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6606发布日期:2020-05-12 15:0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后处理装置及控制这些的动作的控制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已知有后处理装置在用于收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排出的长尺寸纸张的第1设置位置与用于收取非长尺寸纸张的第2设置位置之间能够移动的图像形成系统(专利文献1)。

在具有读取原稿的扫描器、在片材上形成目标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及设置于上述扫描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之间的出纸部,且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有目标图像的片材经由上述出纸部而堆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已知有具备片材输送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片材输送单元具备设置于上述扫描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之间且与上述出纸部连接,并且片材从上述出纸部输送至装置主体的一侧面的输送路径(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86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5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仅载置于载置常规尺寸的记录材料的载置部的情况相比,支承输送方向上的较长区域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上侧输送部及下侧输送部,在装置主体中沿上下排列配置,且输送记录材料;

中继部,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且进一步输送从所述下侧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记录材料,并将从所述上侧输送部输送的所述记录材料载置于所述中继部的上表面;

后处理部,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方且经由所述中继部接收所述记录材料并实施后处理;及

控制部,当所述记录材料为长尺寸纸张时,以将所述记录材料从所述上侧输送部输送至所述中继部的上表面的方式进行控制。

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与所述输送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区域且所述中继部与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区域,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变得低于所述中继部的上表面。

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与所述输送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区域,所述后处理部的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变高。

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下游侧变高的部分以朝向下游侧变高的方式平缓地倾斜。

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具有阶梯差,且在所述阶梯差的位置上,与所述阶梯差的位置的所述上表面的上游侧的终端部相比所述上表面的下游侧的基端部变低。

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沿输送方向包括第1上表面及高于所述第1上表面的第2上表面。

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沿输送方向包括第1上表面及与其连续的第2上表面,

所述第2上表面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低于所述第1上表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且朝向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能够开闭。

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在与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具有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输送区域变高的部分。

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装置主体近前侧变高。

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比所述输送区域变高的区域的宽度窄于所述中继部的上表面上的输送区域。

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的装置主体近前侧分割形成为面对所述输送区域的里侧及不面对所述输送区域的近前侧,且所述近前侧能够开闭。

方案1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

读取部,配置于所述中继部的上方,

所述后处理部的装置主体近前侧的上表面高于所述中继部的上表面且低于所述读取部的下表面。

方案1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具备沿与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升降而装载所述记录材料的装载部,

当所述记录材料为所述长尺寸纸张,所述装载部位于最高位置而支承所述长尺寸纸张。

方案1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装载部在与所述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具备低于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的凹部及在所述长尺寸纸张的输送区域具备高于所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的上表面。

方案1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后处理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且以不堵塞从外部吸入空气的进气口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与将长尺寸用纸仅载置于载置常规尺寸的记录材料的载置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支承输送方向上的较长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能够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从中继部的上表面转移到后处理部的上表面而不被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能够减轻长尺寸纸张的下垂。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能够抑制长尺寸纸张的卡住并且减轻下垂。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能够抑制长尺寸纸张的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能够减轻长尺寸纸张的下垂。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与为了露出后处理部的内部而使后处理部的上侧的一部分移动至中继部的上表面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的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能够抑制向与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掉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能够防止长尺寸纸张掉落于装置近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能够防止向与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掉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案,能够限制与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并且使后处理部的内部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案,能够从装置主体的近前侧取出长尺寸纸张。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案,能够将被排出的长尺寸用纸装载至前端部并容纳。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案,能够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从后处理部的上表面转移到装载部的上表面而不被卡住。

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案,即便在装置主体的侧面配置后处理部,也能够向装置主体内部吸入所需的空气。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长尺寸纸张印刷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把视点放在后处理部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a)是说明中继部与后处理部的宽度方向的关系的俯视示意图,图5(b)是说明中继部与后处理部的高度方向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说明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开闭的剖视示意图;

图7(a)是表示把视点放在里侧的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把视点放在近前侧的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整体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后处理部的近前侧的开闭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堆叠盘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11(a)是把视点放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面的图;

图12是表示长尺寸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图像形成主体部,10-图像形成部,20-进纸装置,30-读取装置,40-操作显示部,50-控制装置,70-手动进纸装置,3-后处理部,330-里侧上表面,340-近前侧上表面,350-第1的上表面,360-第2的上表面,4-中继部,4a-上表面,ls-长尺寸纸张,tr1-排出盘,tr2-堆叠盘。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参考附图并举出实施方式及具体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及具体例。

并且,在使用了以下附图的说明中,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需留意与现实不同这一点,为了便于理解,适当省略了除了说明中所需的部件以外的图示。另外,为了便于理解以后的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动作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在作为记录材料的用纸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主体部2、对通过图像形成主体部2形成有图像的用纸p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部3及配置于图像形成主体部2的上表面并将从图像形成主体部2排出的用纸p向后处理部3输送的中继部4。

以下,参考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1.1)图像形成主体部2的整体结构及动作

图像形成主体部2构成为具备图像形成部10、装配于图像形成部10的底部的进纸装置20、装配于图像形成部10的上部的读取装置30、操作显示部40、控制装置50及装配于图像形成部10的左侧方的手动进纸装置70。

图像形成部10构成为具备曝光装置12、感光体单元13、显影器14、转印装置15及定影装置16,并将图像信息在从进纸装置20或手动进纸装置70输送的作为记录材料的用纸p上作为色调剂像来形成。

在图像形成部10的上方配置有作为读取部的读取装置30。读取装置30通过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线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未图示)读取纸张的图像并转换为电信号即图像数据。

在读取装置30的正面侧配置有用户界面即操作显示部40。操作显示部40组合液晶显示面板、各种操作按钮及触摸面板等而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利用者经由操作显示部40进行各种设定或命令的输入。并且,经由液晶显示面板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利用者显示各种信息。

控制装置50具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图像形成控制部501、准备与印刷处理请求相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502及电源装置53等。图像处理部502将从外部的信息发送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印刷信息转换为潜像形成用的图像信息并以预先设定的定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曝光装置12。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12由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配置成线状的led头构成。

电源装置53对感光体单元13、显影器14及转印装置15等施加用于图像形成的规定偏压,并且向曝光装置12及定影装置16等供给电力。

在图像形成部10的底部设置有进纸装置20。进纸装置20具备用纸装载板21,并在用纸装载板21的上表面装载多张作为记录材料的用纸p。装载于用纸装载板21且通过限制板(未图示)而宽度方向被定位的用纸p通过用纸抽取部22从上侧向前方(-x方向)每次抽取1张之后,输送至阻力辊对23的咬合部。

在图像形成部10的侧方设置有手动进纸装置70。手动进纸装置70相对于开闭部件90能够折叠,在非定形尺寸的用纸、特定的厚纸、明信片、长度长于常规尺寸的长尺寸纸张及塑料薄膜等的进纸装置20中将难以供给的记录介质送出至输送辊对24的咬合部。

从进纸装置20或手动进纸装置70送出的用纸p输送至阻力辊对23,且以通过阻力辊对23而前端以排列整齐的状态向二次转印咬合部输送。

感光体单元13在进纸装置20的上方分别排列设置,且具备旋转驱动的感光体鼓31。通过曝光装置12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各感光体鼓31上通过各自的显影器14形成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k)的色调剂像。

形成于各感光体单元13的感光体鼓31的各颜色色调剂像依次静电转印(一次转印)于转印装置15的中间转印带51上,并形成各颜色色调剂重叠的重叠色调剂像。中间转印带51上的重叠色调剂像从阻力辊对23送出并通过二次转印辊52一起转印于由输送导向引导的用纸p上。

定影装置16通过一对加热模块61及加压模块62的压接区域形成定影咬合部np(定影区域)。

在转印装置15中,色调剂像被一起转印的用纸p以色调剂像未定影的状态输送至定影装置16的定影咬合部np,并通过一对加热模块61及加压模块62在加热及压接的作用下色调剂像得以定影。

形成有定影色调剂像的用纸p由切换闸门g1、g2引导,且从上下排列配置的排出辊对中作为下侧输送部的一例的第1排出辊对63向配置于图像形成主体部2的腔内s的中继部4排出。并且,切换切换闸门g1的位置而从作为上侧输送部的一例的第2排出辊对64至中继部4的上表面4a排出用纸p。

(1.2)后处理部3及中继部4的结构及动作

后处理部3收取经由中继部4从图像形成主体部2输出的用纸p,例如具备收集捆扎用纸p的编辑托盘310或装订用纸p的端部的装订机构(装订部)320。

中继部4具有收取经由图像形成主体部2的第1排出辊对63输出的用纸p的输入辊41、将通过输入辊41收取的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的第1输送辊42、42及朝向后处理部3输送用纸p的第2输送辊43。

中继部4的上表面4a成为载置经由图像形成主体部2的第2排出辊对64输出的用纸p的出纸盘tr。当所输出的用纸p为长于常规尺寸的长尺寸纸张ls时,出纸盘tr作为将从第2排出辊对64排出的长尺寸纸张ls引向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的引导导向而发挥功能。

后处理部3设置于从中继部4收取用纸p的收取辊301的下游侧,且具备收集并容纳多张用纸p的编辑托盘310及朝向编辑托盘310排出用纸p的一对辊即排出辊302。

并且,后处理部3具备以将用纸p朝向编辑托盘310的端导板310b推入的方式旋转的桨叶303及用于对齐用纸p端部的振捣器305。

而且,后处理部3具有装订聚集于编辑托盘310的用纸束pb的端部的装订机构320,所装订的用纸束pb由排出辊(用纸束输送辊)304输送并排出。

而且,在后处理部3的侧面侧设置有以使用者便于拿取通过排出辊304排出的用纸束pb的方式升降而堆叠的作为装载部的一例的堆叠盘tr2。

(2)长尺寸纸张的输送

图12是表示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表示长尺寸纸张印刷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把视点放在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5(a)是说明中继部4与后处理部3的宽度方向的关系的俯视示意图,图5(b)是说明中继部4与后处理部3的高度方向的关系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说明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的开闭的剖视示意图。

以下,参考附图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进行说明。

(2.1)长尺寸纸张的输送

如图12中示出的该输送路径,从手动进纸装置70进纸的长尺寸纸张ls通过阻力辊对23而前端侧得到整平,并通过图像形成部10进行图像形成。而且,通过定影装置16定影的长尺寸纸张ls引导至切换为第2排出辊对64侧的切换闸门g1并向上方被输送而从第2排出辊对64输送至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上。而且,长尺寸纸张ls在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上被输送而输送至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

当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长于a3尺寸(420mm)的作为记录材料的一例的长尺寸纸张ls上进行图像形成时,经由操作显示部40选择长尺寸模式(s101)。长尺寸模式成为如下方式,即,在输送路径中以用纸尺寸较长为前提进行与常规尺寸不同的延迟卡纸等处理。

当长尺寸模式被选择时(s101;“是”),判断在手动进纸装置70中是否设置有长尺寸纸张ls(s102)。当在手动进纸装置70中设置有长尺寸纸张ls时(s102;“是”),从手动进纸装置70开始进纸(s103)。

而且,当在阻力辊对23的跟前检测到长尺寸纸张ls的前端部时(s104;“是”),切换切换闸门g1、g2而将输送路径设为上侧输送部即第2排出辊对64侧(s105)。由此,定影后的长尺寸纸张ls输送至中继部4的上表面即出纸盘tr上。

然后在长尺寸纸张ls上进行图像形成(s106),并输送长尺寸纸张ls,直至通过第2排出辊对64检测到用纸后端(s107;“是”)。如此,从手动进纸装置70进纸的长尺寸纸张ls从第2排出辊对64输送至中继部4的上表面4a(出纸盘tr)。

(2.2)输送路径

如图4所示,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由在后处理部3的里侧(y方向)具有后处理部3整体的高度且覆盖后处理部3的内部的里侧上表面330、在后处理部3的近前侧(-y方向)具有与里侧上表面330相同的高度的近前侧上表面340、高度低于里侧上表面330及近前侧上表面340的第1上表面350以及与其连续的第2上表面360。并且,如图4所示,与第2上表面360连续地具有延长托盘tr2b的堆叠盘tr2在后处理部3的侧面侧移动而位于最上方(z方向)。

如图5(a)所示,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上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w1比中继部4的上表面4a的宽度w0变窄。而且,配置于中继部4的下游侧的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中,第1上表面350及第2上表面360与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w1对应地具有能够载置长尺寸纸张ls的宽度w2。

如图5(b)所示,成为第1上表面350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上游侧(-x方向)的基端部350a比中继部4的上表面4a变低(参考图5(b)放大图中示出的h1)。而且,第1上表面350相对于基端部350a,输送方向下游侧(x方向)的终端部350b变高。

并且,如图5(b)所示,成为第2上表面360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基端部360a比第1上表面350的终端部350b变低(参考图5(b)放大图中示出的h2)。而且,第2上表面360相对于基端部360a,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终端部360b平缓地变高。

如此,关于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上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与中继部4的上表面4a连续的基端部350a低于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且朝向成为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2上表面360的终端部360b平缓地变高。

由此,能够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ls从中继部4的上表面4a转移并输送至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的一部分即第1上表面350而不会被卡住,并且能够减轻长尺寸纸张ls的下垂。

并且,后处理部3的第1上表面350及第2上表面360从第1上表面350的基端部350a朝向第2上表面360的终端部360b平缓地变高,因此能够减轻载置于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的长尺寸纸张ls沿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上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w1只要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变高,则无需分割构成为第1上表面350及第2上表面360,可以构成为一体。

并且,如图4所示,即使在不延长后处理部3的堆叠盘tr2的延长托盘tr2b(参考图4中箭头a)的情况下,在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上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w1中,只要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变高的结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部3的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即第2上表面36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即基端部360a低于第1上表面35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即终端部350b,如图6所示,成为朝向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能够开闭(参考图6所示的箭头)。

具体而言,第2上表面360在基端部360a的下方(-z方向)具有开闭中心360c,在进行开闭操作时,基端部360a不与第1上表面350的终端部350b接触而能够旋转。

由此,与为了露出后处理部3的内部而将后处理部3的上侧的一部分移动到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ls的卡住。

(2.3)输送路径的两个外侧

图7(a)是表示把视点放在里侧的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把视点放在近前侧的后处理部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整体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后处理部3的近前侧的开闭的立体图。

如图7(a)所示,后处理部3的近前侧上表面340具有比成为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的第1上表面350及比第2上表面360变高的部分340a(参考图7(a)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变高的部分340a的侧面340b(参考图7(a)中以网点表示的区域)从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图7(a)、图7(b)中以虚线表示)向近前侧隔开竖立设置于间隔l1的位置。

由此,防止向长尺寸纸张ls的装置主体近前侧的掉落,并且当长尺寸纸张ls经由中继部4的上表面4a输送至后处理部3的第1上表面350时,不会碰到长尺寸纸张ls的端部变高的部分340a。

如图7(b)所示,后处理部3的里侧上表面330具有比成为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的第1上表面350及比第2上表面360变高的部分330a(参考图7(b)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变高的部分330a的侧面330b(参考图7(b)中以网点表示的区域)从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图7(a)、图7(b)中以虚线表示)向里侧隔开竖立设置于间隔l2的位置。

由此,当长尺寸纸张ls经由中继部4的上表面4a输送至后处理部3的第1上表面350时,长尺寸纸张ls的端部不会碰到变高的部分330a。

并且,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与近前侧的变高的部分340a的侧面340b的间隔l1大于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与里侧的变高的部分330a的侧面330b的间隔l2。由此,在从装置主体的近前侧取出载置于后处理部3的第1上表面350及第2上表面360的长尺寸纸张时,近前侧的变高的部分340a不易成为阻碍。

并且,如图7(a)、图7(b)所示,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近前侧的变高的部分340a、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及里侧的变高的部分330a的宽度w3比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上的输送区域变窄(参考图7(a)、图7(b)中w0、w3)。

由此,能够防止向与长尺寸纸张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掉落。

如图8所示,后处理部3的近前侧上表面340的变高的部分340a从装置主体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且没有凹凸的形状(参考图8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由此,获得从装置主体正面观察时流畅的外观,从而设计性优异。

如图9所示,后处理部3的装置主体近前侧分割形成为面对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的里侧340a及不面对输送区域的近前侧340b,近前侧340b成为能够开闭。由此,能够限制与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并且能够使后处理部的内部露出。

如图8所示,后处理部3的近前侧上表面340构成为高于中继部4的上表面4a且低于读取装置30的下表面30a(参考图8中h3)。由此,能够从装置主体的近前侧取出长尺寸纸张ls。

(2.4)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前端侧

图10是表示堆叠盘tr2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在后处理部3的右侧面配置有装载被后处理的用纸束pb的堆叠盘tr2。堆叠盘tr2具备通过设置于后处理部3主体的升降装置(未图示)沿上下(z方向)升降(参考图1中箭头r)的堆叠盘主体tr2a及与堆叠盘主体tr2a连结的延长托盘tr2b。延长托盘tr2b构成为相对于堆叠盘主体tr2a能够抽出(参考图10中箭头a)。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输送的记录材料为长尺寸纸张ls时,堆叠盘tr2位于最高位置而支承长尺寸纸张ls。

如图10所示,堆叠盘tr2在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具备低于后处理部3的第2上表面360的终端部360b的凹部tr2a及在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具备高于后处理部3的第2上表面360的终端部360b的上表面tr2b。由此,能够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ls从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3a转移到堆叠盘tr2的上表面而不会被卡住。

图11(a)是把视点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右侧面的图。

如图11(a)、图11(b)(堆叠盘tr2未图示)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右侧面设置有从外部向装置主体的内部吸入空气的进气口95。后处理部3以接收从图像形成部10排出的用纸p并实施后处理的方式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右侧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部3中,用于后处理的机构(未图示)配置于后处理部3的里侧,且被具有里侧上表面330的罩盖件331覆盖。如图11(b)所示,罩盖件331以不会堵塞进气口95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便在装置主体的右侧面配置后处理部3,也能够向装置主体内部吸入所需的空气。

如此,当记录材料为长尺寸纸张ls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记录材料从在装置主体中沿上下并列配置的第1排出辊对63及第2排出辊对64中配置于上侧的作为上侧输送部的第2排出辊对64排出至中继部4的上表面。

在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从中继部4收取记录材料的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比中继部4的上表面4a变低,从而能够将所输送的长尺寸纸张ls从中继部4的上表面4a转移到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而不会被卡住。

并且,在长尺寸纸张ls的输送区域中,后处理部3的上表面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平缓地倾斜,因此能够抑制长尺寸纸张ls的卡住并且减轻下垂。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