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3803发布日期:2019-11-16 00:2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并已经广泛应用到vr技术领域中,vr技术指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虚拟现实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其模拟环境的真实性与现实世界难辨真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虚拟现实具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最后,它具有超强的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使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意操作并且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正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存在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vr技术领域中常用设备为vr眼镜,vr眼镜即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现有的vr眼镜在使用过程中,眼镜本体的佩戴尺寸调节不便,与头部佩戴不适,影响使用;眼镜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在需要拿取周围物品时,需要将眼镜本体取下,拿取物品之后,再重新佩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视角切换不便,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具有佩戴舒适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包括眼镜本体和镜框,眼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镜框,眼镜本体和镜框通过一号转动轴转动相连接,眼镜本体和镜框的内表面外部四周均设置有垫层,眼镜本体的内表面外部四周位于垫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一号吸片,镜框的内表面外部四周位于垫层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二号吸片,镜框的两侧通过二号转动轴转动均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耳架,耳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束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转动座和活动块均为方形结构,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转动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镜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相连接,弹簧的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旋钮,螺纹旋钮与转动座的外表面另一侧通过螺纹旋合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活动块的上下端均与转动座的内表面上下两端相贴合并存留一定空间,活动块的外表面一侧与转动座的内表面一侧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活动块的外表面另一侧与螺纹旋钮的一端相压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耳架一端与活动块固定相连接,耳架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相连接,固定块与束带固定相连接,束带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眼镜本体与镜框均为弧形结构,眼镜本体的内表面和镜框的外表面相贴合,镜框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优选技术方案,一号吸片和二号吸片均为方形结构且呈对称设置,一号吸片与二号吸片通过磁性相吸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眼镜本体背部设置有镜框,镜框两侧通过二号转动轴转动均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一端依次设置有耳架、固定块和束带,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眼镜本体与头部的佩戴,且佩戴尺寸大小调节方便,使用简单,佩戴舒适;镜框与眼镜本体通过一号转动轴转动相连接,在镜框内表面和眼镜本体内表面均设置有垫层,在镜框和眼镜本体内表面外部四周位于垫层内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二号吸片和一号吸片,二号吸片与一号吸片相互贴合且磁性吸合,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眼镜本体的转动开合,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对视角自由切换,无需将眼镜本体取下,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开合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开合状态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转动座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活动块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眼镜本体;2、镜框;3、一号转动轴;4、二号转动轴;5、转动座;6、螺纹旋钮;7、活动块;8、弹簧;9、垫层;10、凹槽;11、一号吸片;12、二号吸片;13、耳架;14、固定块;15、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vr装置,包括眼镜本体1和镜框2,眼镜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镜框2,眼镜本体1和镜框2通过一号转动轴3转动相连接,眼镜本体1和镜框2的内表面外部四周均设置有垫层9,眼镜本体1的内表面外部四周位于垫层9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一号吸片11,镜框2的内表面外部四周位于垫层9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二号吸片12,镜框2的两侧通过二号转动轴4转动均连接有转动座5,转动座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的一侧设置有耳架13,耳架1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一侧设置有束带15,本实施例中眼镜本体1的使用可参考廊坊市智华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ccvr眼镜,镜框2为塑料材质,中空结构,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一号转动轴3用于眼镜本体1和镜框2的转动连接,来实现镜框2前端眼镜本体1的翻转开合,垫层为橡9为橡胶材质,用于眼镜本体1与镜框2之间的密封与防磨,和镜框2与眼部皮肤的舒适贴合,共设有三处,分别为眼镜本体1内表面一侧,镜框2内表面两侧,一号吸片11和二号吸片12用于眼镜本体1与镜框2之间的磁性吸合固定,开合方便,二号转动轴4用于转动座5的转动。

具体的,转动座5和活动块7均为方形结构,转动座5的一侧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与转动座5的外表面一侧固定相连接,弹簧8的另一端与镜框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相连接,弹簧8的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旋钮6,螺纹旋钮6与转动座5的外表面另一侧通过螺纹旋合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座5为塑料材质,中空结构,近似倒l形,与二号转动轴4转动相连接,弹簧的8设置,用于转动座5的弹性拉伸,从而增大束带15的内径,螺纹旋钮6为塑料材质,螺纹柱形结构,用于转动座5内部的活动块7的转动调节与固定,从而对束带15的使用位置做出调整,上述结构的具体使用方法请参阅使用流程。

具体的,活动块7的上下端均与转动座5的内表面上下两端相贴合并存留一定空间,活动块7的外表面一侧与转动座5的内表面一侧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活动块7的外表面另一侧与螺纹旋钮6的一端相压合,本实施例中。活动块7为塑料材质,方形结构,用于束带15的转动调节,活动块7的上下端均与转动座5的内表面上下两端相贴合并存留一定空间,此处空间用于活动块7的活动,如果完全贴合,则活动块7不能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活动块7的外表面一侧与转动座5的内表面一侧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此处的转轴用于活动块7与转动座5的转动连接,使其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

具体的,耳架13一端与活动块7固定相连接,耳架13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4固定相连接,固定块14与束带15固定相连接,束带15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耳架13为由上下两根塑质棒组成,用于耳部的佩戴与支撑,使得装置不易脱落,固定块14为塑料材质,弧形结构,固定块14用于耳架13和束带15的支撑固定,使其保持平行排列的设置方式,增大其佩戴面积,束带为15弹力尼龙材质,用于装置与头部的佩戴。

具体的,眼镜本体1与镜框2均为弧形结构,眼镜本体1的内表面和镜框2的外表面相贴合,镜框2的外表面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0,本实施例中凹槽10便于镜框2前端的眼镜本体1的扣动翻转,使用便捷。

具体的,一号吸片11和二号吸片12均为方形结构且呈对称设置,一号吸片11与二号吸片12通过磁性相吸合,本实施例中一号吸片11和二号吸片12均为磁石材质,方形结构,各设有四处,用于眼镜本体1与镜框2之间的固定,开合方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对装置进行佩戴,旋动转动座5一侧螺纹旋钮6,螺纹旋钮6与活动块7压力消失,活动块7呈活动状态,可进行上下转动,将镜框2贴于眼部进行位置矫正,同时向外撑动转动座5,转动座5通过二号转动轴4进行转动,转动座5带动弹簧8弹性拉伸,束带15内径增大,活动块7通过一侧转轴在转动座5内部进行转动,将束带15从上至下套于头部,将耳架13与耳部上下两端贴合放置,松开转动座5,通过弹簧8带动转动座5向内收缩,轻微调整耳架13与束带15位置,然后旋动转动座5一侧的螺纹旋钮6,螺纹旋钮6与活动块7压力存在,固定当前佩戴位置,完成佩戴工作,连接无线设备对眼镜本体1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拿取周围物品时,通过一号转动轴3向上转动镜框2前端的眼镜本体1,眼镜本体1内表面位于垫层9内侧设置的四处一号吸片11,与镜框2外表面位于垫层9内侧设置的二号吸片12,磁力消失,相互分离,眼镜本体1被翻至上端,并保持当前位置,拿取物品后,将镜框2放下,一号吸片11与二号吸片12通过磁性相互吸合,对眼镜本体1和镜框2进行固定,再次进行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