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1362发布日期:2019-06-15 00:0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显微镜。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通光孔,载物台,镜筒组成,显微镜的应用及其广泛。

现有的家用显微镜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的家用显微镜为市场常规的显微镜,由于家用显微镜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一般显微镜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由于居家物品的不规则形,一般的显微镜适用范围小,且调节范围较小,同时家用显微镜在使用时,物镜容易受损,且物镜表面容易有水雾,不便于使用者观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家用显微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家用显微镜灵活度低且容易受水雾影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家用显微镜,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显微镜,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主体一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固定转轴,且固定转轴连接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设置有镜筒,且镜筒两端分别设置目镜与物镜,所述镜筒外壁底端靠近物镜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结构的防护罩,且防护罩延伸至物镜底部,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有粘灰网,且粘灰网与防护罩内壁之间设置有吹风扇,所述物镜底部设置有载物台,且载物台上设置有通光孔,所述载物台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载物台底部设置有光源,且光源设置在固定底座主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底座呈方形结构,且固定底座底部表面设置防滑螺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一种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管套接而成,且圆管连接处设置有锁紧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表面设置有刻度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光源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吹风扇设置有若干个,且吹风扇均匀分布在防护罩的内壁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的镜筒通过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安装在固定底座上,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有利于对镜筒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便于使用者对不同尺寸的物体进行观察,扩大了显微镜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灵活性。

2、本发明的镜筒外壁上设置有防护罩,可对物镜进行有效地防护,避免物品对物镜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防护罩内壁上设置有吹风扇与粘灰网,有利于加速物镜周围空气的流动,防止物镜表面产生水雾,便于使用观察。

3、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载物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a处结构缩放图。

图中:1-固定底座,101-固定转轴,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镜筒,5-目镜,6-物镜,7-防护罩,8-吹风扇,9-粘灰网,10-载物台,1001-通光孔,11-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所示,一种家用显微镜,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主体一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固定转轴101,且固定转轴1连接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且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3一端设置有镜筒4,且镜筒4两端分别设置目镜5与物镜6,所述镜筒4外壁底端靠近物镜6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结构的防护罩7,且防护罩7延伸至物镜6底部,所述防护罩7内侧设置有粘灰网9,且粘灰网9与防护罩7内壁之间设置有吹风扇8,所述物镜6底部设置有载物台10,且载物台10上设置有通光孔1001,所述载物台10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上,所述载物台10底部设置有光源11,且光源11设置在固定底座1主体上。

所述固定底座1呈方形结构,且固定底座1底部表面设置防滑螺纹,提高装置结构稳定性。

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为一种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管套接而成,且圆管连接处设置有锁紧销,简化装置结构,便于铜镜的调节。

所述第一支撑杆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表面设置有刻度尺,有利于使用者对调节距离的把握,提高装置的便捷性。

所述载物台10与所述光源1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提高装置结构合理性。

所述吹风扇8设置有若干个,且吹风扇8均匀分布在防护罩7的内壁上,有利于保持物镜6表面的清洁。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根据被观察物体的尺寸,通过第一支撑杆2调节铜镜4与载物台10之间的距离,将物体放置在载物台10上,物体放置过程中,由于防护罩7对延伸至物镜6底部,可避免物体放置时对物镜6刮伤的情况发生,观察时,启动吹风扇8,加快物镜周围空气流动,粘灰网9可对周围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收,流动的空气可避免物镜6表面产生水雾,方便使用者观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显微镜,属于显微镜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主体一端设置有可转动的固定转轴,且固定转轴连接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设置有镜筒,且镜筒两端分别设置目镜与物镜,所述镜筒外壁底端靠近物镜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结构的防护罩,且防护罩延伸至物镜底部,所述防护罩内侧设置有粘灰网,且粘灰网与防护罩内壁之间设置有吹风扇,所述物镜底部设置有载物台,且载物台上设置有通光孔,所述载物台固定在第一支撑杆上,所述载物台底部设置有光源,且光源设置在固定底座主体上。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沈为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恒融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19.0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