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1353发布日期:2019-06-15 00:0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微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



背景技术:

显微镜作为一种科研仪器,主要供专业人员使用。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出现了多种专用的显微镜机型,如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这些机型大多只有一种功能,虽然在专业领域里性能强大,但是功能单一,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如今,因为制造业的发展,显微镜的生产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高了,显微镜已经开始像其它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在学校,它也是一种科普仪器和教学工具。做为科普仪器或者家用电器,专业的显微镜性能是过剩的,用户需要的是一台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体积较小,价格实惠的显微镜。然而现有的显微镜功能较单一,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购买多台仪器,单台仪器的使用率不高,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显微镜功能单一,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需要购买多台仪器导致的资源浪费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四合一的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及光源组,所述光源组连接在所述显微镜主体上,所述光源组包括底光源、侧光源、金相光路筒、荧光光路筒、主光路筒及光路切换组件,所述显微镜主体上形成有载物台,所述载物台上形成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位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上;

所述底光源设置在所述载物台的下方且与所述通光孔正对设置,所述金相光路筒、所述荧光光路筒及所述侧光源均位于所述载物台的上方,所述侧光源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侧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通光孔,所述光路切换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金相光路筒及所述荧光光路筒的位置,以使所述金相光路筒及所述荧光光路筒的至多一个与所述主光路筒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显微镜还包括与所述显微镜主体可拆卸连接的物镜组,所述物镜组包括实体物镜及高倍物镜,所述实体物镜与所述侧光源配合,所述高倍物镜与所述底光源配合。

可选地,所述金相光路筒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光源、第一透镜组及分光片,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一透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分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内,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第一透镜组及所述分光片到达所述载物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为led光源。

可选地,所述荧光光路筒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光源、第二透镜组及分色镜,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第二透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内,所述分色镜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内,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所述第二透镜组及所述分色镜到达所述载物台。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源为led光源。

可选地,所述荧光光路筒还包括第一滤光片及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及所述第二滤光片均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内,所述第一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分色镜之间,所述第二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分色镜背离所述载物台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光路切换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与显微镜主体连接,所述金相光路筒及所述荧光光路筒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金相光路筒及所述荧光光路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板运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金相光路筒连接,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荧光光路筒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导轨,所述荧光光路筒及所述金相光路筒均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能够带动所述金相光路筒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推杆能够带动所述荧光光路筒沿所述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上的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导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上的第一滑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的第二滑槽,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上。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微镜,光源组包括底光源、侧光源、金相光路筒、荧光光路筒及光路切换组件,当金相光路筒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时,该显微镜具有金相显微镜的功能,当荧光光路筒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时,该显微镜具有荧光显微镜的功能,当金相光路筒及荧光光路筒均不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且开启底光源时,该显微镜能够做生物显微镜使用。金相光路筒及荧光光路筒均不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且开启侧光源时,该显微镜能够做实体显微镜使用。该显微镜通过设置多种光源以及光路切换组件,使得该显微镜具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且能够在不同的功能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进而克服了现有显微镜功能单一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微镜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微镜(除去显微镜外壳)的轴测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实体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金相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显微镜其金相光路筒的光线路径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荧光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显微镜其荧光光路筒的光线路径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的光路切换组件的侧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显微镜主体;11、载物台;111、通光孔;12、显微镜支架;13、显微镜外壳;2、光源组;21、底光源;22、侧光源;23、金相光路筒;231、第一支架;232、第二支架;233、第一光源;234、第一透镜组;235、分光片;24、荧光光路筒;241、第三支架;242、第四支架;243、第二光源;244、第二透镜组;245、分色镜;246、第一滤光片;247、第二滤光片;

25、光路切换组件;251、第一推杆;252、第二推杆;26、连接板;261、第一板;2611、凹槽;262、第二板;2621、第一斜面;263、第三板;2631、第二斜面;264、通孔;27、主光路筒;

3、物镜;

4、成像组件;

10、待观察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生物、实体、荧光及金相功能为一体的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1及光源组2,光源组2连接在显微镜主体1上,光源组2包括底光源21、侧光源22、金相光路筒23、荧光光路筒24、主光路筒27及光路切换组件25,显微镜主体1上主光路筒27形成有载物台11,载物台11上形成有通光孔111,通光孔111位于主光路筒27的轴线上,且通光孔111的轴线与主光路筒27的轴线重合。底光源21设置在载物台11的下方且与通光孔111正对设置,金相光路筒23、荧光光路筒24及侧光源22均位于载物台11的上方,侧光源22与主光路筒27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且侧光源22发出的光线朝向通光孔111,光路切换组件25用于调节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的位置,以使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的至多一个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本文所述的金相光路筒23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是指:金相光路筒23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载物台11上的待观察物体10;类似地,荧光光路筒24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是指,荧光光路筒24发出的光线能够到达载物台11上的待观察物体10。

该实施例的显微镜,当金相光路筒23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时,该显微镜具有金相显微镜的功能,当荧光光路筒24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时,该显微镜具有荧光显微镜的功能,当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均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且开启底光源21时,该显微镜能够做生物显微镜使用,当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均不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且开启侧光源22时,该显微镜能够做实体显微镜使用。该显微镜通过设置多种光源以及光路切换组件25,使得该显微镜具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且能够在不同的功能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进而克服了现有显微镜功能单一的技术缺陷。

具体地,显微镜还包括与显微镜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物镜组,物镜组包括实体物镜及高倍物镜,实体物镜与侧光源22配合,高倍物镜与底光源21配合。实体物镜为低倍物镜,实体物镜与高倍物镜可拆卸地连接在物镜转换器上,物镜转换器能够相对于主光路筒27旋转。当开启底光源21、关闭侧光源22时,旋转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与底光源21配合,即,底光源21发出的光线透过载物台11上的标本或其他物体,经过高倍物镜的多级放大,进入成像组件4,从而实现生物显微镜的功能。当关闭底光源21、开启侧光源22时,侧光源2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待观察物体10上,反射得到的光线经实体物镜的放大后进入成像组件4,从而实现实体显微镜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组件4为目镜或者是ccd相机(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其他数码成像组件,数码成像组件将光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显示屏展示出来。

如图3及图5所示,金相光路筒23包括第一支架231、第二支架232、第一光源233、第一透镜组234及分光片235,第一支架231与第二支架232连接,第一光源233及第一透镜组234设置在第一支架231内,分光片235设置在第二支架232内,第一光源233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第一透镜组234及分光片235到达载物台11,经载物台11上的待观察物体10的反射后再次到达分光片235上,透过分光片235成像,并进入成像组件4。这样,显微镜能够作为金相显微镜使用。为了便于描述,以图5及图7中的虚线表示为光线的路径。

其中第一光源233为led光源,取代了原有金相显微镜中的卤素灯泡,结构得到了简化,散热要求低,耗电量低。

类似地,如图4、图6及图7所示,荧光光路筒24包括第三支架241、第四支架242、第二光源243、第二透镜组244及分色镜245,第三支架241与第四支架242连接,第二光源243及第二透镜组244设置在第三支架241内,分色镜245设置在第四支架242内,第二光源243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第二透镜组244及分色镜245到达载物台11,经载物台11上的待观察物体10的反射后再次到达分色镜245上,透过分色镜245成像,并进入成像组件4。这样使得该显微镜能够作为荧光显微镜使用。其中,第二光源243为led光源,且第二光源243发出的光线为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避免了使用高压汞灯,该显微镜不需要预热,也不需要使用变压器,可直接使用,简洁方便,简化了整个显微镜。

优选地,荧光光路筒24还包括第一滤光片246及第二滤光片247,第一滤光片246及第二滤光片247均设置在第四支架242内,第一滤光片246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44与分色镜245之间,第二滤光片247设置在分色镜245背离载物台11的一侧。第一滤光片246能够进一步对第二光源243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从而使得照射到分色镜245上的光线比较纯净,没有其他波长的光线的干扰,有利于改善成像效果。第二滤光片247可以过滤紫外线或者其他干扰光,这样当成像组件4为目镜时,避免紫外线直入人眼,进而保护人眼。当成像组件4为ccd相机时,第二滤光片247的设置能够改善成像效果。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光路切换组件25包括驱动机构及连接板26,连接板26用于与显微镜主体1连接,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均与连接板26活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相对于连接板26运动,以使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的至多一个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连接板26上形成有通孔264,通孔264的轴线与主光路筒27的轴线一致,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的其中一个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在物镜3到达成像组件4的路径上有其它光路进入,进而使得具有该光路切换组件25的显微镜能够具有多种功能,光路切换组件25允许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同时存在,因此不需要拆卸显微镜的外壳即可完成不同功能的切换,省时省力。连接板26上通孔264的设置允许穿过物镜3的光线能够到达成像组件4。

本实施例中的物镜3指的是显微镜使用时位于待观察物体10正上方的物镜。

如图8所示,连接板26包括第一板261、第二板262及第三板263,通孔264形成在第一板261上,第二板262及第三板263相对设置在第一板261的两端,第一板261与第二板262之间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一板261与第三板263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第二支架232及第四支架242均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31及第三支架241还可以省略,直接为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均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

具体地,第二板262上形成有第一斜面2621,第一斜面2621由第二板262靠近第三板263的一侧表面向远离第三板263且靠近第一板261的方向延伸,第一斜面2621与第一板261朝向第二板262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滑槽。类似地,第三板263上形成有第二斜面2631,第二斜面2631由第三板263靠近第二板262的一侧表面向远离第二板262且靠近第一板261的方向延伸,第二斜面2631与第一板261朝向第二板262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对设置以形成导轨,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均与导轨滑动连接。

如图8所示,第一板261靠近第二板262的一侧形成有凹槽2611,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均位于凹槽2611的两侧且均与凹槽2611相邻设置。这样,当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时,凹槽2611的设置避免了第一板261对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运动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251及第二推杆252,第一推杆251与第二支架232连接,第二推杆252与第四支架242连接。第一推杆251能够带动第二支架232运动从而带动金相光路筒23运动,第二推杆252能够带动第四支架242运动从而带动荧光光路筒24运动。显微镜主体1包括显微镜外壳13及显微镜支架12,显微镜外壳13用于包覆显微镜支架12。第一推杆251的一端及第二推杆252的一端均穿出显微镜外壳13,从而方便操作。

向外拉第一推杆251及第二推杆252,如图3所示,使得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都不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此时,物镜3到成像组件4的路径上没有其他光路进入,显微镜可做生物显微镜或者实体显微镜使用。向内推第一推杆251,使金相光路筒23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如图4及图5所示,此时,物镜3到成像组件4的路径上有金相光源进入,使得显微镜能够作为金相显微镜使用。向外拉第一推杆251并向内推第二推杆252,以使荧光光路筒24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如图6及图7所示,此时,物镜3到成像组件4的路径上有荧光光源进入,使得显微镜能够作为荧光显微镜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推杆251及第二推杆252还均可以设置在显微镜外壳13内,并在显微镜外壳13内设置电机或者马达等驱动源,以带动第一推杆251及第二推杆252运动。还可以是,第一推杆251及第二推杆252均可省略,由驱动源直接带动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运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还可以相对连接板26转动,以使金相光路筒23及荧光光路筒24的其中一个与主光路筒27对应设置。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