序;和使上述连结材料固化,而形成上述连结部的工序,其中,在上述连结部含有气泡。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在光纤带中,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并且抑制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时连结部被破坏。优选在涂敷上述连结材料的工序之前,具有使上述连结材料含有气泡的工序。由此,能够制造含有气泡的连结部。优选在涂敷上述连结材料的工序中,使气泡混入于上述连结材料,并且向邻接的上述光纤之间涂敷上述连结材料。由此,能够制造含有气泡的连结部。优选在涂敷上述连结材料的工序之后、且在使上述连结材料固化而形成上述连结部的工序之前,使上述连结材料发泡。由此,能够制造含有气泡的连结部。优选在涂敷上述连结材料的工序之前,具有如下工序:将不含有气泡的连结材料涂敷于在邻接的上述光纤之间相面对的、上述光纤的外周面。由此,能够制造连结部所含有的气泡不与光纤的外周面接触的光纤带。===第一实施方式===<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图1a~图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b-b剖视图。图2是邻接的光纤2的剖视图。图3a及图3b是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的弯曲的说明图。为了简化附图,减少光纤2的数量。如图1a~图1c所示,光纤带1具备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纤2的数量设为12个,但可以适当地变更。在光纤带1中,将与光纤2平行的方向设为长边方向。另外,沿长边方向间歇地形成有将邻接的光纤2分离的分离部4。因此,在沿长边方向排列的分离部4与分离部4之间形成有将邻接的光纤2连结的连结部3。对于连结部3而言,沿长边方向间歇地形成,并且也沿宽度方向间歇地形成。因此,连结部3和非连结部4沿宽度方向配置。即,光纤带1为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中,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所有光纤2与邻接的光纤2通过沿长边方向间歇配置的连结部3而连结,但连结部3的配置可以适当地变更。如图2所示,光纤2由光纤部2a、包覆层2b以及着色层2c构成。光纤2的直径例如约为250μm。光纤部2a由芯及包层构成。光纤部2a例如为石英玻璃纤维。光纤部2a的直径(包层径)例如约为125μm。包覆层2b为包覆光纤部2a的层。包覆层2b例如由一次包覆层(primarycoating,初次涂层)及二次包覆层(secondarycoating,二次涂层)构成。包覆层2b的直径例如约为240μm。着色层2c为形成于包覆层2b的表面的层。着色层2c通过在包覆层2b的表面涂敷着色材料而形成。作为构成连结部3的连结材料5,能够例示有紫外线固化树脂。对于连结部3而言,在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涂敷于光纤2的着色层2c的表面后,通过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而形成。此外,连结材料5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连结部3和非连结部4配置于宽度方向,在非连结部4中,邻接的2芯的光纤2彼此不限制。因此,能够将图3a所示那样的带状的光纤带1向图3b所示宽度方向弯曲。因此,例如在使用光纤带1来制造后述的光缆10(参照图6a、图6b)时,将光纤带1沿宽度方向卷为筒状、漩涡状或折叠,由此能够制造细径的光缆10。然而,需要抑制连结部3被无意地破坏。但是,若为了提高连结部3的强度,将连结部3形成地过硬,则在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1时,存在连结部3形成有龟裂、或连结部3从光纤2被剥离等连结部3被破坏的担忧。因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中,在连结部3含有气泡6。借助气泡6提高连结部3的可挠性(易弯曲度)及缓冲性(缓和性)。因此,在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1时,由于连结部3柔软地变形,所以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另外,在沿长边方向弯曲光纤带1时,连结部3也因气泡6而柔软地变形。因此,例如在光缆10的制造时、铺设时等,在对光缆10内的光纤带1施加局部性的弯曲(长边方向的弯曲),也会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另外,连结部3的缓冲性较高,由此例如在光缆10的制造时光纤2被归拢后,对连结部3作用的力被缓冲。因此,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中,沿宽度方向排列地配置有连结部3和非连结部4。即,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连结部3在长边方向上被错开地配置。更优选为,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连结部3不相对于长边方向重叠地配置为好。由此,沿宽度方向容易弯曲光纤带1,进一步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通过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由此能够识别光缆10内的光纤2,并能够从光缆10的中途取出任意的光纤2。即,确保光缆10的中间后分支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将连结部3形成地较硬,而通过气泡6提高连结部3的可挠性及缓冲性,由此防止连结部3被无意地破坏。假设不使气泡混入于连结部3,而仅将连结部3形成为较硬、或提高着色层2c与连结材料5的密合力,由此防止连结部3的破坏,则存在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增加的担忧。详细来说,为了在中间后分支时使光纤2单芯分离,在破坏连结部3时通过对活线(光纤2)施加的拉力而导致传输损耗增加。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的增加。<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制造方法>图4是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带制造装置20的说明图。图5a及图5b是带化装置22的说明图。为了简化附图,将光纤2的数量设为5个。带制造装置20具有光纤供给部21和带化装置22。光纤供给部21以使多个光纤2沿规定方向(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供给至带化装置22的装置。带化装置22为间歇地形成含有气泡6的连结部3的装置。带化装置22具有涂覆部23、去除部24以及光源25。涂覆部23是涂敷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在这里是涂敷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装置,并且具有气泡产生装置26。在含有通过气泡产生装置26而产生的气泡6的液体状的连结材料5所填充的涂层模具231(参照图5a)插通有多个光纤2。多个光纤2以沿规定方向(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插通于涂层模具231。因此,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遍及长边方向,涂敷含有气泡6的液体状的连结材料5。作为气泡产生装置26可采用公知的装置。例如,能够例示有对连结材料5施加超声波振动而产生气泡的装置、搅拌连结材料5和气体而使气体气泡化,从而使气泡分散在连结材料5中的装置以及对气体进行加压并在连结材料5中溶解后对其进行减压由此产生气泡的装置等。去除部24为将被涂覆部23涂覆的连结材料5的一部分留下,并且将一部分去除的装置。如图5a所示,去除部24具有旋转刀241,该旋转刀241具有凹部241a,与光纤2的供给速度配合地使旋转刀241旋转。由涂覆部23涂覆的连结材料5被旋转刀241的外缘去除,在旋转刀241的凹部241a中残留有连结材料5。连结材料5的残留的部位为连结部3,被去除连结材料5的部位为非连结部4。光源25为对紫外线固化树脂即连结材料5照射紫外线的装置。光源25具有临时固化用光源25a、最终固化用光源25b。临时固化用光源25a配置于比最终固化用光源25b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若由临时固化光源25a对连结材料5照射紫外线,则在含有气泡6的状态下临时固化。临时固化的连结材料5未完全地固化,但呈在表面进行了固化的状态。最终固化用光源25b通过照射比临时固化用光源25a更强的紫外线而使连结材料5最终固化。最终固化后的连结材料5以含有气泡6的状态进行固化直至内部,从而形成连结部3。此外,最终固化后的连结材料5(连结部3)具有适度的弹性,以便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1时连结部3不被破坏。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3不但具有适度的弹性还含有气泡6,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如图5b所示,从涂覆部23及去除部24刚刚出去后的光纤2相互空出间隔。在该状态下临时固化用光源25a对连结材料5照射紫外线,使连结材料5临时固化。对于带化装置22而言,在连结材料5临时固化后,使光纤2的间隔渐渐收缩,使多个光纤2并列地排列从而集线成带状。此外,由于连结材料5进行临时固化,因此即使被去除连结材料5的部分(非连结部4)彼此接触,也不会连结。另外,由于是在最终固化前,所以在通过连结材料5而连结的部分(连结部3)中也可以缩小(集线)光纤2的间隔。只要在光纤2集线后,通过最终固化用光源25b照射紫外线使连结材料5最终固化,即完成光纤带1。对于上述的带制造装置20而言,涂覆部23具有气泡产生装置26,在涂敷连结材料5的工序之前,具有使连结材料5含有气泡6的工序。但是,上述的带制造装置20是一个例子,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不具有气泡产生装置26,而利用去除部24的旋转刀241的旋转力来形成气泡6。而且,使附着于旋转刀241的凹部241a等的气泡6混入于连结材料5。即,也可以在涂敷连结材料5的工序中,使气泡6混入于连结材料5,并且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涂敷连结材料5。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含有气泡6的连结部3。另外,也可以不具有气泡产生装置26,而向光纤2涂敷具有发泡性的液体状的连结材料5。即,也可以在涂敷连结材料5的工序之后、且在使连结材料5固化而形成连结部3的工序之前,使连结材料5发泡。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含有气泡6的连结部3。<光缆10>图6a是无槽型的光缆10的剖视图。光缆10具有多根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多个抗张力体11以及外覆层12。例如,具有12根12芯的光纤带1的光缆10具有144芯的光纤2。抗张力体11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线状的部件。在对光缆10施加张力时,抗张力体11承受其张力,由此抑制对光纤2施加的张力。外覆层12为包覆光纤带1及抗张力体11的部件。多根光纤带1沿宽度方向被卷起来从而被归拢。对归拢后的多根光纤带1及多个抗张力体11的四周按压护套材料从而形成外覆层12,由此来制造光缆10。图6b是带槽型的光缆10的剖视图。光纤带1及抗张力体11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6a所示的配置,可以适当地变更。另外,光缆10具有的光纤带1的数量也可以是1根。例如,也可以是图6b所示的有槽型的光缆10。在图6b所示的光缆10中,在其中心设置有抗张力体11,在外覆层12的内周面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槽13。多个槽13分别被收纳有1根或多根的光纤带1。<实施例1>使用12芯直径250μm的光纤2,制造了在连结部3含有气泡6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详细来说,搅拌液体状的连结材料5,将含有气泡6的状态的连结材料5涂敷于光纤2,并使其固化。另外,作为比较例,制造了在连结部不含有气泡的光纤带。对于制造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的光纤带,进行中间后分支试验。在中间后分支试验中,首先,由于将直径约200μm的尼龙制圆柱结构的分支工具插入至邻接的光纤之间并使其沿长边方向移动,由此使连结部断裂。而且,对各光纤的传输损耗进行了测定。详细来说,将光源与各光纤的一端连接,并且将示波器与各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然后,从光源向光纤射入波长1.55μm的光,由示波器测定最大传输损耗。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将实施例1及比较例的各12根光纤带沿宽度方向弯曲,来制造如图6a所示那样的光缆(144芯光缆)。对制造出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的光缆进行了减径挤压试验。减径挤压试验对光缆以张力130kg、芯棒直径250mm、弯曲角度90度、减径挤压长2m以及减径挤压次数4次的方式进行实施。减径挤压试验以iec60794-1-21的methode18b为基准来进行。在试验后将光缆拆解,来确认光纤带的连结部有无破坏。在连结部没有破坏的情况下为“○(良)”,在连结部有1个或多个破坏的情况下为“×(劣)”。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间后分支实验减径挤压实验实施例10.1db以下○比较例0.1db以下×对于中间后分支试验的结果而言,实施例1及比较例的光纤带都取得了最大传输损耗为0.1db以下的良好的结果。另外,对于减径挤压试验的结果而言,在比较例的光缆中确认有连结部的破坏,但在实施例1的光缆中未确认有连结部的破坏。即,明确了能够通过使连结部含有气泡,抑制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并且抑制在沿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弯曲光纤带时连结部的破坏。<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在连结部3含有气泡6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但是,在实施例2中,控制气泡6的直径,使得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直径大体恒定。具体而言,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总数的80%以上数量的气泡6的直径在目标直径±5μm的范围内。使作为目标的气泡的直径变化为10μm、20μm、40μm、55μm、70μm、90μm以及120μm,从而制造了7种光纤带1。另外,作为比较例,制造了在连结部不含有气泡的光纤带。将制造出的实施例2及比较例的光纤带分别遍及长度10km地以3.9n左右的张力卷绕于主体直径310mm的线轴。在该状态下,测定针对波长1.55μm的光的最大传输损耗。而且,从实施例2的各光纤带的每1km的最大传输损耗(db/km)减去比较例的光纤带的每1km的最大传输损耗(db/km)计算出值δα(db/km)。将传输损耗差δα为0.05以下的情况(δα≤0.05)设为“○(良)”。将传输损耗差δα大于0.05的情况(δα>0.05)设为“×(劣)”。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气泡直径(μm)102040557090120δα(db/km)0.020.010.030.020.020.080.11判定○○○○○××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若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直径较大,则存在传输损耗增加的担忧。认为这是由于若气泡6的直径变大,则连结部3的表面的凹凸变大的原因。由此,存在容易对光纤2产生侧压,使传输损耗(微弯损耗)增加的担忧。若气泡的直径为70μm以下,则传输损耗较小,较为良好。因此,优选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总数的80%以上数量的气泡6的直径为70μm以下。由此,能够利用气泡6来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并且抑制传输损耗的降低。图7是光纤带1的示意立体图。为了简化附图,减少光纤2的数量。作为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数量及直径d的测定方法,能够例示有通过在俯视(从上方观察)光纤带1时,用显微镜观察连结部3的方法。在连结部3为透明的情况下,能够测定连结部3所含有的几乎所有的气泡6的数量及直径d。在实施例3中,对连结部3的长边方向的合计长度50cm的量进行测定。例如在连结部3的长度为1cm的情况下,对50个连结部3进行测定。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沿长边方向切开连结部3后的截面,来测定气泡6的数量及直径d。另外,气泡6的直径d为70μm以下的气泡6的数量严格来说是气泡6的直径d为70μm±5μm(65μ~75μm)以下的气泡6的数量。在实施例2中,也确认了连结部3所含有的气泡6的总数的80%以上数量的气泡6的直径d在作为目标的气泡6的直径(10μm、20μm、40μm、55μm、70μm、90μm以及120μm)±5μm的范围内。<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在连结部3含有气泡6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但是,在实施例3中,控制连结材料5中的气泡6的产生量,使连结部3的气泡含有率变化地进行制造。图8是气泡含有率的说明图、且是邻接的光纤2的剖视图。气泡含有率是指沿宽度方向切开光纤带1后的截面中,连结部3所含有气泡6的总面积相对于连结部3的面积的比例。气泡含有率用以下的式子计算。气泡含有率(%)=气泡的总面积(μm2)/连结部的面积(μm2)×100如图8所示,存在构成连结部3的连结材料5被涂敷于光纤2的整个圆周的情况。因此,在邻接的光纤2中,将通过各光纤2的中心o1、o2且沿着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的2条的虚拟线l1、l2之间的连结材料5定义为连结部3。即,连结部3的面积是指被虚拟线l1、l2、光纤2的外周面以及连结材料5的外缘包围的区域(图中的由粗线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在实施例3中,用显微镜观察光纤带1中的任意的2芯光纤2之间连结部3的截面(图8)。然后,利用面积计算程序,取得气泡6的总面积及连结部3的面积,从而计算气泡含有率。如图7所示的a-a截面、b-b截面以及c-c截面那样,在长边方向上每隔2mm,针对10个截面,计算出气泡含有率。而且,将10个的截面中的气泡含有率的平均值作为光纤带1的气泡含有率。在实施例3中,制造了气泡含有率为0.2%、4.5%、15.5%、18.5%的四种光纤带1。另外,作为比较例,制造了在连结部不含有气泡的光纤带。并且,沿宽度方向弯曲实施例3及比较例的各12根光纤带,制造了如图6a所示那样的光缆(144芯光缆)。对制造出的实施例3及比较例的光缆,进行了减径挤压试验。对于减径挤压试验而言,与实施例1同样地,以张力130kg、芯棒直径250mm、弯曲角度90度、减径挤压长2m的方式进行实施。其中,使减径挤压次数变化为2次、4次、6次、8次、10次以及12次,对各光缆进行了多次试验。在每个减径挤压次数下拆解光缆,确认光纤带的连结部有无破坏。而且,针对每根光缆取得了确认有连结部的破坏的最少的减径挤压次数。图9是表示试验结果的图表。横轴表示气泡含有率(%),纵轴表示最少的减径挤压次数(次)。比较例(气泡含有率0%)的最少减径挤压次数为4次。在气泡含有率为0.2%、4.5%以及15.5%的情况下,最少减径挤压次数比比较例(4次)多。即,明确了若气泡含有率为0.2%,则只要在连结部3中少许含有气泡6,就能够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另一方面,气泡含有率为18.5%时的最少减径挤压次数在比较例(4次)以下。即,明确了若气泡含有率过高,则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的效果降低。图10a及图10b是连结部3的破坏方式的说明图。图10a是在连结部3产生龟裂导致连结部3破坏的破坏方式的说明图。图10b是因在光纤2(这里为光纤2的着色层2c)与连结部3的界面处的剥离所引起的破坏方式的说明图。通常,在连结部3破坏的情况下,与图10a所示的破坏方式相比,图10b所示的破坏方式是主要的。若在使连结部3含有气泡6时,连结部3的气泡6与光纤2的外周面接触,则光纤2的外周面与连结部3(连结材料5)的接触面积降低。这样一来,连结部3对光纤2的密合性较弱。因此,易产生图10b所示的破坏方式。若使连结部3中的气泡含有率过高,则连结部3的气泡6与光纤2的外周面接触的概率增高。因此,正如图9所示的结果,认为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的效果降低。因此,使连结部3的气泡含有率不过高为好。具体而言,将气泡含有率设为0.2%以上15%以下为好。由此,气泡6难以位于光纤2的外周面与连结部3的界面,从而能够确保光纤2的外周面与连结部3的接触面积。因此,使连结部3对光纤2的密合性增高。这样一来,连结部3不易从光纤2剥离,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1是光纤带1中的邻接的光纤2的剖视图。如上述那样,与图10a所示的破坏方式相比,图10b所示的破坏方式容易产生。因此,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使得连结部3的气泡不形成于光纤2的外周面(光纤2与连结部3的界面)。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中,向光纤2的外周面(在图11的情况下着色层2c的外周面)涂敷了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后,涂敷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即,通过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及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来形成连结部3。因此,能够确保光纤2的外周面与连结部3(连结材料7)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结部3对光纤2的密合性。因此,连结部3不易从光纤2剥离,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此外,虽然优选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及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为相同构成的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但也可以是不同构成的树脂。<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制造方法>图12是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带制造装置30的说明图。为了简化附图,将光纤2的数量设为4。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制造装置30具有光纤供给部31、底涂装置32以及带化装置33。光纤供给部31及带化装置3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为相同的结构。底涂装置32为将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涂敷于光纤2的外周面的装置。底涂装置32针对每个光纤2具有涂层模具321,该涂层模具321填充有不含有气泡6的液体状的连结材料7。多个光纤2分别被插通于对应的涂层模具321。即,在邻接的光纤2空出间隔的状态下,涂敷连结材料7。因此,对于邻接的光纤2而言,并非通过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来连结,而是以分离的状态被供给到带化装置33。在带化装置33中,如上述的那样,在填充了含有气泡6的液体状的连结材料5的一个涂层模具中(参照图5a的231)插通有多个光纤2。因此,从涂层模具出去的邻接的光纤2通过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而被连结。而且,邻接的光纤2之间的连结材料5的一部分被旋转刀(参照图5a的241)去除,而形成连结部3及非连结部4。其后,通过光源(参照图5a的25a、25b)使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及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固化。如以上这样,在涂敷了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的多个光纤2分离的状态下,涂敷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由此,能够通过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将邻接的光纤2连结。另外,在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为液体状的状态下,涂敷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由此,即使气泡6位于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与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5的界面,也能够确保两连结材料5、7的密合性。因此,抑制连结部3(连结材料5、7)从光纤2的剥离,并且能够抑制连结部3的破坏。此外,带制造装置30并不限定于图12所示装置。例如,也可以将多个光纤2插通于填充了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的一个涂层模具。在该情况下,用没有凹部的旋转刀将从涂层模具出去的多个光纤2之间的连结材料7连续地去除为好。另外,在图11中,向光纤2的整个外周面涂敷有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但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向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相面对的、光纤2的外周面涂敷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即可。<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制造了第一实施方式的12芯的光纤带1和第二实施方式的12芯的光纤带1。与有没有涂敷不含有气泡6的连结材料7的以外的结构相同。针对制造的光纤带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中间后分支试验。其结果,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都得到了最大传输损耗为0.1db以下的良好的结果。另外,沿宽度方向弯曲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各12根光纤带1,制造了如图6a所示那样的光缆1。对制造出的光缆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相同地,使减径挤压次数多次变化(6次、8次、10次、12次、14次以及16次的减径挤压次数)来进行减径挤压试验。针对每个光缆1取得到确认有连结部3的破坏的最少的减径挤压次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缆1的最少减径挤压次数为8次。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缆1中,即使减径挤压次数为16次也未确认有连结部3的破坏。根据以上结果,明确了通过使气泡6与光纤2的外周面不接触,能够抑制中间后分支时的传输损耗,并且进一步抑制沿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弯曲光纤带1时的连结部3的破坏。===其它的实施方式===图13a~图13c、图14以及图1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3a~图13c及图14是光纤带1中的邻接的光纤2的剖视图。图15是光纤带1的俯视图。并不局限于如上述的图2所示那样使连结部3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的厚度变薄。也可以如图13a所示那样,使连结部3的厚度恒定。另外,如图13b所示,也可以仅在光纤2之间涂敷连结材料5、7,来形成连结部3。另外,如图13c所示,也可以仅在光纤2之间的一部分涂敷连结材料5、7,在偏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连结部3。在图13b及图13c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光纤2的整个外周面上涂敷连结材料5、7。因此,例如朝向光纤2吐出连结材料5、7,增加连结材料5、7的涂覆方法的自由度。另外,邻接的光纤2是指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光纤2。因此,也可以如图2所示,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空出间隔,也可以如图14所示,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不空出间隔。在图14的情况下,也通过在邻接的光纤2之间(图中的被粗线包围的区域)涂敷连结材料5、7来形成连结部3,使邻接的光纤2连结。另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沿宽度方向排列的一部分的光纤2与邻接的光纤2通过在长边方向上连续的其它的连结部8连结,从形成光纤组9。而且,也可以为邻接的光纤组9通过沿长边方向间歇配置的连结部3而被连结。在图15中,邻接的2芯的光纤2被连续的其它的连结部8连结,针对每个2芯的光纤2通过间歇性的连结部3而被连结。在该光纤带1中,每个分离部4也沿长边方向间歇地被形成,在沿长边方向排列的分离部4与分离部4之间间歇性地形成有连结部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沿宽度方向弯曲光纤带1。另外,可提高熔融连接性。此外,在图15中,在分离部4中,沿宽度方向使光纤2分离,但也可以使光纤2以可分离的方式接触。===其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下,能够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这些是自不必说的。附图标记说明1...(间歇连结型)光纤带;2...光纤;2a...光纤部;2b...包覆层;2c...着色层;3...连结部;4...非连结部(分离部);5...连结材料;6...气泡;7...连结材料;8...其他的连结部;9...光纤组;10...光缆;11...抗张力体;12...外覆层;20...带制造装置;21...光纤供给部;22...带化装置;23...涂覆部;24...去除部;25...光源;26...气泡产生装置;30...带制造装置;31...光纤供给部;32...底涂装置;33...带化装置。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