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727发布日期:2019-10-18 21:3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光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光通信领域的光连接器包括壳体、防护壳、发射/接收集成透镜、发光侧光纤收发器(fot),和受光侧fot(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jp-a-2014-222256)。

[专利文献1]jp-a-2014-222256

根据现有技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连接器中,当光转换模块(fot)相对壳体松动时,透镜和光转换模块之间由于松动而发生位移,并且透镜和光转换模块之间发生光损耗。此外,如果光转换模块相对于壳体的支撑较弱,光转换模块可能由于在调整和对齐从光转换模块延伸的多个引线框架的位置时施加的力而相对于壳体进行位移或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连接器,其光传输性能优良,且能够高精度定位和支撑光转换模块而不会相对于外壳松动。

在方面(1)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连接器,其包括具有透镜部分的透镜体,光转换模块和包括具有凹部的容纳部的壳体,与所述透镜体组合的光转换模块被嵌合并组装到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光转换模块包括光元件,所述光元件设置在当所述光转换模块与所述透镜体组合时,面向所述透镜部分的位置。所述壳体包括纵向支撑机构。所述纵向支撑机构包括基准面和压肋。所述基准面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底壁部并紧靠所述光转换模块的下部。所述压肋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上壁部并紧靠所述光转换模块的上部以将所述光转换模块压在所述基准面上。

在方面(2)中,所述基准面和所述压肋设置在沿着所述容纳部的宽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所述宽度方向是垂直于所述底壁部和所述上壁部的相对方向的方向。

在方面(3)中,所述压肋形成于从所述上壁部向下突出的突起部的下端。

在方面(4)中,所述光连接器还包括横向支撑机构。所述横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突起、支撑凹部、支撑肋。所述支撑突起向所述容纳部的与所述光转换模块组装的组装侧突出。所述支撑凹部形成于所述光转换模块中并与支撑突起嵌合。所述支撑肋形成于所述支撑突起的两侧部分上并按压所述支撑凹部的内侧面。

在方面(5)中,所述支撑突起设置在沿着所述容纳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所述支撑凹部设置在沿着所述光转换模块的高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设置在下部的一个支撑突起与所述底壁部整体形成。所述高度方向是所述底壁部与所述上壁部的相对方向。

根据方面(1),当与透镜体组合的光转换模块嵌合到所述壳体的容纳部中时,光转换模块通过纵向支撑机构的压肋被压在基准面上。因此,所述光转换模块可以在高精度定位的状态下组合到壳体上且纵向无松动。因此,可以消除透镜体与光转换模块之间由于光转换模块相对于壳体的松动而产生的位移,抑制透镜体的透镜部分与光转换模块的光元件之间的光损耗,从而提供光传输性能优良的高性能光连接器。此外,光转换模块的下部与壳体的容纳部的基准面接触以便在不倾斜的情况下高精度定位,使得从光转换模块延伸的引线框架可以沿宽度方向对齐。因此,当光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引线框可精确地设置并嵌合在电路板的焊盘上,并且引线框可以平稳地插入并嵌合到电路板的通孔上。此外,光转换模块在壳体的容纳部内得到纵向支撑机构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以抑制光转换模块因调整和对齐从光转换模块延伸的引线框的位置时施加的力而相对于壳体的位移和倾斜。因此,引线框可以合适地连接到电路板的焊盘和通孔上。

根据方面(2),基准面和压肋设置在容纳部的宽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以使光转换模块可在相对于壳体的宽度方向上以良好的平衡方式定位,并且还可以提高光转换模块的定位精度。

根据方面(3),压肋形成于所述突起部的下端,从而可以提高压肋的支撑强度,并且所述光转换模块可以更可靠地压靠在基准面上。此外,由于突起部,嵌入容纳部中的光转换模块与容纳部的上壁部之间形成了一个间隙。因此,光转换模块的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从间隙顺利排到外部,并且可以通过改善光元件的热辐射效应抑制热量影响。

根据方面(4),当与所述透镜体组合的光转换模块嵌合到所述壳体的容纳部中时,所述支撑突起被安装到所述支撑凹部,并且支撑凹部的内侧面被形成于支撑突起上的支撑肋挤压。因此,光转换模块可以在横向高精度定位且无松动的状态下嵌合到壳体上,从而可以抑制透镜体的透镜部分与光转换模块的光元件之间的光损耗,并且可以提供光传输性能优良的高性能光连接器。此外,由于光转换模块相对于壳体的横向定位精度高,从光转换模块延伸的引线框也以高精度定位。因此,当光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引线框可精确地设置并安装在电路板的焊盘上,并且引线框也可以顺利地插入并安装到电路板的通孔上。

根据方面(5),所述光转换模块由支撑突起和支撑凹部在高度方向设置在间隔的多个位置上,由此光转换模块可以在高度方向上以良好的平衡方式相对于壳体定位,并且还可以提高光转换模块的定位精度。此外,还可以抑制壳体和光转换模块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移。

此外,设置在下部的支撑突起与容纳部的底壁部整体形成以加强支撑突起,并且可以抑制例如具有基准面的底壁部的扭曲的变形。因此,组装到壳体上的光转换模块可以更高精度地定位。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提供光传输性能优良并且能够在相对于壳体无松动的状态下高精度定位和支撑光转换模块的光连接器。

如上文所述,简要描述了本发明。此外,当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面将描述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方式时,将更加清楚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和配对侧光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配对侧光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图4b是解释光连接器的视图。图4a是从后侧看到的光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b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和防护壳的透视图。

图5a和图5b是解释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视图。图5a是从后侧看到的光转换模块和安装透镜体的壳体的透视图。图5b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的透视图。

图6是从后侧看到的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在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7a和图7b是解释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的视图。图7a是从后侧看到的透视图。图7b是从前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8是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主视图,用于解释支撑光转换模块的纵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支撑机构。

图9a是其中形成了肋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图9b是其中形成了基准面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

图10a是光转换模块的后视图。图10b是光转换模块的主视图。

图11a是其中在上侧形成有支撑突起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1b是其中在下侧形成有支撑突起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2是组装了光转换模块的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主视图。

图13a和图13b是解释将光转换模块组装到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视图。图13a是组装前的光转换模块和一部分壳体的截面图。图13b是组装后的光转换模块和一部分壳体的截面图。

图14a是肋和光转换模块上部的放大视图。图14b是基准面和光转换模块下部的放大视图。

图15a是在光转换模块上部的支撑凹部和支撑突起的嵌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5b是在光转换模块下部的支撑凹部和支撑突起的嵌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6a是设置在电路板焊盘上的引线框的侧面视图。图16b是设置在电路板焊盘上的引线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和配对侧光连接器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10是插座光连接器,其上嵌合有配对侧光连接器1作为插头连接器。光连接器10安装在电路板11上,且配对侧光连接器1嵌合在光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12中。

图2是配对侧光连接器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配对侧光连接器1包括连接到光纤2的端部的壳体3。壳体3的前端是嵌合部4,且嵌合部4嵌合在光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12中。因此,使得光连接器10和配对侧光连接器1的光纤2能够进行光通信。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3所示,光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防护壳30、透镜体40和作为光转换模块的光纤收发器(fot)60。

壳体20是由合成树脂模制的盒形构件。壳体20在前端侧形成有嵌合配对侧光连接器1的嵌合部4的嵌合凹部12。壳体20在其中设置有套圈(未示出),并且嵌合在嵌合凹部12中的配对侧光连接器1的光纤2的末端部分嵌合在套圈中。壳体20在后端侧包括光模块容纳部(容纳部)21,并且透镜体40和fot60组装在光模块容纳部21中。此外,防护壳30从顶部嵌合并安装在壳体20上。多个突起部(未示出)形成于壳体20的下部上。突起部嵌合在电路板11内形成的孔中,以便光连接器10在被安装到电路板11上时被定位。

图4a和图4b是解释光连接器的视图。图4a是从后侧看到的光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b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和防护壳的透视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防护壳30形成为盒形并包括顶板部31、形成于顶板部31两侧的侧板部32、和形成于顶板部31的后侧的后板部33。防护壳30通过按压导电金属板等而形成盒形。防护壳30安装到壳体20以覆盖和防护壳体20的上部、两侧部和后部。侧板部32上形成了多个腿部32a,并且腿部32a被插入并焊接到电路板11的通孔(未示出)中。因此,光连接器10固定在电路板11上。此外,后板部33包括向内突出的板弹簧部33a。板弹簧部33a按压容纳在挤压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的fot60的后表面。因此,容纳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的透镜体40和fot60凭借板弹簧部33a的推力被维持在处于壳体20中的状态。

图5a和图5b是解释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视图。图5a是从后侧看到的光转换模块和安装透镜体的壳体的透视图。图5b是从后侧看到的壳体、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的透视图。

如图所5a和图5b所示,透镜体40和fot60组装在壳体20的后端侧上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光模块容纳部21形成为凹槽形状,其中嵌合有透镜体40和fot60。光模块容纳部21包括上壁部23、底壁部24及一对侧壁部25。此外,光模块容纳部21的凹部的底部是接触面26,并且两个透镜插入孔27形成于接触面26上。

图6是从后面看到的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在组装状态下的透视图。

如图6所示,透镜体40和fot60相互组合以被定位。透镜体40和fot60以相互组合的状态组装到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上。因此,fot60相对于壳体20被定位。

图7a和图7b是解释透镜体和光转换模块的视图。图7a是从后侧看到的透视图。图7b是从前侧看到的透视图。

如图7a和图7b所述,透镜体40包括在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的基板部43,并且基板部43上形成发光侧透镜部41和受光侧透镜部42。发光侧透镜部41和受光侧透镜部42并排设置。透镜体40由具有光引导性能的透明树脂整体构成,以便发光侧透镜部41和受光侧透镜部42被整体设置为从基板部43的前表面向前突出。发光侧透镜部41的fot60侧是入射面41a,而受光侧透镜部42的fot60侧是出射面42a。透镜体40在基板部43的两侧形成接合突起45和锁定爪46。接合突起45设置在锁定爪46的两侧。

fot60在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发光侧fot61和受光侧fot62并排设置在fot60的前表面上。发光侧fot61包括发光元件61a,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等,以及受光侧fot62包括受光元件62a,例如光电二极管(pd)等。fot60由合成树脂整体构成,以便发光侧fot61和受光侧fot62整体设置。在fot60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引线框65。引线框65包括连接部65a,其末端部向fot60的后侧弯曲。连接部65a设置并焊接在电路板11的焊盘上以便电连接到电路板11的预定电路上。凹部66形成于fot60的两侧,并且在凹部66中设置锁定件67并从其中突出。

fot60组装到透镜体40的具有入射面41a和出射面42a的后表面一侧。此时,透镜体40的接触突起45与fot60的凹部66相配合,并且透镜体40的锁定爪46与fot60的锁定件67锁定。因此,fot60组装到透镜体40上,并且在fot60中的发光侧fot61的发光元件61a和受光侧fot62的受光元件62a被分别设置到面向透镜体40中的发光侧透镜部41的入射面41a和受光侧透镜部42的出射面42a的位置上。

透镜体40和fot60的组件嵌合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并且在被定位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容纳。结果,透镜体40的发光侧透镜部41和受光侧透镜部42被插入到壳体20的透镜插入孔27中,且透镜体40的前表面与接触面26接触。因此,透镜体40的发光侧透镜部41和受光侧透镜部42以被定位到壳体20内的套圈上的状态被容纳在透镜插入孔27中。

此外,当防护壳30安装到壳体20上时,fot60被形成于防护壳30的后板部33上的板弹簧部33a压下。因此,透镜体40和fot60维持被保持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的状态。

在光连接器10中,通过fot60的发光侧fot61从电信号转换并产生的光信号从入射面41a入射到透镜体40的发光侧透镜部41上并且被引导到与嵌合凹部12配合的配对侧光连接器1的一个光纤2上。另外,从配对侧光连接器1的另一光纤2入射到受光侧透镜部42上的光信号从透镜体40的受光侧透镜部42的出射面42a出射,由fot60的受光侧fot62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在光连接器10中,当fot60相对壳体20松动时,透镜体40和fot60之间由于松动而发生位移,且透镜体40和fot60之间会发生光损耗。此外,如果fot60对壳体20的支撑较弱,则fot60可能由于在调整和对齐从fot60延伸的多个引线框65的位置时施加的力而相对壳体20位移或倾斜。此外,当fot60相对壳体20倾斜时,引线框65的连接部65a可能相对电路板11的焊盘上升,且可能发生连接故障。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10包括纵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支撑机构,其高精度的支撑fot60到壳体20且无松动。

接下来,描述光连接器10中设置的纵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支撑机构。

图8是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主视图,用于解释支撑fot的纵向支撑机构和横向支撑机构。图9a是其中形成有肋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图9b是其中形成有基准面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图10a是fot的后视图。图10b是fot的主视图。图11a是其中在上侧形成有支撑突起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图11b是其中在下侧形成有支撑突起的光模块容纳部的放大视图。

(纵向支撑机构)

如图8所示,光连接器10包括设置在壳体20中的压肋71和基准面72。纵向支撑机构由压肋71和基准面72构成。

压肋71设置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上部。压肋71设置在沿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两侧附近。如图9a所示,光模块容纳部21包括与上壁部23和接触面26整体形成的突起部73。并且压肋71形成于突起部73的下端。突起部73和压肋71沿光模块容纳部21的深度方向形成。

如图8所示,壳体20在配置光模块容纳部21的底壁部24上包括多个厚部75。厚部75形成于沿壳体20的底壁部2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和两侧部分。此外,如图9b所示,两侧部分上的厚部75的上表面作为参考表面72。

fot60的高度尺寸略小于突起部73与基准面7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压肋71的前端部分和基准面72之间的距离。

(横向支撑机构)

如图8、图10a和图10b所示,光连接器10包括设置在壳体20上的支撑突起物81、82和设置在fot60中的支撑凹部91、92。横向支撑机构由支撑突起81、82和支撑凹部91、92构成。

支撑突起81、82设置在光模块容纳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上。一个支撑突起81设置在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上部。另一个支撑突起82设置在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下部。

如图11a所示,一个支撑突起81与光模块容纳部21的接触面26整体形成,并从接触面26突出。支撑突起81在其两侧形成有支撑肋84。支撑肋84沿光模块容纳部21的深度方向形成。如图11b所示,另一支撑突起82与接触面26和位于光模块容纳部21的底壁部2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的厚部75整体形成,并且从底壁部24和接触面26突出。支撑突起82在其两侧形成支撑肋85。支撑肋85沿光模块容纳部21的深度方向形成。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支撑凹部91、92设置在fot6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一个支撑凹部91设置在fot60的上部。支撑凹部91形成为贯穿fot60的前后的开口形状。另一个支撑凹部92设置在fot60的下部。支撑凹部92形成为前侧表面凹陷的凹形,其中所述前侧表面是fot60组装到壳体20上的表面。

支撑凹部91的宽度尺寸略大于支撑突起81的宽度尺寸,略小于支撑肋84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同样的,支撑凹部92的宽度尺寸略大于支撑突起82的宽度尺寸,且略小于支撑肋85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描述将fot60组装到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的情况。

图12是fot组装到的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主视图。图13a和图13b是解释fot组装到壳体的光模块容纳部的视图。图13a是组装前的fot和壳体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3b是组装后的fot和壳体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4a是肋和fot上部的放大视图。图14b是基准面和fot下部的放大视图。图15a是在fot上部的支撑凹部和支撑突起的嵌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5b是在fot下部的支撑凹部和支撑突起的嵌合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12、图13a和图13b所示,当与透镜体40组合的fot60组装到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上时,fot60嵌合在形成为凹槽状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

此时,如图14a所示,在纵向支撑机构中,壳体20的两个压肋71通过分别在fot60的两侧附近与上部接触而压缩变形。因此,fot60的上部被从压肋71受到的反作用力向下按压,如图14b所示,在fot60的两侧附近的下部被压在基准面72上。因此,以基准面72作为参考fot60被无松动支撑着,且以高精度定位的状态容纳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

此外,在横向支撑机构中,如图15a所示,壳体20的支撑突起81被嵌合到fot60的支撑凹部91中,并且如图15b所示,壳体20的支撑突起82被嵌合到fot60的支撑凹部92中。此时,支撑突起81、82的支撑肋84、85通过与支撑凹部91、92的内侧表面接触而压缩变形。因此,fot60在相对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上被高精度定位且抑制了宽度方向上的松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10,当与透镜体40组合的fot60被嵌合到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上时,fot60通过纵向支撑机构的压肋71压在基准面72上。因此,fot60可以在纵向上高精度定位且无松动的状态下组装到壳体20上。因此,透镜体40和fot60之间由于fot60相对于壳体20的松动产生的位移被消除,透镜体40的发光侧透镜部41、受光侧透镜部42和fot60的发光侧fot61、受光侧fot62之间的光损耗可以被抑制,从而可以提供光传输性能优良的高性能光连接器10。

此外,fot60的下部与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的基准面72相接触,以便无倾斜地高精度定位,从而从fot60延伸的引线框65可以沿宽度方向对齐。因此,如图16a所示,当光连接器10安装在电路11上时,引线框65的连接部65a可以精确地设置并接合到电路板11的焊盘p上。此外,fot60通过纵向支撑机构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以使fot60在调整和对齐从fot60延伸的引线框65的位置时施加的力的作用下不会相对于壳体20位移或倾斜。因此,由于电路板11的焊盘p和引线框65的连接部65a之间的间隙的出现,可以消除有缺陷的嵌合。

此外,基准面72和压肋71设置在光模块容纳部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以使fot6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宽度方向上以良好平衡的方式被定位,并且还可以提高fot60的定位精度。

此外,压肋71形成于突起部73的下端,以提高压肋71的支撑强度,那么fot60可以更可靠地压在基准面72上。此外,由于突起部73,嵌合到光模块容纳部21的fot60和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上壁部23之间形成了缝隙g(参见图12和图15b)。因此,由fot60的发光侧fot61和受光侧fot62产生的热量可以顺利地从间隙g向外排放,并且可以通过改善发光侧fot61和受光侧fot62的热辐射效应抑制热量的影响。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10,当与透镜体40组合的fot60被嵌合在壳体20的光模块容纳部21中时,支撑突起81、82被安装在支撑凹部91、92中,支撑凹部91、92的内侧面被形成于支撑突起81、82上的支撑肋84、85挤压。因此,fot60可以在横向上无松动地高精度定位的状态下组装到壳体20,透镜体40的发光侧透镜部41、受光侧透镜部42和fot60的发光侧fot61、受光侧fot62之间的光损耗可以被抑制,以提供光传输性能优良的高性能的光连接器10。此外,由于fot60相对于壳体20在横向的高精度定位,从fot60延伸的引线框65也以高精度定位。因此,如图16b所示,当光连接器10安装到电路板11上时,引线框65的连接部65a可以精确地设置并安装到电路板11的焊盘p上。

此外,fot60由支撑突起81、82和支撑凹部91、92在高度方向上被定位在间隔的多个位置,因此fot60可以相对于壳体20在高度方向上以良好平衡的方式被定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fot60的定位精度。此外,还可以抑制壳体20与fot60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移。

此外,设置在下部的支撑突起82与光模块容纳部21的底壁部24整体形成,以增强支撑突起82,并且具有基准面72的底壁部24的扭曲等变形可以被抑制。因此,组装到壳体20的fot60可以被更高精度定位。

顺便一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能是适当地修改、改进或类似情况。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字、设置位置等都是可选的,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这里,分别在下面[1]至[5]中简要总结根据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实施例的特点。

[1]一种光连接器(10),包括:

透镜体(40),包括透镜部分(发光侧透镜部41、受光侧透镜部42);

光转换模块(fot60);和

壳体(20),包括具有凹部的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与透镜体(40)组合的光转换模块(fot60)被嵌合并组装到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上,

其中,光转换模块(fot60)包括光元件(发光元件61a、受光元件62a),其设置在当光转换模块与透镜体(40)组合时,面向透镜部分(发光侧透镜部41、受光侧透镜部42)的位置上,

其中,壳体(20)包括纵向支撑机构,

其中,纵向支撑机构包括基准面(72)和压肋(71),

其中,基准面(72)设置在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的底壁部(24),并紧靠光转换模块(fot60)的下部,和

其中,压肋(71)设置在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上壁部(23),并紧靠光转换模块(fot60)的上部,以将光转换模块(fot60)压在基准面(72)上。

[2]根据[1]所述的光连接器,

其中,基准面(72)和压肋(71)设置在沿着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和

其中,宽度方向是垂直于底壁部(24)和上壁部(23)的相对方向的方向。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

其中,压肋(71)形成于从上壁部(23)向下突出的突起部(73)的下端。

[4]根据[1]至[3]任意一项的光连接器,还包括:

横向支撑机构;

其中,横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突起(81、82)、支撑凹部(91、92)、支撑肋(84、85),

其中,支撑突起(81、82)向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的与光转换模块(fot60)组装的组装侧突出,

其中,支撑凹部(91、92)形成于光转换模块(fot60)中,并与支撑突起(81、82)嵌合,和

其中,支撑肋(84、85)形成于支撑突起(81、82)的两侧部分上,并按压支撑凹部(91、92)的内侧面。

[5]根据[4]所述的光连接器,

其中,支撑突起(81、82)设置在沿容纳部(光模块容纳部2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

其中,支撑凹部(91、92)设置在沿光转换模块(fot6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的多个位置上,

其中,设置在下部的一个支撑突起(82)与底壁部(24)整体形成,和

其中,高度方向是底壁部(24)和上壁部(23)的相对方向。

[参考数字及标记的描述]

10:光连接器

20:壳体

21:光模块容纳部(容纳部)

23:上壁部

24:底壁部

40:透镜体

41:发光侧透镜部(透镜部)

42:受光侧透镜部(透镜部)

60:光转换模块(fot)

61:发光侧fot

61a:发光元件(光元件)

62:受光侧fot

62a:受光元件(光元件)

71:压肋(纵向支撑机构)

72:基准面(纵向支撑机构)

73:突起部

81、82:支撑突起(横向支撑机构)

84、85:支撑肋(横向支撑机构)

91、92:支撑凹部(横向支撑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