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15124发布日期:2020-04-24 18:59阅读:1210来源:国知局
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镜片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眼科镜片的方法。

更精确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在白天和夜间视觉条件下矫正视力的眼科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文件描述了用于设计和制造在视近区域中具有镜片焦度并且在视远区域中具有另一个镜片焦度的多焦点镜片和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装置和方法。

但是,夜晚的视力可能由于夜近视而下降。在此类情况下,需要与白天矫正相比不同的镜片焦度。为了在日间和夜间获得适当的矫正,一些使用者有两个不同的眼镜,即具有矫正白天视力的视远镜片焦度的一个眼镜以及具有被优化用于夜视的另一个眼镜。此解决方案需要购买两个相当贵的眼镜。而且,需要根据光照条件来改变眼镜。通常不可能在夜晚根据视觉情况快速地临时更换眼镜。

对于非老花眼使用者,特定的渐变焦度镜片提供白天和夜间使用的视远焦度。仅通过改变竖直头部角和/或视线方向来实现使用此类镜片的不同焦度部分。对于眼镜配戴者而言使用此类镜片是快速且直观的。

但是,对于老花眼眼镜配戴者而言,通常有必要具有两个不同的眼镜,例如两个多焦点眼镜,一个眼镜具有带有供白天使用的视远焦度的镜片,另一个眼镜具有带有用于夜视的视远焦度的镜片,或如下两个眼镜,一个具有带有供白天使用的视远焦度的镜片焦度的一个多焦点眼镜,以及具有仅用于夜间而没有阅读选项的视远焦度的另一个单光眼镜镜片。

专利文件wo2012/078912a2披露了一种眼镜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包括镜架,所述镜架与机构集成以使镜片根据视觉条件相对于配戴者的眼睛移动。但是,此系统需要复杂且昂贵的机构和控制器来移动镜片镜架,并且其使用不能是直观的。



技术实现要素:

需要一种适用于视远和视近下的日间视觉和夜间视觉并且适于老花眼或非老花眼使用者的更简单且更直观的眼镜解决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使用者对视远和视近下的日间视觉和夜间视觉的需求的个性化眼镜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来实现以上目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包括:位于所述镜片的同一面上的第一配适点和视近参考点,当使用者在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的情况下配戴安装在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所述第一配适点定位在直水平眼睛视线方向上,当所述使用者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所述视近参考点定位在向下眼睛视线方向上,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包括所述第一配适点与所述视近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

根据本发明,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镜片的同一面上的第二配适点和夜视参考点,当所述使用者以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所述第二配适点定位在直水平眼睛视线方向上,当在没有相对于所述使用者的面部移动所述镜架的情况下所述使用者以与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相反的向下头部倾斜角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所述夜视参考点定位在倾斜所述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的眼睛视线方向上,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包括所述第二配适点与所述夜视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所述夜视参考点与所述第二配适点相比具有较小光学球镜度。

此配置使得能够将分开的可变夜间视觉矫正整合在渐进式多焦点镜片上,所述镜片在白天包括从视远焦度到视近焦度的渐变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仅通过改变竖直头部角和/或眼睛倾斜角来直观地实现使用此类镜片的不同焦度部分。

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夜视参考点处的球镜度比所述第二配适点处的球镜度小被包括在-0.25屈光度到-1.00屈光度之间的值。

根据特定且有利的方面,所述夜视参考点定位在与被包括在10度与25度之间的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相对应的眼睛视线方向上。

有利地,所述夜视参考点与所述第二配适点相距12mm±7mm的距离,并且所述夜视参考点相对于所述第二配适点呈现零内移量。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形成在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凹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适点与第二配适点合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形成在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凸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适点与第二配适点合并。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适点与所述视近参考点之间的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另一个面上。在这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配适点和第二配适点是不同的,但位于同一视线方向上。

根据另一个特别且有利的方面,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包括夜视区域,所述夜视区域优选地在大于直径为至少几毫米的圆盘的表面上围绕所述夜视参考点延伸,所述夜视区域被围在圆锥体内,所述圆锥体的顶点位于在所述渐进式镜片后方的所述使用者眼睛的眼睛转动中心处。优选地,夜视区域具有均匀的光学球镜度。

根据另一个特别且有利的方面,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包括日间视远区域,所述日间视远区域优选地在大于直径为至少几毫米的圆盘的表面上围绕所述第一配适点延伸,所述日间视远区域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并且所述夜视区域和所述日间视远区域通过走廊连接,所述走廊具有根据所述使用者调节的长度和/或宽度。

优选地,夜视区域中的不利散光小于0.75屈光度(dpt)。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的方面,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的,并且:

-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从所述第一配适点到所述视近参考点的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

-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所述第一配适点与所述视近参考点之间的不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

-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从所述第二配适点到所述夜视参考点的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或

-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所述第二配适点与所述夜视参考点之间的不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

有利地,镜片进一步包括用于散光矫正的柱镜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位于镜片的同一面上的第一配适点和视近参考点,所述第一配适点旨在当使用者以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配戴安装在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被定位在直水平眼睛视线方向上,所述视近参考点旨在当所述使用者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被定位在向下倾斜眼睛视线方向上,确定所述第一配适点的日间视远球镜度,以及确定所述第一配适点与所述视近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

-确定与用于夜间视远的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相反的向下头部倾斜角,

-确定位于所述镜片的同一面上的第二配适点和夜视参考点,所述第二配适点旨在当所述使用者以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被定位在直水平眼睛视线方向上,并且所述夜视参考点旨在当在没有相对于所述使用者的面部移动所述镜架的情况下所述使用者以与所述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相反的向下头部倾斜角配戴安装在所述镜架中的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时被定位在倾斜所述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的眼睛视线方向上,

-确定所述第二配适点与所述夜视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所述夜视参考点与所述第二配适点相比具有较小光学球镜度。

在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初始透镜;

-对镜片进行机加工以便形成第一配适点处的视远焦度以及第一配适点与视近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

-对镜片进行机加工以便形成第二配适点与夜视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

根据此方法的特别方面,所述夜视参考点处的球镜度比所述第二配适点处的球镜度小被包括在-0.25屈光度与-1屈光度之间的值。

根据特别的方面,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形成在镜片的凹面上。

根据另一个特别的方面,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形成在镜片的凸面上。

替代性地,所述方法包括形成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面上的所述第一配适点与所述视近参考点之间的所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步骤、以及形成所述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另一个面上的所述第二配适点与所述夜视参考点之间的所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的另一个步骤。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夜视参考点定位成与所述第二配适点相距12mm±7mm的距离,所述夜视参考点相对于所述第二配适点呈现零内移量。

附图说明

本说明是出于非限制性的说明性目的而给出的、并且在参照附图时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表示了配戴视远和日光配置下的在镜架中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使用者的侧视图;

-图2示意性地表示了配戴根据本披露的在视远和夜光配置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使用者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披露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所述镜片具有在第一配适点与用于日间视觉的视近点之间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并且在镜片的上部部分中包括附加夜视区,所述附加夜视区呈现在第二配适点与夜视参考点夜视之间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

-图4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剖视图,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连续地形成在镜片的内面上;图4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剖视图,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上并且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上;图4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剖视图,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上并且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上;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a至图4c所示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球镜度分布的实例,包括日光视远区域、视近区域以及附加夜视区;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的分布,所述镜片具有图5所表示的球镜度分布;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剖视图,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是连续的并且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不连续性;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所示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球镜度分布的实例;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的分布,所述镜片具有如图8所表示的球镜度分布;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剖视图,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呈现不连续性并且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是连续的;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如图10所示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球镜度分布的实例;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的分布,所述镜片具有如图11所表示的球镜度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配戴眼镜的使用者头部的侧视图。眼镜包括附接至镜片4的镜架3、以及镜腿8。另一个镜片和另一个镜腿对称地附接至眼镜的右侧。

首先定义在以下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技术术语。

在解剖学中,法兰克福平面fp被定义为穿过受试者的下眶缘和外耳门上缘中点的平面,外耳门上缘中点是耳道颅骨的最高点,对应于耳朵的耳屏点,即耳朵的耳屏的最高点。使用者的头部的矢状平面是与法兰克福平面正交、穿过眼睛的两个转动中心的中间的平面。

图1中,使用者被认为处于直立位置上,在所述位置上他最不费劲。图1中,使用者被认为是坐着或站着的,使得他的头部是笔直的,即,使得受试者的头部的法兰克福平面是基本上水平的。在此直立姿势下,矢状平面是基本上竖直的。图1的平面与受试者的头部的矢状平面平行并且与使用者的头部的法兰克福平面垂直。

使用者的眼睛视线方向被定义为穿过使用者聚焦在的物体和所述眼睛的出设瞳孔的中心(即,由角膜产生的真实瞳孔的图像)的线。眼睛视线方向还穿过所述眼睛的光学转动中心。

图1中,当使用者看向他正前方的地平线上的无限远处时,眼睛视线方向12或直的眼睛视线方向处于与使用者的矢状平面平行的平面上并且与水平线10基本上合并。相比之下,当看向近距离物体时,眼睛视线方向由于视线会聚而与使用者的矢状平面形成角度。

在本文件中,眼镜镜片(包括镜架3、镜片4以及镜腿8)的位置被认为保持相对于使用者的面部固定。仅眼睛视线方向和/或头部方向可能改变。特别地认为眼睛2围绕其光学转动中心转动,以便改变眼睛视线方向。图1示出了眼睛2的光学转动中心5的位置的投影。

在与矢状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直的眼睛视线方向12的眼睛视线倾斜角在此用α表示。换言之,角α在此与眼睛视线方向相对于法兰克福平面fp的倾斜角相对应。

还认为使用者的头部围绕水平轴线旋转,所述水平轴线与使用者的头部的矢状平面垂直。矢状平面中的头部倾斜角在此用β表示。在本文件中,配戴者的身体倾斜度被认为保持恒定。换言之,角β在此与法兰克福平面fp相对于水平平面的倾斜角相对应。

在本披露中,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是根据与所述镜片的安装平面平行的投影平面中的空间位置(x,z)呈现渐变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眼科镜片。根据使用者的处方,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可以附加地包括矫正由柱镜值和轴位值限定的散光。但是,柱镜值和轴位值在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表面上是基本上均匀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由于渐变光学球镜度变化的设计和制造而可能呈现残余或不利散光空间变化。镜片设计总体上被优化为使得镜片的不利散光在最常使用的镜片区域中保持尽可能低。

装置

图1中,使用者在视远和日光条件下配戴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镜片4由镜架3支撑。镜架3经由镜腿8搁置在使用者的耳朵上并且经由鼻托搁置在他的鼻子上。使用者坐下或站立使得其头部是直的。换言之,使用者的法兰克福平面与水平平面平行。图1示出了法兰克福平面fp的轨迹,图1的平面与法兰克福平面正交。

图1示出了正交坐标系(x,y,z)。x轴和y轴在水平平面上并且z是竖直轴线。y轴是与使用者的头部的矢状平面平行的水平线。

使用者在日光条件下看向被放置在他的正前方水平线上的无限远处的物体。这些条件与日光下的视远条件相对应。在视远和日光下,第一眼睛视线方向12与水平线10平行并且使用者的头部呈现为零的倾斜角β(β~0度)。视远和日光下的眼睛视线倾斜角α也是零(α~0度)。

在这些条件下,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被设计和制造成使得与日光条件下的常规视远光学球镜度矫正相对应的第一配适点11位于镜片4上、位于与第一眼睛视线方向12的交叉点处。第一配适点11与iso标准13666中定义的配适点相对应。

渐进式多焦点镜片还提供视近参考点,视近参考点位于镜片4的下部部分并且相对于第一配适点处的光学球镜度呈现视近下加光。图1示出了视近参考点14。视近参考点14与iso标准13666中定义的近设计参考点相对应。使用者通过在日光条件下看向被放置在大约40cm距离处的物体或图像并且通过相对于他的法兰克福平面降低他的眼睛视线方向来达到视近参考点。视近参考点14被设计并且制造成使得与日光条件下的常规视近光学球镜度矫正相对应。视近参考点14与倾斜角α的眼睛视线方向,该角被包括在20与45度之间。

图2示出了在此为在夜光条件下配戴同一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同一使用者。在本实例中,使用者将其头部倾斜大约+15度的向下倾斜角β。换言之,使用者的头部的法兰克福平面向前倾斜角β~15度。同时,使用者将其眼睛视线方向32提高大约-15度的眼睛视线倾斜角α。换言之,眼睛视线方向32围绕眼睛转动中心5向上倾斜角α。角α与角β相反,眼睛视线方向32在此配置中保持与水平线10平行。结果是,在此配置中,使用者仍看向水平线10上无限远处的物体。但是,眼睛视线方向32不是在被放置在与直的眼睛视线方向的交叉点处的第二配适点18处、而是在位于镜片4的上部部分中的点31处与镜片交叉。根据本披露,夜视参考点31被设计和制造成以便与第二配适点相比呈现较小光学球镜度。

因此,夜视参考点31使得能够矫正夜近视并且为夜间下的视远提供最佳矫正。通常,日光下的视远焦度与夜视下的视远焦度之间的单独需要的焦度差可以从以下选出:-0.25dpt、-0.50dpt、-0.75dpt以及-1.00dpt。当然,用于矫正夜近视的焦度差的个性化值可以以较高准确度(例如±0.1屈光度或甚至±0.05屈光度)确定和制造。

角α和β的绝对值优选地被包括在10度与25度之间。根据眼镜镜架和根据镜片的上部部分中可用的范围,角β可以针对每个使用者单独地确定以便在夜光条件下提供舒适视觉条件。特别地,镜架必须在镜片的第一配适点11上方的上部部分中提供足够空间。

根据角α以及根据眼睛转动中心5与镜片的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的距离通常被包括在12mm±7mm之间。图2中,第二配适点18和夜视参考点31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使用者仅需要降低他的头部并且将他的眼睛视线方向沿水平线引导至他的正前方以改变从日光视觉到夜视的视远的光学矫正,反之亦然。例如,使用者可以将他的眼睛视线方向锁定为朝向水平线上无限远处的物体并且降低他的头部直到他在夜光条件下达到最佳视觉矫正。使用者不需要将眼镜相对于他的面部移动并且不需要改变眼镜。而且,在日光条件下,无论视远还是视近,位于镜片4的上部部分中的夜视参考点不会使用此渐进式多焦点镜片不利地影响常规观察条件。

图3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披露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以及视近时的眼睛视线方向15以及相应地日间条件下视远点时的眼睛视线方向12以及夜间条件下视远点上的眼睛视线方向32。眼睛视线方向12、15、32都穿过眼睛转动中心5。图3示出了镜片4的投影在镜片4的xz平面或安装平面上的轮廓。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包括第一配适点11,当使用者具有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β~0度)以及零眼睛视线倾斜角(α~0度)时,该第一配适点位于镜片4的一个面与表示视远时的眼睛视线方向的虚点划线12的交叉点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还包括视近点14,当使用者具有向下倾斜眼睛视线倾斜角(α>0度,例如被包括在20度与45度之间的α)以及大体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β~0度)时,视近点位于镜片的与第一配适点11相同的面上、在与表示视近时的眼睛视线方向的虚点划线15的交叉点处。镜片4的在第一配适点11处的光学球镜度根据使用者的处方来确定以提供日光条件下视远的光学球镜度矫正。进一步地,镜片4的在视近点14处的光学球镜度根据使用者的处方来确定以提供日光条件下视近的光学球镜度矫正。通常,镜片4的在视近点14处的光学球镜度相对于镜片4的在第一配适点11处的光学球镜度与附加球镜度或视近下加光相对应。

渐进式多焦点镜片通常在第一配适点11与视近点14之间沿子午曲线16呈现渐变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第一渐进长度(用loc1表示第一走廊的长度)被定义为第一配适点11与视近点14位置之间的竖直距离。而且,镜片4的内部内移量(或内移量e)被定义为在日光条件下做出的第一配适点11与视近点14之间的水平偏移。第一渐进区以及相应地内移量与iso标准13666中定义的常规渐进区以及相应地内移量相对应。

根据本披露,镜片4进一步包括第二配适点和夜视参考点31。如结合图2解释的,当使用者具有向前头部倾斜角β>0以及向上眼睛视线倾斜角α<0时(角α的绝对值等于角β并且与角β的符号相反),夜视参考点31位于镜片4的一个面与表示视远时的眼睛视线方向的虚点划线32的交叉点处。第二配适点18位于镜片4的与夜视参考点31相同的面上。当使用者具有零使用者头部倾斜角(β~0度)以及零眼睛视线倾斜角(α~0度)时,第二配适点18还位于表示视远时的眼睛视线方向的虚点划线12的交叉点处。当第二配适点18位于与第一配适点11相同的镜片面上时,第二配适点18与第一配适点11合并。用loc2表示的第二渐进长度被定义为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的竖直距离。夜视参考点31相对于第二配适点18呈现零水平偏移或零内移量。

镜片4的在夜视参考点31处的光学球镜度被确定以便补偿使用者在夜光条件下在视远位置上的夜近视。因而,镜片4从第二配适点18到夜视参考点31沿竖直线呈现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球镜度从第二配适点18到夜视参考点31减小被包括在-0.25屈光度与-1.00屈光度之间的值。因而,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在夜视参考点31处相对于第二配适点18处的光学球镜度呈现-0.25屈光度到-1.00屈光度的夜间球镜度变化。

夜间下用于视远的眼睛视线倾斜角α的值、相反的头部倾斜角β=-α的值、以及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可以针对具有特定镜架的使用者被单独确定或测量。夜间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与夜光条件下观察的夜近视相对应。替代性地,α和夜间第二球镜度变化的最佳值可以从预设值中选出。根据特定使用者的处方和根据镜架尺寸,将夜视参考点整合可能需要缩短第一渐进长度loc1。在日间减小的视觉区域需要被使用者接受。镜片的尺寸是受限制的,要在第一渐进长度loc1与用loc2表示的第二渐进长度之间找到折中。

图3中的镜片4上的虚线表示不利散光的等散光线。将夜视参考点31和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整合使得渐进式多焦点镜片4的特别是关于不利散光的设计更加困难,因为其包括镜片设计的附加约束参数。

对于大多数老花眼使用者,第一光学焦度变化(又称为视近下加光)通常被包括在+1.75与+2.75屈光度之间。因而,供夜晚使用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与视近下加光相比通常具有减小的幅度。因而在老花眼使用者的情况下,光学球镜度变化从夜视参考点31到视近参考点14可以是连续的。

图4a至图4c示意性地示出了镜片的轮廓在竖直平面(yz)上的投影。镜片4具有凸面6(或外面)和凹面7(或内面)。实线表示镜片成形前的自由形态或空白表面轮廓,并且相应地虚线表示制造后的用来提供日光和夜光条件下近视和远视的渐变校正的镜片表面。

图4a展示了镜片4的第一实施例,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以及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都形成在镜片的凹面7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适点11与第二配适点合并。而且,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从第一配适点11到视近参考点14沿子午曲线呈现连续的变化。并且,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沿将第二配适点11连接至夜视参考点31的线呈现连续的变化。优选地,将第二配适点11连接至夜视参考点31的渐变线在第一配适点11处与子午曲线相切。有利地,在此配置中,光学球镜度变化从视近参考点14穿过第一配适点11到夜视参考点31呈现连续的变化。此配置使得能够在同一制造过程中将日间渐进式多焦点镜片和附加夜视参考点31的形成整合。

图4b展示了镜片4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7上,而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图4b中,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还在镜片4的凸面7上从第一配适点11到视近参考点14沿子午曲线呈现连续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适点18在镜片的凸面6上、位于与眼睛视线方向12的交叉点处。夜视参考点31也在镜片的凸面6上。在此,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在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呈现连续的变化。

图4c展示了镜片4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而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7上。因而第一配适点11和视近点14在镜片的凸面6上。第二配适点18和夜视参考点31在镜片的凹面7上。在图4c中,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也从第一配适点11到视近参考点14沿子午曲线呈现连续的变化。并且,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在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呈现连续的变化。

此第二实施例需要附加处理步骤以使镜片的其他面而不是具有第一球镜度变化的镜片面成形。此配置使得能够将预先存在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适配为包含附加夜视参考点31而不改变第一配适点11和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设计。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a至图4c表示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球镜度分布在(xz)平面上的投影的实例。在此投影中,第一配适点11与第二配适点叠加。镜片的几何中心或棱镜参考点与位置(x,z)=(0,0)相对应。点划线表示与日光视远区域和视近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球镜下加光线。虚线表示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球镜下加光线。在本实例中,在日光下用于视远的第一配适点11呈现零球镜度并且视近参考点14呈现+2屈光度下加光。从第一配适点11到视近参考点14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是连续的。夜视参考点31针对夜光条件下的视远呈现-0.5屈光度光学球镜下加光。从第二配适点到夜视参考点31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也是连续的。夜视参考点31与第二配适点相距大约10mm的竖直距离。在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图4a展示的镜片4期间,图5示出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的凹面7上。相比之下,在制造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图4b展示的镜片4期间,与点划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凹面7上并且与虚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凸面6的上部部分。在制造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在图4c展示的镜片4期间,与点划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凸面6上并且与虚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凹面7的上部部分。

图5进一步示出了将第一配适点11连接至视近参考点14的子午曲线16的实例。在本实例中,如从等散光线看到的,子午曲线呈现连续的焦度变化。图5还示出了将第二配适点11连接至夜视参考点31的渐变线35。在本实例中,如从等散光线看到的,渐变线35还呈现连续的焦度变化。

如图5所示,镜片4优选地包括围绕第一配适点11延伸的日间视远区域21。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在本实例中,日间视远区域21呈现零球镜度。在此,如在眼科设计领域所知的,与几乎恒定的球镜度相对应的均匀的球镜度意味着散光在日间视远区域中是小的。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短轴沿z轴以及长轴沿x轴的椭圆形状,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大约5mm×8mm的尺寸。并且,镜片4优选地包括围绕视近参考点14延伸的日间视近区域24。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在本实例中,日间视近区域24呈现+2.0屈光度的球镜度。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另外,镜片4优选地包括围绕夜视参考点31延伸的夜间视远区域38。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在本实例中,夜间视远区域38呈现-0.5屈光度的球镜度。在此,如在眼科设计领域所知的,与几乎恒定的球镜度相对应的均匀的球镜度意味着散光在夜间视远区域中是小的。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如图5展示的球镜度分布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在(xz)平面上的投影的实例。图6中,点划线表示与日光视远区域和视近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散光残余焦度线。这些点划线确定日间视远区域21的大小、日间视近区域24的大小和/或第一配适点11与视近参考点14之间的第一走廊的宽度的大小。图6中,虚线表示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残余散光焦度线。这些点划线确定夜间视远区域38的大小和/或第二配适点11与视远参考点31之间的第二走廊的宽度的大小。

图7展示了镜片4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7上,而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与图4b类似,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在镜片4的凹面7上从第一配适点11到视近参考点14沿子午曲线呈现连续的变化。但是,与图4b示出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在此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在凸面6上在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呈现不连续的变化。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图7展示的镜片的球镜度变化的实例。在本实例中,镜片4在日间视觉下在第一配适点处呈现0.00球镜度并且在视近参考点14处呈现+2.0球镜下加光。点化线在第一配适点11与日间视近区域24之间围绕视近参考点14示出了连续的球镜度变化。虚线38表示围绕夜视参考点31延伸的夜间视远区域38的轮廓。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在本实例中,夜间视远区域38相对于第二配适点18呈现-0.5屈光度的夜间球镜下加光。在本实例中,夜间视远区域38在(xz)平面上的形状是呈现线性顶挖槽的圆盘。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大约25mm+/-5mm的宽度以及大约18mm+/-2mm的高度。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

在制造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图7展示的镜片4期间,与图8的点划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凹面7上并且相应地,与图8的虚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凸面6的上部部分。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如图8展示的球镜度分布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分布在(xz)平面上的投影的实例。图9中,点划线表示与日光视远区域和视近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散光残余焦度线。在本实例中,观察到没有-0.5屈光度的夜间视远区域38诱发的残余散光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

图10展示了镜片4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而用于夜间视觉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形成在镜片的凹面7上。与图4c类似,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在镜片4的凹面7上在第二配适点18到夜视参考点31之间呈现连续的变化。但是,与图4c示出的实施例相比,在此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在凸面6上沿将第一配适点11连接至视近参考点14的子午曲线16呈现不连续性。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图10展示的镜片的球镜度变化的实例。镜片4在日间视觉条件下在第一配适点处具有0.00球镜度并且在视近参考点14处具有+2.0球镜下加光。点划线表示围绕视近参考点14延伸的、具有均匀的+2.0球镜下加光的日间视近区域24的轮廓。虚线示出了从第二配适点18到夜视参考点31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在图11的平面上,第一配适点11和第二配适点18叠加。日间视近区域24具有均匀的球镜度。在本实例中,日间视近区域24相对于用于日间视觉的第一配适点呈现+2.0屈光度的球镜下加光。在本实例中,日间视近区域24在(xz)平面上的形状是如双焦点镜片中使用的切割圆盘。视近区域24的宽度是大约25mm+/-5mm,并且视近区域24的高度是大约18mm+/-2mm。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日间视远区域21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圆盘形状或椭圆形状。例如,夜间视远区域38具有直径为5mm到10mm的圆盘形状。

在制造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图10展示的镜片4期间,与图11的点划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凸面6的下部分上并且相应地,与图11的虚线相对应的球镜度分布被应用到镜片4的凹面7的上部部分。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如图11展示的球镜度分布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的不利散光分布在(xz)平面上的投影的实例。图12中,点划线表示与夜光视远区域和日光视远区域相对应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的等散光残余焦度线。在本实例中,观察到没有+2.0屈光度的日间视近区域24诱发的残余散光形成在镜片的凸面6上。

方法

通过应用以下步骤来制造根据本披露的渐进式多焦点镜片。

在常规日间照明条件下确定使用者的视远和视近处方。

特别地,针对每只眼睛相对于第一配适点确定视近参考点的视近下加光。还针对每只眼睛确定视近参考点的内移量e。还针对每只眼睛相对于使用者的矢状平面确定例如瞳孔间距等其他参数。

另外,在夜间照明条件下确定使用者的视远夜近视。通常,夜近视被包括在0.25屈光度与1屈光度之间。确定夜间球镜度变化以便补偿视远的夜近视。

替代性地,夜间或第二球镜度变化从预设值中选出,例如:-0.25、-0.50、-0.75以及-1.00屈光度。

确定头部倾斜角β的范围、以及相反的眼睛方向倾斜角α的范围以便使用者能够在夜间具有舒适的视觉。替代性地,α和β的值从10度到25度之间选出、优选地等于15度。

根据镜架,确定第一配适点11与视近参考点14之间的第一渐进长度loc1的可用范围。类似地,根据镜架和第一渐进长度loc1的范围,确定第二配适点18与夜视参考点31之间的第二渐进长度loc2的可用范围。

可选地,日间视远区域21的、视近区域24的和/或相应夜间视远区域38的大小范围被选择为输入参数。

考虑处方参数、夜间或第二球镜度变化、镜架尺寸、可选地瞳孔距离、镜架中的水平和竖直镜片配适位置、用于夜视的头部倾斜角β、loc1和loc2的范围、一个或若干视觉区域的大小、镜架的前倾角、镜架的倾斜度、眼睛转动中心到镜片的后顶点的距离,应用最佳模型。进行优化,同时使在视近参考点处、第一配适点处、夜视参考点31处、可选地在相应视觉区域中的不利散光最小化。

优选地,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和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的。针对第一配适点与视近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光学球镜度变化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的选择可以是选项。类似地,第二配适点与夜视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光学球镜度变化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光学球镜度变化的选择可以是另一个选项。

作为选项,进行优化使得包括第一配适点11、第二配适点18以及夜视参考点31的平面在第一配适点11处与子午曲线16相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识别出,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在优化过程期间施加其他约束。

结果是,第一配适点11的、视近参考点14的、第二配适点18的以及夜视参考点31的位置在镜片的安装平面(x,z)上的投影中被确定。并且,确定子午曲线16的路径。类似地,确定渐变线35的路径。更一般地,例如图5、图8和图11中展示的,确定球镜度在镜片的一个表面或相应地两个表面上的空间分布。如图6、图9和图12中展示的,还评估相应残余或不利散光曲线。

在第一实施例(图4a)的情况下,球镜度分布仅在镜片4的凹面7上成形或被机加工出来。

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球镜度分布的与从视远到视近的日间视觉相对应的部分在镜片的一个面上成形或被机加工出来,并且光学球镜度分布的与从日间到夜间的视远相对应的其他部分在镜片的其他面上成形或被机加工出来。

可选地,镜片的光焦度分布进一步包括由柱镜值和柱镜轴位限定的附加柱镜度。此附加柱镜度均匀地形成在镜片的整个表面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