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2787发布日期:2019-05-03 21:0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显示是当前较流行的一种显示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相关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通常可以为应用有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的显示装置配置用于识别眼球转动方向的光收发组件。该光收发组件能够向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光,并将从该显示侧射入的光转化为电信号。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器可以基于该电信号确定用户的眼球转动方向,并根据该眼球转动方向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相应的图像。

但是,光收发组件的加入会导致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以解决光收发组件的加入会导致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大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

所述红外光源、所述调光结构和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所述显示面板内的第一区域,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除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红外光源被配置为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射红外光;所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显示侧射入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调光结构嵌入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且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调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叠加,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嵌入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另一部分区域。

可选地,所述调光结构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偏光片、调光液晶和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调光液晶和所述第二偏光片均位于所述红外光源靠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且沿靠近所述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调光液晶施加电场,以使所述调光液晶通过在所述电场的作用下调整所述红外光的传播方向。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基板所在侧为所述显示侧,

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调光液晶之间的第三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调光液晶之间的第四基板;

所述红外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调光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共面;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红外光源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包括:光电二极管;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光电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同层结构。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基板所在侧为所述显示侧,

所述所述红外光源、所述调光结构和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偏光片和第四偏光片,

所述第三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四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四偏光片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液晶像素单元包括:沿靠近所述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像素液晶,所述调光液晶与所述像素液晶为同层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凹槽,所述红外光源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显示侧的表面;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源,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红外光源发光;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转化得到的电信号输出;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包括第一膜层,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膜层,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为同层结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红外光源、所述调光结构和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具有红外光透过区,所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红外光的传播方向调整至朝向所述红外光透过区的方向,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红外光透过区射入的红外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且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多个子区域之间,每个子区域内均嵌入有所述红外光源、所述调光结构和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电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为上述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造包括显示面板、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所述显示面板内的第一区域,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除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红外光源被配置为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射红外光;所述调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调整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所述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显示侧射入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一区域。由于该第一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光的传播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结构中允许红外光透过的区域的渐变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pp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qq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pp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pp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图像的形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由于相关技术中加入光收发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入光收发组件且体积较小的显示装置。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1、红外光源102、调光结构103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

红外光源102、调光结构103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101内的第一区域,显示面板101的有效显示区域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除该第二区域之外的第一区域。图1中以红外光源102、调光结构103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均嵌入显示面板101内为例。可选地,也可以是红外光源和调光结构嵌入显示面板内,而红外光结构组件位于显示面板外,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红外光源102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101的显示侧发射红外光;调光结构103被配置为能够调整红外光源102发出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红外光接收组件104被配置为接收从显示侧射入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由于该第二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调光结构103能够调整红外光源102发出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请继续参考图1,调光结构能够控制红外光的传播方向a随时间渐变,以对显示侧的各个方向进行扫描。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红外光在某一时刻的传播方向a。示例地,调光结构可以控制红外光的传播方向首先沿第一方向渐变,之后再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渐变。或者,调光结构可以控制红外光的传播方向仅沿第一方向渐变。

可选地,上述红外光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红外光源包括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时,该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可以阵列排布。上述红外光接收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且在红外光接收组件包括多个光电二极管时,该多个光电二极管可以阵列排布。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2,在图1的基础上,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05,显示面板101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均与控制器105电连接,红外光接收组件104还被配置为将电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05,控制器105被配置为根据电信号控制显示面板101显示图像。示例地,该控制器105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显示装置的显示侧的眼球的转动方向,进而根据眼球的转动方向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以使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能够随着眼球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了人眼追踪功能。

进一步地,上述红外光源102也可以与控制器105电连接,控制器105还可以控制红外光源发出红外光。上述调光结构103也可以与控制器105电连接,控制器105还可以控制调光结构103对红外光的传播方向的调整。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虚拟现实显示装置,或者不为虚拟现实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有效显示区域x和非显示区域y,其中,有效显示区域x为显示面板中能够被用户看到的像素区域,而非显示区域y通常被显示面板所在的显示装置中的前框遮盖,无法被用户看到。其中,图1和图2均示出了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x可以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x1,以及除第二区域x1之外的第一区域x2。该第一区域x2由于并不是用于显示图像,因此可以将第一区域x2称为显示盲区。红外光源102、调光结构103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位于第一区域x2,这样一来,该至少一个结构嵌入显示面板中并不会对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图像造成影响。示例地,红外光源和调光结构可以叠加在第一区域x2中的一部分区域x21,红外光接收组件可以位于第一区域x2中的另一部分区域x22。

图3中以有效显示区域x划分为第二区域x1和第一区域x2为例,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3中的第一区域x2又可以包括多个子区域z,且第二区域x1位于多个子区域z之间。每个子区域z内均嵌入有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结构。示例地,该多个子区域z可以位于第二区域x1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图4中以该多个子区域z位于第二区域x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为例,可选地,该多个子区域z可以位于第二区域x1的同一方向上。

上述调光结构可以为能够控制红外光随时间渐变的任意一种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该调光结构为液晶调光结构(比如液晶光栅或液晶透镜等)为例。示例地,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调光结构103可以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一偏光片1032、调光液晶1033和第二偏光片1034。第一偏光片1032、调光液晶1033和第二偏光片1034均位于红外光源101靠近显示侧的一侧,且沿靠近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控制电路1031被配置为向调光液晶1033施加电场,以使调光液晶1033通过在电场的作用下调整红外光的传播方向。可选地,上述调光结构也可以不为液晶调光结构,比如上述调光结构为微机电系统(英文: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简称:mems)光栅等。

当调光结构103为液晶光栅时,如图5b所示,调光结构103通过部分调光液晶的偏转,以使调光结构中一部分调光液晶所在区域1允许红外光通过,另一部分调光液晶所在区域2不允许红外光通过,且调整通过调光结构103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另外,调光结构中允许红外光透过的区域1的位置随着时间渐变时(如图5c所示),通过调光结构103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随时间渐变。请继续参考图5b,红外光源102发出红外光后,调光结构103能够调整红外光的传播方向a,比如将红外光的传播方向a调整为朝向眼球t的方向。红外光在射向眼球t后,可以在眼球t处向显示装置反射,进而使得显示装置中的红外光接收组件104能够接收到该反射至显示装置的红外光。

需要说明的是,图5c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区域1的位置渐变的过程,图5b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区域1的一种位置,并且图5b和图5c中示出的区域1的个数和位置不同。实际应用中,区域1的个数和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的目标反向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以下将分别为这两种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讲解。

一方面,当该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图3中截面pp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截面qq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图6和图7,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之间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1013,第二基板1012所在侧为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此时,调光结构103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偏光片1032和调光液晶1033之间的第三基板1035,以及位于第二偏光片1034和调光液晶1033之间的第四基板1036,调光结构103中的第一控制电路1031可以位于红外光源102和第一基板1011之间。红外光源102位于第一基板1011和调光结构103之间,且第二偏光片1034远离第一基板1011的表面与第二基板1012远离第一基板1011的表面共面;红外光接收组件104位于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之间。

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1013可以包括:沿靠近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11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像素驱动电路111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发光,该像素驱动电路111通常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红外光源102可以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包括:光电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为同层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均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为同层结构为例。也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为同层结构,而光电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不是同层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一方面,当显示面板101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图8为图3中截面pp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中截面qq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8和图9,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之间的液晶像素单元1014,第二基板1012所在侧为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红外光源102、调光结构103和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均位于第一基板1011和第二基板1012之间。

可选地,显示面板101还可以包括:第三偏光片1015和第四偏光片1016,第三偏光片1015可以位于第一基板1011远离显示侧的一侧,第四偏光片1016位于第二基板1012靠近显示侧的一侧,第二偏光片1034与第四偏光片1016可以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制造一个偏光片同时实现制造第二偏光片和第四偏光片的目的,简化了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可选地,液晶像素单元1014可以包括:沿靠近显示侧的方向依次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111和像素液晶10142,像素驱动电路111用于驱动像素液晶10142偏转,该像素驱动电路111通常包括薄膜晶体管。调光结构101中的调光液晶1033可以与像素液晶10142为同层结构。由于调光液晶1033和像素液晶10142是同层结构,因此可以在制造像素液晶10142的同时制造调光液晶1033,而无需采用两次制造工艺分别制造像素液晶和调光液晶,简化了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可选地,第一基板1011朝向第二基板1012的表面可以具有凹槽b(凹槽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形成),红外光源102可以位于凹槽b内。也即是,在调光液晶和像素液晶为同层结构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板1011表面挖槽,从而使红外光源102可以具有较大的容置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基板的表面具有凹槽为例,实际应用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任一基板的任意位置均可以具有凹槽,比如,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表面也可以具有凹槽,调光液晶可以位于该凹槽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图7、图8和图9,无论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是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均位于第一基板1011靠近显示侧的表面;第二控制电路105电连接红外光源102,该第二控制电路105被配置为控制红外光源102发光;第三控制电路106电连接红外光接收组件104,被配置为控制红外光接收组件104转化得到的电信号输出(比如输出至图5a中的控制器)。

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包括第一膜层,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膜层,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为同层结构。这样在制造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膜层时,可以顺便制造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控制电路中的第一膜层,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膜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地,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均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第一控制电路1031、第二控制电路105和第三控制电路106中的薄膜晶体管均可以与像素驱动电路111中的任一薄膜晶体管为同层结构。

又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壳体107,上述显示面板、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均可以位于壳体107内。壳体107中靠近显示侧的一侧具有红外光透过区c,调光结构被配置为将红外光的传播方向调整为朝向红外光透过区c的方向,从而能够使得经过调光结构的红外光能够从红外光透过区c射出显示装置。红外光接收组件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红外光透过区c射入的红外光。可选地,壳体107中的红外光透过区c可以为透明区域,或者壳体107中的红外光透过区c为开口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显示装置包括一组红外光组件(包括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结构组件)为例,显示装置也可以包括多组红外光组件。可选地,在显示装置包括多组红外光组件时,显示装置的壳体上可以设置有与该多组红外光组件一一对应的多个红外光透过区c,在每个红外光组件中,调光结构被配置为将红外光组件发出的红外光的传输方向调整为朝向该红外光组件对应的红外光透过区的方向,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该红外光透过区射入的红外光。

请继续参考图10,该壳体107上还可以具有透镜区d,比如具有两个透镜区d,每个透镜区d中均设置有透镜。用户可以透过透镜区d看到壳体内的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在经过透镜厚发生畸变,通常需要对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进行反畸变处理,此时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中的第二区域中显示的图像通常并不是矩形,而是如图11所示的不规则图形e。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由于该第二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比如图1至图11任一所示的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201、制造包括显示面板、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其中,红外光源、调光结构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的第一区域,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区域,以及除该第二区域之外的第一区域;红外光源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射红外光;调光结构被配置为能够调整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传播方向;红外光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从显示侧射入的红外光,并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由于该第二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图6和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如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3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包括第一膜层,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膜层。在制造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膜层时,可以同时制造该第一膜层。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像素驱动电路111、第一驱动电路1031和第二驱动电路105可以如图14所示,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第三驱动电路106可以如图15所示。

步骤1302、在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的第一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源和红外光接收组件。

红外光源可以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接收组件可以包括:光电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与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同层结构。在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同时制造该至少一个二极管。

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132和红外光源102可以如图16所示,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可以如图17所示。

步骤1303、在形成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源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二基板、第一偏光片、第三基板、调光液晶、第四基板和第二偏光片。

在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第二基板1012、第一偏光片1032、第三基板1035、调光液晶1033、第四基板1036和第二偏光片1034后得到的结构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由于该第二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造图8和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如图18所示,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8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

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包括第一膜层,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膜层。在制造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膜层时,可以同时制造该第一膜层。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像素驱动电路111、第一驱动电路1031和第二驱动电路105可以如图19所示,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第三驱动电路106可以如图20所示。

步骤1802、在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红外光源和红外光接收组件。

红外光源可以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光接收组件可以包括:光电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可以为同层结构。在制造红外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同时制造该光电二极管。

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红外光源102可以如图21所示,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红外光接收组件104可以如图22所示。

步骤1803、在形成有红外光源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偏光片。

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第一偏光片1032可以如图23所示。

步骤1804、在形成有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基板上形成像素液晶和调光液晶。

该像素液晶和调光液晶可以为同层结构,在形成像素液晶的同时可以制造该调光液晶。第一基板1011上形成的像素液晶10142和调光液晶1033可以如图24所示。

步骤1805、在形成有像素液晶和调光液晶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二基板。

步骤1806、在第一基板远离第二基板的一侧贴附第三偏光片,在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贴附第四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

第四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可以为一体结构。在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贴附第四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可以通过贴附一个偏光片实现。在贴附第三偏光片、第四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后,就可以得到如图8和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且位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内的第二区域。由于该第二区域为有效显示区域内不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因此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并且,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嵌入显示面板内,能够使得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加入并不会大幅度增大显示面板的体积。因此,加入红外光发射组件和红外光接收组件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